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猛烈地咳嗽了幾聲,對諸葛亮道:“丞相,朕的一切都交託給你了,還望你莫負朕望!”
諸葛亮道:“臣必定竭盡全力,輔佐少主!”
皇帝微微笑道:“丞相,還煩請你去外面將諸位大臣全部叫進來,朕要和他們一一話別!”
諸葛亮得了命令,便起身朝門外走去。楊真此時捏了一把汗,手心裡全是汗水,皇帝瞧見了,對楊真道:“子淵,丞相果然不負朕望,朕一死無憾了。”皇帝說完話,從龍榻內側拿出一枚金牌,和原先他賜給楊真的一模一樣,遞給楊真,並道:“子淵,朕還有一事相托,你且將這枚金牌交與鎮北將軍魏延,朕最放心不下的便是他了,告訴他,無論朕是否活着,他都是朕的好將軍。”
楊真接過金牌,跪在地上,對皇帝道:“微臣定當將金牌交與魏將軍,不負陛下所託!”
皇帝又道:“子淵,你今天的任務完成的非常出色,先前朕給你的那一封手諭,你就把他燒了吧!朕並不是不信任丞相,只是爲了國家,朕不得不如此。子淵,你能明白嗎?”
楊真點了點頭,皇帝讓楊真起來。
皇帝道:“楊真,朕答應過你,此時你的任務已經完成,也是該告訴你殺父仇人的時候了。”
楊真道:“陛下,殺父仇人對微臣來說,並不重要,知道與否已經無甚大礙了。”
皇帝道:“不!朕一定要告訴你,否則你會蒙在含恨一輩子。其實,朕就是你的殺……”皇帝話還沒有說出口,便看見跪在了地上,同時大喊道:“陛下!子淵說過殺父仇人對微臣來說並不重要,說不說已無大礙!”
皇帝道:“子淵,朕沒有看錯你!”
其實,楊真早已經知道了,皇帝便是他的殺父仇人,在那次聽皇帝給他講入川戰爭中的時候。楊真一邊面對的是自己國家的皇帝,那個賞識自己的皇帝,一邊是殺父的仇恨,他的心從知道的那一刻起,便從未平靜過。楊真想起了自己母親的話,各爲其主,爲主盡忠。父親的影子對他來說,早已經淡了,現在有的只是一顆報國之心。
楊真想起了皇帝給他的這項任務,不是因爲不相信丞相所致,而是因爲太信任丞相了,纔給了他這道命令。楊真還清楚的記得那天皇帝對自己說的話:“我將託孤與丞相,若其願意輔佐幼主,你不可造次,若其不願輔佐幼主,你且拔刀將朕殺掉,持朕的聖旨擁立丞相爲帝。”這個近乎謀反的命令讓楊真聽了大爲吃驚。就是這樣的一個大胸懷的皇帝,面對這樣的一個殺父仇人,看着眼前這個即將離世的老人,楊真又如何下的了手,又怎麼能想起仇恨!楊真站起身來,從懷中掏出那道聖旨,對皇帝道:“陛下,這道聖旨不該留在世上,還請陛下收回銷燬!
皇帝道:“不必了,事情已經過了,大臣們就要進來了,你先收起來,待朕死後,你再銷燬!”
門外的大臣們都一一進來了,楊真威嚴地站在皇帝身邊。皇帝看了一眼大臣們,先是把馬岱叫到了跟前,握住馬岱的手,對他道:“孟起將你託付給朕,朕未能將你照顧好,如今朕就要別世了,無法再照顧你了。朕雖死,國猶在,望你繼續帶領馬家軍,爲國效忠,朕死也能瞑目了。”
馬岱早已經哭的一塌糊塗,此時聽到皇帝臨終還不忘記自己,便道:“陛下請寬心,岱定當爲國盡忠,定不負陛下厚望。”
皇帝點了點頭,又喚兩個兒子到跟前,囑咐道:“朕即將辭世,你等兄弟三人,以後要以父事丞相,切記不可背離!”只見魯王劉永和樑王劉理痛哭不已,並且一同向諸葛亮叩拜道:“相父!”諸葛亮早已經感動的不知所措,見兩位大王叩拜自己,連忙扶起,同時跪倒在皇帝面前,道:“陛下!臣受陛下隆恩,必定犬馬以報!”
皇帝又喚道:“子龍,叔至。”
趙雲和陳到連忙走到跟前,跪在地上,道:“陛下,臣在這裡,臣在這裡!”
皇帝緊緊抓住趙雲的手,對趙雲和陳到道:“朕與汝二人共患難多年,相交到今,都不曾背棄,如今朕將死,還望汝二人竭盡輔佐幼主,早晚教導,朕死也瞑目了。”趙雲和陳到同時答道:“陛下請寬心,臣必定效犬馬之勞。”
皇帝從龍榻內側拿出一道早已經寫好的聖旨,交予丞相諸葛亮手中,語道:“丞相,朕死之後,大事皆由丞相定奪,此書爲朕最後一道旨意,還望丞相勿違!”說罷,又對羣臣道:“朕已經將太子及國家大事均託給丞相,汝等需盡力輔佐,協助丞相,光復我大漢!”
羣臣一起道:“臣等領旨!”
皇帝哈哈哈笑了三聲,平躺在龍榻上,雙目望着窗外,看見兩人站立在窗外,皇帝大叫道:“二弟,三弟,爲兄來了!”
皇帝話語剛落,握住諸葛亮的左手突然垂了下來,諸葛亮大驚,楊真連忙看去,看到皇帝安詳地躺在牀上,雙目緊閉,嘴角略帶着一絲笑容。隨後便是諸葛亮的一聲撕心裂肺的大叫:“陛下!”
羣臣已經意識到了,全部跪倒在地上,一同哭泣地喊道:“陛下!”
楊真撲通一聲跪倒在地上,看着白髮蒼蒼的皇帝,安詳的閉着眼睛,他的心也碎了。
諸葛亮高聲呼道:“陛下駕崩了!”
【大漢章武三年(公元223年)六月十日,大漢皇帝劉備駕崩於永安宮,享年六十三歲,史稱昭烈皇帝。】
皇帝駕崩,丞相諸葛亮率羣臣擡棺西歸國都,發國喪。依照先帝遺詔,丞相留李嚴並五萬雄兵鎮守永安,其餘文武大臣,皆隨丞相返回國都。
楊真做爲中軍都尉,但仍舊統屬與陳到所部的白耳兵,白耳兵做爲皇帝近衛軍,也一併隨同諸葛亮返回國都。從永安到成都,一路上皆是難走之道,但是丞相命羣臣及大軍日夜不停,終於在五日後趕回成都。
一到成都,太子早已經在城門口率留守羣臣出迎靈柩,將先帝的靈柩安放在正殿之內,正式舉行國喪。一通禮畢,諸葛亮宣讀遺詔:“朕初得疾,但下痢耳;後轉生雜病,殆不自濟。朕聞“人年五十,不稱夭壽”。今朕年六十有餘,死復何恨?但以卿兄弟爲念耳。勉之!勉之!勿以惡小而爲之,勿以善小而不爲。惟賢惟德,可以服人;卿父德薄,不足效也。卿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勿怠!勿忘!卿兄弟更求聞達。至囑!至囑!”
遺詔讀畢,諸葛亮率羣臣叩拜太子,朗聲道:“先帝駕崩,舉國思痛,但國不可一日無主,還請太子即日登基,以續漢統!”羣臣齊聲道:“請太子殿下即日登基,以續漢統!”
於是太子劉禪登基,即皇帝位,改元建興,並加封丞相諸葛亮爲武鄉侯,領益州牧。將先帝葬於惠陵,諡曰昭烈皇帝。尊皇后吳氏爲皇太后;諡甘夫人爲昭烈皇后,糜夫人亦追諡爲皇后。升賞羣臣,大赦天下。
楊真因先帝臨終經常伺候左右,無所怨言,新帝登基,因功封爲中軍校尉。
國喪一月,楊真常常帶領白耳兵護衛在皇宮,早朝時,也常常隨班列隊於大殿,文武大臣多有所見。楊真經常觀察羣臣,卻從未聽羣臣議論過魏延此人,一日早朝,忽然聽丞相道:“陛下!鎮北將軍、漢中太守魏延,鎮守漢中已有數年,勞苦功高,還望陛下頒旨獎賞!”
皇帝道:“相父所言極是,但是不知該如何賞賜魏延,還請相父定奪!”
諸葛亮道:“可封爲都亭侯,賜金百兩,以彰其功!”
皇帝道:“就依相父所言。傳旨,鎮北將軍魏延,鎮守漢中勞苦功高,特賜黃金百兩,封都亭侯。”
諸葛亮道:“陛下,漢中離京遙遠,還需派遣一位大臣前去頒旨,方顯陛下隆恩!”
皇帝道:“相父言之有理,只是不知該派誰去呢?”
諸葛亮道:“可派……”
“陛下!微臣願往!”諸葛亮話還沒有說完,便被一人打斷,皇帝和諸葛亮都看了那人一眼,正是站在皇帝右側不遠的中軍校尉楊真。
只見大臣班位中,走出一人,指着楊真大怒道:“大膽!汝等小吏怎敢妄加言論,打斷丞相話語!”
楊真望去,認得此人,正是馬謖,此時已經是撫遠將軍。楊真忙向皇帝叩拜道:“陛下明鑑,微臣並無此意,還望陛下明察!”
皇帝道:“馬將軍,楊校尉一時情急,脫口而出,自高奮勇,其精神可嘉。相父,你以爲如何?”
諸葛亮笑道:“陛下,念在楊校尉一時情急,臣便不追究了,只是只此一次,下不爲例。”
皇帝道:“就依相父!楊真!”
楊真道:“微臣在!”
皇帝道:“你既然自告奮勇,朕就準你所奏,命你攜朕敕書前去漢中頒旨,不得有誤!”
楊真叩頭道:“多謝陛下!”
皇帝讓楊真平身,命一內侍將聖旨交予楊真,即刻便命楊真出發。
楊真接過聖旨,拜別了皇帝和諸葛亮,看了馬謖一眼,只見馬謖正怒視着自己,楊真也不予理會,大踏步走出了殿外。楊真揹着皇命,從軍中要來馬匹,即刻便啓程,一溜煙便出了成都,向漢中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