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龍爭虎鬥

在張遼的有意放水之下,陸遜果然是沒有辜負他們的期望,留在後方那五千軍士的防禦就要抵擋不住張飛的攻勢之時,陸遜終於攻進了合肥。

這樣的結果讓張飛幾乎氣的背過了氣,他本來按照諸葛亮的計策已經死看到了成功的希望,卻不料被陸遜這不惜犧牲自己麾下軍士的瘋狂舉動佔得了先機,在張飛的心中,陸遜這樣做除了給雙方皆是造成不小的死傷並不會有任何其他的結果,就算是他此時佔得了合肥,但張飛一旦再行全力進攻,陸遜也定然是難以招架。

這一切,盡皆落在了司馬懿與楊修的眼中,司馬懿依舊是一副平淡的神情,而楊修則是一副準備看看司馬懿的計策落空之態,曹植不知爲何十分信任司馬懿,事事以司馬懿的想法行事,這讓楊修心中產生了十分嚴重的危機感,所以這一次,他一定要親眼看到司馬懿的計策失算。

“二位先生以爲,我軍再行觀察片刻,還是此時便出兵奪回合肥?陸遜小兒那區區些許兵力,並不在我軍眼中。”

張遼此時的眼中透着強烈的自信,原本在曹操麾下之時,他的軍事才能便已然是展露無疑,但曹操卻是對於自己的宗族兄弟們有着近乎偏執的自信,幾乎每一次出征都是以曹姓或是夏侯姓之人爲主將,張遼當時便已然是僅有的數個外姓做了行軍主帥之人,但也正因如此而遭到了曹仁,曹洪以及夏侯兄弟等人的排擠,這也致使曹軍之中不少將領都不敢與張遼走的太近,張遼之才,也這樣被壓制了不短的一段時間。

終於,當曹植找到自己,並且只是說明一旦自己成爲了魏國之主,那麼定然會給予張遼比之自己父親在位之時更加重要的地位,起初,一向嚴謹並且與世無爭的張遼並未給予曹植肯定的答覆,但是當他看到那些曹氏以及夏侯氏的將領幾乎一股腦的倒向了曹丕之時。

他知道,到了自己必須做決定的時候了,於是,順其自然的,他成爲了第一個倒向曹植的將領,更加順其自然的,等到曹植當真掌控了魏國之後,幾乎將張遼當成了最爲重要的幾個將領之一,如此紛繁複雜的局勢,曹植卻是將張遼派遣到了此地,足以見得張遼在曹植心中的重量。

而此時,張遼雖是表現出了自己強烈的自信,楊修卻率先擺手道:“主公已然有令,便按照仲達先生的判斷,耐心的等待一番,看諸葛亮是否還有後招,不過萬一仲達先生判斷失誤,合肥被張飛所佔,那文遠將軍定然也能夠再將其奪回吧?”

顯然,楊修這番話中帶着尖刺,直指司馬懿,張遼又怎能聽不出來,於是他只能是微微一笑,拱手言道:“遼乃是一武將,一切只按照二位先生之言行事便可,不論何人暫時佔得了我合肥之地,遼最終也定當將其奪回!”

就這樣,張遼依舊沒有妄動,只是依舊緊緊的盯着合肥城中的動靜,也盯着張飛所屬,看其身後是否還會有所異動。

張飛盛怒之下,直接揮軍意欲攻取合肥,而陸遜也是死守在合肥,並且連夜派出了信使,意欲將此間的消息送回江東,但顯然,他的信使是不會真正回到江東的,此人剛剛出城不遠便被張遼麾下的遊騎兵截獲,但不幸的是,因此人忠義,至死都沒有說出合肥城中陸遜兵馬的底細,但這樣的行爲是向孫權求取救兵無疑,所以張遼等人判斷,陸遜多半是不能抵禦張飛的這一波進攻。

張飛與陸遜之間慘烈的攻防戰進行了三日,城中的陸遜顯然是心中存有了等待江東援兵的念想,戰意還是十分濃重的,這致使張飛數次攻城都未能成功,這些時日也是損失了不少人馬。

此番就連楊修也是心中頗爲慶幸他們依然在此處埋伏,一旦之前按耐不住,那麼多半他們就要受到張飛的猛攻,張飛雖是有些魯莽,但統兵之能卻是絕不在關羽之下。

時間來到張飛攻城的第四日,原本張飛每每天明之後便會率軍進行一波猛烈的攻擊,但是這一日,他卻是一反常態,直到午時也沒有任何動作,這個消息,很快便傳到了司馬懿與楊修的耳中,二人皆知以張飛的性情,出現這種情形,定然是受到了外力的影響,而這個外力,自然也就極有可能是司馬懿之前所猜測的諸葛亮在此戰之中的後手。

“仲達先生既然之前便猜測諸葛亮會在此時留有後手,那不知此番張飛今日遲遲不去攻城是否當真與此事有關?”

司馬懿雖神情並不願意外漏,但又怎能看不出來楊修對他的敵意,於是此時楊修相問之下,司馬懿只是淡淡的答道:“若是按照我心中所料,今日子時前後,便可以看出分曉,到了那時,文遠將軍知否需要出兵,便會一目瞭然。”

見司馬懿依舊是在向他賣着關子,楊修只得是冷哼一聲便不再相問,此事之上,司馬懿所想的深遠程度當真是超過了楊修,故而楊修跟隨其前來多有些不甘之情,特別是此時,他絞盡腦汁也不能想出諸葛亮有何後招,心中對於司馬懿便是愈加的怨恨,所想的已然根本不是此戰如何與司馬懿兩相配合獲得勝利,而是回到鄴城之後如何在曹植身前參上司馬懿一本。

果然,就如同司馬懿所言的那般,整個一個白天,張飛都是出奇的沒有動靜,麾下的兵馬也是全部聚集在營寨之中,當然,城中的陸遜也並未因此便放鬆警惕,縱使到了夜間,城牆之上也是燈火通明,顯然時時刻刻都在提防着張飛。

就這樣,子時也已經過了,時間直奔丑時而去,正當默默注視着合肥局勢的司馬懿與楊修等人已然是有些困得堅持不出的時候,忽地有人來報,張飛的軍營之中已然是有了不小的動靜。

第334章 初爲人父第345章 識破第16章 先鋒第456章 股掌之間第261章 退無可退第383章 兩條路第82章 不可貌相第13章 矛盾初現第97章 萬事俱備第103章 茅塞頓開第36章 終見曙光第90章 以誠相待第144章 收入囊中第472章 司馬懿的條件第505章 視死如歸第445章 謹慎的楊修第229章 難題再現(第一更)第445章 謹慎的楊修第562章 真正的計策第5章 剿匪第190章 穩守五郡第442章 理想和現實的差距第559章 張郃慘敗第221章 南中之變(第二更)第296章 如你所願第126章 直奔武陵第423章 如何進城第56章 無心插柳第291章 身後之事第454章 做出取捨第151章 齊頭並進第59章 再得伊人第508章 變數第317章 風暴第362章 魯肅之惑第480章 司馬出兵第74章 非汝不可第317章 風暴第138章 三分荊州第439章 穩坐家中的司馬懿第224章 入關(第二更)第128章 用心險惡第171章 出使第254章 猜疑第451章 君臣爭執第468章 歸於沉寂第507章 奇蹟之城第277章 得與失第254章 猜疑第541章 軍心瓦解第21章 以退爲進第122章 將計就計第206章 三線並重(第三更)第95章 金口玉言第469章 稱帝第105章 夜奪南郡第436章 動員第450章 楊修的佈局第249章 以戰養戰第477章 江東的變化第105章 夜奪南郡第41章 大軍又至第393章 公瑾的心胸第321章 諸葛亮的決心第230章 掃清障礙(第二更)第196章 江東來信第63章 探虛實第137章 凱旋第518章 完美的伏擊第421章 長驅直入第117章 改良裝備第359章 勢如破竹的諸葛亮第52章 辯駁第38章 江夏第82章 不可貌相第129章 情勢不利第424章 洛陽城外第546章 曹植的動作第237章 步步爲營(第一更)第378章 只敘舊情第444章 大軍至第351章 劉封的隱忍第71章 捷足先登第544章 最好的安排第88章 再相見第381章 打草驚蛇第47章 橫生枝節第184章 自立門戶第169章 夢中之人第449章 錯失良機第54章 功成第70章 連環之計第144章 收入囊中第336章 另一場廝殺第38章 江夏第324章 情理之中第551章 重量級的疑兵第76章 良將賢臣第46章 前路多艱第284章 公瑾之禍
第334章 初爲人父第345章 識破第16章 先鋒第456章 股掌之間第261章 退無可退第383章 兩條路第82章 不可貌相第13章 矛盾初現第97章 萬事俱備第103章 茅塞頓開第36章 終見曙光第90章 以誠相待第144章 收入囊中第472章 司馬懿的條件第505章 視死如歸第445章 謹慎的楊修第229章 難題再現(第一更)第445章 謹慎的楊修第562章 真正的計策第5章 剿匪第190章 穩守五郡第442章 理想和現實的差距第559章 張郃慘敗第221章 南中之變(第二更)第296章 如你所願第126章 直奔武陵第423章 如何進城第56章 無心插柳第291章 身後之事第454章 做出取捨第151章 齊頭並進第59章 再得伊人第508章 變數第317章 風暴第362章 魯肅之惑第480章 司馬出兵第74章 非汝不可第317章 風暴第138章 三分荊州第439章 穩坐家中的司馬懿第224章 入關(第二更)第128章 用心險惡第171章 出使第254章 猜疑第451章 君臣爭執第468章 歸於沉寂第507章 奇蹟之城第277章 得與失第254章 猜疑第541章 軍心瓦解第21章 以退爲進第122章 將計就計第206章 三線並重(第三更)第95章 金口玉言第469章 稱帝第105章 夜奪南郡第436章 動員第450章 楊修的佈局第249章 以戰養戰第477章 江東的變化第105章 夜奪南郡第41章 大軍又至第393章 公瑾的心胸第321章 諸葛亮的決心第230章 掃清障礙(第二更)第196章 江東來信第63章 探虛實第137章 凱旋第518章 完美的伏擊第421章 長驅直入第117章 改良裝備第359章 勢如破竹的諸葛亮第52章 辯駁第38章 江夏第82章 不可貌相第129章 情勢不利第424章 洛陽城外第546章 曹植的動作第237章 步步爲營(第一更)第378章 只敘舊情第444章 大軍至第351章 劉封的隱忍第71章 捷足先登第544章 最好的安排第88章 再相見第381章 打草驚蛇第47章 橫生枝節第184章 自立門戶第169章 夢中之人第449章 錯失良機第54章 功成第70章 連環之計第144章 收入囊中第336章 另一場廝殺第38章 江夏第324章 情理之中第551章 重量級的疑兵第76章 良將賢臣第46章 前路多艱第284章 公瑾之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