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朝廷文書到

bookmark

五天時間,李煜爲了安頓這些百姓,足足花費了五天時間。

本來他的確可以把這些事情交給下面的人來做,畢竟這是階級的特權。但經過這次事件之後,他對聲望的看法有了很大的改變。同時也迫切的需要提高自治區的宣傳工作,讓百姓更認可自己的同時,對世家也保持着必要的戒備和警惕。

這五萬百姓剛好最好素材,在這五天裡,他把所有的百姓分批放到了各個城鎮,並且召集所有的百姓,傾聽這些新來的同鄉們,訴說自己的遭遇。

自治區的百姓大多都是山民,本來就屬於世家迫害的主要對象,故而對世家的確沒有什麼好感。如今聽了這些百姓的現身說法,頓時對世家最後那麼點好感都沒有了。

李煜當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立刻出面向大家保證,在自治區絕對不會有壓迫和歧視,不會有特別的重稅和不公正待遇。甚至只要有人壓迫了他們,百姓可以直接到縣衙裡面告狀,並設置了鳴冤鼓,就放在縣衙外面。

鳴冤鼓傳說中在劉邦那個時代就已經存在,也有一說是宋朝包拯設立。其實真正是在明朝朱元璋時期,爲了廣開言路纔開始設置。

故而這鳴冤鼓一出現,百姓知道了這鼓的用處,沒有人不稱呼李煜公正仁義的。只是苦了陵陽鎮、黔鎮、桃源鎮和下轄各個鄉村的官員。

袁渙得知此事,倒也沒說什麼,只是陳瑀卻是直接上諫,表示如今政府人手不足。本來處理公務已經需要很多人手,如今還要管理那麼多的事情,如何忙得過來?尤其不少雞皮蒜毛的小事,百姓都會上報,若每天都要處理這些事情,還用不用幹活了?

李煜想了想,坦言相告:“既然這樣,那就分配一下,若是口角、打人、偷盜、搶劫等治安糾紛問題,交給賊曹專門處理此事;若是遇到真正的糾紛,需要調解或者刑事案件需要處理的,則交給法曹審理,最後把報告移交鎮長審閱,並用印作爲最後定案依據。

鎮長只負責專門處理政務方面的事情,如何?若這樣都忙不過來,就專門設置一個副鎮長職位,專門負責管理司法方面的事情,這樣應該可以了吧?”

“這也是不是不合法度?”袁渙想想問道,扣除這個原因,他覺得這個分配還算合理。

“只是我們自治區試行,不對外推廣,反正最後都是鎮長用印,實在不行最後再呈遞給我來用印,這樣就符合規矩了吧?”李煜想了想補充道。

“這個自然是沒有問題了!”袁渙想了想,似乎找不到反對的理由。

唯一的缺點,就是把權力下放給了法曹和賊曹,鎮長或者縣令手中的權力減弱了許多。不過考慮到最後還是要通過鎮長甚至縣長用印纔算合法的話,那這也不算什麼缺點了。

陳瑀砸吧砸吧嘴巴,想要反駁幾句,卻也不知道從何說起,只能乖乖領命。

其實李煜這一舉動,就是設置警察局和法院。當然其實這漢朝已經存在,不過只能算是縣令下屬的部門機構,本身只有執行權,沒有審理和判決的權利。

既然警察局和法院已經設立了,那麼檢察局還遠麼?農業局、工商局、水利局、建設局、財政局、糧食局……這些部門的設立難道還遠嗎?!

既然沒有人能夠反駁李煜的提議,那麼鳴冤鼓和政府機構改革的問題就這樣落實了。

又過了一天,轉眼已經進入了六月,當然是公曆的六月。第一天原本是所謂的兒童節,只可惜這年頭沒有這玩意,暫時李煜也沒打算搞出個兒童節出來。

關鍵是這一天他也有別的事情需要做,首先就是領旨,這次支援廬江的最後結果已經下達。有專門的宦官,把劉宏對這次平叛的整個決定的副本,交給了李煜,甚至還附帶了陸康的奏摺。本來按說只需要給他那部分的旨意就好,劉宏也算是給他開了小竈。

否則別人怎麼在自己背後陰自己的,只怕都不能知道!

“有勞內侍辛苦走一趟了!些許意思,不成敬意!”李煜領旨謝恩,趁機塞給了傳旨的內侍一顆小玻璃球,大概就是平時玩彈珠的那種玻璃球。

這宦官也算有眼界,知道這是好東西,自然是感激不盡,語氣都客氣了不少。平時像這種跋山涉水的苦差事,宮裡自然是能推則推,結果他這個新人就被派來了。卻沒想到,這李煜出手那麼闊綽,難得的是不歧視他們。

別看後來十常侍亂政,在183年以前,宦官的權力一直被外戚和世家打壓,更別說179年王甫等老一派的宦官被殺,使得宦官的地位幾乎跌到冰點。這年頭別說巴結他們,就算看到他們只怕也是沒幾個好臉色的。

錦上添花容易,雪中送炭困難,宦官得了好處,得到了禮遇,對李煜的好感直接暴漲。

一番客套話後,對方也要趕回去覆命,也沒打算留下來。說到底這裡到處都是工地,吵吵嚷嚷的,而且又那麼簡陋,就算要休息,也是去大城市裡面休息,在這裡休息沒意思。

“看看人家陸康,果然是狠辣,字裡行間一個髒字都沒有,直接把我們的功勞抹掉了不說,還定了我們一個抗旨不尊和擅自行動的罪過!”李煜比劃着陸康那份奏摺的副本,對林銘說道,這種東西,就不和袁渙他們分享了。

“這次你得罪他狠了,沒有更狠的報復你已經很不錯了。不過以後的日子,也未必好過了,畢竟吳郡距離這裡不遠,且你和張氏本來也有恩怨,說不得以後他們聯合起來對付自治區也是有可能的,還是早點做好心理準備好些!”林銘提醒道。

“說得也是……你看看這幫傢伙,出錢出人幫忙平定了所謂的江夏蠻叛亂,結果陸康表彰他們的功勞,最後一個兩個都當了這四縣之地的縣官和副官。切,這和買官有什麼區別,還好意思笑話陛下西園賣官……”李煜比較着兩份文書,向林銘抱怨道。

“不同就在於他們是國難當頭,爲國出力,名聲上過得去。買官是陛下得利,他們自然要不斷抹黑,卻不好放棄那麼一個出仕的手段……”林銘也是沒好氣的說道。

“典型的做了婊.子還要立牌坊……”李煜不免吐槽道。

“是那麼一回事,但你又能奈何得了他們?三天平定十萬叛軍,大漢以軍功爲本,那麼大的功勞不封賞,別說朝堂那裡過不去,傳到軍方將士們也不會甘心!今天別人立這份功勞而不賞,明天他們保家衛國也不會得到賞賜,如此誰還會拼命?”林銘攤開雙手。

“說來也是……”李煜恍然,原來世家就是衝着這個去的,這下劉宏想不答應都不行。

把兩份副本丟到一邊,瞭解內幕之後李煜也開始有點意興闌珊起來了。

第43章 只能去反抗第163章 三千維和軍第106章 陳氏的決定第58章 幸福的煩惱第17章 正式的就職第132章 海軍的狂想第105章 呂布的野望第159章 倭國有金礦第13章 帝國的變故第23章 特種兵初戰第160章 第二代問題第24章 墨門徒楊浪第155章 系統的變化第90章 十三路大軍第17章 大決戰序幕第16章 就職的演說第75章 出征與風波第110章 劉宏的苦惱第62章 狠狠刷聲望發現《三國演義》和《笑傲江湖》很像第115章 劉宏建漢魂第48章 武夷山部落第3章 華夏的變化第12章 羣牛變火牛第139章 血染的風采第83章 貨幣與經濟(下)第71章 目標天柱山第2章 新都城壽春第19章 高歌鬧革命第47章 初訪武夷蠻第101章 墨門的瑰寶第24章 誰也別想走第81章 經濟來掛帥第8章 進擊的李煜第12章 羣牛變火牛第77章 兩炮定宛陵第137章 孫堅霸交州第55章 人事和人才第9章 強殲兀突骨第155章 系統的變化第111章 作物大封鎖第91章 李煜的野心第85章 李煜的強勢第67章 高唱自由歌第75章 陸康的奏章第44章 大漢在改變第77章 英烈紀念碑第97章 遷至桃源鎮第169章 登陸番禺港第103章 暴力型革命第115章 人口搶奪戰第146章 雙方的算計第103章 暴力型革命第105章 呂布的野望第80章 各方的反應第104章 李煜的後手第25章 墨家與共產第71章 目標天柱山第41章 張氏遭滅族第86章 廬江自治區第159章 倭國有金礦第68章 第一次遠征第11章 陳韜的緣分第160章 第二代問題第87章 劉備的機會第164章 血虐倭國軍第112章 李煜要大婚第8章 大象兵出擊第127章 最後的寧靜第74章 屠殺與救人第39章 公開審判會第73章 共和國建立第76章 無人能阻擋第16章 幕後的帝王第46章 戰後慶功宴第3章 華夏的變化第173章 奪取海岸線第114章 全民大掃盲第42章 全新的軍隊第148章 小樣玩死你第77章 英烈紀念碑第30章 拜訪陵陽令第145章 祖郎部請援第41章 楊浪說戰爭第46章 戰後慶功宴第72章 奇襲天柱山第140章 碾壓淳于部第80章 各方的反應第132章 海軍的狂想第167章 提前的演變第19章 大軍至雒陽第25章 墨家與共產第71章 目標天柱山第60章 大肚子山民第89章 急忙去訪賢第139章 血染的風采第54章 自治區成立第7章 鑄就革命魂第87章 劉備的機會
第43章 只能去反抗第163章 三千維和軍第106章 陳氏的決定第58章 幸福的煩惱第17章 正式的就職第132章 海軍的狂想第105章 呂布的野望第159章 倭國有金礦第13章 帝國的變故第23章 特種兵初戰第160章 第二代問題第24章 墨門徒楊浪第155章 系統的變化第90章 十三路大軍第17章 大決戰序幕第16章 就職的演說第75章 出征與風波第110章 劉宏的苦惱第62章 狠狠刷聲望發現《三國演義》和《笑傲江湖》很像第115章 劉宏建漢魂第48章 武夷山部落第3章 華夏的變化第12章 羣牛變火牛第139章 血染的風采第83章 貨幣與經濟(下)第71章 目標天柱山第2章 新都城壽春第19章 高歌鬧革命第47章 初訪武夷蠻第101章 墨門的瑰寶第24章 誰也別想走第81章 經濟來掛帥第8章 進擊的李煜第12章 羣牛變火牛第77章 兩炮定宛陵第137章 孫堅霸交州第55章 人事和人才第9章 強殲兀突骨第155章 系統的變化第111章 作物大封鎖第91章 李煜的野心第85章 李煜的強勢第67章 高唱自由歌第75章 陸康的奏章第44章 大漢在改變第77章 英烈紀念碑第97章 遷至桃源鎮第169章 登陸番禺港第103章 暴力型革命第115章 人口搶奪戰第146章 雙方的算計第103章 暴力型革命第105章 呂布的野望第80章 各方的反應第104章 李煜的後手第25章 墨家與共產第71章 目標天柱山第41章 張氏遭滅族第86章 廬江自治區第159章 倭國有金礦第68章 第一次遠征第11章 陳韜的緣分第160章 第二代問題第87章 劉備的機會第164章 血虐倭國軍第112章 李煜要大婚第8章 大象兵出擊第127章 最後的寧靜第74章 屠殺與救人第39章 公開審判會第73章 共和國建立第76章 無人能阻擋第16章 幕後的帝王第46章 戰後慶功宴第3章 華夏的變化第173章 奪取海岸線第114章 全民大掃盲第42章 全新的軍隊第148章 小樣玩死你第77章 英烈紀念碑第30章 拜訪陵陽令第145章 祖郎部請援第41章 楊浪說戰爭第46章 戰後慶功宴第72章 奇襲天柱山第140章 碾壓淳于部第80章 各方的反應第132章 海軍的狂想第167章 提前的演變第19章 大軍至雒陽第25章 墨家與共產第71章 目標天柱山第60章 大肚子山民第89章 急忙去訪賢第139章 血染的風采第54章 自治區成立第7章 鑄就革命魂第87章 劉備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