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二章 鋪路

bookmark

桓帝在位時間不長,事蹟也不多,帝紀編纂應該比武帝朝容易得多,負責此事的翰林院卻遲遲沒有展開,理由是武帝的材料浩如煙海,牽扯了幾乎全部人力,只能等一段時間才能開始新工作。

東海王明白其中的真實原因,對皇帝說:“陛下登基之後,一直沒有表露對先帝的確切態度,翰林院拿不準思路,所以想盡辦法拖延,估計沒有十年八年,武帝紀是沒法定稿了。”

翰林院也不敢什麼都不做,他們收集到許多有用的材料,派一位老學士慢慢整理,東海王與太監花了整整兩天時間,抄了一份完整的三品以上官員任免表,從武帝末年到桓帝末年,非常清晰。

前後變化並不大,與韓孺子不同,桓帝是武帝選中的最後一位太子,登基之後必須秉承父志,輕易不能更改武帝的命令。

但桓帝還是按自己的心意任命、提拔了幾位官員,他們之前大都在東宮任職,輔佐太子多年,功不可沒,並且深得信任。

東海王向皇帝指出這幾人,“這也是慣例了,太子少傅有機會當宰相,太子冼馬至少是六部尚書之一……東宮官屬基本上就是一個*,頭幾年還好,一旦時間久了,老皇帝又已衰老,這幫人免不了會變得張狂一些,自以爲很快就能平步青雲,結果卻惹來衆怒。唉,多少太子最後毀在周圍的官員身上啊。”

韓孺子看到一個熟悉的名字,“卓如鶴原來是東宮官員。”

東海王也看到了,“卓如鶴是駙馬,想必深得武帝信任,派去教導先帝的。瞧,先帝也挺重視他,登基第一個月就讓他去戶部當侍郎,第二年調去工部當侍郎,才半年就當了上尚書,咦,他一直是工部尚書,什麼時候變成弘農郡守了?不僅外派,還貶職了。”

韓孺子說:“是朕將他外派出去的。”

東海王一愣,隨後明白過來,是慈順太后將卓如鶴等東宮舊臣逐出京城,那時皇帝還是傀儡,根本不知道自己做過什麼。

“她原來用這一招討好武帝時的大臣。”東海王平淡地說,越是在在皇帝面前,他越要掩藏復仇之心,補充一句,“大概也是有點害怕先帝身邊的人。”

早有傳言說桓帝之死與慈順太后有關,卓如鶴這批東宮出身的官員,當然不受太后喜歡。

卓如鶴就是桓帝選中的未來宰相?韓孺子有點意外,還有一點小小的失望,他對卓如鶴印象很好,也願意重用此人,卻看不出他有宰相之才。

韓孺子收起表單,問道:“如果你當皇帝,會選誰當宰相?”

東海王臉色一變,“陛下,我可……”

韓孺子笑道:“別緊張,朕問的是從前,不是現在。”

東海王臉色稍緩,笑得還是有些僵硬,“當時只想着當皇帝以後的威風凜凜,沒想過太具體的問題——應該是羅煥章吧,他是我的老師,愛管人,也擅長管人,當時崔府裡的人都挺怕他,連舅舅崔宏也對他客氣三分。”

“他不是不想當官嗎?”

“嘿,羅煥章是讀書人,卻有勳貴世家的傲氣,他是不願當小官。母親對我說過,像羅師這種人,起步就得是三品官,三五年就得官至極品,否則的話,留不住他。”

韓孺子對羅煥章印象深刻,“這麼驕傲的人,居然相信望氣者的鬼話,真是令人難以置信。”

東海王笑得更加尷尬,當初被望氣者蠱惑的人不只是羅煥章,東海王與整個崔家都信之不疑,以爲帝位唾手可得。

“他還在獄裡吧?”

“應該是,陛下不會要將他放出來吧?”

韓孺子想了一會,搖搖頭,“監獄對他挺合適。”

羅煥章驕傲得有些瘋狂,不宜爲官,更當不了宰相。

兩人又聊了一會,東海王告退,由此猜出皇帝的心事,預見卓如鶴前途無量,可他不能親自去討好大臣,譚家人遠在東海國,又都沒有官職,一時指望不上,只能望洋興嘆。

到家時天已經黑了,沒想到家裡還有客人。

平恩侯夫人提前幾天從東海國回來,特來看望表弟,送來不少禮物,正與王妃譚氏相談甚歡,看到東海王進屋,立刻起身熱情地迎上來。

東海王吃了一驚,瞥了一眼譚氏,臉上堆出笑容,“大姐什麼時候回來的?”

兩人彼此客套,譚氏一旁笑道:“這麼晚了,無論如何也要留下吃頓飯,要不然人家還以爲我這個王妃不懂禮貌呢。你們姐弟倆聊着,我去安排廚房。”

平恩侯夫人客氣了幾句,沒有告辭的意思。

譚氏帶着丫環離開,平恩侯夫人笑得更歡,“好兄弟,你可真是未卜先知的活神仙哪。”

“擔不起,我不過看在親戚的份上多說幾句,事情都是你一個人做的,與我無關。”東海王不敢領功。

平恩侯夫人笑得比盛開的花還要燦爛,“要不說好兄弟聰明呢,你一句話頂我們這種人十年苦熬啊。”

東海王收起笑容,含糊問道:“東海國那邊怎麼樣?”

“我見過王家人,相處不錯,他們很感激我,明天我會進宮面見慈寧太后,替王家人說幾句話,免得親人初次相見時尷尬。”

“就這些?”東海王當時出的主意可不是討好王家人,而是查找上官太后的罪證。

平恩侯夫人也收起笑容,“太監景耀在東海國,他現在爲陛下打探信息呢,可是孤立無援,外人不瞭解底細,不知道陛下是不是真原諒了他,所以不願提供幫助,我幫了他一把,讓他能夠順利執行任務。”

“嗯。”東海王不關心景耀,只關心上官太后的罪證。

“結果還真讓景耀找到了。”

“找到什麼?”

“一名侍衛。”

“侍衛?”

“嗯,宮裡的侍衛,一直被關在東海國的監獄裡,景耀將他帶回京城,此刻也在路上。”

“侍衛怎麼會……哦,是孟徹帶走的。”東海王恍然大悟,孟徹當初逃離京城的時候,帶走了十幾名侍衛,這必然是其中一位,“東海國一直沒發現?還是有意隱瞞?”

“他們沒發現,這人是燕朋師從海上抓來的俘虜,自稱是海盜,同夥也沒泄露他的身份。景耀獲准巡監之後,一眼就認出了那人的身份,藉口說要帶十名海盜回京,將那名侍衛領了出來。”

“然後呢?”東海王追問道。

“然後……我就不知道了,景耀感謝我的幫助,才肯透露這麼一點信息,更多的事情他不敢說,但是我猜這名侍衛肯定能供出孟徹,還能連及那位。”平恩侯夫人不敢說出“慈順太后”四字。

東海王勉強笑道:“恭喜啊,你這一去,結識了王家人、助景耀發現重要犯人,必能同時討得慈寧太后與皇帝的歡心。”

平恩侯夫人咧嘴而笑,她也覺得這一趟去得很成功,“我現在就擔心一件事。”

“哦?”東海王已經不感興趣,只想敷衍一下。

“我是立了功,可我畢竟是婦道人家,陛下與慈寧太后頂多感謝我,不可能給我封賞……要是有辦法能將這些感謝移到援兒身上就好了。”

平恩侯夫人的兒子苗援正在雲夢澤剿匪,是一名小小的參將。

“等苗援在雲夢澤立功,自然加官晉爵,用不着你操心。”

“剿個匪能立多大功勞?總共纔派去幾千士兵,我兒連主將都不是,功勞分配下來,到他手裡剩不下多少。”平恩侯夫人略帶怨氣,覺得兒子屈才了。

東海王心中一動,“大姐說得也是,立功這種事,既要看自己的本事,更要看上司的本事,上司功高,下屬分到的自然也會多一些。”

“誰說不是?可我瞧主將邵克儉不像是能立大功的人,陛下也沒怎麼看重他,所以沒給太多士兵。楊奉怎麼樣?他也在雲夢澤,大家都說他是陛下最信任的太監,是雲夢澤剿匪的真正大將。”

東海王想了一會,搖搖頭,“我瞭解楊奉,那是個不好對付的人,你讓苗援討好他,他轉頭就會事無鉅細地轉告給陛下,適得其反。”

平恩侯夫人臉色一暗,“那怎麼辦?就讓我兒在軍中白受苦?”

“還有一個人,最後立下的功勞肯定比將軍要高,但又不是那麼難以結交。”

“哪位大人?好兄弟是不是從陛下那裡聽說什麼了?快告訴我。”平恩侯夫人雙眼一亮。

東海王心裡鄙視她,臉上卻掛着微笑,“陛下什麼也沒說,我只是一猜。”

“好兄弟猜得總是很準,活神仙嘛。”平恩侯夫人想不出更多的吹捧詞彙。

“陛下被困晉城之時,許多大臣表現突出,日後的前途都不小,其中一位現在雲夢澤爲官,剿匪事成之後,他必然大獲封賞,前途比別人都要更廣一些。”

平恩侯夫人苦思片刻,“卓駙馬?”

東海王笑道:“晚飯該準備好了,大姐隨便吃點吧,算是爲你接風洗塵,等苗援回來,我們再聚。”

“那是那是,援兒可是你的外甥,應該多親近。”平恩侯夫人還在琢磨卓如鶴爲什麼會更有前途。

夜裡上牀之後,東海王受到一番“酷刑”,一邊向譚氏求饒,一邊將前因後果全說一遍,只是不提復仇之事,最後道:“我現在不能直接出面,你們譚家遠在天邊,也不好拋頭,只能先借助平恩侯夫人鋪路……”

“我瞧她可不是知恩圖報之人。”

“無妨,她只要能惹事就行,到時候陛下自會需要我的幫助。”東海王希望惹出的事情越大越好。

(今後幾天上午發稿都在九點左右,望周知。)全本小說網

第三百四十七章 飛石第四百八十六章 夜飲第三百三十三章 勸降第二百八十七章 曲聲動心第二百九十六章 深夜私訪第三百零八章 小心眼兒第四百零二章 後院失火第二百五十九章 誘之以利第一百五十五章 刀盾第一百二十三章 奪寨第八十四章 以下觀上第四百三十九章 冒名第二百七十九章 高人相助第三百八十六章 兩個皇帝第三百三十七章 談判與攻城第四百四十一章 皇帝之請第二百四十五章 真中有假第四百八十一章 盯得最緊第一百五十五章 刀盾第三百二十八章 皇帝的信任第一百二十七章 留人第四百一十章 真相與進宮第五十三章 慈順宮囚徒第一百一十七章 迎戰第四百二十五章 劃線的門道第三百一十七章 揮金如土第五百五十二章 狀元之選第一百四十六章 齊王后人第三百一十六章 濃煙下的圍殲第四百九十一章 收服罪臣第四百六十八章 御狀第二百五十七章 燃燒的軍營第一百二十四章 探路第二百九十三章 最重的刑罰第一百一十章 望氣的奧妙第一百七十七章 暗潮洶涌第一百七十五章 各有計策第五百三十五章 招降第四百零四章 不合適的辦法第一百七十一章 攻城第四百一十五章 不離第一百二十八章 火攻(求訂閱求月票)第三百八十六章 兩個皇帝第八十五章 崔府第四百一十七章 風向第四百八十五章 辯才第三百四十四章 車騎將軍第一百五十八章 招供第十九章 進退第三百九十五章 暗中求助第三百五十二章 大單于讓步第三百零二章 無言相勸第三百八十一章 哭窮第三百九十三章 背後的將軍第九十五章 賭徒與賭徒第一百四十七章 殘城第三百九十六章 大將軍遇刺第三百八十一章 哭窮第五十九章 暗中的高手第一百六十六章 敢死之士第四百二十四章 佟妃緊張第四百九十五章 媒婆第八十四章 以下觀上第一百二十九章 及時雨第四百九十五章 媒婆第三百三十五章 勇者的背後第二十一章 兵敗第一百九十二章 城牆上下(求月票求訂閱)第四百零九章 拜求請通知第三十三章 兄弟之約第四百四十五章 宰相人選第二百八十二章 懶散之軍第三百五十章 誰包圍誰?第一百九十八章 返京第二百五十四章 無眠之夜第三百六十章 皇帝的漏洞第一百二十九章 及時雨第二百二十五章 不太會說話第二百九十五章 舊規難改第三百二十六章 告狀第一百七十章 神機妙算第一百零七章 老漁夫第二百零六章 定計第一百零四章 張家的利益第一百四十四章 行軍第三百七十二章 寵妃第五百章 崔家認罪第一百零七章 老漁夫第二百五十九章 誘之以利楔子第四百七十三章 紙上談兵第二百九十一章 寶璽現身第二十八章 皇太妃的暗示第八十八章 不醉不歸第五百零八章 大兵壓境第三百三十一章 刺客的招供第三百四十四章 車騎將軍第三百三十三章 勸降第四百五十二章 油盡燈枯
第三百四十七章 飛石第四百八十六章 夜飲第三百三十三章 勸降第二百八十七章 曲聲動心第二百九十六章 深夜私訪第三百零八章 小心眼兒第四百零二章 後院失火第二百五十九章 誘之以利第一百五十五章 刀盾第一百二十三章 奪寨第八十四章 以下觀上第四百三十九章 冒名第二百七十九章 高人相助第三百八十六章 兩個皇帝第三百三十七章 談判與攻城第四百四十一章 皇帝之請第二百四十五章 真中有假第四百八十一章 盯得最緊第一百五十五章 刀盾第三百二十八章 皇帝的信任第一百二十七章 留人第四百一十章 真相與進宮第五十三章 慈順宮囚徒第一百一十七章 迎戰第四百二十五章 劃線的門道第三百一十七章 揮金如土第五百五十二章 狀元之選第一百四十六章 齊王后人第三百一十六章 濃煙下的圍殲第四百九十一章 收服罪臣第四百六十八章 御狀第二百五十七章 燃燒的軍營第一百二十四章 探路第二百九十三章 最重的刑罰第一百一十章 望氣的奧妙第一百七十七章 暗潮洶涌第一百七十五章 各有計策第五百三十五章 招降第四百零四章 不合適的辦法第一百七十一章 攻城第四百一十五章 不離第一百二十八章 火攻(求訂閱求月票)第三百八十六章 兩個皇帝第八十五章 崔府第四百一十七章 風向第四百八十五章 辯才第三百四十四章 車騎將軍第一百五十八章 招供第十九章 進退第三百九十五章 暗中求助第三百五十二章 大單于讓步第三百零二章 無言相勸第三百八十一章 哭窮第三百九十三章 背後的將軍第九十五章 賭徒與賭徒第一百四十七章 殘城第三百九十六章 大將軍遇刺第三百八十一章 哭窮第五十九章 暗中的高手第一百六十六章 敢死之士第四百二十四章 佟妃緊張第四百九十五章 媒婆第八十四章 以下觀上第一百二十九章 及時雨第四百九十五章 媒婆第三百三十五章 勇者的背後第二十一章 兵敗第一百九十二章 城牆上下(求月票求訂閱)第四百零九章 拜求請通知第三十三章 兄弟之約第四百四十五章 宰相人選第二百八十二章 懶散之軍第三百五十章 誰包圍誰?第一百九十八章 返京第二百五十四章 無眠之夜第三百六十章 皇帝的漏洞第一百二十九章 及時雨第二百二十五章 不太會說話第二百九十五章 舊規難改第三百二十六章 告狀第一百七十章 神機妙算第一百零七章 老漁夫第二百零六章 定計第一百零四章 張家的利益第一百四十四章 行軍第三百七十二章 寵妃第五百章 崔家認罪第一百零七章 老漁夫第二百五十九章 誘之以利楔子第四百七十三章 紙上談兵第二百九十一章 寶璽現身第二十八章 皇太妃的暗示第八十八章 不醉不歸第五百零八章 大兵壓境第三百三十一章 刺客的招供第三百四十四章 車騎將軍第三百三十三章 勸降第四百五十二章 油盡燈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