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咱們快點走,聽說釣魚賽要開始了”
“哎,我知道了,這不是昨日雪地抓兔子不小心磕着了嗎?哎,你等等我”
“別磨嘰了,以你這樣的速度,我們到那邊可能連觀看賽的好位置都沒了”
“我也不想!”
“這樣,你來,我和老六輪流揹着你跑”
三人很快來到呂荼這邊,他們看到呂荼一行人後,看到他們是貴族,忙恭敬行禮,然後欲離去。
這時東門無澤好的問道:“庶民,你們口方纔說的釣魚賽是怎麼回事?”
庶民自然指的是那幫佃農,齊國的民之階層分爲自由民和庶民,自由民是沒有爵位的土地擁有者,譬如呂荼所賜封的世家。庶民是指依附在自由民名下的人,其包括佃農,僕人這些有半自由身份的人。
當然庶民浪人的身份高了一級,因爲他們是有自己宅邸的人,也是有家的人,浪人則沒有。
那三名佃農聽到東門無澤叫他們,紛紛停下腳來,其一位年長者躬身行禮道:“君子,我們這裡有個湖,叫雞鳴湖,據說已經有四五百年沒有乾枯過了,前些年野釣協會的會長魚君子聽說了此事,便廣邀釣魚愛好者說是要在今日鑿冰野釣。這不,我等忙完手的活計後,趕緊打算去看熱鬧去了”。
東門無澤聞言納悶,什麼野釣協會,還會長,魚君子?只是這幾個關鍵詞他覺得熟悉,但又一時想不起個所以然來。
在他冥思苦想的時候,呂荼卻是突然哈哈大笑,對着衆人說:“走,我們也去看看”。
衆人面面相覷,東門無澤突然眼前一亮,他現在終於想起了這所謂的魚會長還有野釣協會是什麼了?
風狸,哦,不,任國已經被滅,也被自家君賜了姓氏,此時應該叫魚狸了!
東門無澤想起自己和這位野釣協會會長過去“慘不忍睹”的趣事。當年爲了滅任國,自己和身爲任國公子的魚狸鬥釣魚,結果輸的連褲子都沒了,後來把公子渠拉過來鬥,還是連輸,最終在大海野釣,釣出一條龍魚,纔算贏了,任國也不戰而降,消息流出當時還被士人贊爲美談。
只是沒有想到這個傢伙真的把野釣協會給搞起來了?還搞的這麼風生水起,厲害了!
東門無澤很是感嘆,呂荼則是和那幾位佃農邊走邊交談起來。呂渠和呂在呂荼身後緊跟,熊宜僚則是在旁護持,其他便衣衛郎則是牽馬趕車在後面慢行。
左邱明見狀從袖筒拿出書摺子,書摺子寫着六個字:齊君荼起居錄。
打開摺子後,拿出筆唰唰記錄起來:齊君荼十一年春,黃池會盟途,君走於鄉野,借農事教訓公子渠與,後遇農人,聽魚狸野釣事,遂去觀……
雞鳴湖,此時是萬衆人觀。
呂荼還剛到達目的地被眼前的盛況給震撼了,只見一個個野釣愛好者,坐着小板凳,在千里冰封的雞鳴湖鑿冰而釣。
有人釣來魚後,岸的人見了是歡呼聲一片;有的人釣到如今一條魚也沒釣來,是氣的直接拿劍砸冰,然後重新鑿冰洞。
湖的野釣者頂着凜冽寒風垂釣,岸的人除了歡呼叫喊加油外,還有烤火取暖嬉鬧的,更有甚者,有鄉紳見野釣一時間無法分出勝負,讓僕人牽出自家的狗和雞,與其他人鬥狗鬥雞起來。
岸的熱鬧堪大片。
呂荼身處其,心說,若是不知道這裡是野釣協會的活動,還以爲這是開大廟會呢?
廟會?
呂荼突然眼前一亮,這些年他一直忙碌朝堂的事還有對外戰爭,倒是把民生最是活躍鄉紳農人生活的廟會給忘了。
不遠處是座祭祀高臺,呂荼看着猜想應該是魚狸祭祀雞鳴湖所做的。高臺下面是一排桌椅板凳,桌椅板凳下都放着暖和的小火爐,此刻約有十幾個人在椅子坐着,他們時而指着冰野釣的士人竊竊交談,時而拿着小茶杯飲茶。
間坐的那人,呂荼認識,正是當年的任國公子,如今的魚世家家主魚狸。
魚狸已經好多年沒有下手野釣了,原因是沒有對手,所以他只能把注意力轉移到組織和培訓野釣者身。
看着冰面野釣者的風起雲涌,忙碌如蟻,魚狸頗有自豪感,雖然他找不到釣魚的對手,但是看着野釣愛好者有如此多的人,他覺得他的“道”並不孤單。
“看到了嗎?那位是來自魯國的野釣高手,曾經一竿子釣來惡龍的男人”呂荼突然聽到身邊一名觀賽的鄉紳對着旁邊的好友道。
惡龍?呂荼不由納悶,這天下真有龍嗎?東門無澤似乎看出了呂荼的疑惑,貼耳小聲解釋。呂荼這才明白,原來惡龍是指鱷魚。不過釣魚能釣鱷魚來,也夠牛叉的!
“這算什麼!看到那位白髮蒼蒼的老爺子嗎?那位是來自宋國的野釣高手,據說野釣出一隻揹着河圖的神龜”一個鄉紳聽到前個鄉紳的話後很是不屑。
“啊?真的假的!”周圍鄉紳皆是不信。
“我也懷疑是假的,不過宋國來的其他野釣者都說是真的”鄉紳臉色一紅道。
衆鄉紳七嘴八舌起來,呂荼聽的心臟撲騰撲騰的狂跳心說:這是釣魚協會還是釣怪獸協會?
呂荼讓呂渠和呂在人羣裡走動走動,讓他們去聽聽士紳們的所談的東西。
過了約莫兩個時辰,二人返回來了。呂荼見狀便帶着人離開了雞鳴湖,衆人邊走邊談。
“你們倆說說,方纔你們聽到了什麼,看到了什麼?”呂荼打開了話題,問向呂渠和呂。
呂渠作爲兄長讓弟弟呂先說,呂卻是以長兄爲尊讓呂渠先說。看着兄弟相讓,呂荼笑呵呵的說:“渠兒,你先說”。
“是,父親”呂渠畢恭畢敬,然後開始講他聽到的士紳們所言。無非是一些野釣趣事還有家長裡短的八卦。
呂所說和呂渠差不多。呂荼聽完點了點頭,這一點和他的推測差不多,於是他看向二人又問道:“從你們可有什麼啓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