第五百一十八章陳琳入宮

bookmark

趙禎親巡軍演,東京城的變化非常大,皇帝的離開使得原本安定祥和的東京城出現了一種詭異的寧靜,這種感覺說不出道不明,但即便是城中的小民也能感受得到,更別說是朝堂的官員和富商巨賈之類嗅覺敏感的人了。

官家不在的這段日子裡東京城出現許多事情,比如宮中的宿衛多得讓人害怕,比如陳琳那個老不死的居然進宮了!

說出去都沒人相信,許多人都認爲陳琳早已死掉,誰知道他這把年紀還如當年一般,雖然形如朽木但依然陰森的嚇人。

唯一不同的是,這一次他並沒有從皇宮的陰影中進入,而是光明正大的從宣德門入宮,甚至三才和陳彤倆個最得中宮信任的內侍都出來迎接。

他們兩個人一個是官家的貼身內侍,一個是中宮皇后王語嫣的近侍,兩人出迎自然讓人聯想頗多。

老陳琳還是和原先一樣伸着脖子,勾着頭的走進皇宮,只不過是在陽光照射的地方而非他習慣的陰影之下,三才躬身給他行了個晚輩之禮:“老祖宗回來了,這是我們這些內侍的福氣嘞!”

“你這小子現在出息了,當初讓你去東宮還不樂意,現在呢?官家龍翔九天,你也跟着得了道。我當初的話沒錯吧?”

三才傻笑道:“老祖宗英明!”

陳彤恭恭敬敬的以子侄之禮拜下,他和別人不同,幾乎是陳琳一手帶大,同時也姓陳便請求把自己劃入陳琳的族譜中去了,這時候還不流行義父之說,但他畢竟算是陳琳的子侄。

陳琳笑了笑,牙齒少了幾個有些漏風的說道:“你也算是出人頭地了,跟着中宮娘娘好的很,不用給我這個糟老頭子行禮了,起來吧!”

就簡單的兩句話就能看出陳琳對誰更加親近一點,對三次提的是當年的知遇之恩,而對陳彤則是長輩對後輩的關心,其中深意三才豈能不知?

笑眯眯的上前扶住陳琳道:“老祖宗的意思我明白了,定然會好生關照陳彤的,在這宮中他吃不得虧……”

陳琳笑道:“咱們內侍要是自己不團結,怕是活的連狗都不如,當年官家立下的鐵牌還在,已然斷了咱們內廷的路子,別說是兩府相公,就是一個小小的秘書省正字都能指摘我們的不是!”

老陳琳說完口氣一變的道:“但你們給我記住,只要不越那雷池一步,官家也不會讓咱們受到欺負,要是誰敢逾越就是拖着所有內侍宦官去那死地!別說外朝的官員不會放過,官家到時也定然施以雷霆!你們和官家相處的時間也有些了,比我這老貨可看得明白!”

三才和陳彤對視一眼齊齊的說道:“老祖宗的話我等謹記!”

看來這次陳琳進宮不光是操持內務,還有警告的意爲在裡面,三才和陳彤頓時心中一顫,怕是自己二人也被官家納入了監察名單之中了,而負責監察自己的不是別人就是眼前這位老祖宗!

三人一路上無話,陳琳給他們留下的衝擊有些大,此時還沒消化過來,而原本漫長的路卻變得非常近……

王語嫣帶着楊采薇和薇拉站在禁中內侍省的臺階上,這是她們第一次如此隆重的迎接一個內侍,原本王語嫣是不解的,可楊采薇說出了其中的利害:“陳琳乃是三代天子內侍,服侍過太宗,真宗乃至官家三任帝王,就連官家都對他崇敬有嘉,從未視作家奴而是當作管事對待,這次聖旨中尤其提到了他,咱們身爲官家的內人,當然要以禮相待,即便是長輩之禮也不爲過!”

王語嫣是個聰明人,楊采薇把話都說到這種地步了,她豈能不知深意?在她看來既然要捧,那就把捧得高高的,並且當長輩一樣,反正官家自己也是如此做的,哪個內侍能得到官家像陳琳一樣的照顧,怕是這個大宋都找不出第二個了。

當陳琳一路觀望,這裡的一切還是那麼的熟悉,一磚一瓦,一草一木,甚至連宮門上的銅釘都讓他感慨頗多,誰能想到他陳琳又回來了呢?!

一路走向內侍省,這是當初內侍參見宮中貴人的地方,今天皇后在此召見定要作一番交代,陳琳什麼都能忘,唯獨天家的規矩不能忘,可當他看到皇后帶着後宮嬪妃在內侍省的臺階上等待的時候,鐵石一般的心腸忍不住一顫。

腳下微動,一兩個呼吸便到達臺階之下猛然跪倒:“老奴萬死!何德何能讓中宮貴人在此相迎!”

王語嫣微笑着說道:“當得起,常聽官家說他是你一手帶大的,你又是三朝老臣,咱們趙氏天家的老人,我們這些後宮女眷自然當下階而迎之。”

陳琳伏地而泣,沒想到官家還惦念着自己,自己還不是一個老廢物。

王語嫣瞧見陳琳的模樣,也是心中頗爲感慨,誰能想到他這樣的老人對皇家的感情依然如此熾烈,神色嚴肅的開口道:“陳琳接旨!”

終於來了!

陳琳激動的直起腰再次拜下:“老奴恭聽聖諭!”

“民情體察司都監陳琳,三朝老臣恪盡職守,今特賜入內內侍省都監,掌禁中內侍及六尚,掖庭局,宮闈局,奚官局,內僕局,內府局,太子內坊局皆歸其轄不得懈怠。

承旨勞問,分判省事,諸親命婦朝參,出入導引,諸親命婦朝集班位,分涖諸門,糾察宮內不法,歲儺則涖出入,皇后出入執御刀冗從,承傳諸門,出納管鑰,內則掌扇。宮內儀式導引,通傳勞問,糾劾非違,察出納。待朕而歸權歸復位!”

趙禎的旨意讓陳琳連連顫抖,也讓一旁的三才和陳彤倒吸一口涼氣,這是多大的權利,官家幾乎把內侍宮人的所有權利都交給了陳琳!

可以說在官家御駕親征的這段時間,陳琳是整個禁中僅次於皇后娘娘的存在,別的不說,單單是這份信任便超越了大多數的臣子。

這樣的信任可不是誰都能擁有的,三才和陳彤清楚當年陳琳對官家的幫助有多大,並且陳琳對趙宋天家的忠心有多大,一個時刻準備去給皇帝守且要自絕於陵寢的人誰會懷疑他的忠心?!

這份忠心即便是三才也比不上,雖然他當年也追隨過趙禎,跟隨三衛廝殺平叛,但這些都是建立在他知道趙禎能贏的基礎上……兩相對比高下立判,趙禎當然會選擇陳琳而不是三才。

第五百六十四章民族大融合?第一千七百零七章戰鬥不止第兩千三百零五章仁青東“求學”第兩千三百二十四章戰爭的序幕第一千八百二十三章農奴的作用第九百零四章真正的強者第一千九百七十二章熱帶無強國第一千五百四十三章東進的惡魔第一千五百八十一章十面埋伏第一百零六章輕紗罩,玉體橫陳第一千二百一十六章今日,明日第七百三十六章禍不單行第兩千二百四十六章帝王友人第兩千一百九十三章宗室的後院第四百三十八章負山之鬼第三百零七章保家衛國者,方是大宋好男兒!第一千九百四十六章千年不墜的家族第兩千五百二十八章從未高貴過的皇權第九十七章皇權鬥爭中的失敗者第一千三百九十五章挖坑到底要埋誰?第一千四百五十八章蕭撻裡的計劃第八十四章第一把燧發槍的問世第兩千二百三十六章賭徒理論第兩千三百四十八章時代的規則第一千八百九十五章西北旱雷第兩千兩百零七章東城豪門的“真面目”第一千二百二十一章遼東之土第一百五十三章夜晚記事第六百七十六章張儉的擔心第一千五百二十七章東京汴梁第五百六十四章民族大融合?第一百八十五章悲劇的彭七第五章初入東宮第兩千一百一十六章能與誰人說?第兩千五百五十九章西北之地的信仰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史書從此無倭國第兩千兩百章塵埃落定第兩千二百三十三章五權,五枚第一千八百九十七章重掌黑手的蔡伯俙第一千三百二十章宋之格物第九百三十六章勤政殿第五百七十八章經筵日講第九百四十二章大宋火器營第一千八百二十九章荒謬的邏輯第兩千六百二十章萬民宮第兩千五百九十八章捲土重來的十字軍第六百二十七章戰爭的經濟效益第一百三十六章獨夫與天道第八百一十章復仇者聯盟第一千五百六十七章英魂歸故里第四百一十四章各懷心思的遼朝母子第一千二百八十八章廢帝第一百一十九章棋子第五百一十一章價值幾何第一千九百九十三章吐蕃的盟約(上)第一百七十三章皇后之死第九十三章山雨欲來風滿樓第兩千三百二十六章仁青東眼中的恐懼第一千九百三十章掙扎中的天竺第一千五百六十二章從一個皇帝到另一個皇帝第兩千五百二十三章神都大劫案第一千七百八十三章“堅強”外衣下的柔弱第一千九百七十七章以史爲警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該來的還是來了第三百一十三章惡客北方來第兩千二百六十三章割“韭菜”第十九章太子的反擊!第三百六十八章宗室間的明爭暗鬥第兩千五百五十二章貴女王柔第七百六十九章撤離上京城第五十五章地獄的開始第五百二十七章西夏大敗!第七百九十九章天下大同第八百八十八章不簡單的女人第五百二十九章偷雞不成第兩千三百七十六章青年才俊的“標準”第一千九百二十五章阿母城之戰第五百二十四章小人的便宜佔不得第一千六百九十七章契丹的“識時務者”第四百八十六章龍生九子第一千八百二十一章吐蕃的何去何從第一千九百四十九章商人重義第四百六十九章戰爭的藝術第兩千五百五十五章大宋的新疆路第二百八十二章君臣的夜晚第兩千一百一十六章能與誰人說?第四十二章利益交換第一千六百四十五章聖駕之上第兩千一百一十九章趙禎的優勢第一千九百九十二章漢人的史書第六百三十章趙允讓第一千八百七十一章佛陀之隕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睦鄰友好”第八百五十章大宋重騎,所向披靡第兩千四百三十七章嘉莫人的試探第一千七百七十七章契丹換新主第一千七百九十九章宋之兵甲第五章初入東宮第兩千一百五十九章任重道遠第一千六百六十九章“倒下”的契丹
第五百六十四章民族大融合?第一千七百零七章戰鬥不止第兩千三百零五章仁青東“求學”第兩千三百二十四章戰爭的序幕第一千八百二十三章農奴的作用第九百零四章真正的強者第一千九百七十二章熱帶無強國第一千五百四十三章東進的惡魔第一千五百八十一章十面埋伏第一百零六章輕紗罩,玉體橫陳第一千二百一十六章今日,明日第七百三十六章禍不單行第兩千二百四十六章帝王友人第兩千一百九十三章宗室的後院第四百三十八章負山之鬼第三百零七章保家衛國者,方是大宋好男兒!第一千九百四十六章千年不墜的家族第兩千五百二十八章從未高貴過的皇權第九十七章皇權鬥爭中的失敗者第一千三百九十五章挖坑到底要埋誰?第一千四百五十八章蕭撻裡的計劃第八十四章第一把燧發槍的問世第兩千二百三十六章賭徒理論第兩千三百四十八章時代的規則第一千八百九十五章西北旱雷第兩千兩百零七章東城豪門的“真面目”第一千二百二十一章遼東之土第一百五十三章夜晚記事第六百七十六章張儉的擔心第一千五百二十七章東京汴梁第五百六十四章民族大融合?第一百八十五章悲劇的彭七第五章初入東宮第兩千一百一十六章能與誰人說?第兩千五百五十九章西北之地的信仰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史書從此無倭國第兩千兩百章塵埃落定第兩千二百三十三章五權,五枚第一千八百九十七章重掌黑手的蔡伯俙第一千三百二十章宋之格物第九百三十六章勤政殿第五百七十八章經筵日講第九百四十二章大宋火器營第一千八百二十九章荒謬的邏輯第兩千六百二十章萬民宮第兩千五百九十八章捲土重來的十字軍第六百二十七章戰爭的經濟效益第一百三十六章獨夫與天道第八百一十章復仇者聯盟第一千五百六十七章英魂歸故里第四百一十四章各懷心思的遼朝母子第一千二百八十八章廢帝第一百一十九章棋子第五百一十一章價值幾何第一千九百九十三章吐蕃的盟約(上)第一百七十三章皇后之死第九十三章山雨欲來風滿樓第兩千三百二十六章仁青東眼中的恐懼第一千九百三十章掙扎中的天竺第一千五百六十二章從一個皇帝到另一個皇帝第兩千五百二十三章神都大劫案第一千七百八十三章“堅強”外衣下的柔弱第一千九百七十七章以史爲警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該來的還是來了第三百一十三章惡客北方來第兩千二百六十三章割“韭菜”第十九章太子的反擊!第三百六十八章宗室間的明爭暗鬥第兩千五百五十二章貴女王柔第七百六十九章撤離上京城第五十五章地獄的開始第五百二十七章西夏大敗!第七百九十九章天下大同第八百八十八章不簡單的女人第五百二十九章偷雞不成第兩千三百七十六章青年才俊的“標準”第一千九百二十五章阿母城之戰第五百二十四章小人的便宜佔不得第一千六百九十七章契丹的“識時務者”第四百八十六章龍生九子第一千八百二十一章吐蕃的何去何從第一千九百四十九章商人重義第四百六十九章戰爭的藝術第兩千五百五十五章大宋的新疆路第二百八十二章君臣的夜晚第兩千一百一十六章能與誰人說?第四十二章利益交換第一千六百四十五章聖駕之上第兩千一百一十九章趙禎的優勢第一千九百九十二章漢人的史書第六百三十章趙允讓第一千八百七十一章佛陀之隕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睦鄰友好”第八百五十章大宋重騎,所向披靡第兩千四百三十七章嘉莫人的試探第一千七百七十七章契丹換新主第一千七百九十九章宋之兵甲第五章初入東宮第兩千一百五十九章任重道遠第一千六百六十九章“倒下”的契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