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災區整整三天的時間,葉春朝都在衙門裡醉生夢死,他帶來的銀子都在不知不覺間溜走,並非在這個地方享受完了,一個正在鬧旱情的災區,有銀子也沒地方花。
這就是他帶着暗衛的作用。
葉春朝命令暗衛,暗中將銀子運回去,運到他的秘密倉庫裡。
三百萬兩銀子,三天的時間,少了一半,而賑災這件事情,他還一點都沒有開始辦。
災民們苦等不見,本來說好的粥廠也沒有開設,死的人越來越多,有很多地方都已經開始吃死人。
地方官每天派出官兵鎮壓,防止有災民鬧事,關閉了城門,只准進不出準出。若不是有災民流竄到了京城,葉春朝也用不着下來。
話說回來,葉春朝要是不下來,他也沒有機會接觸這麼一大筆的銀子。
只是眼下,地方知道絕對不能再讓災民流竄出去了,若是現在的情況被京城知道了,他和葉春朝都要完蛋。
上面的做法引起了災民的極度不滿,有幾個在鄉鄰間有聲望的人奮起反擊,帶頭鬧事,要求葉春朝開設粥場,最起碼,要先保住老弱婦孺的性命,青壯年可以去給衙門幹活換取一點爲數不多的糧食。
葉春朝被鬧得煩不勝煩,不對不出面處理這些事情。
一羣餓的七葷八素的災民糾結起來,聚集在衙門門口,等着葉春朝出來。
葉春朝一現身,就被眼前這幅景象給嚇了一跳,這麼多的災民,若是不知道的,還以爲全部的災民都聚集在這裡了呢。
“鄉親們,安靜!”葉春朝擡手示意大家安靜下來,帶頭鬧事的人擡起手,百姓紛紛住嘴,看着葉春朝,等他發話。
“鄉親們,大晏帝得知蒙城鬧旱災,整日茶飯不思,憂天下人之憂,人都瘦了好幾圈,特意派了本官前來,視察災情。”
“胡說八道,你來了都好幾天了,也沒見過你做過什麼!帶來的糧食呢?賑災的銀兩呢?不是說要開設粥場嗎?整整三天,我們等了整整三天,你們什麼都沒做過!”
葉春朝忍着怒火,“開設粥場不是什麼容易的事情,本官帶了三十萬擔糧食,都是給大家開設
粥場用的,如今糧食的車隊都在城外,只要大家乖乖聽話,不再鬧事,就給大家開設粥廠!”
這話有分量,大部分人都住嘴了。在這種時候,沒有什麼比讓葉春朝快些開設粥廠更加重要的事情了,糧食掌握在他們手裡,開不開粥廠,還不是葉春朝一句話的事。
“葉大人,那就快點打開城門,放糧食進來,開設粥場吧!”
葉春朝擡手示意那人安靜,“並非本官不想開門,只是由百姓到處亂竄,非要出城,一路跑到京城去說一些不好聽的話。本官這次能夠下來,還是在大晏帝面前費盡了口舌才爭取到這些糧食,若是再有人多嘴多舌的,大晏帝龍顏大怒,恐怕會直接來個屠城!”
他這番話純屬胡說八道,但是這些百姓從來都沒有見過大晏帝,天高高大晏帝遠的地方,誰知道這些京城來的人說的話是真是假?
聽說要屠城,百姓都憤怒了,打仗的時候,敵人尚且不會輕易屠城,大晏帝怎麼能夠對自己的子民下這麼重的手?
葉春朝見達到效果,不失時機的說出自己早就準備好的話:“鄉親們,只要你們互相看好了對方,不要再讓那些多事的人跑出城區,就能夠早日開設粥場了!一粒老鼠屎,壞了一鍋粥,若是有人一天不老是想着出城,就一天不開設粥場,大家自己看着辦!”
驅虎吞狼,讓百姓把憤怒的矛頭對準身邊的人,而不是這些官員,這就是葉春朝的高明之處。
人羣中立刻爆發出騷亂,有好幾個點都開始圍毆一些人,這些人都是想着要出城的,就是因爲有這些想着要出城的人,才耽誤了大家開設粥場的時間。
怒火被轉移,地方官對葉春朝的佩服簡直是不能自已,點頭哈腰,連連拍馬屁。
問題解決了,葉春朝拍拍手,吩咐下去,等這些百姓鬧的差不多了,就趕緊開設粥場吧,不然事情鬧大了,根本就沒法收拾。
一波三折之後,總算是開設了粥廠。
只不過,葉春朝帶來的賑災銀兩越來越少,帶來的糧食能夠讓百姓吃到的也越來越少,粥廠發放給百姓的粥都是稀薄的很,幾乎和清水差不多。
衙門派出了
士兵守衛,每個人只能領取一碗,一旦發現重複領取的,立刻亂棍打死。
如此一來,開設粥場反而引發了更大的騷亂。
百姓本來以爲,開設粥場能夠緩解一時間的飢餓,誰料到,情況反而越發不如從前。
很多孩子爲了多吃一口粥,被官兵追着打,連碗都摔了,他們的大人拼命保護孩子,官兵就連大人一起打,活活被打死的人都不在少數。
地方官發話,說這是爲了節約糧食。
這些人,自己不珍惜糧食,還要耽誤別人吃,死有餘辜。
人心寒涼。
三十萬擔糧食,本來足夠讓蒙城百姓人人都能夠喝上一碗粥,現在鬧到這個地步,純碎是因爲地方官和葉春朝狼狽爲奸,相互勾結。
說白了,也就是官官相護,銀子進了葉春朝的口袋,而糧食,則成了地方官的私人財產。
百姓能夠得到的,不過是一些殘羹剩飯。
人被逼急了什麼事情都做得出來,兔子急了還咬人呢,何況是這些走投無路的災民。
開設粥場之後,眼看着被打死的人比餓死的人都多,百姓不堪凌辱,紛紛開始造反。
這個狀況也早就在葉春朝的意料之中,他下令自己從京城帶來的官兵進城鎮壓造反的災民,什麼手段都用上了,只要能夠把災民鎮壓下去。
事情越鬧越大,最後不知道是誰將這件事情捅到了大晏帝那裡。
朝廷上一片混亂,災民造反可不是件小事,有句話叫做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若是蒙城這次的災情壓不下去,失了民心,舉國造反都是有可能的。
大晏帝黑着臉,掃視着底下跪着的一大片黑壓壓的大臣們,沒有人敢站出來解釋這是怎麼回事。
好好的帶着三百萬兩銀子去賑災,爲什麼百姓還是越死越多?
明明已經開設了粥廠,爲什麼百姓還是不滿意要造反?
若只是小股民衆不滿意鬧事,只需幾句話就可以解決,何必用得着出動官兵鎮壓?
定然是因爲葉春朝在災區做了什麼引起民憤的事情,這才導致了大規模的災民造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