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一二章 惶恐的晉吳(三)

“啊?!若不是安平王提醒,臣下幾乎誤了大事!”

第二天,在司馬炎的書房裡,一場小範圍的會議再次召開。

這場密會一開場,司馬炎就向大家通報了他拜訪司馬孚得到的提醒。然後杜預和裴秀幾乎同時齊拍腦門,大呼僥倖。

“怎麼?兩位愛卿也覺得安平王說得在理?”

“在理!極爲在理!陛下,臣一開始想着幽州畢竟距離遙遠,蜀賊從五原那邊走草原過來一路補給過於漫長,不會是一個好的選項。但是得安平王提醒,臣纔想起這些年蜀賊的主要走私渠道就是幽州!這條路線,他們熟的不能再熟了!”

“是啊,陛下,非止如此。這條路線上,蜀賊與沿線的拓跋鮮卑、慕容鮮卑的關係非常良好。他們從這裡進軍,糧道非但不會受到騷擾,相反,還會得到保護和幫助。而且這些年來,幽州的走私屢禁不絕,幽州的世家恐怕……”

“啊?!”司馬孚到底是身體太差了,腦子雖然清醒,卻沒有力氣詳細的給司馬炎做解釋。但是目前晉國朝堂上的精英仍然一大把,司馬孚提了一下,剩下的具體細節在杜預、裴秀等人的補充下,一瞬間就清晰了起來。

可是清晰起來的情況,卻讓司馬炎嚇了一大跳。

“這,這可如何是好?”

“陛下勿憂,蜀賊雖然在幽州已經佈置好了一些東西。但無論如何,他的國力始終就這麼點,若是兩路進軍,臣還擔心幷州的十四萬人擋不住。但若是三路進軍,其兵力必然被分薄,如此,幷州十四萬人的佈防,應該是足夠了。”

“那麼幽州呢?”

“……陛下,說不得,徵兵十萬還是太少了。徵到十五萬吧。給孟叔時也補充五萬兵力。他的任務只是遲滯蜀賊幽州那一路的進攻就好。根本的根本,還是要看幷州這邊的戰局。”

“嗯,可是,如尚書令所言,徵兵過多,百姓可就苦了。”

“陛下。”裴秀長嘆一口氣:“根據進奏曹的報告,蜀賊現在的兵力不足十三萬,若是大規模徵兵後,怎麼也要訓練一年,在明年秋收後纔有可能發兵。所以,我們還有一年的準備時間。臣昨日下朝後仔細的去查了一下國庫的庫存。現在,洛陽、許昌、鄴城、下邳、壽春、襄陽、宛城等各大庫房內,尚有糧食兩千一百萬石,錢三百三十億。這點庫存,若是能夠減少一些支出,是可以支撐兩年的。因此,臣建議,一邊徵兵十五萬,一邊把徵稅的畝數下調到二十畝。如此,對民生的影響就會小很多。”

裴秀此言一出,在場的諸人人人面色怪異:別看庫存的錢有三百三十億,可那都是建武新錢,含銅量明顯比以前少很多,東吳、季漢乃至晉國本國的老百姓都是不認賬的。而且這所謂的減少支出,減什麼?不就是減爵位俸祿麼?誰讓你司馬家爲了篡位,封了那麼多的王爵、公爵,侯爵裡除了縣侯居然還有郡侯這種怪胎。

可以說,整個晉國的財政支出,官員、士兵的薪水其實不算太多。就爵位俸祿這一塊實在是太誇張。

在一陣難堪的沉默後,司馬炎又把目光投向了司馬攸:好兄弟,你又出來幫爲兄當惡人背鍋吧。

無奈的搖搖頭,司馬攸站了出來:“陛下,臣弟的齊王國其產出足夠維持臣弟的生活,所以臣弟從來沒有找國家再要一份親王祿。也罷,臣弟三日後的朝會上就上一道表吧。”

“嗯,辛苦齊王了。”多少內心有些慚愧的司馬炎又把目光轉回裴秀、杜預身上:“大體的應對便是如此了吧?兩位還有什麼補充的麼?”

“還有一條,陛下,東吳!”

“嗯,那就請茂先再走一趟東吳吧。”

……

季漢發佈徵兵令是在西元271年的十月初一。晉國得到消息是在初六。而東吳雖然隔得遠了一點,但他們的典校其工作也是卓有成效的。因此,在張華抵達建業之前,東吳君臣就已經知曉了季漢的大動作。

所以,當張華抵達建業之後,雙方的會談很快進入了核心部分。

張華:陛下,現在季漢舉傾國之兵入寇我大晉已是不必心懷僥倖了。敝國爲了應對這次危機,大體上這麼安排的。總之,我們出於對盟友的絕對信任,最大程度上削減了兩國交界處的兵力。我國的訴求是:第一、請貴國也能迴應我國的善意,不要趁着這個時候在荊州、揚州搞事情。第二,請貴國早點開始動員,一旦季漢大舉進攻我國,還請貴國出動主力部隊進攻季漢,以此爲我國分擔壓力。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若是這一次我大晉沒有了,東吳還能存在多久呢?

“衆卿,那張茂先果然伶牙俐齒,早上在朝堂上說得一個天花亂墜。但大體的意思便是如此,我大吳應該怎樣應對?還請衆卿暢所欲言。”

在孫皓的書房裡,萬彧、鍾會、陸抗、陶璜、王誠、孫賁等六人齊聚。

第一位不必說,丞相嘛。接下來三位是三大軍團的都督。第五位是情報頭子,第六位是宮廷侍衛長。這是目前東吳最核心的權力圈子。

在去年的那場三國大戰中,受損最嚴重的其實是東吳。喪師失地,損兵折將,那真是佔全了。

經此重挫的東吳其實現在的情況很糟糕:政治上,會稽世家已經近乎於和孫皓撕破臉皮。孫皓想的是徹底消滅會稽世家,但是這個舉動一方面自然遭到會稽人的強烈抵抗。更關鍵的是吳郡世家這個時候也有了不同的想法:這位皇帝看起來不是好人啊,會稽人完蛋了下一個是不是我們啊?

所以,孫皓登基前的三步走,現在第二步剛剛纔踏出,就已經步履維艱。

經濟上,全國都是個大漏勺,荊楚地區私鹽走私最爲嚴重,鹽稅萎縮到全盛時期的兩成以下。大量銅錢外流也就罷了,關鍵是荊楚、交州地方的不少自耕農、蠻族也往着季漢的國土上跑。孫皓驚詫的發現,他登基以來這麼些年,冒着巨大風險拼了老命壓制世家保護自耕農,但國家的稅收居然不增反減。

軍事上就更不用說,英明神武的桓王再生上臺之後指揮東吳打了三場大戰。西陵平定步家叛亂雖說只是收下一座空城,但好歹也打退了晉國的援軍,多少可以吹噓一下勝利。

但是接下來,漢晉主力在關中決戰,東吳大好的偷雞機會,居然在揚州被衛灌打得差點生活不能自理!

再然後,面對季漢非主力部隊,也被搞了一個灰頭土臉,損失慘重。

因爲軍事上的不斷失敗,導致皇帝的威信在不斷的透支和下降,連帶着世家對皇帝的敬畏之心越來越少,吞噬起國家的自耕農來更加的肆無忌憚了。

以上種種,都導致了東吳現在內外交困,國家陷入了極大的危機之中。

可,可TM關瘋子又要搞事情了!

東吳的君臣都不傻:晉亡則吳必不能存誰都看得清楚。也都知道在這個時候最佳的選擇是連晉抗漢。可是……襄陽和壽春那兩塊地方居然只有一萬人守備!這麼好的機會不抓住,怎麼對得住孫權大皇帝給東吳立下的偷雞國風?

“陛下,臣以爲,我大吳面對如此局面,應該做兩手準備。”

“哦?士季請講。”

“其一,適當的徵兵,恢復各地兵團的兵力。臣的意思,荊州軍團要恢復到五萬以上,交州、揚州的守備軍也差不多也是這個數量。關鍵是要建立一支十萬人左右的機動部隊。”

“士季的意思是?”

“這十萬人應當抽調我國現有常備軍的精銳組成。駐紮地點應該在荊州。待得晉蜀大戰一起,我國應隔岸觀火。若是蜀賊師老兵疲不得不退兵的話,我軍就朝着永安進行強攻,一定要掌控三峽全段。若是晉國接連戰敗,我國也不必去救晉國,而是趁着晉國虛弱之際,趕緊出兵拿下襄陽和壽春,如此方可在未來的南北對峙中搶佔到戰略要地。”

“善!大善!士季此言,甚合朕意!那就這麼辦吧!”

……

散會後,走出皇宮不遠,陸抗一把拉住鍾會:“士季,你剛纔給陛下出了什麼餿主意!”

“呵呵,幼節啊,你不滿意,當場爲何不反駁會呢?”

“你剛說完陛下就極爲高興的應允了,我能如何?”

“對啊,你自己都注意到陛下對這個方案極爲滿意了。我要是說出其他方案,比如拼死幫助晉國分擔壓力什麼的,能有什麼結果呢?我雖然不是晉臣,但我潁川鍾家的根基可是在晉國啊。我怎麼敢說舉國襄助晉國的話?再說了……”

“哎……士季後面的話我知道了。再說了,其實陛下心裡的主意早就定下了。這些年,陛下對我國軍隊的戰力早就失望透頂,對蜀賊軍隊的戰鬥力也心懷恐懼。本能的就不想去招惹蜀賊是吧?”

“然也。哎……”鍾會也忍不住一聲長嘆:“依我之見,晉國這次便是僥倖不亡國,也難免遭受重創一蹶不振。我國還要如此對待盟友……罷了罷了,我等身爲臣子的,只有盡力去執行陛下旨意而已。”

第三五一章 一路向西行(六)第二九五章 晉國有新銳(四)第六章 求知涪陵郡(四)第一一六章 反擊的準備(二)第三一三章 關中的復甦(七)第一二九章 薑是老的辣第六十八章 新鮮的血液(二)第三二九章 西方的情報(二)第三三七章 杜武庫點兵(三)第四十七章 朝廷也無恥第二九零章 關中大決戰(十五)第一一三章 誰敢說投降(二)第十二章 履新涪陵郡第十八章 三代的理想(三)第四十一章 蝴蝶的翅膀(七)第三十章 深耕涪陵郡(七)第七十八章 彈指三年間(一)第一七七章 希望的田野(二)第九十八章 東吳的目光第一六八章 司馬家的人(二)第四零五章 東方的來信第三七五章 永安烏龜流(一)第一五五章 戰爭與和平(十一)第四二二章 妙法迫潼關第八章 裙帶何其多第一八五章 江南的新風(二)第三五八章 刑不上大夫(二)第一四四章 復興殲滅戰(十一)第三六五章 曹魏再揚旗第一四四章 復興殲滅戰(十一)第四十四章 責任重於山(二)第一七三章 鹽場拍賣會(三)第五十五章 弱國的無奈第一一七章 反擊的準備(三)第三七一章 現在二對二第四九六章 不同的一代(二)第三八五章 西城之反擊(二)第九十八章 東吳的目光第三六四章 金色的麥浪第四一六章 潼關之佯攻第二七七章 關中大決戰(二)第二七六章 關中大決戰(一)第四二六章 幽燕起烽火第四六九章 大陸澤之戰(四)第三一七章 河套征伐戰(四)第三八二章 進擊的關索(二)第四三一章 幽燕多壯士(四)第三十章 深耕涪陵郡(七)第二五三章 凡事預則立(二)第二六二章 異樣的春耕(二)第二八八章 關中大決戰(十三)第四八七章 東吳的認知第九十三章 沓中大轉進(三)第九十四章 鍾會的運氣(一)第九十六章 寧做傅僉死第四一九章 由此向東渡第六十四章 人生不如意(一)第四六四章 無奈的晉臣(一)第六章 求知涪陵郡(四)第二八六章 關中大決戰(十一)第四零四章 此職甚安樂第三七零章 我要打兩個第三五三章 一路向西行(八)第二八七章 關中大決戰(十二)第一五零章 戰爭與和平(六)第二四三章 街亭爭奪戰(三)第二三四章 北伐進行時(三)第三五六章 一路向西行(十一)第一章 非最慘穿越第一六六章 抄家進行時(四)第三四五章 五原的商路(三)第九十章 天地已變色(四)第一五七章 權力的遊戲(一)第二二八章 入場的東吳第四七七章 洛陽是雒陽(五)第五十七章 輝煌的一年(二)第二二二章 吾乃司聞曹(三)第四四五章 幷州之會戰(六)第六十九章 佈局江陽郡(一)第一四一章 復興殲滅戰(八)第一一一章 魂壯綿竹關第三一二章 關中的復甦(六)第二零零章 真彩雲之南(四)第三五一章 一路向西行(六)第二八七章 關中大決戰(十二)第四零三章 如此之政變(五)第三四八章 一路向西行(三)第一五九章 權力的遊戲(三)第五十八章 幕後的交易(一)第四零零章 如此之政變(二)第三九一章 文明的交匯(一)第三四六章 一路向西行(一)第四零四章 此職甚安樂第四十四章 責任重於山(二)第三四五章 五原的商路(三)第一一零章 孔雀的最期(三)第十一章 來個下馬威第一零四章 前面是江油(二)第三三四章 世家的方向(四)第二零六章 羣鴉的盛宴(二)
第三五一章 一路向西行(六)第二九五章 晉國有新銳(四)第六章 求知涪陵郡(四)第一一六章 反擊的準備(二)第三一三章 關中的復甦(七)第一二九章 薑是老的辣第六十八章 新鮮的血液(二)第三二九章 西方的情報(二)第三三七章 杜武庫點兵(三)第四十七章 朝廷也無恥第二九零章 關中大決戰(十五)第一一三章 誰敢說投降(二)第十二章 履新涪陵郡第十八章 三代的理想(三)第四十一章 蝴蝶的翅膀(七)第三十章 深耕涪陵郡(七)第七十八章 彈指三年間(一)第一七七章 希望的田野(二)第九十八章 東吳的目光第一六八章 司馬家的人(二)第四零五章 東方的來信第三七五章 永安烏龜流(一)第一五五章 戰爭與和平(十一)第四二二章 妙法迫潼關第八章 裙帶何其多第一八五章 江南的新風(二)第三五八章 刑不上大夫(二)第一四四章 復興殲滅戰(十一)第三六五章 曹魏再揚旗第一四四章 復興殲滅戰(十一)第四十四章 責任重於山(二)第一七三章 鹽場拍賣會(三)第五十五章 弱國的無奈第一一七章 反擊的準備(三)第三七一章 現在二對二第四九六章 不同的一代(二)第三八五章 西城之反擊(二)第九十八章 東吳的目光第三六四章 金色的麥浪第四一六章 潼關之佯攻第二七七章 關中大決戰(二)第二七六章 關中大決戰(一)第四二六章 幽燕起烽火第四六九章 大陸澤之戰(四)第三一七章 河套征伐戰(四)第三八二章 進擊的關索(二)第四三一章 幽燕多壯士(四)第三十章 深耕涪陵郡(七)第二五三章 凡事預則立(二)第二六二章 異樣的春耕(二)第二八八章 關中大決戰(十三)第四八七章 東吳的認知第九十三章 沓中大轉進(三)第九十四章 鍾會的運氣(一)第九十六章 寧做傅僉死第四一九章 由此向東渡第六十四章 人生不如意(一)第四六四章 無奈的晉臣(一)第六章 求知涪陵郡(四)第二八六章 關中大決戰(十一)第四零四章 此職甚安樂第三七零章 我要打兩個第三五三章 一路向西行(八)第二八七章 關中大決戰(十二)第一五零章 戰爭與和平(六)第二四三章 街亭爭奪戰(三)第二三四章 北伐進行時(三)第三五六章 一路向西行(十一)第一章 非最慘穿越第一六六章 抄家進行時(四)第三四五章 五原的商路(三)第九十章 天地已變色(四)第一五七章 權力的遊戲(一)第二二八章 入場的東吳第四七七章 洛陽是雒陽(五)第五十七章 輝煌的一年(二)第二二二章 吾乃司聞曹(三)第四四五章 幷州之會戰(六)第六十九章 佈局江陽郡(一)第一四一章 復興殲滅戰(八)第一一一章 魂壯綿竹關第三一二章 關中的復甦(六)第二零零章 真彩雲之南(四)第三五一章 一路向西行(六)第二八七章 關中大決戰(十二)第四零三章 如此之政變(五)第三四八章 一路向西行(三)第一五九章 權力的遊戲(三)第五十八章 幕後的交易(一)第四零零章 如此之政變(二)第三九一章 文明的交匯(一)第三四六章 一路向西行(一)第四零四章 此職甚安樂第四十四章 責任重於山(二)第三四五章 五原的商路(三)第一一零章 孔雀的最期(三)第十一章 來個下馬威第一零四章 前面是江油(二)第三三四章 世家的方向(四)第二零六章 羣鴉的盛宴(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