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 雄豪滿座乳虎聲(上)

荀貞料的一點不錯,這主座之人正是袁紹。

袁隗乃是堂堂太傅,又豈是荀貞、鮑信隨便就能見的?而且當此之際,作爲太傅、錄尚書事的朝中重臣,袁隗有大把的事情要忙,有大羣的朋黨要見,實也是沒空來見荀貞、鮑信的。

因而,在知道了荀貞、鮑信求見之後,袁隗即命將此事轉給袁紹,由袁紹接見。

天子回宮時,袁隗、袁紹、袁術也在接駕之列,不過在天子回到宮城、宮門守衛被董卓奪去後,袁隗、袁紹、袁術幾人便相繼離開宮省,回到了太傅府中。

回到府中的當時,袁隗、袁紹、袁術即分別使人去城中各處召各自的朋黨來見。

現在這會兒,袁隗在後宅正堂里正與他的朋黨們議事,袁術也在別的屋中與他的朋黨們議事,而袁紹則便在此屋中與他這一黨議事,荀貞、鮑信來前,他們正說到要緊之處。

見禮罷了,袁紹起身相迎,笑道:“貞之、貞之,可算把你盼來,可算見到你的真容了!”

他下到堂上,親命人搬來坐席,吩咐放到挨着主座的地方,請荀貞入座,又命人奉上熱湯。

待荀貞坐定,他回到主座坐下,又親熱地問荀貞:“君想必是剛到洛陽吧?想來應尚未飯,不知君口味如何?我這就命廚下爲君備飯菜。”又笑對鮑信說道,“允誠,你也是剛到吧?你的口味我卻知道,不用你再說了。”

鮑信的席位在諸人之末,聽了袁紹此話,他剛剛坐下,便又立起身來,大步行到屋中,又向袁紹行了一禮,旁顧兩邊在座諸人,然後把目光復落到袁紹身上,說道:“我現在哪裡還有心思吃飯!敢問袁君,而今京都局勢如何?”

荀貞趁鮑信問話之際,不動聲色地掃了一遍屋中諸人,在其中見到了兩個熟人。

一個曹操,一個何顒。

何顒位在曹操之上,正坐在他的對面,曹操緊挨着何顒而坐。

見荀貞注目過來,何顒、曹操俱對他一笑。

兩人的笑容不同,何顒的笑中帶着憂色,顯是在爲朝局擔憂,而曹操的笑中雖也有憂色,更多的卻是自然流露而出的“與摯友久別重逢”的喜悅之情。

主座上袁紹聞得鮑信之問,慢慢收起了笑容,答道:“天子已於今午還宮,大赦天下,改元昭寧。”

“袁君,我適經南宮,見南宮宮門衛士似換上了董卓的部曲,此事可確?”

袁紹慢慢點頭,答道:“不錯。”

“唉,袁君,卻怎麼就讓董卓奪走了宮城護衛?”

坐在荀貞對面的何顒代爲答道:“當時我也在宮中,董卓入京時,左右隨行的甲士、騎士衆盛,又有其弟奉車都尉董旻所帶之部曲爲助聲勢,遠比我等隨行所帶的兵士爲多,爲其勢所壓,他又拿出‘宮門司馬多是中官一黨’爲藉口,是故我等無可奈何,只得由之。”

“城中不是有北軍、西園、城門、虎賁諸軍?數何止萬衆,卻怎麼反被董卓所壓?”

“諸軍人數雖衆,然於當夜攻北宮時,已傷亡不少,後又散去了一些,又迎駕天子之事發生得非常倉急,所以,在迎到天子時,我等左右的兵馬並不多。”

南、北宮各有宮門衛士,宮內又有數千宦官,其中不凡青壯有勇力的,大前夜袁紹、袁術、董旻、王匡、張璋等合兵攻南北宮時,其所帶領、召來的兵士已經傷亡了很多,加上王匡、張璋又和何苗火併了一場,傷亡者更衆,攻入北宮後,宮城大亂,無人管制,宮中的財貨、珍玩被兵士們搶了很多,西園等軍的兵卒本就不能與百戰老卒相比,軍紀不強,搶了這麼多的財物,難免會有兵卒開小差,因此又散走了很多,在得知天子、陳留王被張讓、段珪等劫持出城後,事出倉急,也沒有給袁紹等人留出太多召攏兵卒的時間,因是之故,各方面的原因加在一起,袁紹等出城時,帶的兵馬確實不多,兵馬少,又不如董卓的虎狼之士剽悍敢戰,那麼在當董卓說話時,他們就算心懷憤怒、不甘,卻也無可奈何,只能忍住氣,暫且聽從。

說到這裡,坐在荀貞這邊的一人憤然罵道:“董卓老革,自恃兵強,實跋扈驕橫!”他對鮑信說道,“允誠,你可知道,在北邙阪下,我等與董卓迎住天子時,董卓說了句什麼?”

鮑信轉對這人,問道:“說了什麼?”

“天子見董卓將大兵突至,恐怖涕泣,太傅與諸公對董卓說:‘有詔退兵’,董卓非但不奉詔,反而頤指氣使,睥睨羣公,詈罵答道:‘公諸人爲國大臣,不能匡正王室,致使國家動盪,何退兵之有!’……允誠,你聽這老革之言,實是目無尊上,恃兵自雄!”

說來今天子也是可憐,今年才十三四歲,雖貴爲天子,卻還是個少年,一直養在深宮,未曾經歷風雨,卻方登基即位,就碰上了袁紹血洗宮城,歷經了一場從沒見過的血腥廝殺,旋又被張讓、段珪等挾持出宮,顛簸奔逃了大半個晚上,總算被盧植、閔貢救回,卻還未來得及喘口氣,迎面繼而又氣勢洶洶地來了一個統帶雄兵精騎的董卓,也難怪他會“恐怖涕泣”了。

鮑信聞之,切齒憤怒,恨聲說道:“子遠,恨我不在當場,我如在當場,必與此賊血濺五步!”

荀貞心道:“‘子遠’?”轉頭又看向適才憤然說話之人,想道,“聞袁紹有五個奔走之友,許攸是其一,這人莫非便是許攸?”

許攸的名字,荀貞前世時不陌生,這一世也不陌生。別的不說,只說他在魏郡太守任上時,時爲冀州刺史的王允意圖行廢立之事,當時就有許攸參與其中,後來事敗,王允自殺,荀貞不知這許攸去了何處,搞了半天,卻是潛伏在了京都,歸藏在了袁紹的羽翼護庇之下。

看了這疑似許攸之人一眼,荀貞收回目光,品味他剛纔的話,心道:“‘公諸人爲國大臣,不能匡正王室,致使國家動盪’,……嘿嘿,嘿嘿,董卓這句話說得倒是不錯。”品味再三,忽然對董卓有了一點不同的觀感,“‘何退兵之有’!董卓這五個字卻竟似是頗有捨我其誰之態!”

董卓的這整句話連到一起,意思可以理解爲:你們這些朝廷大臣,袞袞諸公,不能輔佐王室,一心只爭權奪利,內鬥不休,致使天下民不聊生,州郡反叛連連,現今又搞得京都大亂,連天子都流亡在外,你們還好意思說叫我退兵!

荀貞受前世所看之書的影響,對漢末、三國的士人們本是保有好感和敬意,可而今身在這個時代,親眼所見、親耳所聞,卻發現這個時代所謂的“士人”、“清流”完全不像他想象的,其中固有很多清直忠義之士,如陳蕃、如李膺、如範滂、如荀家諸賢等等,可更多的卻是無能、貪腐、結黨勾連之輩,黃巾起事、天下大亂的緣故,士人多歸咎於宦官,可事實真是如此麼?並不見得。因了有此觀感,他對董卓指責朝中諸公、大臣的這句話卻竟是頗起了共鳴。

而這共鳴一起,他對董卓的觀感便難免會不由地隨之出現一點點的改變了。

荀貞不知,在張讓、趙忠等殺何進前,張讓等曾詰問何進:“今你欲滅我曹種族,不亦甚乎?卿言省內穢濁,說我等貪婪好財,爲天下之害,那麼我等且問你:公卿以下忠清者爲誰?”

張讓、趙忠等在殺何進前,既然有底氣問出這句話,那麼就可見朝中的公卿大臣們,那些所謂的名士、清流、士人領袖們,實際上比起宦官的貪婪來,卻也是好不到哪裡去的。

“不管董卓的這句詈罵之話說得對、或是不對,也不管他到底是不是真的有捨我其誰、甚至欲憑一己之力而扭轉朝局的雄心壯志,當下之時,最要緊的還是得想辦法把他逐出洛陽。”

話說到底,即使董卓真的有捨我其誰、匡扶王室、扭轉時局的壯志,但只憑他武人的出身,在士人爲貴的時代裡他就註定無法達成志願,而董卓生長邊疆,常與羌胡爲伍,性格上又具有羌胡蠻夷這等未開化之族種行事殘暴的一面,那麼,他一旦達不成志願,反而卻成爲“天下士人”共討的對象,待到那時,他必然難抑憤怒,會不可避免地從“壯志”走向“殘暴”這一面的極端,洛陽被燒、百萬生民流離的局面終會出現,所以說,無論董卓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即便荀貞對他的觀感有點改變,逐他出洛陽這件事卻依舊是荀貞現今最急迫想做的。

鮑信憤慨怒斥董卓,疑似許攸之人座上、緊挨着荀貞坐的這人卻忽然長嘆了口氣。

鮑信止聲,轉顧此人,問道:“孟卓兄,何事長嘆?可是我說的不對?”

荀貞心道:“孟卓?”

這兩個字挺耳熟,不但前世有聞,今世亦有聞,只是一時想不起是誰。

這人搖了搖頭,說道:“無關卿事,我只是感嘆朝局。”欲言又止。

曹操與此人應是很熟,見他這般作態,笑道:“孟卓,卿有何感嘆,直言便是,何必如此?”

這人又嘆了口氣,說道:“天子流亡城外,此本朝未有之事,董卓帶兵入京,亦本朝未有之事,……傳國璽失,更是本朝未有之事啊!”

40 雄豪滿座乳虎聲(中)156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148 沙丘臺上舊時月(三)73 健兒戰死誰封侯(下)60 文直73 贈馬劉備關張喜61 一朝食盡分別去 令使英雄氣填膺25 孟德智略真天授104 殊死鏖戰破敵營(下)115 張益德輕取定陶47 辨旗察鼓83 訪賢非爲邀名故 羣鳥投巢廣陵城113 長安董卓壞五銖 廣陵荀貞制二器55 孟德引兵還東郡43 焉可自棄學陳項161 一將功成萬骨枯(上)160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五)19 闖中軍咄咄逼糧 到帥帳訝見有客61 丈夫生當爲二千石125 劉備奉使出彭城 郭嘉劃策迫薛禮(四)79 故齊晏子因君顯 北遊橫連舊蘇秦(上)24 杜買3 先表北海刺青州117 三戰盡復東郡地(二)20 屯田從來積糧策68 鳳集西鄉(下)71 董仲穎操立天子 袁本初離洛奔冀66 尺蠖之屈,以求伸也34 孟塗敢棄夜襲利115 張益德輕取定陶38 名將不必後世知 取義安雅各有道33 戰罷將軍色不改 願以剩勇取全功90 風捲雷動誅鄴趙(六)37 會師(下)10 防寇136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二)182 元龍片言郯城開27 朱公偉奉天子詔84 處弱先擊爲惑敵 假敗歸營而驕賊61 五更鼓角聲悲壯(中)53 滅族(上)84 誅趙家者在今日173 荀成將度自雍然(上)122 三戰盡復東郡地(七)22 文高初見4 將近臨湘桃花盛121 陳羣籌糧械頗備 荀彧薦高才使彭136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三)61 五更鼓角聲悲壯(中)1 上任59 荀君爲政(上)65 爲政之要宣文德 輕車簡從訪張紘65 邀得念舊仁厚名255 唯有濮陽傾巢來153 沙丘臺上舊時月(八)65 奉孝高臥懷棲逸27 舉薦戲忠79 了卻山中寇賊事(三)59 文若誓願扶漢室 貞之笑辱董仲穎85 威震陽翟(下)91 兵臨西華(上)153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3 董卓兵掠潁川地 孔伷借兵陳國中116 陶恭祖荏不可輕 荀友若敢問爭徐108 裁存萬六精敢士 良苦用心故人全57 我爲君取彼良駒(三)232 前軍輕剽入任城2 雙喜臨門(下)45 虎膽奸雄62 太守行春(下)88 風捲雷動誅鄴趙(四)162 開陽都尉假彷徨180 四陳併力厚丘陷105 中郎人言王者器3 書裡有一個錯處,向大家道歉47 將軍何嘗真無情2 由許仲復仇試看兩漢復仇之風44 董卓狼顧問英雄(中)104 彈棋最妙是長斜38 範繩132 聖旨一下赴冀州(二)59 奮武意收黃巾用62 五角鼓聲聲悲壯(下)30 朱陽第三113 長安董卓壞五銖 廣陵荀貞制二器11 前倨後恭因何故49 呂奉先攻勝李通(上)10 荀家五虎度陳倉(上)9 袁公路縱虎謀北30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一)66 燕雀安知鴻鵠志 雍季之言百世利25 鄉有野賢190 非荀侯無以安徐201 擇婦尋姚問北孫25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六)4 將近臨湘桃花盛52 佳客翩翩洛陽來(中)8 程嘉獻策難吳輯10 江東猛虎兵將近 豫州精甲擺車前81 不足憂懼劉玄德
40 雄豪滿座乳虎聲(中)156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148 沙丘臺上舊時月(三)73 健兒戰死誰封侯(下)60 文直73 贈馬劉備關張喜61 一朝食盡分別去 令使英雄氣填膺25 孟德智略真天授104 殊死鏖戰破敵營(下)115 張益德輕取定陶47 辨旗察鼓83 訪賢非爲邀名故 羣鳥投巢廣陵城113 長安董卓壞五銖 廣陵荀貞制二器55 孟德引兵還東郡43 焉可自棄學陳項161 一將功成萬骨枯(上)160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五)19 闖中軍咄咄逼糧 到帥帳訝見有客61 丈夫生當爲二千石125 劉備奉使出彭城 郭嘉劃策迫薛禮(四)79 故齊晏子因君顯 北遊橫連舊蘇秦(上)24 杜買3 先表北海刺青州117 三戰盡復東郡地(二)20 屯田從來積糧策68 鳳集西鄉(下)71 董仲穎操立天子 袁本初離洛奔冀66 尺蠖之屈,以求伸也34 孟塗敢棄夜襲利115 張益德輕取定陶38 名將不必後世知 取義安雅各有道33 戰罷將軍色不改 願以剩勇取全功90 風捲雷動誅鄴趙(六)37 會師(下)10 防寇136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二)182 元龍片言郯城開27 朱公偉奉天子詔84 處弱先擊爲惑敵 假敗歸營而驕賊61 五更鼓角聲悲壯(中)53 滅族(上)84 誅趙家者在今日173 荀成將度自雍然(上)122 三戰盡復東郡地(七)22 文高初見4 將近臨湘桃花盛121 陳羣籌糧械頗備 荀彧薦高才使彭136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三)61 五更鼓角聲悲壯(中)1 上任59 荀君爲政(上)65 爲政之要宣文德 輕車簡從訪張紘65 邀得念舊仁厚名255 唯有濮陽傾巢來153 沙丘臺上舊時月(八)65 奉孝高臥懷棲逸27 舉薦戲忠79 了卻山中寇賊事(三)59 文若誓願扶漢室 貞之笑辱董仲穎85 威震陽翟(下)91 兵臨西華(上)153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3 董卓兵掠潁川地 孔伷借兵陳國中116 陶恭祖荏不可輕 荀友若敢問爭徐108 裁存萬六精敢士 良苦用心故人全57 我爲君取彼良駒(三)232 前軍輕剽入任城2 雙喜臨門(下)45 虎膽奸雄62 太守行春(下)88 風捲雷動誅鄴趙(四)162 開陽都尉假彷徨180 四陳併力厚丘陷105 中郎人言王者器3 書裡有一個錯處,向大家道歉47 將軍何嘗真無情2 由許仲復仇試看兩漢復仇之風44 董卓狼顧問英雄(中)104 彈棋最妙是長斜38 範繩132 聖旨一下赴冀州(二)59 奮武意收黃巾用62 五角鼓聲聲悲壯(下)30 朱陽第三113 長安董卓壞五銖 廣陵荀貞制二器11 前倨後恭因何故49 呂奉先攻勝李通(上)10 荀家五虎度陳倉(上)9 袁公路縱虎謀北30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一)66 燕雀安知鴻鵠志 雍季之言百世利25 鄉有野賢190 非荀侯無以安徐201 擇婦尋姚問北孫25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六)4 將近臨湘桃花盛52 佳客翩翩洛陽來(中)8 程嘉獻策難吳輯10 江東猛虎兵將近 豫州精甲擺車前81 不足憂懼劉玄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