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之前和之後

長孫煜來也只是探聽下王況的虛實,更多的是爲完成家族的任務而已,來建安快兩年,他自己的立場都不知不覺的偏到王況這邊了。

長孫煜眼中的王況,是個不喜歡權術的人,不喜歡管政務,不喜歡和人勾心鬥角,說什麼話基本都是直來直去,卻又會顧及到對方的感受;這是一個非常熱衷於改善民生的人,長孫煜甚至毫不懷疑,若是讓王況面臨兩個選擇,一個是封侯拜相,而另一個是安心的做他的富家翁,沒任何人打攪的富家翁,王況肯定會選擇後者。

但凡事總不可能會讓人隨心所欲,你想做富家翁,就得有能力來保護自己,因此,在王況對付長孫淖的這個問題上,將心比心,如果換成是長孫煜他自己,他也會這麼做,更何況,王況其實又沒對長孫淖做什麼,是長孫家自己主動先讓了一步的。

因此,在得了王況的明確表態後,他也就算是完成任務了,心中長舒一口氣,王況的表態無疑擺明了一個態度,他不會和長孫家對着幹,自己也不用夾在中間兩頭爲難,這心就莫名的輕鬆了下來,直覺得連外面那靡靡細雨也可愛了起來。

王況當然不會和長孫無忌諱臭老酸對着幹,以王況自己的認知,臭老酸其實算是個做過許多好事的,且不說當年隨着李世民征戰四方,出謀劃策,武德九年,要不是長孫無忌建議李老二先發制人,並聯合了房杜等人,恐怕現在坐在上面的就不是李老二了,也就沒了所謂的貞觀之治。

而且長孫無忌也是很注重民生的,主持修訂過不少利國利民的政策。在他的努力下,李世民即位後才力排衆議,趁着突*厥發生天災人禍的時候發兵討伐,一舉解決了北方之危,從而爲後來李唐的太平奠定堅實的基礎。

更難得的是,在長孫無忌看來,用律法來約束君王的濫權比進諫更重要,王況知道,明年,長孫無忌主持修訂的《貞觀律》就會面世,之後,還會有《大唐禮儀》也會出來,這裡面,長孫無忌佔的功勞比重是最大的,《貞觀律》可是被後人擺在和羅馬法並列的位置上的,稱爲“西有羅馬法,東有貞觀律。”

同時,長孫無忌也是個不貪權的人,多次懇求辭去宰相一職,也多次不接受李世民對他的封賞,可能,也正是因爲他自己的不貪權,而對王況起了惺惺相惜之心,纔會對王況主動讓步。本來王況當初在長安,多次入宮,多次見到李老二,是絕對有機會邀功請賞的,但王況沒做,甚至於連一句討好皇帝和皇后的話都沒說,讓長孫無忌覺得王況不是那種奸佞小人而起了愛材之心,纔會提醒李世民說,若是封商過重,恐怕今後將賞無可賞,同時也會助長了王況的驕縱之心。

人無完人,長孫無忌固然也有其私心,爲了自己的親外甥能順利登頂而不擇手段,但是將心比心,王況相信,如果換了他估計也會這麼做。因此上,長孫無忌的污點和他的功勞比較起來,根本不值得一提。

但是以長孫無忌的多疑性格,王況知道自己的表態並不能起到太大的效果,頂多就是消除了長孫無忌的一些疑慮罷了。不過這也夠了,不用多少年,一切的紛爭都將塵埃落定,自己也就能從其中抽身出來,現在最需要做的就是,儘量的避免被李老二召回長安,遠離那個是非之地,這纔是第一要務。

投毒事件,王況只能壓着不放,那不是他所能抗衡的,現在不能,以後也不能,所以,既然沒有出人命,只要對方不會再變本加厲,王況準備將這事埋到箱底裡去,不再提起。

長孫煜這才走一會,黃良就派了人過來,請王況過府議事,到了州衙內,卻見是各縣縣令都已經到齊了,原來是黃良早兩天就通知了下去,說是今日要議事,知道王況向來是不過問這些事情的,時間又很靈活,所以這纔沒提前通知王況。

議事內容只有一項目,原來三月初,皇上發了詔令,說是原來的將天下住戶分爲三等的情況不能完全符合事實,因此重新進行了分級,將原來的三級改分爲九級,三年一變更,劃分更爲詳細,更能體現出住戶的資產和收入增減情況。

同時,撤亭改鄉(場)(鄉和場是平級的,不同的是,鄉是純粹的農耕爲主,實行普通管理;而場則一般以礦業或攸關國計的產業爲主,比如銅礦所在地則設場,養馬地也設場,養馬場的由來則就是從“場”這個行政區劃而來;一般的場,都有驛站,碼頭和駐軍及糧屯,以軍事管理爲主),五家爲一保,四家爲一鄰,百戶爲一里,五百戶爲一鄉;每裡置一里正,每鄉設一鄉長,兩名鄉佐。要求各州在年內將住戶等級重新劃分完畢後上報。

住戶等級是和資產直接掛鉤的,第一等級的,自然是國公這些朝中大佬們,第九級就是那些沒田的佃農,至於說流民和乞丐,不在劃分之列,也就是屬於九級之外,但是當流民一固定住了下來,就有了等級。

而撤亭改鄉則沒什麼影響,無非就是名稱變了一下,同時給每個鄉長增加了兩名助手而已,不然一個鄉只靠一人管理,確實是有些吃力,一個村子,有上百戶人口的,都已經算得上是大村了,而許多的村子,也就那麼十幾戶,幾十戶人而已,遍佈方圓幾十上百里,一個人跑來跑去的調停糾紛,腿不跑斷了纔怪,更何況,鄉長自家也是有田,也是要耕種的。

其實把王況叫了來,主要是針對孫家和王家的分級,需要徵求下王況的意見,按新的分級制度,王家和孫家應該定爲四等或者三等,負擔的稅和徭役要比以前重一些,可這是王況啊,他們擔心王況不接受這個結果,有心作弊一把,把等級定低了,這兩家要負擔的稅金和徭役自然也就少了,但這肯定要被上面駁斥的,行不通。

可要是把等級定高了,這些人又擔心王況生氣,王況生氣了,後果可能還比上官駁斥更嚴重。所以,需要大家一起來商量,然後取得王況的同意。那麼,只要全州官員都同意,哪怕給王況定個六等七等的,所謂法不責衆,上官也是沒得辦法,最多隻能是打了下來重新定過。

王況是官身,本身有倄田可免除賦稅,因此若是把王況定到三等,他要負擔的賦稅和徭役也和五等六等的普通人家差不多少,他倒不在乎這些,就算是沒有倄田,這樣輕的稅,連後世三分之一都不到,已經讓他很是滿意了。來大唐後,讓他深感小時候所受的毒害之深,課本里到處都在說什麼古代苛捐雜稅之重,人們苦不堪言,可真實的情況並不是如此。

孫家按規定也達到了四等的水平,這是紮紮實實的四等,要負擔的賦稅和徭役是王況的兩倍還多,而孫家的資產現在還不如王家。這也算是給官員一個後勤保障,保證讓他們即便不去做任何其他營生,也能不至於捱餓。

改等級對王況來說卻不是什麼大事,在他看來,按律分就是了,又不是多重的稅,自己負擔得起,而且也不會以後給人留個小辮子。

真正讓他上心的卻不是這個,王況記得,自己後世爲了“場”的由來而特地查過資料,他在看到資料的同時,也看到了,李靖應該是在去年的九月就因病而辭去了兵部尚書的位置,改由侯君集任兵部尚書,而接下來的今年五月,李靖將帶兵大破吐谷渾。可是現在,李靖還是當着他的兵部尚書,吐谷渾之戰也沒任何的消息!

如果說是發兵前爲了保密,而消息沒有傳出來,這個可以理解,也說得通。可現在已經是五月底,李靖是四月初就和吐渾谷開戰了的,並且四月就取得了勝利,五月則是徹底的解決吐渾谷之亂。按理說,現在應該已經有了消息傳來纔是。

歷史,真的開始改變了原來的方向了麼?自己這隻蝴蝶的翅膀,真的扇動了颶風嗎?

可以說,之前發生的一切,都是在王況預料中的,歷史依舊沿着它的固定軌跡運轉着,歷史的慣性,固執的維持着它自己的運行方向,王況在建州搞得如此如火如荼,依然沒見到有什麼影響,該是什麼樣,就還是什麼樣,王況都已經不再去關心它的走向了。

但是現在,突然間,王況發現,改變,似乎早就在悄悄的進行着,只不過是自己沒有發現,沒有留意罷了,以建州這麼一個偏遠下州,在大唐的地位畢竟是有限,所以,改變也就從外面開始。

分級在王況的大方之下很快就結束了,這些個縣令湊一堆,主要也是商量怎麼個分級辦法,既然王況大方,也不爲難他們,所以,給王況定了個三等,孫家定了四等。其他家都好辦,由各鄉長自己去和里長保長商量着定就是了。

其實真正來說,王家現在的財富是介於三等和四等之間,但王況考慮到後面的田黃,可不能給李老二留下任何拿捏的把柄,就讓他們給定了個三等。

王況從李靖還再當着兵部尚書一事上,得出了李老頭現在身體還健康得很的信息,也就是說,現在的李承乾,並沒有達到原來歷史上那麼強勢,有個當兵部尚書的侯君集支持,這也不知道是好事還是壞事,假如太子因爲勢力不夠強而削弱了野心,或者說把野心收斂了,那就不是王況希望的了,搞個不好,廢太子的事都不會發生。

這很不好,真的很不好!

住戶重新分級的事情是屬於戶部,和李業嗣的鎮軍無關,建州又沒什麼地方可以建場,除了王況的璃窯是需要駐兵外,其他地方沒有要用到駐兵的,所以李業嗣不在今天議事之列。

從州衙門出來後,王況徑直奔到了李業嗣的鎮將府。

李業嗣自來到建安後,基本上清閒得很,平日除了操練他的鎮軍外,除了偶爾跑到富來客棧吃上一回兩回的,連王家都很少去,這一點,估計和他明面上的任務有關,不能顯出和王況走得太近。王況都不能理解這個傢伙,老婆不帶在身邊,孤家寡人的一個,怎麼熬得住。

到鎮將府王況也是不用通報的,都認得王況,不過這是軍事地方,王況還是讓守衛去通報了一下,免得李家小子真要是有個什麼機密之類的,被自己撞了上去。李業嗣是沒什麼,可誰能保證李老二或者說其他人不會在李業嗣身邊安插個把人?

李業嗣正光了膀子在院裡耍着石鎖,那百來斤重的石鎖在他手中有若是輕如鴻毛,上下翻飛着,晃得王況直眼暈,再看李業嗣身上,卻是沒什麼汗水,敢情這百來斤對他來說還是小菜一碟。

可能玩這石鎖也是有套路的,見到王況,李業嗣也沒停下,繼續耍了幾下,最後才大喝一聲,將石鎖向上空拋去,然後微弓了身,大馬金刀的跨個馬步,一手放在後腰扶着,一手往上一擡,順勢就接住了下落的石鎖。放好石鎖後,李業嗣這才一邊拿了條絲巾擦了擦手,笑着對王況道:“讓二郎久等了。”

“業嗣兄好身手。”王況讚歎到,黃大身手是好,可他的身手主要是好在腳力上,手上功夫卻沒李業嗣的深,這也是難怪,李業嗣本是行伍出生,學的基本都是馬上馬下的搏擊之術,尤其是傢伙什的使用,武器在手就要如指臂使,而黃大呢,腳力可以說是挑腳練得,後來拜師學藝所學也是主要爲的以後有機會報仇,所以,能快速脫身也就成了首要的,自然就把腳上工夫放在了第一位。

如果要論正兒八經的正面硬磕,估計黃大扛不下李業嗣的十招,但要是明着暗着都一起來,那勝負就很難預料了。

“二郎說笑了,僅是巧勁而已,若要是某伸直了手臂,站直了身子去接,也是不行的。”李業嗣笑了笑,“若某真要是有那麼大力,這身子怕還是需要再壯一圈纔是。”

李業嗣身上的肌肉並不很多,可以說身材是勻稱的,不是那種肌肉男的樣子,王況這才恍然,一個人有多大力氣,和肌肉和骨骼都是有一定關係的,這世界上不可能存在瘦弱的大力士,除非這是一個修仙世界,一個魔幻世界。

有沒有仙人,王況現在不敢確定,但李靖並不是那個托塔天王,兩個李靖並不是同一個人,所以李業嗣也不可能有什麼仙法之類的,且他剛纔接石鎖的時候,手臂是微彎上舉,接着了之後,手和身子都隨着石鎖的下落而下彎,卸去了大部分的力道,確實用的是巧勁,也就是所謂四兩撥千斤。

“二郎難得來某這鎮軍府哦,今次來莫非有事?”李業嗣見王況若有所思,就問了一句。

“敢問代國公(許多資料介紹上都說李靖是衛國公,但舊唐書上說李靖其實是代國公,右僕射,灰雀相信這是真的,衛國公應該是李靖的兒子李德謇)身體安好?”

“呵,說到這個,某還得謝謝二郎啊。”李業嗣揮手讓兵士前去端了泥爐茶具前來,就在院中擺着煮起了茶,看着忙碌的兵士,李業嗣補充道。“多虧了二郎前番讓懷玉去六詔尋得那三七,阿公早年隨軍征戰,曾經被閃了腰,後來落下病根,不料卻是被二郎傳授的三七燉公雞給吃好了。”

這也能行?王況聽得眼睛都瞪得老大,三七即便再神奇,也不帶這麼神的吧?

這還沒完呢,李業嗣悠悠一嘆,給王況來了個更加重磅的:“懷玉因尋三七之功,如今已經被封爲右千牛衛中郎將(歸德中郎將,歸德是軍銜,千牛衛是軍職,二者不衝突),尚晉陽公主。”

千牛衛中郎將,從四品下?尚晉陽公主?

不對,這裡面絕對不對,王況記得秦懷玉應該是未成年的時候,李老二還沒登基時就被李老二他爹封了千牛衛中郎將,而尚晉陽公主是這兩年沒錯,可是,自己纔來多少年?

千牛衛相對應的軍銜都很高,是屬於真正的天子近軍,比羽林還核心的,可以算做是皇帝的貼身保鏢,所以,給他個從四品下並不算很高,但比起那些還在軍中一級一級的辛苦爬着的軍官來說,那就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了。

本來應該是分爲兩個時期發生的事情,卻集中發生在了一起,本來應該是一個發生在王況穿來前,一個發生在穿來後的事件,全扎堆到了王況穿來後的幾年。

莫非,歷史在自己穿來之前,就已經改變?

莫非。。。?王況突然有所明悟,仰首,閉目,嘴角吊起了一絲笑:好吧,既然如此,那麼就好辦了。

第344章 薄荷的烏龍第21章 紙削筷子第135章 咬鉤第318章 敲山震虎第479章 武二郎第212章 嫌疑人第358章 幫你支個招第27章 華容道第321章 土法流水線(下)第712章 出發第92章 紅燒武昌魚第273章 佐粥佳品第259章 路人甲和路人乙第400章 范進中舉第423章 還是比較大方的第660章 獅子大開口第396章 政治交換第201章 花式烹飪第132章 大補之物第466章 家人的待遇第217章 閨房之樂第91章 落荒而逃的天使和竹筒飯第17章 友粉面世第374章 縣伯府第355章 看建東第102章 蔥蔥第555章 換個人盯梢第681章 堪比張子文第558章 螃蟹煎來吃第53章 桃花運要來?第440章 房陵(續)第1章 穿了第527章 見者有份第205章 倆活寶來了第479章 武二郎第267章 一將鎮兩州第460章 大洋的味道第381章 萬都事的人生逆變第549章 小漁村第159章 這個王二郎胡鬧第410章 夜話(一)第665章 亂成一團第236章 你要幾塊?第131章 這纔是極品美食第181章 三十里亭(下)第595章 你能我也不賴第458章 兩人得道第168章 偷雞不成反蝕把米第438章 炒鋼法就是一層紙第351章 徵近江(上)第704章 上元燈會(上)第190章 流水大席和大功勞第269章 和皇帝討價還價第79章 金陵第388章 微妙轉變第327章 王況的陽謀第514章 奇怪的一羣人第249章 做事是要天賦的第91章 落荒而逃的天使和竹筒飯第669章 打和撫(續)第694章 魏相公臉紅了第664章 徐吃貨的堅守第125章 上樑揭瓦第373章 另外的傳言第678章 火油第253章 王家第325章 新計劃第587章 李敢第209章 沒有頭緒第258章 之前和之後第388章 微妙轉變第442章 拓魚第475章 見猴起意第73章 蜜制金桔第446章 遊擊將軍威武第228章 大比第550章 做保第705章 上元燈會(中)第138章 還是價高者得第723章 衆望所歸第114章 只能領先一點點第443章 房陵紙貴第59章 醜醜第494章 那一箭的真正原因第83章 魚羊鮮第448章 神仙也落跑第434章 醜醜的擔心第419章 有人搶功勞第467章 旁觀者王況第515章 令人咋舌的福利第579章 水軍的廣大前景第441章 要幫王冼打開心結第59章 醜醜第20章 潑辣丫頭第182章 白猴第371章 捉弄第13章 富來客棧的春天(下)第619章 夜光第239章 於御史的悲催種子第688章 高冷麪的缺點
第344章 薄荷的烏龍第21章 紙削筷子第135章 咬鉤第318章 敲山震虎第479章 武二郎第212章 嫌疑人第358章 幫你支個招第27章 華容道第321章 土法流水線(下)第712章 出發第92章 紅燒武昌魚第273章 佐粥佳品第259章 路人甲和路人乙第400章 范進中舉第423章 還是比較大方的第660章 獅子大開口第396章 政治交換第201章 花式烹飪第132章 大補之物第466章 家人的待遇第217章 閨房之樂第91章 落荒而逃的天使和竹筒飯第17章 友粉面世第374章 縣伯府第355章 看建東第102章 蔥蔥第555章 換個人盯梢第681章 堪比張子文第558章 螃蟹煎來吃第53章 桃花運要來?第440章 房陵(續)第1章 穿了第527章 見者有份第205章 倆活寶來了第479章 武二郎第267章 一將鎮兩州第460章 大洋的味道第381章 萬都事的人生逆變第549章 小漁村第159章 這個王二郎胡鬧第410章 夜話(一)第665章 亂成一團第236章 你要幾塊?第131章 這纔是極品美食第181章 三十里亭(下)第595章 你能我也不賴第458章 兩人得道第168章 偷雞不成反蝕把米第438章 炒鋼法就是一層紙第351章 徵近江(上)第704章 上元燈會(上)第190章 流水大席和大功勞第269章 和皇帝討價還價第79章 金陵第388章 微妙轉變第327章 王況的陽謀第514章 奇怪的一羣人第249章 做事是要天賦的第91章 落荒而逃的天使和竹筒飯第669章 打和撫(續)第694章 魏相公臉紅了第664章 徐吃貨的堅守第125章 上樑揭瓦第373章 另外的傳言第678章 火油第253章 王家第325章 新計劃第587章 李敢第209章 沒有頭緒第258章 之前和之後第388章 微妙轉變第442章 拓魚第475章 見猴起意第73章 蜜制金桔第446章 遊擊將軍威武第228章 大比第550章 做保第705章 上元燈會(中)第138章 還是價高者得第723章 衆望所歸第114章 只能領先一點點第443章 房陵紙貴第59章 醜醜第494章 那一箭的真正原因第83章 魚羊鮮第448章 神仙也落跑第434章 醜醜的擔心第419章 有人搶功勞第467章 旁觀者王況第515章 令人咋舌的福利第579章 水軍的廣大前景第441章 要幫王冼打開心結第59章 醜醜第20章 潑辣丫頭第182章 白猴第371章 捉弄第13章 富來客棧的春天(下)第619章 夜光第239章 於御史的悲催種子第688章 高冷麪的缺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