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一章 揚州的權利真空

長江上的水戰結束之後,陶商收繳了袁軍的敗卒,準備返回濡須塢,然而就在這個時候,卻有校事府的士卒前來回報,說是袁術已經在奔逃回大營之後,連麾下的敗兵都顧不得收攏,拔營起寨,倉惶的奔着西方火速撤離。

陶商心中明白袁術後撤的原因,水戰失敗只是表面現象。

重要的是,劉表肯定是已經派遣大軍攻克了南陽郡,袁術起家的根本被劉表所奪,現在別說是圖謀揚州了,連通往江南的糧道能不能保持暢通都是在兩說之間。

但是以劉表做事的穩妥風格來看,要麼不出手,一旦出手必然就是十拿九穩,袁術這次就算是回去,想要奪回南陽郡,恐怕希望也是不大的。

擁有二百多萬人口的東漢第一大郡,終於從袁術的手中被旁人給奪走了。

陶商不知道應不應該寫信對袁術表示一下慰問。

想法歸想法,但敵人既然跑了,己方自然也不能坐觀,至少不能讓袁術跑的那麼舒服。

陶商一面派遣許褚、徐晃各領一軍尾襲袁術之後,一面收攏兵馬返回了金陵城。

這一仗雖然是打贏了袁術,但金陵軍也是受到了不少的損傷,需要好好的休整。

但經過此一戰,金陵軍無論是在陸戰還是水戰,都取得了比較難得的戰爭經驗,士兵的戰爭能力開始轉向成熟,在戰力方面走向了一個全新的高度。

回了金陵城後,陶商召見了在此次戰爭中立下大功的諸位水賊頭領們。

東漢末年,很多地方的刺史和郡守大幅度的擴充軍事實力,但是由於官職和地位較低,即使是開府,也無法在府裡設定更多的官職與職位。

但漢末和其別的時期不同,因爲戰爭的需要,需要不斷的擴充麾下人員的實力,爲了給予這些額外多出人員的相應的官職,因此在東漢末年的地方郡府機構中,有許多太守自行設立了雜號校尉亦或是雜號將軍。

陶商今日,就給這些水賊頭子們挨個設定了雜號校尉的名頭。

陶商爲諸位水賊頭子隆重的召開了一個表彰大會。

會上,陶商給這些水賊頭子一頓亂封,除了周泰被任命爲平虜校尉,甘寧則被任命爲折衝校尉,蔣欽被任命爲西部校尉,剩下的什麼劉寨主、關寨主、王寨主則被紛紛任命爲什麼奉業校尉、正議校尉、副軍校尉、滅寇校尉、忠義校尉、協律校尉,雜七雜八零零碎碎的什麼都有。

官職任命完畢,接下來最重要的就是讓他們帶領各自的兵馬,前往郡縣獨立駐紮之事。

這是陶商在戰爭前事先答應他們的,而且陶應也並不打算毀約。

諸水賊頭領們一聽陶商真的開始履行諾言,不由各個大喜過望,大鼻涕都樂出泡來。

唯有甘寧,周泰,蔣欽三人不欲前往縣城獨立,他們三個表示願意和麾下的士卒們,統一歸附到丹陽郡的官軍所屬體制內,統一接受上官的調配和任命。

對於甘寧、周泰、蔣欽的磊落胸懷,陶商表示非常的讚賞——他們果然是和普通的水賊頭子們不一樣,是真正值得信任和重用的好將軍。

至於剩下的水賊頭子們……呵呵噠。

陶商拿出了地圖,分別爲其他的水賊頭們指出了需要他們前往駐紮縣城地盤,大部分的駐紮地都是集中在安縣、丹徒、曲阿、毗陵、烏程、富春等縣城附近。

賊寇頭們見狀不由的大喜過望,一個個對陶商點頭哈腰,感恩戴德,連呼海賊王萬歲。

陪着陶商爲這些賊寇們分封治地的人是陳登。

陳元龍看到陶商給賊寇頭子們分封的駐紮地域,心下略微一動,不由的暗自唏噓。

陶商給這些水賊頭子們安排駐兵的縣城,沒有一處是在丹陽郡的地域內!

這些縣城,全部都是丹陽郡的臨郡——吳郡的所屬轄地!

這算是個什麼情況?

待衆水賊們感恩戴德的退下去之後,陳登急忙向陶商垂詢。

“陶府君,您給那些水賊指劃的縣城,沒有一處是咱們丹陽郡的屬地,全都是吳郡的下屬縣城,您這樣做,吳郡太守盛憲豈會善罷甘休?況且您只是丹陽太守,論官職與盛憲也不過是平級而已……您如此行徑,若是盛憲上表朝廷,傳聞天下,對府君的名望似有不利。”

陶商微微一笑,用手輕輕敲打着桌案,道:“換成原先,陶某這樣的做法卻是屬於僭越之行,但經過濡須塢和長江水戰,陶某聯合劉表戰退袁術十萬之衆,已然是在天下所有的郡守中脫穎而出了,算是有了些威名……揚州刺史陳溫被袁術害死,現在揚州刺史的這個職位空缺,而陶某擊敗了袁術,就等同於爲揚州刺史陳溫報了血海深仇,說句自大點的話,憑我這一次戰敗袁術的功績,在丹陽、廬江、會稽、吳郡、豫章等地,足矣稱得上是揚州第一郡守了,風頭算是正盛,憑我現在的軍功和威望,代替暫時空缺的揚州刺史往各縣安插人手,各地郡守即使不服氣,也絕不敢忤逆分毫……畢竟,實力擺在眼前,他們哪個的實力能和袁術相比?誰敢造次?”

陳登是聰明人,陶商把話聊到了這個份上,他此刻焉能不明白陶商的想法?

袁術殺了陳溫,揚州刺史空缺,現在屬於權利真空時期,各自爲政的時期,陶商乘着這個時間段要在揚州撈好處,也算時機得當。

這個年輕人,是想借着這次戰敗袁術的大勝,將手從丹陽郡一地,開始向周圍拓展延伸。

他的慾望比原先大了。

他現在和袁術一樣……也想控制揚州。

但比袁術更加高明的是,袁術控制揚州是靠武力,而陶商卻是要走個名正言順。

君子辦事,果然和兇暴之徒完全不一樣。

揚州諸郡中,豫章太守諸葛玄雖然親近袁術,但此次袁術兵敗,勢力龜縮,諸葛玄也不是傻子,今後恐怕是會謹慎的與袁術劃清界限,而他的侄兒諸葛亮現在與陶商是名義上的師徒。

諸葛玄無論是因爲揚州的政治風向還是因爲親人,對於陶商在揚州之所爲,即使不支持,定然不會也不敢反對;

而會稽太守王朗,本就是從徐州走出去的士族,在名義上,和徐州陶謙還算是打斷着骨頭連着筋,只要陶商不太過分,王朗定然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廬江郡和九江郡暫時還是在袁術的手心裡,姑且不論。

那就只剩下吳郡是未知數了。

如此看來,陶商先以水賊頭子們爲試探,派他們前往吳郡的縣城獨立駐紮,表面上是對賊寇頭子們的放縱,但實則卻是在對盛憲佈局下手。

這是一步好棋啊。

陶商的想法確實如同陳登所想,不過他把水賊們派往吳郡下轄的縣城,實則還有一些別的想法。

自古以來,江蘇和浙江兩省,在南方就是一個不可或缺的整體和經濟文化帶,江浙佔地面積約二十餘萬平方公里,又都是典型的平原河網地區,河灘溼地當中還有數萬條大小不一的河流縱橫交錯,可謂天塹。

全據江浙,也就是等於控制了整條長江下游的水路。

而在這個時代,江浙兩省的地域基本就是包含在了丹陽郡和吳郡這兩個郡中,丹陽郡包含了後世江蘇省的大部,此刻被陶商牢牢的抓在了手裡,而實爲浙江省地域的吳郡,陶商自然也不會放過。

只要拿下屬於吳郡和丹陽郡的地域,再加上徐州,陶氏的勢力就算比不上日後一統河北四州的袁紹那樣逆天,但至少也是可攻可守,非等閒可欺。

眼下就是一個良機。

不過陳登卻對陶商提出了一個憂慮。

“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

陳登對陶商言道:“揚州刺史陳溫死了,揚州轄境內沒有刺史管轄,府君雖然可以乘着這段時間憑藉軍功在揚州境內施爲,但您不要忘記,揚州刺史的這個空缺,是不會一直缺漏的,朝廷遲早會委任下人來接管揚州……就好像劉表單騎入荊州一樣。”

陶商並不着急,他只是露出一個高深莫測的笑容。

即使是聰慧如陳登,也不由的被他的這個表情弄的有些茫然了。

這個表情,怎麼這麼欠削呢?……就好像他有未卜先知之能一樣,太裝逼了!

陳登猜對了,陶商就是未卜先知,就是要裝逼。

因爲他就是知道這個接替陳溫成爲揚州刺史的人是誰。

穿越者在這方面,就是無敵呀。

……

……

東海郡,淮浦縣。

淮浦縣是陳登的家族故居,淮浦陳氏身爲徐州第一士族。

可若是論及尊貴,卻不是陳氏,只因在淮浦縣,尚還有另一戶尊崇的家族,其在士族中的影響雖然不及陳氏,但論及門戶之尊卻遠在淮浦陳氏之上。

但這戶家門並不是士族,這戶人家擁有一個比士族更加響亮的名頭。

漢室宗親!

劉繇居住在淮浦縣,他的先祖依次是齊悼惠王劉肥、牟平侯劉渫,而他的兄長,則是在前一段時間,剛剛被青州黃巾害死的兗州刺史劉岱。

劉繇其實早已出仕,早些年間,他就被司空府徵辟爲掾屬,除任侍御史,但是京城中的格局實在是過於複雜,再加上他的兄長劉岱是反董卓的諸侯之一,劉繇爲了自己的生命安全着想,就沒有前往京城赴任。

就這一點來看,劉繇的做法還是非常正確的。

不然,他的下場很有可能跟二袁的叔父袁隗一樣悽慘——直接被董卓剁碎了喂狗。

本以爲在這個大爭之世,自己再也不會有什麼能出山的機會,劉繇的心態在近年來已經是變得非常的平和,風輕雲淡,看破紅塵。

但很顯然,朝廷並沒有忘記他這位漢室宗親。

繼兗州刺史劉岱因爲討伐黃巾因公殉職之後,朝廷的詔書隨即來到了淮浦,敕命劉繇爲揚州刺史。

即使劉岱曾經是反董卓的諸侯,但他的死畢竟是因爲征討青州黃巾賊寇,雖然屬於敵對陣營,但有些場面上的事,董卓還是必須要做足。

漢室宗親因公殉職不是小事,董卓就算是爲了堵住天下士子的悠悠之口,也爲了權且穩住天下的劉姓皇族,又或是在一定程度上要給皇帝劉協幾分薄面,即使老賊再不願意,也還是讓劉繇成爲了惠王劉肥這一代後人中,繼劉岱之後的第二位大封疆大吏。

詔書到達了劉繇手中之後,這位已經看破紅塵的漢室宗親的心,一下子又活絡了起來。

還是讓我們紅塵作伴活的瀟瀟灑灑吧。

封疆大吏的活,很顯然是比去京師任職更能夠吸引劉繇。

走馬上任,刻不容緩——必須的!

第二百三十七章 水戰袁術第八百七十二章 膽大的丁奉第二百一十一章 陳登之諫第一百零九章 徐榮第一功第一百九十二章 師 徒第九百零一章 了結恩怨第六十章 良 將第五百一十章 陶商鬥顏良第六百一十六章 一棒一棗第七百九十四章 叛亂的士族第五百一十四章 借馬與借水第一百九十八章 今挪古用(第三更)第七十七章 國 寶第二百六十六章 董卓的無奈第四百三十三章 神將劉闢第八百零五章 二鮑做戲第八百二十八章 臥龍鳳雛第八百一十六章 狼騎之威,陷陣之志第八百一十章 遺漏之處第一百零七章 避盟友第六百三十一章 擒老將第八百七十六章 瑜與亮第六百七十二章 千呼萬喚始出來第三百六十一章 古戰場九里山第五十二章 再訪猛虎第八百九十三章 揣摩敵意第八百三十二章 堤壩之爭第五百一十七章 失手被擒第二百四十六章 呂布的尷尬第六百四十六章 三名猛將第四百一十二章 翁婿再見第一百一十四章 運蹇時乖(二合一章節)第七百零七章 一夫當關第四百七十五章 一路撿寶第七百九十一章 回徐州第八百二十九章 十戰將第五百一十三章 疲於奔命第六百零二章 美周郎來臨第六百二十五章 內 應第三百零八章 驅虎吞狼第五百六十三章 斬將第七百三十五章 病秧子入伍第七百三十五章 病秧子入伍第六百四十二章 交換條件第二百一十七章 薦 師第七百四十一章 後起之秀第八百三十四章 破敵謀第四百三十七章 醉翁之意不在酒第六百九十章 陶商的底線第七百三十章 梟雄之哀第八百八十四章 龐德的必殺第八百七十六章 瑜與亮第三百四十一章 勤勉好讀第八百六十一章 小歇於彭城第一百四十章 賊寇火併(二合一章節)第八百六十一章 小歇於彭城第二百六十一章 猛 將第四百三十章 曹操的小心思第五百五十八章 作壁上觀第二百九十一章 白虎寨第七百一十五章 黃忠顯能第四十七章 虎癡揚名第三百一十七章 陷落的慈母第三百一十五章 屢屢得手第二百七十二章 君子與溫侯第八百五十二章 馬氏兄弟第四十二章 兩方的動靜第九百一十四章 埋伏第八百一十三章 水落第三百五十章 袁紹南來第一百八十三章 雛鳥離巢第三百四十六章 趙雲戰虎豹第五十九章 汴水之戰第五百三十七章 天有二日第七百九十五章 破許昌第九百一十章 定長安第五百六十三章 龍鳳再鬥第九百九十九章 碟中諜第七百七十八章 袁紹之觴第六百零八章 小樓傳信箋第三百零八章 驅虎吞狼第一百二十五章 楊 奉第六百四十一章 水軍科技第七百二十八章 揣測曹操第八百七十八章 滅 朝第九百一十八章 攻陽平關第六百四十五章 第一水軍第三百二十一章 龍 來第五百五十四章 袁紹的真實目地第二十四章 分龍化虎第八百一十六章 狼騎之威,陷陣之志第五百四十一章 官渡之戰第二百五十三章 人主之道第六十一章 刺 目第四百五十八章 許靖的好消息第二百六十章 羣毆呂布第二百四十一章 揚州的權利真空第七百八十九章 衆志成城第七百零一章 過年之辭第八百六十四章 引君入甕
第二百三十七章 水戰袁術第八百七十二章 膽大的丁奉第二百一十一章 陳登之諫第一百零九章 徐榮第一功第一百九十二章 師 徒第九百零一章 了結恩怨第六十章 良 將第五百一十章 陶商鬥顏良第六百一十六章 一棒一棗第七百九十四章 叛亂的士族第五百一十四章 借馬與借水第一百九十八章 今挪古用(第三更)第七十七章 國 寶第二百六十六章 董卓的無奈第四百三十三章 神將劉闢第八百零五章 二鮑做戲第八百二十八章 臥龍鳳雛第八百一十六章 狼騎之威,陷陣之志第八百一十章 遺漏之處第一百零七章 避盟友第六百三十一章 擒老將第八百七十六章 瑜與亮第六百七十二章 千呼萬喚始出來第三百六十一章 古戰場九里山第五十二章 再訪猛虎第八百九十三章 揣摩敵意第八百三十二章 堤壩之爭第五百一十七章 失手被擒第二百四十六章 呂布的尷尬第六百四十六章 三名猛將第四百一十二章 翁婿再見第一百一十四章 運蹇時乖(二合一章節)第七百零七章 一夫當關第四百七十五章 一路撿寶第七百九十一章 回徐州第八百二十九章 十戰將第五百一十三章 疲於奔命第六百零二章 美周郎來臨第六百二十五章 內 應第三百零八章 驅虎吞狼第五百六十三章 斬將第七百三十五章 病秧子入伍第七百三十五章 病秧子入伍第六百四十二章 交換條件第二百一十七章 薦 師第七百四十一章 後起之秀第八百三十四章 破敵謀第四百三十七章 醉翁之意不在酒第六百九十章 陶商的底線第七百三十章 梟雄之哀第八百八十四章 龐德的必殺第八百七十六章 瑜與亮第三百四十一章 勤勉好讀第八百六十一章 小歇於彭城第一百四十章 賊寇火併(二合一章節)第八百六十一章 小歇於彭城第二百六十一章 猛 將第四百三十章 曹操的小心思第五百五十八章 作壁上觀第二百九十一章 白虎寨第七百一十五章 黃忠顯能第四十七章 虎癡揚名第三百一十七章 陷落的慈母第三百一十五章 屢屢得手第二百七十二章 君子與溫侯第八百五十二章 馬氏兄弟第四十二章 兩方的動靜第九百一十四章 埋伏第八百一十三章 水落第三百五十章 袁紹南來第一百八十三章 雛鳥離巢第三百四十六章 趙雲戰虎豹第五十九章 汴水之戰第五百三十七章 天有二日第七百九十五章 破許昌第九百一十章 定長安第五百六十三章 龍鳳再鬥第九百九十九章 碟中諜第七百七十八章 袁紹之觴第六百零八章 小樓傳信箋第三百零八章 驅虎吞狼第一百二十五章 楊 奉第六百四十一章 水軍科技第七百二十八章 揣測曹操第八百七十八章 滅 朝第九百一十八章 攻陽平關第六百四十五章 第一水軍第三百二十一章 龍 來第五百五十四章 袁紹的真實目地第二十四章 分龍化虎第八百一十六章 狼騎之威,陷陣之志第五百四十一章 官渡之戰第二百五十三章 人主之道第六十一章 刺 目第四百五十八章 許靖的好消息第二百六十章 羣毆呂布第二百四十一章 揚州的權利真空第七百八十九章 衆志成城第七百零一章 過年之辭第八百六十四章 引君入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