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開拓者不斷地侵蝕草原,讓鮮卑族感受到了越來越大的壓力。東鮮卑王素利就是其一,他企圖聯合另外兩大鮮卑步部落步度根和軻比能三大部落形成攻守同盟。但是他們的領地已經被分割開來,同時每一次交易都受到嚴格的交易。
如今素利部落控弦七萬,加上男女老幼一共有二十多萬鮮卑人和附屬部落。如今漢族豪強爲了發展產業,僱傭鮮卑男子爲其耕田,放馬。女子爲其割羊毛,清洗羊毛,織毛線。可這樣交的工錢比較多,那些地主豪強不得不挑起鮮卑部落之間的矛盾,讓他們互相攻伐,戰俘換做戰利品繼續戰鬥。
袁譚二兒子袁欽的封地在裡海和鹹海地區,在烏拉爾山良策地區。袁譚將主意打到了素利部落之上,袁譚親自派使者找到了素利,僱傭他4萬控弦之士,當然報酬也很豐富。素利思來想去,還是答應了,但同時請求劃歸。素利知道如今大元帝國的強盛,那些豪強每一家都有幾千部曲,戰力強悍。
袁紹聽聞,對袁譚這個策略非常感興趣,立即大手一揮,在青州日照附近建了一座城池,供素利居住。同時如今袁紹準備打穿益州到孟加拉灣地區。實現對中南半島的夾擊,同時也可以挺進緬甸和東印度。
步度根和軻比能聽聞這個消息,如墜冰窟。如果素利部落被收編,他們的日子恐怕也不好過。如果是以前,他們還可以退到漠北呼倫河和貝爾河流域。而現在的話,呼倫地區和貝爾地區甚至貝加爾地區都被大元的豪強們給佔據。衆多的草場被圈起來,成了柳樹牆和鐵籬寨樹圈了起來,只剩下一些殘羹冷炙。原來那些小部落紛紛加入漢族豪強部曲,男丁負責打仗,打獵,放牧;女的負責殺牛殺羊,殺豬等。
如今擺在他們面前的兩條路,要麼接受收編;要麼等着被繼續蠶食,等沒有了威脅,還是會被剿滅或者收編。
素利也知道這樣雖然對自己不利,但是對部落有利,如今部落衆人恨不得馬上加入漢族,漢族的月亮都是圓的。孩子們都被送到了附近郡城中的寄宿制學校。言必稱我大元,我漢人,遊牧民族沒有產業,唯有文明和產業纔會救鮮卑部落。
這在各大部落中情況一致,如果你說要打大元,估計晚上就會有無數人給元人報信通風,真打起來,元人將領一聲令下,估計很多人都會倒戈。很多部曲都參與過漢族豪強的征戰,他們知道漢族豪強的強大,更不用說那萬王之王,大元皇帝元本初。
素利的兒子上過幽州的郡學,他對大元的政治形態很熟悉。大漢也是有很多部落組成,只不過這些部落成爲士族,鮮卑部落也可以轉化爲士族。他將這些告訴了父親。他父親當然知道,如今的元朝就是袁家建成的,袁紹將周邊之地分給衆多子嗣,雖然短期投入較大,但是如今這極大促進了大元本土的經濟和社會發展。蛋糕變大了,矛盾自然比較少。而且很多袁氏還是合作還發封地。
袁譚的二兒子袁欽就聯合了很多袁氏部曲和其他家族部曲開發東歐平原,那些貢獻大的被他分封爲城主。貴族只能有中央分封,他們只能分封城主。大元對爵位制度管控極爲嚴格,每五年評定一次爵位。含金量確實極高,他父親的王爵也只有袁家的幾個兒子纔有的爵位。
素利的四萬部曲被長子帶走了,同時還帶走十二萬族人。如今只剩下三萬部曲和十八萬老幼族人! 素利極爲感慨。也佩服元皇的廣闊心胸!廣泛開枝散葉,廣撒網。素利的兒子走後一年多,朝廷給他們蓋的城池還沒有完全建好,所以他們依舊還沒有出發。但是步度根和軻比能兩部卻在不斷地侵蝕他的草場,壓縮他的地盤。
素利本想着如果好好商量,素利不介意完全送給他們,畢竟自己走後也會留給元朝。不過他更想獻給鮮卑部落,他還是相信步度根和軻比能的才能。鮮卑族也可以廣泛開枝散葉,總可以留着一些根的。 結果令他鬱悶地是:步度根和軻比能部落的人對素利部落出言諷刺:“說什麼投敵賣國,漢奸,賣祖求榮!”
----------------------------------------------------------------------------------------------------------------
素利部落一些不明情況的人也跟着瞎起鬨!尤其是那些附屬部落的,如今素利部落主力被拉去當打手僱傭兵了。剩下的勢力有些鎮不住下面了!
草原上就是這樣,唯有實力纔可以壓服一切。素利本來不想對那些附屬家族動手,但是如今看來不動用一些手段是不行了。否則即使去了漢地這些人可靠不住。
素利和袁欽的使者溝通了一下,說了一下部落的情況,願意再送走十萬鮮卑人。如今開拓新的領地,人口是最重要的,最受歡迎的是漢族普通人,其次是少數民族的,這些人比漢人更好管理。尤其到了自己底盤上,這些人更好管理,而且經過二十年一代人的教育,下一代都會被同化成漢人! 同時袁欽的使者還讓其他使者客串了一下,去了步度根和軻比能部落。這些部落中,依附的族人比例更大。如果挑起矛盾,削弱一下這兩個部落。可以起到一箭雙鵰,禍水東引,自己部落安全了。 第二是,經過削弱過的兩個部落,就完全失去了和元帝國叫板的能力! 一個漢奸不是春,百花齊放纔是春!
三日後袁欽的部下開始安排移民,這些移民剛開始有些抗拒,當聽到使者描述新領地的富庶之時,所有的人期盼起來。爲了顯得更加真實,連本部之人也送走了不少,這次又帶走十三萬鮮卑族人。這些部落有三兒子帶隊,當然也有着幾萬漢族軍負責看護和三十萬漢族百姓。
步度根部落和軻比能的部落中也引起軒然大波!很多人還去看了下那些素利部落的人,打聽到去的地方非常好。也嚷嚷着要跟着去,步度根和軻比能無奈,只好放他們走了。
雖然條件對於漢地的人間苦一些,但是對於草原上的人來說,那目的地非常好。分配的草場每人1000畝,耕地每人最多一百畝。前提是你可以利用起來。
草原上的人不會種地,可以用100畝耕地交換漢人的草原。耕地對於牧民也很重要,可以種植黑麥,苜蓿等牧草。在原本的部落,草場和耕地都是部落共有,這對於中下層人吸引力極大。
當然高層分得草場和耕地更多,貴族每人分1000畝耕地, 10000畝草場。這也讓很多貴族跟着走了!如今走的人超過六十萬,不過使者毫不在意。!大家都衝着好生活去的,沒人會搗亂。也有一些控弦之士要去,但是兩大部落堅決不放人!
至於爲什麼這麼多草場和更低,裡海和黑海地區平原廣闊,沒有2000萬人,50年根本開發不完。
走着80萬鮮卑族人,雖然對三大部落的戰力沒有影響,但是對於鮮卑族的潛力影響巨大。即使他們打敗大元,也沒有足夠的人去治理!只能去當打手!
這些人走後,空下的資源和生存空間被拍賣,被一些豪強部落給拿下。 有了這些僱傭先例之後,各大袁家公國紛紛聘請這些三大部落的控弦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