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讓人更糾結;智慧,是讓人不糾結
關於老子,中國有個傳說,說他在母腹裡呆了80多年,所以一出生便是個老人。中國古代的聖人幾乎都在母腹裡有超乎尋常的胎孕期,比如黃帝,比如六祖……這無非是在譬喻中國文化的早熟,她在母腹的元神狀態的豐富孕育,使得她一出生就圓滿自足,不用漫長的成長,你要麼接受她,要麼拿她當古董,她體系的圓滿,不容後人亂動手腳,只有繼承和傳播。
東方哲學始終不離自我體驗、及體悟,生命之道更是這種以“己”證“道”的先鋒與典範。這種個性化的體悟很難用精確的概念來定義,常常是“說”不來,也“學”不來的。它的傳承要麼是體悟“高手”的確認與指認,要麼甘於獨守漫長的寂寞。
在中國,聰明不等於智慧。聰明,會使人更糾結;智慧,是讓人不糾結。
《逸周書·武順》說:“兩爭日弱,參和曰強”。意思是兩兩相爭,雙方都會一天天地消弱;三股勢力在一起就會達到一種平衡,平衡就會日漸強大。古代的“繩”字是兩股絲線反向而擰,而成勢力;糾結的“糾”字是三股絲線擰在一起,糾結就是不僅擰巴,而且打結,“理還亂,剪不斷”。所以“三三兩兩”要圓融着看,這就是中國文化。
中國文化的核心,就是別認死理兒。陰陽啊,五行啊,八卦啊,風水啊,中庸啊,都是讓你活着學,活着用,誰認了死理兒,誰是傻瓜。
中國人,就是腦瓜兒忒靈活,弄得活也不是,死也不是;這也不是,那也不是的,淨折磨自己了,沒工夫管別的國家的事,而且“地大物博”、“人口衆多”,所以愛好和平,喜歡享樂,火藥造了炮仗聽響兒,指南針用來測測風水,不像那些小島國缺吃少喝的,見了火藥就造槍,見了指南針就航海,弄個殖民地什麼的。
所以說:太靈活了,也麻煩,把事情都想明白了,人就怕了,也就不愛做事了。老祖宗就怕明白人“懶”和“怕”,所以老教導咱得勤勞勇敢,得吃苦耐勞,沒事還得愚愚民,要都不做事了可咋辦啊?那得放多少炮仗啊!難得糊塗啊,糊塗難得啊——看,“糊塗”,纔是中國人的追求!了不得啊。
西方人呢,啥事都求個“明白”。所以人家那法律條文“槓槓”的,滴水不漏。咱可好,人生不過加減乘除,算個甚?!爲了接軌,咱現在也有那“法律”啦,可這千百年來沒受過訓練的腦子,總是有點弄不明白,兩口子鬥嘴打架自己都說不清楚的這點兒事,咋就有法了呢?財能分,情呢?唉,只可憐了那不懂事的娃!
西人常疑惑中國有四大發明,但爲什麼發明不了槍炮和戰艦呢?!其實,這是中國文化的一個特性,就是任何發明一定要看它對人有沒有用,中國人有所爲,有所不爲。“爲”和“不爲”的核心點在於對人是否有益。比如說,發明了槍炮,對人有益嗎?無益。無益,中國人就不往這條路上走。
那麼我們拿火藥幹嗎呢?我們發明了焰火,焰火可以娛樂人生,我們就往焰火上走好了。指南針用來幹什麼呢?看風水。看風水是爲了找陰宅。所謂陰宅又是什麼?實際上陰宅的核心內容是要讓後代生活得更好,讓後代能夠更好的延續你的安居樂業。中國文化,一切都做長遠計,一切都要從長遠的角度去看。
傳統,只是爲了讓人生活得更好。
老祖宗還說“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勞心者就是得懂那些陰陽五行而且活學活用的人,而有些人就一條道走到黑好了。只“可惜”,現在不該學這些的人使勁學,該學的人不學這些了。咋辦哩!怎一個“愁”字了得,我可愛的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