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第59章 黃金五年

劉備聽了李素的闡述,一時間覺得似乎頗有代理,給他指出了一條他從未想過的道路,不由陷入沉吟。

李素便繼續侃侃而談、詳細闡述:“陛下,武帝之前,自秦始皇至孝景皇帝,都無年號。秦始皇紀年至三十六,自其爲秦王時便算起,並不以稱帝爲限。高祖踐祚之前,太史公本紀年事,也以‘漢元年’至‘漢七年’紀錄。

陛下如今已罷黜‘天人感應’邪說,改尊《殿興有福》,則天象災變,與人君德行已無聯繫。不如就此廢除頻繁改年號之法,也算得上是正本清源。

何況,陛下乃孝景皇帝玄孫、中山靖王之後,中山靖王初爲武帝之兄,陛下既不出於武帝一脈,又不用如光武、明帝一般忌憚‘天人感應’,直接改回高祖至孝景皇帝舊制,有何不可?”

劉備聽得一愣一愣的,隨後覺得還挺有道理。

年號又不是自古有之,是跟隨着漢武帝使用儒術、天人感應纔有的。

現在天人感應都沒了,不再改也很對啊!這樣還能順帶破除很多神鬼迷信、壓縮妖言惑衆搞祥瑞圖讖的生存空間。

不過,劉備很快想到,他都已經用過“章武”這個年號了,當時天下還沒統一,事急從權也不便做太多沒意義的標新立異事情。李素當時求穩,也沒提,現在卻來提,也不好再把章武這個年號不用啊。

劉備思忖再三,虛心求教:“丞相學冠天人,在綱常大義上自然是精通的。不過此事具體當如何處置呢?年號總還是要的吧?”

李素奏道:“故臣以爲,事已至此,有那麼多歷史遺留的疑難。則年號不便廢,但也不便改。人君之德,只與人君本人有關,與天數無關。將來的年號,只是給人的,不是給天的。一個君主,一世一元即可。

臣建議,以後紀年,恢復《史記》最初時的紀法,如‘漢元年’至‘漢七年’那段,同時,再紀錄今上年號年數。

如今年是章武十八年,以後就紀爲‘漢四百二十年、章武十八年’,以此類推。”

劉備想了想,點頭許可:“此法甚善,不過,其中原理,還要丞相詳加闡述,好讓天下讀書人明白其中道理、正本清源。免得無知之人以爲朕是學識淺薄、不知道怎麼改年號呢!”

劉備可以不改年號,但話必須說清楚,道理要宣傳透徹。

這是正本清源、直接繼承秦始皇漢高祖到漢景帝時的優點,改良漢武帝開始被邪說蠱惑帶偏的那部分缺陷。

李素少不得又得爲他的多嘴付出代價,寫點書論證了。

好在他已經是丞相,提綱挈領給出學術思想就行,具體文筆措辭修飾,讓他老婆代寫。

至於李素藉機闡述出這個理論,倒也沒費他多少腦子。

因爲這些東西,都是前世他學正統論課程時學過的基礎知識,跟“殿興有福”是綁定的,他掌握得太牢固了,幾十年後還能記得。

很多人都知道,從漢武帝到宋朝,中間一千多年,中原王朝的皇帝是經常改年號的。

而到了明清兩朝,就變成“一世一元制”了,也就是一個皇帝一輩子就一個年號。

這纔有了後人用年號指代皇帝的稱呼方式,有了“永樂皇帝”、“嘉靖皇帝”、“崇禎皇帝”、“乾隆皇帝”這種說法。

但絕大多數沒學過正統論的人,對於“一世一元制”的出現,只是記了個結論。

哪怕歷史系考生,考試也就考這麼一個概念和事實,沒去細究過其中的正統哲學原理。

事實上,“一世一元制”在朱元璋的時候剛出現,就是跟“殿興有福”高度捆綁的。

畢竟歷史上“殿興有福論”就是劉基宋濂方孝孺這仨弄出來的,一世一元也是他仨弄的。

一世一元這種制度,就代表年號從“天人感應”時代的對天負責,改爲對人負責。

因爲對人負責,所以人沒換年號就不換,跟從此是否“天數有變、神器更易”無關了。

很多無知之人還小看“殿興有福論”,說什麼“也就明朝用用,到了清朝怎麼沒見中央朝廷大張旗鼓宣揚‘殿興有福’?”

其實有些東西哪用刻意全面宣傳,畢竟你宣揚那些明朝的學者個人的地位,對清的統治者也沒直接利益,那當然是借對他最有價值的部分來用了。

皇帝又不是做慈善發福利的,把好處拿走就行,又不一定要對恩人感恩戴德。

清朝繼承了一世一元制,就是借鑑繼承了“承認殿興有福,反對天人感應”的好處。

所以,讀歷史書千萬不能隨便只讀個結論和事件。

宋濂方孝孺這些人當時的貢獻,是遠比後人覺得的大的,至少他們極大削弱了從劉徹到朱元璋、中間一千四百多年的“神鬼天意迷信”對國家的束縛力度。

不能因爲朱棣後來把他們的家族滅門了,就因爲粉朱棣、便抹殺死者在正統論哲學上的功績。

歷史從來不是簡單的對錯,不存在“好人的敵人就一定是壞人”。朱棣即使有武功,不代表他殺的人都是壞的。

更不能因爲後世人對儒家的普遍壞印象、網上一片罵“世家大族”的流量密碼,就把讀書人當中那些試圖做出改良優化的人的努力,也統統無視。

而李素作爲這個世界的《殿興有福》締造者,當然在這種大是大非的綱常正統上不能含糊,必須堅決建議劉備也搞一世一元制。

否則要是把這事兒疏忽漏過去了,將來等其他後人鑽研學術、琢磨明白其中道理、再打着他的旗號提出、那他李素可丟不起這個人吶。

李聖作爲《殿興有福》的締造者和集大成者,怎麼可以犯這種低級錯誤?一個人的學術體系得邏輯自洽,這是封聖的基本要求。

……

此後一段時間,李素便投入到了這個學術體系的完善建設中,跟老婆商量如何把文章揣摩嚴密了。

然後上交給劉備過目,又跟其他一些學術官員切磋一番,明發天下。

算是爲大漢朝從此開始確立一世一元制度、並同時使用“漢多少年”和“年號多少年”這套雙軌並行紀年法,正式奠定了法條依據。

藉着這個契機,大漢的治理也進入了一個新階段,掃除外患之後、重新休養生息的和平發展期。

此後兩三年中,果然也是一切垂拱而治,沒發生什麼大事。只不過國債還款的速度,比預期地稍稍慢了一點點,一直拖到章武二十一年底(216),纔算徹底還清。

其中的曲折,也屬於意料之中的正常調整:那幾年裡,又發生了幾場天災。幷州地區出現了大規模的蝗蟲和旱災,讓一州之地絕收了一整年還不止。

好在幷州人口不多,靠緩過氣來的冀州和關中補貼,還能撐過去,只是花點錢糧,免稅兩年。

後來又是荊州再次水災、地震。

這些開支,加上關羽最後肅清階段也得在北疆保持兩萬人左右的作戰部隊、始終處於出擊狀態,有持續的軍事行動,也要開支。

這兩項加起來,可不得多耗費了一年的財政結餘。

不過,這幾個休養生息的年份裡,朝廷官方雖然沒有大興土木、亂搞建設,但民間的工商業開拓發展和自發投資,卻是迎來了一個黃金期。

之前運河網絡和大江大河河海轉運網絡的完善,讓整個國家進入了第一次統一大市場的黃金期。

百姓變得愈發富足、藏富於民,各種社會分工也愈發細化。

之前只在長安雒陽和鄴城三地附近的“大城市周邊百姓不再種糧食,而是全力種難以長途運輸的易腐蔬菜供應都市、自己再買外地運來的糧食吃”現象,經過多年的發展、民間自發取經學習先進致富經驗,已經擴散到了至少一半以上的州治級城市。

也就是成都、金陵(建業改名改回來了)、武昌、襄陽、宛城、薊縣、下邳、襄平、濟南,都或多或少出現了這樣的經濟形態。

這樣的民間經濟自發成長、社會分工深化,也反過來進一步反哺了“租庸調輸”法的貫徹落實。

因爲“租庸調輸”法和之前版本的“租庸調”法,差距最關鍵就在於一個“輸”字,把運輸成本折入官價稅賦計算體系,拼命鼓勵民間自發想辦法降低運輸成本,給降低運輸成本的人讓利,擴大工商業流通。

現在每個州最富庶的大城市周邊、百姓都敢於連自己口糧都不親自種了,而是賣菜後用得來的錢買糧食,這個商品經濟的發達程度,自然是日新月異,遠非當年的自給自足狀態可比。

朝廷的工商稅收稅也變得更爲便利,稅基徵收系統也更爲完善、徵收成本也便於平攤下去。

因爲無論從事工商的人多少,每個郡縣要養活的必要工商稅務系統官吏,是絕對不會少的。

要收的稅多了、稅基大了,對於固定徵收成本的“折舊攤銷”,當然是有好處的。

而缺點僅僅只是稅務人員基本上沒有閒下來休息的時候,得天天加班,但這都是官迷們該做的。

都千辛萬苦科舉考進稅務系統了,說明他熱愛這項事業,不該加班嘛?

交通運輸和商業流通進一步強化後,另一個好處也漸漸顯現出來了:以諸葛家爲代表的“物流公司”,逐步開始往全國範圍內擴展業務,這幾年裡,大漢終於出現了覆蓋全國的民營物流網,成本還比朝廷的驛站系統便宜。

民營物流更擅長省錢,但覆蓋率不如國營的全面、及時性也不如國營的好,這也是正常現象,經濟發展的自然規律。

所以國營驛站系統,未來主要還是送文書信件,而大宗物資的託運,交辦給民營就更加省錢。

互補制約之下,雙方的效率也都有保證,留點競爭空間,可以防止另一方沒了對手後漸漸擺爛、徹底墮落。

最後朝廷驛站就成了類似郵政的存在,而諸葛家的民營物流成了相當於四通一達的東西(諸葛家的產業最後交給了諸葛均。諸葛均成年後短期做了幾年官,最後棄官從商,幫姐姐分攤差事接班。)

有了這些物流系統後,在214、215那兩年裡,幷州和荊州再次遇到大規模的自然災害時,還起到了一個之前沒想到的作用,

那就是地方上的豪強世家、指望靠着土地兼併,在荒年囤積居奇、炒高糧價趁機兼併更多活不下去窮人土地的做法,受到了一定的制約。

因爲囤積糧食投機倒把這種事情,自古都是要在運輸成本高、長途運糧食不划算的前提下,才能實現的。

從桑弘羊到王安石的“平準均輸”法,解決的就是這個問題,看哪兒糧價暴漲了官府得組織運輸調度糧食過去平抑糧價,或者是靠常平倉。

之前桑弘羊時代主要是靠常平倉,一直到李素的新法初期,也是靠常平倉,這個制度在原本歷史上,基本上也能一直依靠到宋朝。

現在諸葛亮等家族的民營大宗長途物流建設起來之後,就等於是再加了一道保險,把常平倉和“長途跨州郡低成本調運糧食”兩個手段結合起來。

就算出現超大規模的災荒,一個郡、甚至一個州的長平常都賣空了也止不住的那種極端情況,依然可以從別的郡、別的州運糧食過來,

而且到了當地之後,依然比世家豪強投機倒把的價格便宜,這樣就抑制了土地兼併,還壓低了土地兼併成功後的收益預期。

214年,幷州就有幾個世家不長眼,本以爲他們能聯合悄咪咪壟斷幷州大部分糧食供應價格,結果被諸葛亮從冀州跨州運過來的糧食打崩了。

次年的荊州災害期間,情況也是如出一轍。這兩波打下來後,地方上貧民情緒穩定,諸葛家白賺了一波小錢還得到了民間愛戴。

當然諸葛亮很會做人,把這一切都處理成“諸葛家的物流公司,只是受朝廷僱傭、調度來做這事兒,他們是收了錢的,發起這個想法的還是朝廷”。

這樣,也避免了官員和富商自行邀買人心的嫌疑。

這種大環境下,民間自發的水運行業、水利修繕、造船技術、河海轉運,都是得到了空前發展。

大漢作爲一個大陸民族,原本對於水運是遠遠不夠重視的,被李素揠苗助長了十幾年,也沒從根本上扭轉。現在總算是讓人民自發願意往出海和海運上用腦子。

願意去扶桑、三韓、交趾、林邑移民的漢人新增貧民,也是越來越多,額外培養出了至少數十萬規模願意到江上海上討生活的水手人才和造船人才,

大漢對南方沿海地區的開發程度,也是與日俱進。這幾年裡,東北沿海和扶桑更北面的航海地理髮現開拓、對東南亞的探索,都進入了新的高度。

之前周瑜在扶桑搞的佐渡金礦,也徹底走入正軌,開始了全力生產。扶桑石見銀山和別子銅山,也開始蓬勃開採。

周瑜甘寧太史慈等人派出的海軍探險隊,還深入了旅漢島內陸,在旅漢也發現了比扶桑更大的銅山。

第165章 先入雒陽者當何如第160章 諸葛牌護肝寶,肝帝吃了都說好第128章 劉瑁中毒暴斃,釣魚城投降番外第11章 只要是改革,就沒有不難的第839章 曹操:所有籌碼全押了,跟他堵命番外第45章 蔡邕:死後五年才發威第414章 恍如西部片第537章 量子疊加態打野的精髓:只要我不出現,我就有可能在任何一路出現第645章 袁紹親征第154章 你算過奉天子的好處到底值幾塊錢嗎?第825章 早知今日何必當初第672章 周都督:李素下來戰書,約我等明日決戰,如何對敵?第595章 如仲謀不才,公瑾可自取第698章 工商稅變法-下第816章 斬了黃忠就好辦了第38章 欽定人教版第125章 讓叛軍看見了還以爲我們吃不起呢第474章 圓滿忽悠第628章 戰前準備第137章 困守孤城第260章 發展纔是硬道理第220章 深諳制衡的王允第469章 順理成章第558章 禰衡語錄:李素,誤國庸奴耳!第638章 九死不悔周公瑾番外第46章 吃了沒文化的虧第74章 這裡不是落鳳坡第804章 不是拷餉勝似拷餉第39章 天下何處得此賢才?第856章 處理劉和第614章 圍魏救趙的反面教材第471章 從科技樹的南天門殺到蓬萊東路第786章 我笑那李伯雅無謀,諸葛亮少智第222章 虛與委蛇番外第23章 漢地十八州第33章 星星黃巾可以燎原第420章 以戰求和第783章 曹操:慢性完蛋還是再賭一把番外第42章 高幹:請諸位單于努力,再來一次白登之圍第347章 長安疑雲第522章 袁術棄子堅守的秘密第241章 太史慈迴歸第36章 徵辟只是走走過程第383章 小賊才做選擇,老賊全都要番外第33章 滿載而歸第120章 釣魚城圍城第483章 打贏了也要總結教訓第159章 泡澡侯府落成第346章 工具人之王袁術第730章 光復兩千裡第77章 曹操的離間是單發的,李素的離間是羣發的第859章 奈何劉備沒文化番外第31章 扶桑是遼東人的扶桑第133章 三天一個郡第56章 賢弟辦事我放心第428章 三方齊集殺關羽(五千字大章)第350章 有驚無險番外第47章 搶得越狠,死的越慘第10章 李丞相的一生,是搶奇觀的一生第731章 拿來吧你第49章 官場鬥爭果然來了第272章 初到荊州第125章 讓叛軍看見了還以爲我們吃不起呢第248章 出來混久了回家還債第276章 跑官不成就開噴第268章 炒期貨的下場第533章 我是故意讓敵人有機可乘的第7章 路見不平一聲吼第284章 逐漸迪化番外第47章 搶得越狠,死的越慘第609章 袁紹軍:哼!沒有人比我們更懂挖地道第289章 李素不在時的暗戰第165章 先入雒陽者當何如第768章 爲什麼只有“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後面就沒了第265章 荊益一盤棋第390章 哪怕比扯淡還是比不過諸葛亮第741章 地主家也沒有餘糧了第746章 三國志14:觸發最大包圍佔領事件第834章 東出虎牢定陳留第469章 順理成章第750章 博望坡到底是劉備打的還是諸葛亮打的第234章 天羅地網,全軍覆沒第182章 打不過你噁心你第81章 要臉就得花更多錢第22章 說服沮授-下第518章 你這是在懷疑孤的凝聚力麼第418章 大家都戴着四筒,下不了手啊第505章 走幾天就有一條好消息第14章 定個親有什麼好墨跡的第206章 摟草打兔子第778章 燕雲煙雲第329章 果斷只會白給第223章 紙包不住火第559章 比照賓貢待遇處理第60章 衣錦夜行關長生第778章 燕雲煙雲第574章 長阪長下坡,需要人肉剎車片第292章 讓陷陣營強制執行老賴第630章 只要夠自虐,敵人就想不到第29章 省親救難
第165章 先入雒陽者當何如第160章 諸葛牌護肝寶,肝帝吃了都說好第128章 劉瑁中毒暴斃,釣魚城投降番外第11章 只要是改革,就沒有不難的第839章 曹操:所有籌碼全押了,跟他堵命番外第45章 蔡邕:死後五年才發威第414章 恍如西部片第537章 量子疊加態打野的精髓:只要我不出現,我就有可能在任何一路出現第645章 袁紹親征第154章 你算過奉天子的好處到底值幾塊錢嗎?第825章 早知今日何必當初第672章 周都督:李素下來戰書,約我等明日決戰,如何對敵?第595章 如仲謀不才,公瑾可自取第698章 工商稅變法-下第816章 斬了黃忠就好辦了第38章 欽定人教版第125章 讓叛軍看見了還以爲我們吃不起呢第474章 圓滿忽悠第628章 戰前準備第137章 困守孤城第260章 發展纔是硬道理第220章 深諳制衡的王允第469章 順理成章第558章 禰衡語錄:李素,誤國庸奴耳!第638章 九死不悔周公瑾番外第46章 吃了沒文化的虧第74章 這裡不是落鳳坡第804章 不是拷餉勝似拷餉第39章 天下何處得此賢才?第856章 處理劉和第614章 圍魏救趙的反面教材第471章 從科技樹的南天門殺到蓬萊東路第786章 我笑那李伯雅無謀,諸葛亮少智第222章 虛與委蛇番外第23章 漢地十八州第33章 星星黃巾可以燎原第420章 以戰求和第783章 曹操:慢性完蛋還是再賭一把番外第42章 高幹:請諸位單于努力,再來一次白登之圍第347章 長安疑雲第522章 袁術棄子堅守的秘密第241章 太史慈迴歸第36章 徵辟只是走走過程第383章 小賊才做選擇,老賊全都要番外第33章 滿載而歸第120章 釣魚城圍城第483章 打贏了也要總結教訓第159章 泡澡侯府落成第346章 工具人之王袁術第730章 光復兩千裡第77章 曹操的離間是單發的,李素的離間是羣發的第859章 奈何劉備沒文化番外第31章 扶桑是遼東人的扶桑第133章 三天一個郡第56章 賢弟辦事我放心第428章 三方齊集殺關羽(五千字大章)第350章 有驚無險番外第47章 搶得越狠,死的越慘第10章 李丞相的一生,是搶奇觀的一生第731章 拿來吧你第49章 官場鬥爭果然來了第272章 初到荊州第125章 讓叛軍看見了還以爲我們吃不起呢第248章 出來混久了回家還債第276章 跑官不成就開噴第268章 炒期貨的下場第533章 我是故意讓敵人有機可乘的第7章 路見不平一聲吼第284章 逐漸迪化番外第47章 搶得越狠,死的越慘第609章 袁紹軍:哼!沒有人比我們更懂挖地道第289章 李素不在時的暗戰第165章 先入雒陽者當何如第768章 爲什麼只有“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後面就沒了第265章 荊益一盤棋第390章 哪怕比扯淡還是比不過諸葛亮第741章 地主家也沒有餘糧了第746章 三國志14:觸發最大包圍佔領事件第834章 東出虎牢定陳留第469章 順理成章第750章 博望坡到底是劉備打的還是諸葛亮打的第234章 天羅地網,全軍覆沒第182章 打不過你噁心你第81章 要臉就得花更多錢第22章 說服沮授-下第518章 你這是在懷疑孤的凝聚力麼第418章 大家都戴着四筒,下不了手啊第505章 走幾天就有一條好消息第14章 定個親有什麼好墨跡的第206章 摟草打兔子第778章 燕雲煙雲第329章 果斷只會白給第223章 紙包不住火第559章 比照賓貢待遇處理第60章 衣錦夜行關長生第778章 燕雲煙雲第574章 長阪長下坡,需要人肉剎車片第292章 讓陷陣營強制執行老賴第630章 只要夠自虐,敵人就想不到第29章 省親救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