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鎮化是大課題
中國的城鎮化正處在一個關鍵時刻。1978年,我國的城鎮化率僅爲17.3%,去年達到了51.3%。今後20年,我國的城鎮化率還要大約上升20個百分點。這樣的速度和規模,在人類歷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城市化究竟應當如何進行?這是一個擺在全世界面前尚未解決的大課題。在城鎮化的過程當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難題,如何去破解,並沒有現成的答案。
城市國際化就是融入全球大潮流
1996年1月,我被派到日內瓦去,擔任中國常駐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和瑞士其他國際組織,包括世界貿易組織的代表。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談判,是我們常駐日內瓦代表團的一項重要任務。我到任後,拜會了時任世界貿易組織總幹事的高納託·魯傑羅。他曾經擔任過意大利商業部長,通曉世界經濟。他與我進行了長談。魯傑羅對中國加入世貿的態度十分積極,非常希望中國加入世貿的談判能夠在他擔任總幹事期間得以完成。他語重心長地對我說:
“我搞經濟工作30多年了,逐漸悟出一個道理:一個國家、一個地區,如果想發展,必須融入世界發展的大潮流。你融入了,就會不斷進步;你沒有融入,就會大大落後。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就是要融入這股世界潮流。”
魯傑羅這番談話讓我思考了很長時間,越想越覺得有道理。
全世界歷史學家都承認,中國在經濟、科技創新方面在世界上領先了不是幾百年,而是1000多年。但是,我們爲什麼在後來落後了?根本原因,就是在世界經歷了文藝復興、啓蒙運動、資產階級革命和科技革命之後,出現了一股大發展的潮流。中國置身於這股潮流之外,當然就大大落後了。
城市也是如此,加入國際化這個大潮流是一個不斷前進的過程。如果你跟不上這個步伐,就會被這個潮流甩在後面;如果你跟上這個步伐,就會不斷進步。
城市國際化面臨的新形勢
今天,我國各個城市的領導人,特別是大城市的領導人,都非常關注自己城市的形象。這是改革開放以來出現的一個新情況。改革開放之前,中國很封閉,當時強調的是“以階級鬥爭爲綱”,對城市的形象不是很注意。改革開放後,中國大發展,與世界的交往大大增多。一個城市的形象如何,往往是別人決定對你採取何種態度的依據。我國城市的領導者越來越意識到這一點。你要招商引資,你的形象不好,人家根本不願意來;你的形象好了,人家爭先恐後來。城市形象就是生產力。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越來越深入的今天,世界各國的城市面臨着一個新的形勢,有三個鮮明的特點:
第一,競爭激烈。高端人才是稀缺的資源,世界各國都希望吸引這樣的人才。同時,大家都希望引進最先進的技術和投資。因爲人才來了,技術來了,投資來了,你這個城市就一定能夠發展得更好。
第二,各城市所發生的事情,迅即傳遍全球。好事是這樣,壞事也是這樣。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都很成功,在全世界就產生了很好的影響。
第三,城市的形象是動態的。打造一個好的形象,需要長期的努力,不斷的積累。但破壞一個良好的形象,則相對很容易。要不了幾件壞事,就可能會使你聲名狼藉。
這種新的形勢,值得我們各城市的領導人高度關注。
環顧全球,經濟發展有三股流:人流、物流、財流。這三股流中最重要的是人流,人來了,才能帶動物流和財流。人氣不旺,你根本就發展不起來。一個既愛祖國又愛人類的城市,一個文明的城市,一個法治的城市,一定是地球村村民喜歡居住的城市。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