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搖着羽扇微笑不語,而龐統卻是一聲冷哼:“老師所說的難度根本沒有放在我心上。如果你今日不領劉備前來,我倒是想要去試探一番,不過現在,哼。”龐統冷哼一聲,甩了甩衣袖離去。
諸葛亮搖了搖頭嘆道:“元直,你心急了。士元的性情你難道不知?”
“哎。”徐庶嘆息道:“確實心急了。只是如今事態緊急,所以亂了方寸。士元太過在意他的樣貌,太過執拗。”
“你不是他,又豈能瞭解他的痛楚。”諸葛亮嘆息中站起身,準備離去。
“孔明,難道連你都不願相助我主?”徐庶仍不死心的追問道。
諸葛亮微笑着搖了搖頭,轉身離去。
看了看剩下的三人,徐庶心中一嘆,看來主公此行要無功而返了。徐庶的心情很沮喪,自己的這些好友竟然沒有一人看好自己的主公,拖着沉重的步伐,徐庶不知不覺來到了劉備的房外,只是此時他的雙腿如同灌了鉛般沉重,看着近在咫尺的房門,一時間有些躊躇不前。
“是元直嗎?”聽到屋外的動靜,劉備溫和的問道。
“是的主公。”徐庶定了定神,推門而入。
看到徐庶的表情,劉備心中瞭然,颯然笑道:“你的那些好友不願助我?”
徐庶略帶尷尬道:“有些正在考慮。”
“元直何以欺我。”劉備苦笑着搖了搖頭:“今日我觀衆人表情,有三人根本對我是不假顏色。不過剩下的兩人可能會有些想法。”
劉備連忙將對方的樣貌說了出來,得知竟然是此行最大的目標,劉備頓時坐不住了:“剛纔水鏡先生來過,他雖然沒有明說,但是言語之間已經暗示於我,今夜將是我唯一的機會。”
“老師?”徐庶精神一振,連忙說道:“那主公打算如何?”
劉備表情堅定道:“劉備無才無德,唯有以誠心待之。元直先好好休息,我要親自前去拜見臥龍鳳雛。”
徐庶立刻站了起來:“屬下還未睏倦,就由屬下爲主公帶路吧。”
劉備欣慰的笑了笑:“有勞元直了。”
徐庶思量再三,最終決定先去找孔明,畢竟剛纔諸葛亮的態度有些讓人捉摸不定,是劉備最有希望爭取過來的人。
諸葛亮的住處在西北角,徐庶帶着劉備悄然的來到了屋外,就待徐庶想要上前敲門之時,裡面傳來了諸葛亮的聲音:“有貴客來訪,請進。”
劉備遞了個眼神給徐庶,深吸口氣,對着屋子拜道:“劉備深夜來訪,打擾先生休息,備深感自責,只是心中尚有疑惑,望先生能指點一二,叨擾了。”
劉備推門而入,徐庶默默的站在屋外,他不知道劉備此次能不能成功,只能盡人事聽天命了。
見諸葛亮衣衫整齊的坐在上首,劉備鄭重拜道:“孔明先生。”
諸葛亮微笑着站起身回道:“劉使君,請坐。”
等到劉備坐下,諸葛亮纔開口說道:“使君有何疑惑,老師正在莊中,大可前去解惑,爲何前來我這?”
劉備面帶誠懇道:“司馬先生乃隱士高人,備的疑惑他解不了,也不會去解。如今天下大勢已清晰可見,劉汾在擊敗四路諸侯之後,已如日中天,無人可擋。手握三州之地,人口豐盈,物產豐富。不消兩年,定然會使府庫充盈,到了那時,必會起兵討伐我等。襄王兵馬不過十萬,如今又丟了南陽,僅剩下襄陽和江陵一帶,縱深有限,糧草匱乏。士卒大多新丁,士氣低迷。一但劉汾領兵來攻,定不可擋,我又該何去何從?請先生教我。”
諸葛亮輕搖羽扇閉目不語,劉備靜靜的坐在那裡等待,良久之後,諸葛亮才長嘆一聲道:“臨淄王大勢已成。劉表,袁術根本無力抗衡。而曹操遷途了兗,豫二州百姓前往關中,已經擺明了想作壁上觀,看爾等廝殺。想要河蚌相爭,漁翁得利。最有希望抗衡劉汾者只有河北袁紹,只是上次在佔盡優勢的情況下最後仍一敗塗地,可見其統帥之能與劉汾相比差之千里。即便其手下仍有二十萬之衆,只要劉汾傾力攻打,也只是時間問題。中原大地已成劉汾囊中之物,使君還是收起妄念,如果硬是與之爭奪,最後只會兵敗身死。”
“難道我就沒有一點機會?”劉備有些不甘的問道。
諸葛亮神色平靜,緊緊的盯着劉備的雙眼問道:“劉汾乃漢室宗親,與使君同宗同源,爲何一定要與之爲敵?”
劉備心裡一驚,深吸口氣道:“先帝被李傕賊子所害,國不可一日無主,曹操聯合太傅楊彪推舉了新帝劉平,不管曹操等人私心如何,這卻是結束亂世最佳的決定。可是天下間的漢室宗親所作所爲讓劉備心寒,竟然爲了一己之私,不認新帝,自立爲王。劉備羞於這般人爲伍。只是如今備窮困潦倒,尚無立足之地,不得不虛與委蛇暫投劉表之下。想要等待時機,除此不忠不孝之徒,爲陛下匡扶宇內,早日結束當今亂世,讓百姓得以修生養息。只是劉汾實力太過強大,如果不除此賊,其必會興兵討伐四方,致使生靈塗炭,備雖無才能,但也願拼盡全力,除此惡賊。”
如果劉汾在此也不得不佩服劉備的口才,不過諸葛亮是何人,劉備的這些說辭不過是自說自話而已,其根本只是不甘心退出爭霸天下的舞臺。如果想要天下早日太平,諸葛亮覺得還是相助劉汾最爲快捷,只是他也有着所有文人的通病,那就是持才傲物,寧做雞首不做牛尾。從其自比管仲就可看出,諸葛亮對於自身的本事有着絕對的自信。可是劉汾帳下人才濟濟,即便傳言其用人不拘一格,而且頗具慧眼,但是真的投靠了劉汾,自己會得到重用嗎?能夠一展心中的抱負嗎?諸葛亮不敢確信,他不想賭,如果事實不像自己所想象的那般,到時該怎麼辦?離開劉汾轉投他人?先不說還有何人能入其眼,就是於名聲而言也會留下一個背主之名。這對於一切要求盡善盡美的諸葛亮來說就不可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