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 商應拜奉州印綬

次日,陶謙開郯縣城門,獻城投降。

荀貞令陳登暫時負責安撫城中士民,又令荀成和許仲負責降卒的暫時安置和接收城防,又令趙雲暫時負責城中的治安,自與戲志纔等人在趙昱、王朗等城中文武吏員的“迎接”下入城。

之所以是城中的吏員出城“迎接”,而不是陶謙出城“迎接”,乃是因爲陶謙到底曾是一州長吏,雖名“刺史”,而非州牧,卻有州牧之實,乃是荀貞此前的上級,戰敗給荀貞,投降已是被迫之舉,又怎會不顧念臉皮的再出城“相迎”?所以他託病,沒有出城,只是讓吏員們代表他迎接,又讓他的兩個兒子代表他,把徐州刺史的印綬獻給了荀貞。

既已得徐州刺史的印綬,入了城中後,荀貞卻已是“主人”了,陶謙雖然託病,可在決定投降後,他就已經於昨晚搬出了州府,住到客舍中去了,故而荀貞入城後便直接去了州府。

到了州府,登入大堂,城中吏員們以趙昱、王朗爲首,俱下拜堂中。

荀貞請諸人起身落座,別的先不說,首先便是問道:“曹宏何在?”

趙昱說道:“曹宏諸人皆隨陶公左右,現在府外客舍。”

曹宏知荀貞入城後必要斬他,所以哀求陶謙救命,他畢竟是陶謙的親信,陶謙也不忍看他喪命,因就把他和曹豹等一起帶在了身邊,以希圖可以保他一命。

陶謙既然投降,以荀貞的本意來說,也不想再爲難他,所以雖知他託病只是藉口,入了城中後,也沒有叫他來見,反遣了軍中的醫士樊阿等去給他診治,但曹宏,卻是必須要治罪的。

荀貞攻陶謙打出的旗號之一便是因爲州府中有曹宏這樣的小人,所以,今取下郯縣,如不治曹宏的罪,就顯得他虎頭蛇尾,雷大雨小,——儘管明眼人皆知,荀貞打出的那些旗號只是藉口,他的真實目的就是要爭徐州,可正如那句話說的:即使做戲,也要做全套。

荀貞說道:“徐州之弊,半在曹宏。陶公固遇故人厚,吾卻不可不明刑罰。……便請別駕赴客舍,數曹宏之罪,斬於市。”

趙昱早就深惡曹宏,聞言起身,應道:“諾!”

荀貞又對王朗說道:“吾所以興義兵者,一因笮融虐民,二因曹宏亂政。前在下邳,笮融授首,今入郯縣,再斬曹宏,除此二惡,吾起兵之慾已達,餘州府吏、郡國吏,舊有小過者,改而從善,吾既往不咎,如仍不悛,國法不容!至若貪濁暴虐,驅狼牧羊,虎而冠者,三日內如自辭,還印綬,放之歸家;不辭,笮、曹之鑑在前!民者,國之本。民之所喜,即吾之所喜,民之所惡,即吾之所惡。茲今而始,昔陶公之佳政,我當從之,有不善,我當改之。士民凡有建言州政事者,皆上書州府,吾當細覽,擇其可行者而用之。……治中,煩請遣吏於府門外、城中、市中等各處張貼文告,並擬公文,下行州部各郡縣,述我此意,使州人知。”

這一番話算是荀貞入主徐州之後的一個政治宣言了。

在這番話裡,荀貞主要闡述了兩個意思。

首先,笮融、曹宏兩人虐民、亂政是荀貞此次起兵的原因,殺掉此二人,便是除掉了首惡,餘下的州吏、郡國吏們,除非民怨極大的,荀貞都不會再治他們的罪,而即使是民怨極大的,只要三天內自己辭職,荀貞也不會追究他們的罪。這一條是安穩吏心,儘快地穩定住政局。

其次,廣開言路,凡是對州政有意見的,無論士民都可以上書州府,荀貞會仔細閱讀,從中選擇切實可行的付諸實施,陶謙此前實行的各項政令,好的,荀貞會保留,不好的,被州中士民們詬病或有擾民、殘民之惡劣後果的,荀貞會改掉。這一條是政治舉措。

王朗心知,荀貞雖然只是簡單地說了幾句,但這幾句話的分量卻很重,傳達出去之後,不但能夠起到很快就穩住徐州當前戰後局面的作用,而且還可以將之理解成是荀貞日後在徐州的總體治政方針。他忙起身,嚴肅地應道:“是。將軍請放心,朗親自去辦此事。”

陶謙雖叫兩個兒子獻上了徐州刺史的印綬,可尚無朝廷任命荀貞執掌徐州的詔令下來,故此,王朗雖已把荀貞當作了長吏來對待,口中卻沒有稱呼“州伯”,而是仍稱“將軍”。

趙昱、王朗分別去辦荀貞交代下來的這兩件事。

荀貞環顧堂上剩下的城中吏員,放鬆了表情,笑道:“在座諸君,多州部名士,又或地方幹吏,不少我都是久聞高名,只是因我此前地處偏僻之故,一直未能相見。聞名已久,今天總算見到了,我當與諸君共敘暢談!……來人,快給諸君奉上湯水。……元龍,你來給我介紹。”

當下,陳登一一把堂上的這些城中吏員們介紹給了荀貞,又把戲志纔等人介紹給了這些吏員。

此時在堂上的吏員自便都是之前跟着趙昱、王朗去迎接過荀貞進城的,其中有州府的吏員,也有郯縣的吏員。

之前跟着趙昱、王朗去迎荀貞的城中吏員很多,但不少是低級吏員,品級不夠,沒資格登堂。現下留在堂上的這些則都是州府裡“諸曹從事”以上及郯縣縣寺中“曹掾”以上的大吏。

當時趙昱、王朗他們迎荀貞入城的時候,荀貞就注意到他們的人數雖多,可品秩較高的吏員卻不是很多,現下聽陳登介紹畢,果然發現有很多重要的州府職吏和郯縣職吏都不在。

荀貞也沒有問,知道不在的那些吏員必然都是陶謙的親信,要麼是他的鄉人,要麼是他的故吏,知道荀貞就算不追究他們此前的罪過,以後也不可能會再用他們,所以乾脆就都跟在了陶謙身邊,沒有來迎荀貞,——大約也正因此故,所以趙昱、王朗在迎接荀貞的時候纔會帶了很多品級低的吏員也出城去,畢竟如果迎接荀貞的城中吏員過少,會顯得很不好看。

荀貞態度和藹,與諸吏談笑風生,可這些吏員卻神色各異。

無它緣故,只因荀貞適才對王朗說的那幾句話,讓他們中的好些人心裡不由犯起了嘀咕。

陶謙治州,親小人而遠君子,如曹宏之徒,貪墨受賄、慾壑難填,上行下效,在座的這些吏員們雖非陶謙親信,可卻也多多少少都曾幹過些徇私舞弊,違法亂紀的事。

荀貞是何等樣的人物?早從這些吏員們的神情上看出了他們的不安,卻故作不知,笑談而已。

17 虎狼之威(下)119 三戰盡復東郡地(四)54 慎事自重,藏器於身52 下邳國荀貞得子 廣陵郡笮融逞威(中)13 荀成善納奉孝策22 枉費心機空費時3 光和七年2 光和六年(下)50 呂奉先攻勝李通(下)23 自古興亡百姓苦 天子西遷民何辜162 一將功成萬骨枯(中)63 討董未成豈可還 以孝爲名事能成118 謀議取徐分優劣 戰起要在以速勝13 典韋31 程普諫止回師救52 陰少府哀傷洛城 孫討逆嗟嘆往事266 曹孟德封侯志望234-251 公臺允誠意相同87 名出郡外州中聞(下)78 張飛宿將襲如狼(下)43 爲今之計107 轉戰十縣至平輿(上)51 佳客翩翩洛陽來(上)87 了卻山中寇賊事(十一)35 文遠突陷潁川營(上)106 忠壯引來海內重 張紘迎願獻綿薄164 常山中軍真倜儻(中)9 結交31 督郵一怒(上)3 邯鄲陌上九月秋(三)18 誅滅沈家(上)62 五角鼓聲聲悲壯(下)29 甲兵四千向神都(九)89 襲陣兵退夏侯惇(七)23 大獲豐收52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33 程偃55 我爲君取彼良駒(彼一)102 孫侯得璽度天命 董相敗退往長安80 冠軍將呼太史慈(二)29 伯符進獻渡河略12 自以爲得逼負荊 小計略施迫人窮35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五)194 魯子敬狂兒奉糧296 陳國相襄軍第一(五)27 如夢56 買馬(下)60 樽前豪傑意難決118 欲進故退曹孟德11 荀家五虎度陳倉(中)8 遍觀諸郡(下)130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五)57 二月習射(上)283 西鄰北接豫與兗42 孫郎威震定潁外192 諸葛瑾攜弟俱至120 冤句一頭傳諸縣40 荀攸之志7 生死之恩何以報65 邀得念舊仁厚名121 陳羣籌糧械頗備 荀彧薦高才使彭104 彈棋最妙是長斜20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一)58 孫堅6 何爲乳虎76 臧子源主動請纓 荀貞之感慨風月48 許君卿計敗張遼37 士疲不宜再強進 騎往東北問袁曹77 北邊健將固何多 南野雄士亦足衆53 勸降非是一路使 臨敵當有攻守備119 三戰盡復東郡地(四)13 荀成善納奉孝策233 數騎星夜報州郡2 獲名25 我公恩信結人深102 殊死鏖戰破敵營(上)27 蘇合湯餅孰爲香109 無情未必真豪傑 爭徐需重爭臧霸1 雙喜臨門(上)54 滅族(下)1 從朱儁看東漢寒士之入仕艱難及試論朱儁之84 處弱先擊爲惑敵 假敗歸營而驕賊35 文遠突陷潁川營(上)35 鼓音破曉天欲墜 文聘橫矛定軍旗32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三)63 叕兒乃有大志乎17 兵者政之輔,政者兵之基(上)47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八)269 先嘆董卓再嘆民207 丈夫豈可受人輕80 了卻山中寇賊事(四)14 性格134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一)59 文若誓願扶漢室 貞之笑辱董仲穎21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二)44 高家13 典韋41 夕陽160 笮融急求東海府125 豪強應曹爲投機
17 虎狼之威(下)119 三戰盡復東郡地(四)54 慎事自重,藏器於身52 下邳國荀貞得子 廣陵郡笮融逞威(中)13 荀成善納奉孝策22 枉費心機空費時3 光和七年2 光和六年(下)50 呂奉先攻勝李通(下)23 自古興亡百姓苦 天子西遷民何辜162 一將功成萬骨枯(中)63 討董未成豈可還 以孝爲名事能成118 謀議取徐分優劣 戰起要在以速勝13 典韋31 程普諫止回師救52 陰少府哀傷洛城 孫討逆嗟嘆往事266 曹孟德封侯志望234-251 公臺允誠意相同87 名出郡外州中聞(下)78 張飛宿將襲如狼(下)43 爲今之計107 轉戰十縣至平輿(上)51 佳客翩翩洛陽來(上)87 了卻山中寇賊事(十一)35 文遠突陷潁川營(上)106 忠壯引來海內重 張紘迎願獻綿薄164 常山中軍真倜儻(中)9 結交31 督郵一怒(上)3 邯鄲陌上九月秋(三)18 誅滅沈家(上)62 五角鼓聲聲悲壯(下)29 甲兵四千向神都(九)89 襲陣兵退夏侯惇(七)23 大獲豐收52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33 程偃55 我爲君取彼良駒(彼一)102 孫侯得璽度天命 董相敗退往長安80 冠軍將呼太史慈(二)29 伯符進獻渡河略12 自以爲得逼負荊 小計略施迫人窮35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五)194 魯子敬狂兒奉糧296 陳國相襄軍第一(五)27 如夢56 買馬(下)60 樽前豪傑意難決118 欲進故退曹孟德11 荀家五虎度陳倉(中)8 遍觀諸郡(下)130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五)57 二月習射(上)283 西鄰北接豫與兗42 孫郎威震定潁外192 諸葛瑾攜弟俱至120 冤句一頭傳諸縣40 荀攸之志7 生死之恩何以報65 邀得念舊仁厚名121 陳羣籌糧械頗備 荀彧薦高才使彭104 彈棋最妙是長斜20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一)58 孫堅6 何爲乳虎76 臧子源主動請纓 荀貞之感慨風月48 許君卿計敗張遼37 士疲不宜再強進 騎往東北問袁曹77 北邊健將固何多 南野雄士亦足衆53 勸降非是一路使 臨敵當有攻守備119 三戰盡復東郡地(四)13 荀成善納奉孝策233 數騎星夜報州郡2 獲名25 我公恩信結人深102 殊死鏖戰破敵營(上)27 蘇合湯餅孰爲香109 無情未必真豪傑 爭徐需重爭臧霸1 雙喜臨門(上)54 滅族(下)1 從朱儁看東漢寒士之入仕艱難及試論朱儁之84 處弱先擊爲惑敵 假敗歸營而驕賊35 文遠突陷潁川營(上)35 鼓音破曉天欲墜 文聘橫矛定軍旗32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三)63 叕兒乃有大志乎17 兵者政之輔,政者兵之基(上)47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八)269 先嘆董卓再嘆民207 丈夫豈可受人輕80 了卻山中寇賊事(四)14 性格134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一)59 文若誓願扶漢室 貞之笑辱董仲穎21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二)44 高家13 典韋41 夕陽160 笮融急求東海府125 豪強應曹爲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