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九章 讀書人的請求

bookmark

京城並非只有爭奪帝位這一件事情在發生,官吏還得照常升堂辦公,百姓還得照常養家餬口,整個冬季裡,嬰兒照常出生,老弱之人照常死去。

正月中旬,衡陽公主薨於家中,死因衆說紛紜,或稱其飯後大怒而亡,也有人說她是因爲太高興大笑而亡。

衡陽公主是武帝的妹妹,圍繞着柴家建立了一股強大的勢力,她的死亡,對於朝堂來說,是一件大事。

二月初,柴府發喪,公主身份高貴,遺體不會葬於柴家祖墳,而是要入住皇家陵墓,死後與父兄相聚。

葬禮隆重而盛大,持續了整整一天,路上的綵棚從城內綿延至城外,引來觀者無數,堪比正月十五賞燈時的熱鬧,京中達官貴人都來送葬,倦侯韓孺子也不能例外。

這種人情往來由不得韓孺子本人做主,禮部以及宗正府自動做出安排,雖然宮裡沒有批覆,增加了一些麻煩,但是該有的禮節不能省略,既然沒有聖旨,那就一切照舊。

倦侯府出錢、出力,也在送葬途中搭建了綵棚,韓孺子本不想親自送喪,因爲衡陽公主恨他入骨,有一種傳言說,衡陽公主死前無論是大喜還是大怒,都與倦侯有一點關係。

楊奉勸他還是去露面意思一下,以示和解,想當皇帝的人要儘量減少私人恩怨,即使化解不了,也要讓外人覺得錯不在倦侯。

韓孺子不用參與整個出殯過程,只需在送喪隊伍經過時,在倦侯府綵棚裡露一面就行,連轎子都不用下。

柴家的孝子賢孫不少,被關在碎鐵城的只是一小部分,留在京城裡的還有許多,隊伍浩浩蕩蕩,無論心裡怎麼想,表面上的禮儀不能破壞,倦侯既然出面,衡陽侯與長子就得過來拜謝。

同爲列侯,韓孺子位比諸侯王,可以坐在轎子裡向衡陽侯父子還禮,轎簾捲起,韓孺子只需露面,其它事情都由楊奉處理。

衡陽侯年紀不小,能活得比公主更長,對他來說實在是一場來之不易的勝利,在他的臉上,哀容恰到好處,與楊奉交頭接耳好一會,談完之後顯得十分激動,帶着兒子向倦侯磕頭謝恩。

這一幕被送喪隊伍以及圍觀人羣看得清清楚楚,於是很快就有消息傳開:倦侯已經下令釋放碎鐵城裡的囚犯,那些被困的“柴家人”很快就能返回京城。

這是楊奉的主意,他的想法很簡單:“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帝王報仇,任何時候都不晚,即使不能化解柴家的仇恨,也要減少一點外界的猜疑。”

韓孺子同意了,他不在乎柴家,雖然柴家人總是心懷鬼擡,但他從來就沒將他們當成平等的敵人。

人羣跟着送喪隊伍走了,卻有數人逆流而至,前來拜見倦侯,遞上拜貼,與倦侯互相行禮致意,再跟楊奉說幾句話,告辭離去,但這些人的身份有點特殊,無一例外,都有子侄被關在碎鐵城,如今得到釋放。

眼看再沒有人來了,韓孺子正要下令起轎回府,楊奉又領來一位拜訪者。

國子監博士瞿子晰不知什麼時候到的,他與柴家並無交往,官職低微,連送喪的資格都沒有,此行是專門來見倦侯的。

韓孺子想下轎相見,楊奉示意他不必。

瞿子晰走到轎前,倒也不客套,直接道:“西域的確有一些傳言,而且過去幾年,從西方來的貢使越來越少,去年只剩三家,匈奴使者我也見了,倦侯所言皆有佐證。”

上次“交鋒”時,韓孺子聲稱大楚面臨西方的巨大威脅,需要一位能夠力挽狂瀾的新皇帝,瞿子晰果然去打聽了,但是看法卻與倦侯不同,“極西之地並非禮儀之邦,改朝換代乃是常有之事,所謂進攻大楚不過是一時狂言,無需當真。”

“能將西匈奴人逼得東遷,這樣的改朝換代也是常有之事?”韓孺子一見到瞿子晰就打起十二分精神,不想在言語上落於下風。

瞿子晰今天前來卻不是爭論的,微笑道:“倒是有一件事,不在極西之地,就在大楚境內,不在數年、十幾年之後,近在眼前,迫在眉睫,倦侯若能解決,則天下人受惠,讀書人也願拜倒謝恩。”

韓孺子看了一眼楊奉,笑道:“瞿先生請說。”

瞿子晰咳了一聲,“比年天災**不斷,以至民不聊生,紛紛背井離鄉流躥江湖,或爲流民,或爲盜賊。只因朝廷遲遲沒有頒旨,官府雖有餘糧,卻不肯開倉賑濟,無異於見火不救。倦侯若能讓天下郡縣開倉放糧,比擋住匈奴人更是大功一件。”

韓孺子目瞪口呆,他與弘農郡守卓如鶴談過,官府不肯開倉賑濟災民,一是沒有聖旨,二是要囤糧以備朝廷徵用,原因很複雜,除非是太后與皇帝恢復執政、親自傳旨,這種有糧又沒糧的困局根本無法解決。

讀書人不支持倦侯爭奪帝位,卻向他提出“皇帝”級別的要求。

瞿子晰今天的確不是來爭辯的,也不等倦侯給出回答,拱手告辭,飄然而去。

回到倦侯府,韓孺子問楊奉:“瞿子晰這是什麼意思?”

“這是一次考驗,倦侯曾自稱是肥田、大船,現在該是證明的時候了。”

“他不嫌我過於‘聰明’了?”韓孺子對讀書人的印象不是很好。

“倦侯應該高興,這說明你說服了瞿子晰,他也認爲大楚需要一位中興之帝,而不是平庸之輩。”

“可他提出的條件是不可能完成的,除非我先當上皇帝。”

“總得試試,倦侯,讀書人的支持非常重要。”

韓孺子想了一會,“好,那就試試,我這麼做是因爲相信你,楊公,我很看重讀書人,但是我真看不出他們現在有什麼用處。”

“慢慢來,用處總會顯示出來的。”

楊奉那種胸有成竹卻只肯露出一枝一葉的態度,能讓人怒火沖天,韓孺子只好回以苦笑,楊奉的某些手段與望氣者如出一轍,只希望這位太監的心裡真藏着一根竹子,而不是像望氣者那樣故弄玄虛、“順勢而爲”。

“該怎麼辦,楊公有主意嗎?”

“這得倦侯想主意,我來跑腿。”

韓孺子越發哭笑不得,正是奪取帝位的重要時刻,楊奉卻將他引到荒郊野外,總說山後會有大路,他卻一直沒看到,只能辛苦跋涉,一路攀登不可知的山峰。

“如果我讓瞿子晰幫忙,他會同意嗎?”

“只要是力所能及的事情,我可以勸他們同意。”

急智這時候沒用,韓孺子想了一會,說:“不行,我或許能讓幾個郡縣開倉放糧,卻沒辦法讓所有地方從命。讓我再想想。”

楊奉告辭,白天他很少留在府內,常在外面奔波。

午飯之後,東海王又來了,他就像領了倦侯府的官職一樣,每日必到,府丞和門吏甚至不再通報,任他出入。

“衡陽公主死得太是時候了。”東海王很高興,上午他也去送喪了,“沒有這個老傢伙,柴家不足爲懼,我看到了,衡陽侯父子去拜見你,出來的時候面帶喜色,他們不敢再惹你。”

“算是好事吧。”韓孺子心裡其實很清楚,所有宗室與勳貴的想法都一樣:兩邊下注、隔岸觀火,只要皇帝還沒有登基,他們就不會真心效忠於誰。

“有一名書生也去拜見你了,幹嘛的?”東海王非要了解韓孺子的一舉一動不可。

韓孺子也不隱瞞,將瞿子晰的要求說了一遍,最後道:“你說過京城是你的‘戰場’,幫我想個辦法吧。”

“原來那就是瞿子晰,他這明明是本末倒置,你還沒當皇帝呢,卻讓你做皇帝的事。”

“我也是這麼說的,但楊奉覺得很有必要爭取讀書人的支持,這位瞿子晰,還有郭叢,據稱是讀書人的領袖,名聲很大。”

“這倒是沒錯,尤其是瞿子晰,官兒不大,卻最愛品評人物,幾句話能讓一個人聲名鵲起,也能讓他臭名遠揚,要我說這就是朝廷裡的蛀蟲,關進大牢,每天打他幾十板子,看看誰還敢猖狂?”

韓孺子笑道:“這也是當皇帝以後才能做的事情,不管怎樣,瞿子晰和郭叢對讀書人有影響,而讀書人對朝中官員有影響,值得爭取。”

“別太高估讀書人的本事,他們對大臣的影響,很可能比譚家人還要弱。”東海王低頭想了一會,“你有沒有想過,楊奉故意將你引入歧途?”

“爲什麼?”

“爲了冠軍侯啊!”

韓孺子搖頭,“在冠軍侯眼裡,我還沒有那麼重要吧。”

東海王聳下肩,他也想不出辦法,“你當初勸韓星收編流民入伍都沒成功,現在想讓各地官府開倉放糧,更不可能了,我勸你還是放棄吧,或者應付一下就得了。你的部曲回來多少人了?”

“不到必要的時候,我不會聯繫他們,所以不知道有多少人,按照計劃,他們要到三月中旬以後才能全部到齊。”

“也對,京城人多眼雜,你就算見只蒼蠅,也有人告密。”

“‘廣華羣虎’怎麼樣了?”

“譚家已經說服兩虎,正在想辦法安排他們與咱們兩人見面,估計幾天內就能辦妥,這是秘密會面,別告訴別人,尤其是楊奉,事後跟他說一聲就行了。”

“嗯。”韓孺子起身,湊近東海王看了一眼,“你的眼角好像有傷。”

東海王臉色一變,支支吾吾地說:“哪來的傷……可能是撞在哪了,我都沒有感覺……”

正尷尬着,府丞來報,闢遠侯張印求見倦侯。

闢遠侯的嫡孫張養浩,是極少數被關在碎鐵城沒有獲得釋放的人之一,張印看來是爲孫子求情來了,他也是第一位登門拜訪的勳貴與大臣。全本小說網

第五百三十五章 招降第三百七十章 點醒第四百四十四章 “書能殺人”第四百四十三章 爲人母者第四百五十九章 離心第二百八十七章 曲聲動心第一百六十章 大軍過河第五百四十九章 認輸第四百二十四章 佟妃緊張第四百三十四章 熱鬧的新年第九十二章 怎麼辦第四百二十三章 將軍風度第四百七十六章 傳染的不安第二百零四章 聯姻(求月票求訂閱)第六十二章 夜色籠罩第四百四十七章 新宰相第五十七章 臥虎藏龍第一百零九章 觀賞皇帝第一百六十六章 敢死之士第四百一十五章 不離第三百二十五章 魯莽人與暴脾氣第一百九十一章 大單于的女兒(求月票求訂閱)第五百三十九章 臨陣之賭第三百六十七章 執政第四百四十一章 皇帝之請第四百三十三章 狂妄的客人第一百六十五章 混亂的神雄關第三百五十九章 信馬由繮第二百七十章 寬赦第二百三十八章 點燃怒火第四百九十八章 寒城第三百六十一章 送禮第三百三十七章 談判與攻城第五百一十二章 決戰在即第五百二十三章 害怕第一百一十七章 迎戰通知第三百九十八章 限期抓捕第五百零八章 大兵壓境第二百四十九章 毒發第二百零八章 糧倉第五十三章 慈順宮囚徒第三十九章 願效犬馬之勞第二百章 雪林第一百九十六章 聖旨何在?第一百五十五章 刀盾第五百章 崔家認罪第五百三十八章 真心話第二百四十四章 白橋夜襲第三百三十六章 選人與用人第二百六十章 大勢如水第一百二十九章 及時雨第五百二十章 逃難路上第六章 衣帶詔第六十六章 遭逐之人第三百一十二章 夜襲晉城第一百五十三章 塞外的“蘆葦”第三百三十五章 勇者的背後第四百一十章 真相與進宮第四百五十八章 皇帝的寬容第三百九十一章 利慾薰心第三百四十九章 城頭眺望第一百四十二章 遷營第二百六十七章 泥沼第二章 兄弟第五百一十二章 決戰在即第五百一十七章 站在陛下一邊第二百六十九章 拒之門外第三百五十一章 重新談判第五百二十九章 皇帝的兩封信第四百七十八章 以民爲本第二百九十九章 平齊之計第三百一十三章 城門惡戰通知第一百七十一章 攻城第二十章 仁義第三百二十七章 逃爲上計第一百四十章 指點迷津第四百一十二章 喜脈第三百八十七章 隱而不退第四百五十章 親人第四百七十三章 紙上談兵第四百五十章 親人第二百零九章 讀書人的立場第二百一十章 宗室長輩第三十三章 兄弟之約第八十八章 不醉不歸第一百七十五章 各有計策第二十一章 兵敗第九十二章 怎麼辦第九十九章 師出有名第二百八十章 洛陽城外第五十二章 地動第二百二十章 將軍請戰第四百五十章 親人第四百四十三章 爲人母者第一百三十二章 同吃住共甘苦第三百三十章 不尋常的夜晚第五百零一章 百官怠工第一百一十三章 囂張的強盜
第五百三十五章 招降第三百七十章 點醒第四百四十四章 “書能殺人”第四百四十三章 爲人母者第四百五十九章 離心第二百八十七章 曲聲動心第一百六十章 大軍過河第五百四十九章 認輸第四百二十四章 佟妃緊張第四百三十四章 熱鬧的新年第九十二章 怎麼辦第四百二十三章 將軍風度第四百七十六章 傳染的不安第二百零四章 聯姻(求月票求訂閱)第六十二章 夜色籠罩第四百四十七章 新宰相第五十七章 臥虎藏龍第一百零九章 觀賞皇帝第一百六十六章 敢死之士第四百一十五章 不離第三百二十五章 魯莽人與暴脾氣第一百九十一章 大單于的女兒(求月票求訂閱)第五百三十九章 臨陣之賭第三百六十七章 執政第四百四十一章 皇帝之請第四百三十三章 狂妄的客人第一百六十五章 混亂的神雄關第三百五十九章 信馬由繮第二百七十章 寬赦第二百三十八章 點燃怒火第四百九十八章 寒城第三百六十一章 送禮第三百三十七章 談判與攻城第五百一十二章 決戰在即第五百二十三章 害怕第一百一十七章 迎戰通知第三百九十八章 限期抓捕第五百零八章 大兵壓境第二百四十九章 毒發第二百零八章 糧倉第五十三章 慈順宮囚徒第三十九章 願效犬馬之勞第二百章 雪林第一百九十六章 聖旨何在?第一百五十五章 刀盾第五百章 崔家認罪第五百三十八章 真心話第二百四十四章 白橋夜襲第三百三十六章 選人與用人第二百六十章 大勢如水第一百二十九章 及時雨第五百二十章 逃難路上第六章 衣帶詔第六十六章 遭逐之人第三百一十二章 夜襲晉城第一百五十三章 塞外的“蘆葦”第三百三十五章 勇者的背後第四百一十章 真相與進宮第四百五十八章 皇帝的寬容第三百九十一章 利慾薰心第三百四十九章 城頭眺望第一百四十二章 遷營第二百六十七章 泥沼第二章 兄弟第五百一十二章 決戰在即第五百一十七章 站在陛下一邊第二百六十九章 拒之門外第三百五十一章 重新談判第五百二十九章 皇帝的兩封信第四百七十八章 以民爲本第二百九十九章 平齊之計第三百一十三章 城門惡戰通知第一百七十一章 攻城第二十章 仁義第三百二十七章 逃爲上計第一百四十章 指點迷津第四百一十二章 喜脈第三百八十七章 隱而不退第四百五十章 親人第四百七十三章 紙上談兵第四百五十章 親人第二百零九章 讀書人的立場第二百一十章 宗室長輩第三十三章 兄弟之約第八十八章 不醉不歸第一百七十五章 各有計策第二十一章 兵敗第九十二章 怎麼辦第九十九章 師出有名第二百八十章 洛陽城外第五十二章 地動第二百二十章 將軍請戰第四百五十章 親人第四百四十三章 爲人母者第一百三十二章 同吃住共甘苦第三百三十章 不尋常的夜晚第五百零一章 百官怠工第一百一十三章 囂張的強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