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石開會不是炫耀自己的威風,而是監督、督促檢查工作,最終目的是完成工作任務。
當然,一年幾年聚集會議,也是一種心照不宣的控制。
否則一年都不見一兩回,誰知道底下的人如何搞、如何想。
要是實際來之前,集團總方致遠已經到每個城市複查,現場驗收,批評的批評。
如果再在老闆面前,出現遺漏,那他這個副總工作沒做到位。
各城市負責人看着陳石全程無表情聽彙報,有疑惑時又問這問那的。
可不是隨便忽悠,問的問題很刁鑽,常常是很容易忽略的問題,各個負責人也算是體會到老闆的能力了。
“有問題就主動提出,一起解決,我又不是一言堂。”彙報到一半,陳石還是打破了太安靜的氣氛。
接下來好一些,各負責人主動提了一些疑惑和可能存在的隱患問題。
有些是陳石遺漏的,比如店員老齡化的問題、網店的衝擊影響、是否接受網上預購、VR購物、品牌之爭、不合格率問題。
一會後,會議開完,這十個負責人鬆了一口氣。
這算幸運了,他們碰上脾氣好的老闆。
作爲高層,常被老闆批評,甚至罵人都是正常的。
晚上一起聚餐時,纔看到老闆全程笑容,什麼都可以聊,才知道眼前這個年輕人,其實還是一位在校大學生,也有少年天性的一面。
明天上午十點正式開店營業,沒有打折優惠,活動。
如今陳石的店鋪,有很明顯的標誌性,識別度非常高,稱爲超級網紅店。
自從店鋪開始裝修,就有無數人關注這些門店。
有些同行,看到神石服裝店不遠,就非常地忐忑,自自認倒黴,很不歡迎,畢竟蛋糕就那麼大。
但非服裝店,就非常歡迎神石集團的專場店進駐ꓹ 也能沾些人氣。
......
3號早上,神石集團召開高層會議。
參與人員不多ꓹ 張倩、方致遠、楊瀚文、從蘇城趕過來的廖偉,他是蘇城超級服裝工廠的總經理。
就這幾個人,陳石當然不忘記使用金手指查看他們的忠誠度和管理能力。
張倩忠誠83ꓹ 管理能力達到90分;
楊瀚文忠誠88,管理能力84分;
廖偉忠誠74ꓹ 管理能力85分。
廖偉忠誠度有些低,陳石還能接受ꓹ 不過需要注意。管理能力倒是很強悍ꓹ 能達到85分,實在難得。
張倩就是一個超級女強人,昨天陳石他查看了很多管理人員,超過85分都算少,沒幾個,更不用說90分,頂尖水平。
陳石很少關注蘇城的超級服裝工廠ꓹ 此時看到廖偉,看他忠誠度ꓹ 心裡略有些擔憂。
“廖總呀ꓹ 蘇城的工廠ꓹ 我很少過問ꓹ 就是信任你,希望你好好做下去ꓹ 能不能做好ꓹ 就看你這個龍頭帶得如何了。”
“感謝老闆信任ꓹ 我一定不辜負你的重託。”廖偉看到老闆第一個點他名,在其它老總面前如此說ꓹ 壓力更大了,同時心裡有些感激。
陳石看看自己說了這些話,對他的忠誠度有什麼影響。
果然,忠誠度提升了1點,達到75。
陳石又繼續跟廖偉說了一些信任的話,結果忠誠度還是75。
看來,忠誠度不是那麼好提升的。
“找大家來,是張總的意思,討論一下公司管理體系問題。”陳石臉色肅然,率先開口說,
“集團發展越來越快,但公司成立時間不到兩年時間,表面上看起來沒什麼大問題,其實埋下了很多隱患。”
公司給的福利待遇好,員工們做事都很積極,在這兩年內是沒什麼問題的。
現在部門之間的工作處理靠人來協調,而不是制度。
就是說,本來是你的工作,我跟他關係不太好,他就先放着不做;若是熟人找他,就能插隊先做。
公司人多,流程繁雜。
老人走,新人到,如果沒有留下以前的標準化文件,就得重新讓人來做,耗費人力財力。
以上這些,都是神石集團目前存在的問題。
總結到底,就是制度、ERP管理系統、企標或標準化工作的問題。
第一,制度,即無規則不成方圓,這種道理是個人都能理解。
但公司制度的重要性,不少人難以理解。
有沒有把制度當成一種形式,管理人員是否理解透切。
故意針對,滿腹牢騷埋怨企業,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存在制度,獎懲分明,否則形同虛設。
無制度或制度不全,責、權就沒辦法量化,部門多了,交叉就多,人的因素越來越多,實現非人化管理,解決管理者,抑制人爲因素,可不僅僅是管員工。
集團目前當然有制度,只是暴露出來的問題比較多。
這個時候不完善,而集團越來越大,人員越來越多,以後改革需要付出的代價就非常大。
第二點,ERP管理系統,即企業資源計劃(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現在很多公司都流行用這個了。
比如財務管理軟件會YOU,倉庫管理。
但其它部門,可能用這個ERP或類似的管理軟件就很少了。
神石集團當然有這一套東西,公司去年從軟件公司買了一套,花了幾十萬。
但如今感覺不適用公司了,需要更換。而且沒有整合起來,就是各自部門的系統不一樣。
好的公司管理軟件,真的涉及到上萬人集團的話,估計得花數百萬,甚至上千萬。
集團不缺這個錢,但普及軟件,需要一個很長的學習過程,可能會影響公司運作。
但勢在必行,晚做不如早做。
最後一點,標準化文件工作。
一個公司非常重要的東西,就是知識。
就比如,如果一個老員工走了,正好老員工負責幾臺設備的管理,如果設備操作和比較複雜,出問題怎麼辦,接替人就難接手。
如果有這些設備的維護、操作、注意事項,形成文件,老員工辭職後,接替人短時間內很快就能摸索清楚機器。
有些設備,特別是非標設備,由於設備的獨特性,有一些細節問題,沒有經過數月數年的摸索,很難熟悉。
有些公司雖然有這一套東西,但多數是形式,應付外人而已。
陳石作爲老闆,叫大家過來碰個頭,接下來的具體工作,以上工作如何優化,他就當甩手掌櫃了,最多負責文件的審批,有空就多看,沒空就直接簽名。
大家討論了一個多小時,會議就完了,各自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