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奧普開戰

在積極通過“多面外交”創造了有利的國際環境後,俾斯麥即着手抓住着這個戰機,很果斷地選擇了對奧地利開戰。

1866年 2月28日,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舉行御前會議,俾斯麥首相、威廉王太子、戰爭大臣羅恩和主要官府成員、國王的軍事顧問、陸軍總參謀長毛奇、駐法大使等出席。俾斯麥就1815年以來的普奧關係作了分析和總結,並得出結論說:“對普魯士來說,當前德意志和歐洲的形勢還從來沒有這麼有利過,戰爭的時間不能再往後拖延。”除皇太子外,與會成員大都同意俾斯麥的分析和決定。

3月29日,威廉一世下令增強普魯士邊防部隊,表示不能容忍奧地利“僞善的假面具”,決心要與奧地利在戰場上一決高下。

1866年6月10日,在俾斯麥的策動下,普魯士外交部有意挑釁,其駐法蘭克福的代表在德意志邦聯議會上提出普魯士接管荷爾斯坦因-石勒蘇益格地區的主權,另外建立一個把奧地利排除在外的德意志邦聯國家的改革計劃,以達到與奧地利決裂的目的。

奧地利果然表示激烈反對,兩國在會議上發生衝突,到6月15日最終演變爲普魯士與奧地利這兩個德意志國家之間的鬩牆之戰。整個德意志邦聯一分爲二,13個“忠於邦聯的”邦國同18個“脫離主義的”邦國相對峙,後者除普魯士外大多是北德的中小邦。

但事實上只有普、奧兩個大國纔是起決定作用的敵手,軍事方面也是在它們之間決定勝負。毛奇對此直言不諱,這場戰爭是“不可避免的禍害,並不是因爲普魯士的生存受到威脅而開始的……這場鬥爭不是爲了爭奪領土,而是爲了統治德意志”。

6月11日,駐紮在石勒蘇益格的普魯士軍隊佔領了荷爾斯坦因,6月15日,在交涉無果的情況下,奧地利向普魯士宣戰!

奧地利與普魯士之間的兄弟戰爭開始了!

這場戰爭的爆發,對於雙方來說都不意外,而且陣線早已分明。

站在普魯士方面的,有梅倫堡、奧爾登堡和北德意志的其他各邦國,以及漢堡、不來梅和呂貝克3個自由市,雖然數量衆多,但卻都是些小邦,加起來人口也只有四百多萬。站在奧地利方面的,有薩克森、漢諾威、巴伐利亞、巴登、符騰堡、黑森一加塞爾、黑森一達姆施塔德和德意志邦聯的其他主要邦國。從大邦國的數量和人口、面積來說,奧地利方面佔有優勢。但是,從軍事實力來說,普魯士並不弱於其主要的對手。

在戰前,普魯士方面的總兵力已多達63萬人,而奧地利方面的陸軍實力,總共大約有62萬餘人,另外還有海軍。不過,奧地利處於內線作戰,而且其騎兵和炮兵都在數量上佔有優勢,並便於機動作戰。

從人口和動員能力上來說,如果是戰爭演變成持久戰的話,對於普魯士來說無疑就是場災難,因此俾斯麥和毛奇所制訂的策略就是速戰速決!

根據毛奇的計劃,普魯士人實際上在四條戰線上發起了進攻:易北河軍團,由赫爾瓦特?畢騰菲爾德將軍指揮,約4.6萬人,主要是向萊比錫一帶奧地利的盟友薩克森發動進攻,另外就是阻止巴伐利亞進行增援。第1軍團,由腓特烈一卡爾親王指揮,約10.3萬人,計劃是在打敗薩克森之後,翻越厄爾士山脈,進入波希米亞,與部署在西里西亞一線的王太子腓特烈?威廉所部約11.5萬人一起,對奧軍主力實施夾攻。另外就是法爾肯施坦因將軍率領5萬餘普軍由荷爾斯坦因南下,進攻漢諾威、黑森等奧地利方面的盟友。

這實際上很危險,普魯士人以爲奧地利會對他們以前丟失的西里西亞地區念念不忘,首先會向那一帶發動進攻,所以在那一帶部署了重兵。而在波希米亞聚集的二十五萬奧軍如果抓住戰機的話,則有可能將分散的普軍進行各個擊破。

在另一時空,由於貝內德克將軍的謹慎和猶豫,竟然坐視普軍在外線調動,沒有采取任何主動的行動,就這樣坐失良機。但是現在,奧軍的統帥是剛毅果決的阿爾布雷希特大公,另外就是普魯士方面根本忘了奧地利人還有一支數量龐大的海軍陸戰隊。

這纔是整個作戰計劃最大的漏洞。

自從開戰以來,普軍士氣高昂,一路高歌猛進,整個戰爭的局勢就一直在惡化。

6月23日,當吳維在布拉格以北的羅烏格尼察見到阿爾布雷希特大公時,這位帝國陸軍元帥兼陸軍總司令正站在一長串的軍用列車旁大發脾氣。這是一座位於布拉格到德累斯頓伏爾塔瓦河畔的小車站,剛剛建成通車只有幾年的時間。士兵們正跳下車廂,將步槍和揹包堆在鐵軌旁,然後幾個人聚在一起縮着脖子,在有些飄着細雨車廂邊聊着天。鐵路兩旁站滿了軍人,野戰炊事兵們正在忙着生火做飯。

“你帶過來了多少人?”阿爾布雷希特大公在見到吳維後問道。

“只有一個陸戰師被裝上了列車……”吳維在嘴裡抱怨着,“陸軍部主管後勤的那幫老爺們都該被撤換掉。你瞧,這些火車跑得還沒有馬車快。實在沒有辦法,我讓其他的部隊通過巴伐利亞鐵路向萊比錫進軍。”

“爲什麼是萊比錫?”

“抄他們的後路啊,就像咱們當初在意大利幹得一樣……”吳維說道,“巴伐利亞人守着圖林根的邊界,倒是打得好算盤,我得親自過去,把他們也拽上。”

“維克多,我發現我們之前的計劃似乎有些漏洞……比如這鐵路運輸狀況,比我們之前想象的還要糟糕!”阿爾布雷希特大公從口袋裡掏出一根雪茄,在點着後吸了幾口這才說道:“我想需要對之前的方案作些調整。”

“那你是怎麼想的?”吳維轉過頭來,看着帝國陸軍元帥,“利用對方翻越山地的時機,在山隘間阻擊他們!”

“不,不,我準備把他們放過來……”阿爾布雷希特大公俯下身體,在桌面的軍用地圖上,用鉛筆劃了幾道斜錢,“我把部隊集中在這一線,構築起一道堅固的防禦地帶,然後……先解決掉他們的第一軍團!”

三五、戰爭本質十一、多格爾沙洲(二)二、非洲(二)七六、墨西哥皇帝(二)五十、攔截二一、海事學員十二、多格爾沙洲(三)三三、馬耳他(三)八三、內燃機三一、戰巡和重巡四四、轟炸機二四、改裝合同十八、多格爾沙洲(九)三五、超無畏六七、新任命四十、家庭二四、改裝合同七四、開啓電力時代四十、襲擊艦隊(二)三九、襲擊艦隊(一)五六、電機時代(二)五七、海殤(五)四四、轟炸機五、北海迷霧(一)二九、最強前無畏二六、多格爾沙洲(十七)五九、造艦問題(一)四十、家庭十三、多格爾沙洲(四)五六、東攻西守(一)八十、德奧戰巡四五、前線八十、海戰與技術進步(一)三七、最後的衝刺四八、假期二九、最強前無畏五、和談六二、基業四八、東線計劃七十、新關稅同盟七、翻烏龜二九、最強前無畏三七、調整八、最後的殖民時代四九、聖誕節五五、電機時代(一)十六、新帝國六六、疑惑五五、基希拉海峽之戰(三)十一、火炮發展四三、非洲戰場三八、託卜魯克二五、自行車二六、發展問題四三、遠東三一、現狀五三、海殤(一)六一、帝汶海戰(一)四一、魚雷六八、入侵墨西哥八、最後的殖民時代十三、後膛步槍(二)三六、戰棋?(二)二十、棚戶區四九、鋼鐵輪船四二、見習中尉二六、多格爾沙洲(十七)七七、連發步槍(一)五五、海殤(三)四一、頑強十六、多格爾沙洲(七)四四、轟炸機七、辭典二二、定遠級(一)三一、戰巡和重巡三八、蒙蒂基里亞戰役二、非洲(二)二十、棚戶區二七、多格爾沙洲(十八)四三、聯合力量三五、超無畏八十、海戰與技術進步(一)二一、多格爾沙洲(十二)三四、戰爭開始了(二)六六、疑惑七十、新關稅同盟六二、奔流(三)二六、發展問題三一、戰巡和重巡五四、鐵甲船(二)四二、第一筆生意六二、基業八一、訓練二四、多格爾沙洲(十五)五七、海殤(五)七一、凱塞琳十四、造艦技術一、非洲(一)三一、現狀五四、鐵甲船(二)
三五、戰爭本質十一、多格爾沙洲(二)二、非洲(二)七六、墨西哥皇帝(二)五十、攔截二一、海事學員十二、多格爾沙洲(三)三三、馬耳他(三)八三、內燃機三一、戰巡和重巡四四、轟炸機二四、改裝合同十八、多格爾沙洲(九)三五、超無畏六七、新任命四十、家庭二四、改裝合同七四、開啓電力時代四十、襲擊艦隊(二)三九、襲擊艦隊(一)五六、電機時代(二)五七、海殤(五)四四、轟炸機五、北海迷霧(一)二九、最強前無畏二六、多格爾沙洲(十七)五九、造艦問題(一)四十、家庭十三、多格爾沙洲(四)五六、東攻西守(一)八十、德奧戰巡四五、前線八十、海戰與技術進步(一)三七、最後的衝刺四八、假期二九、最強前無畏五、和談六二、基業四八、東線計劃七十、新關稅同盟七、翻烏龜二九、最強前無畏三七、調整八、最後的殖民時代四九、聖誕節五五、電機時代(一)十六、新帝國六六、疑惑五五、基希拉海峽之戰(三)十一、火炮發展四三、非洲戰場三八、託卜魯克二五、自行車二六、發展問題四三、遠東三一、現狀五三、海殤(一)六一、帝汶海戰(一)四一、魚雷六八、入侵墨西哥八、最後的殖民時代十三、後膛步槍(二)三六、戰棋?(二)二十、棚戶區四九、鋼鐵輪船四二、見習中尉二六、多格爾沙洲(十七)七七、連發步槍(一)五五、海殤(三)四一、頑強十六、多格爾沙洲(七)四四、轟炸機七、辭典二二、定遠級(一)三一、戰巡和重巡三八、蒙蒂基里亞戰役二、非洲(二)二十、棚戶區二七、多格爾沙洲(十八)四三、聯合力量三五、超無畏八十、海戰與技術進步(一)二一、多格爾沙洲(十二)三四、戰爭開始了(二)六六、疑惑七十、新關稅同盟六二、奔流(三)二六、發展問題三一、戰巡和重巡五四、鐵甲船(二)四二、第一筆生意六二、基業八一、訓練二四、多格爾沙洲(十五)五七、海殤(五)七一、凱塞琳十四、造艦技術一、非洲(一)三一、現狀五四、鐵甲船(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