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王詡的意外出現,讓呂荼驚愕不已,他只能希望兵聖能把這位鬼谷子堵在大河之外,而同時又希望魏氏能昏庸些,把鬼谷子氣走,可是現在的魏氏家主是魏舒,可能嗎?
顯然不可能,呂荼深知這一點,所以他只能希望用時間把這個魏氏步卒與天下步戰的創始人給衰老掉與腐朽掉,最好像獻記載的那樣來個意外死亡。
趙鞅馬不停蹄只帶着郵無恤少量心腹連夜趕回到了新絳,這讓範氏和行氏有些措手不及,現在想在趙鞅返回之前把土地瓜分了已經是不可能。
他們只能乾瞪眼,聯合智氏商談接下來的大局。
眼瞅着行氏範氏智氏聯盟,魏氏韓氏趙氏也不是好欺負的,他們也連作了協約。
兩派開始狂鬥,由於盟約三卿掌管的土地人口是最多的,所以協約三卿在鬥爭一直處於下坡,可是執政的宰輔畢竟是魏氏的魏舒,再加趙鞅的果敢,所以協約三卿敗而未敗。
桃花開的時候,韓氏的老韓起死了,沒有老韓起坐鎮,行氏範氏智氏像打了雞血一樣,準備着一場大廝殺。
呂荼知道是自己該走的日子了,他向魏舒請求離開晉國,魏舒三次拒絕,呂荼請了三次,這一次魏舒沒有再拒絕。
呂荼要離開新絳的消息傳開後,不少士大夫都前來送別。
要說的高強向智氏家主荀躒請辭,說想跟着公子荼環遊諸侯國。
高強在荀躒眼裡不是他智氏的頂樑柱,再說若是因此得罪了公子荼對他智氏而言也沒有什麼好處,所以他也沒有多說什麼贈送了些財帛給他。
高強深知荀躒的打算,雖然知道是別有目的,不過心裡還是感動,心道,若有將來一天,自己定要報智氏一族香火相傳。
高強離去的那一天,還勸說在智氏內與其交好的一個門客,名叫籍秦的人與他一塊離開投奔公子荼。
籍秦很是動心,他在智氏內部一直不顯山不露水,沒有人知曉他,可是若自己跟隨公子荼的話,有高強在,自己定然會備受重用,於是他收拾了行裝與荀躒告別,可是荀躒連接見他都沒有接見他這個無名之人,讓家臣打法他走了。
籍秦看着荀躒的府門,他咬着牙道:“今日之辱,我籍秦他日定有厚報”。
言罷揹着小包袱和劍跟隨高強離開了。
呂荼得知高強帶着籍秦來投,大喜過望,跣足出門迎接。
高強和籍秦很是感動,呂荼一手拉着一人,牽着他們走進了行人館,晚間設大宴以款待。
三日後衆人收拾行裝準備離開,清晨的露珠很亮,朝陽圓而紅。
呂荼看着身後的新絳城門感嘆了一番,自己來晉攪亂晉國局勢,讓晉國從齊國北境退兵的目的已經達到,而且還召籠了像尹鐸高強籍秦這樣的人才。
在呂荼讓揚鞭欲行的時候,突然背後兵車聲襲來。
“公,公子,且,慢”兵車似乎傳出來一個小童結結巴巴的聲音。
呂荼覺得熟悉,他回首望去,見快速行來的兩匹白騾子所拉的兵車,一個年男人正抱着一個童子,那童子不是別人,正是呂荼曾想收攏爲自家小童的小乞丐。
可是他現在一身的華麗衣裝並乘坐在兵車的畫面,讓呂荼看的驚訝不已。
御夫把兵車停在呂荼面前,那童子在車躬身一禮,結巴道:“公,公子,你,你,走了,我,沒,沒有,什麼,禮,禮物,給你”
“我,我,我聽聞,你出過,一,一聯,沒,有人,能對出,我,我想,把,把我的,下聯,對給你,作,作爲送別,禮,禮物,你,看可好?”
呂荼細心耐心聽着那昔日的小乞丐結巴的害羞之語,他笑着點了點頭,他想這個小乞丐定然有他的際遇了,所以纔有如今貴族的裝扮。
這一點,呂荼是打心底裡爲他高興。
呂荼對着那和小乞丐站在一起的年男人拱手一禮,那人對着呂荼慢慢還禮,動作十分的慢可卻是慢的優雅。
呂荼笑着和他點了點頭,那年男人也還之一禮。
高強看到那個年男人後卻是心一驚,可是此時他不好前插話,只能等事情結束把自己所知給自家公子講來。
“小乞丐”結巴着先把聯唸了一遍:
百士子踏秋賞老槐,共兩節三枝九杈,節節枝枝杈杈要分明。
接着他磕磕巴巴把自己所對的下聯唸了出來,那原是:
小乞丐離城報舊恩,總輪年黑夜白天,年年夜夜天天都不忘。
結結巴巴簡單之語,感情卻是深沉。
聽的知道內情的人很是感動,呂荼心裡清楚這個下聯雖對的不好,但那種感人肺腑的語言讓他眼眶泛酸,他下的車來,抱起那“小乞丐”然後緊緊的摟在懷:“小的時候我以爲自己很特殊,現在長大了我才發現我真的很普通”
“孩子不要因爲你的身份特殊而感到自卑,你不任何人少什麼,你要努力,你要相信你那顆倔強而勇敢的心”
“因爲心只要不放棄,那你身的光芒之花永不會凋謝……”
呂荼說完後,把“小乞丐”放回兵車,對着那個腰間柭着弓弦的年男子施了一禮,然後急速了戰馬一踢腳下,衆人快馬離去。
只留下那個小乞丐的大喊聲,那大喊聲沒有再結巴:“公子,我叫趙無恤……”
呂荼耳朵尖聞言一哆嗦,他瞪着眼往回看着那個哭的不成樣子的“小乞丐”。
這個小孩,竟然是趙無恤,那個獻記載的少有狠人,趙襄子。
這時高強也打馬來道:“公子那個腰間柭着弓弦的男子是趙氏趙鞅的第一心腹之臣,董安於。”
呂荼聞言再次腦嗡嗡作響,沒有姑布子卿,可是趙無恤最終還是出現在了趙鞅和董安於的視野,想必在這裡面自己所做的“功勞”不小。
想到這裡呂荼是哭笑不得。
jia的一聲衆人向西方秦國方向挺進。
這一日衆人來到了晉國的邊境之地,見無數的鄉民正在河水邊吹吹打鬧巫舞着。
呂荼覺得怪,讓有謙謙君子之稱的顏刻前去探問。
不一會兒顏刻急匆匆的跑了過來:“公子,前面的鄉民正在祭祀河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