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將近半年的航行中,除了翻譯科學之艙,樸運成的另一項工作就是重建科學家園的組織體系。沒有老一輩摯肘,同輩學者又大力支持,新會員更是不斷補充,再加上找到科學之艙所形成的威望,樸運成快速地推進着自己的計劃。
在魔都裡面,蘇吉拉納雖然見過不少科學家園的學者,但對整個組織結構的印像並不深刻。限於保密原則,專家們也沒有對他詳細介紹。上了這個船隊,加上不斷聽到樸運成他們商議如何調整與改進,科學家園的整個組織結構才呈現在他面前。
三百多年前,以馬倫巴爲領袖的科學前輩創立了一個全新體系,自稱爲新科學。這個體系將科學定義爲認識和改進客觀環境的實踐,它不再是一套知識體系,而是一套行爲方式。以此爲據,科學家園將整個科學分成四個門類,分成學部進行研究。樸運成和主要專家日夜討論,對原有學部設置進行調整。船隊駛過南緯15度時,這個新體系在一次會議上宣告誕生。
過去的人類科學部改稱行爲科學部。下面還有個體行爲分部、生理醫學分部、組織行爲和社會行爲分部。依次由小田雅子、黎秀英、阿米塔娜擔任分部主持。社會行爲學分部留給尚未上船的一位專家。
既然要改造客觀環境,除了研究人本身,接下來就要研究環境,於是就有了環境科學部,按照研究方法的區別,再分成博物學分部和實驗學分部。前者走遍天下,在自然環境中調查、勘探和採樣,後者呆在實驗室裡製造和使用各種儀器設備。
奧德里奇德高望重,擔任環境科學部部長,以及其中博物學分部主持。普拉卡什弟子恩桑澤擔任實驗學分部主持。
科學要改造客觀環境,展開來說就是依靠信息的指導,通過能源推動工具,加工材料,形成產品,再用交通輸送到四面八方。於是就要有應用科學部,下設能源、材料、機械、信息和交通五個分部。
能源是所有技術的動力源,能源專家張衝擔任應用科學部部長,兼能源學主持。黑人學者巴布魯擔任材料學主持,馬圖爾擔任機械學主持,李彥昌擔任信息學主持,阿拉伯人麥斯歐德擔任交通學主持。
將這些實踐進行記錄,總結其中的規律,成爲歷史科學的任務。樸運成自己兼任歷史科學部部長。該領域現在不是急務,主要就是保存一些歷史資料,所以下面暫時不設分部但由於樸運成平時事務很多,便提升卡梅麗婭擔任臨時主持,負責部內學術事務。這個十九歲的女孩子,也是前任歷史學部主持斯帕恩的關門弟子。
安全部和財務部一切照舊,由樸運成和佩什梅格掌管。
新領導層任命完畢,正好到了9月6日。這一天的意義在真理教和科學家園中完全相反。樸運成帶領大家站在甲板上,向死於科學研究工作的前輩致哀。在人類挑戰自然這場萬古決戰裡,他們都是烈士。
“當年的超級火山時時提醒我們,征服自然任重道遠,即使科學時代,人類也無法搞定這樣的災難。現在,我們將帶領人類重新挑戰大自然的淫威,希望明年這個時候,我們能慶祝這場永恆戰爭中的新勝利。”
離開大陸前,魔都之外的會員只能秘密研修,東學一點,西聽一句,知識很不繫統。投入大洋之後,給自己補課就和吃飯一樣成爲日常活動。船隊裡形成了公開課的制度,不是在這艘船上,就是在那艘船上。大家經常在途中換船,去聽自己喜歡的課。作爲新人,蘇吉拉納基礎知識很差,無論生病前還是身體恢復之後,他都在努力補課。
在蘇吉拉納看不到的地方,各路專家圍着樸運成,都希望自己的項目得到優先支持。他們知道樸運成已經攢夠一筆鉅款,足以實現那些以前只能停留在紙面上的設計。
“登陸後得優先製造武器,作好第二天就開戰的準備。”阿迦蘭仗着是樸運成舊部,搶先提議。
“沒有機牀,你的槍炮就只能用手工製造。一個月能膛出一支槍管嗎?工作母機才重要。”機械科學分部主持人馬圖爾反駁阿迦蘭。
“還是先想想怎麼開發鐵墳吧。”材料科學分部主持巴布魯強調本學科的位置。“金屬是工業的基礎。”
“工業的基礎應該是能源。”張衝加入到這場爭論當中。“我們已經從科學之艙裡找到電磁感應規律,應該從發電設備開始,再生整個科技體系。”
“但是氣輪機和水輪機從哪裡來?還不是要金屬?”巴布魯回敬道。
一旁,王新田打斷他們的爭吵。“你們哪個先哪個後都可以,但是我的建築工程部肯定要始終保持優先,否則你們連實驗室和廠房都沒有!”
這些人都提出了優先發展的理由,一時難以取捨,也有一些項目怎麼都無法排到前列。楊國祥反覆提議先發展載人氣球,便被樸運成否定了多次,同事裡也沒人支持,大家都認爲航空技術根本不是當務之急。
聽各位部長、主持吵得差不多了,樸運成微笑着擺擺手。“你們說得都有道理,每個人的領域如果取得突破,都會給其它學科帶來飛躍。正因爲這樣,我現在還無法確定最優先的項目是哪些。想從我這裡拿到第一筆錢,你們都得繼續完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