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琅牽着海棠,水流在他身體表面飛速蹭過。
在不知溯游前行了多遠後,海棠陡然停了下來。
它小心翼翼地繞着附近的河牀打轉。
已經到了嗎?關琅心想。
手中的強光手電在周圍四處照射着,眼睛試圖尋找着附近的異常。
可是...好像也沒有什麼東西在附近呀?至少在他視力可及之處不能看見。
沉船?怪物?還是什麼其他的天靈地寶?
統統都沒有,透過照射而出的光束,眼前是一片空空蕩蕩的渾濁江水,河牀沉積着一層鬆軟的泥土。
關琅疑惑地看向海棠,有些不明所以它將自己帶到這裡做什麼。
不會是海棠迷路忘記了目的地吧?
這麼一想的確很有可能,畢竟漢水流域這麼長,就連橫向跨度都有一兩公里。
找一個具體的地點確實有點海底撈針的意味。
就在關琅揣測海棠犯迷糊的時候,卻見它輕輕貼着河道的邊緣轉悠。
他仔細感受了一下,好像察覺到了那裡和別處的一點細微區別。
划着手臂遊近了,在手電光的照射下,纔看到河道側面有一處半米直徑的洞,隱匿在水底植物中。
燈光照入深邃的小洞裡,一眼望不到頭。
若是一般人當然不敢一探究竟,但他藝高人膽大,也不擔心孔洞盡頭陡然縮小,讓他處於進退兩難的境地。
海棠似乎並不想深入其中,關琅也持這種想法。
海棠的體型還是挺大的,在這麼狹小的空間中行動不便。
也不知道它是怎麼在河牀側壁上找到這麼一個不起眼的小洞的。
他緩緩踢踏着腳掌,撥動着水體提供推力,讓身子在漆黑的洞穴通道中前進着。
側壁上遍佈着凹凸不平的石塊,時而空間不夠時,他還要想辦法擴大一下通徑。
緩慢前行了好幾公里之後,通道才慢慢擴大,不再逼仄。
關琅的遊動速度更快。
遊着遊着,突然眼前豁然開朗。
他從孔洞從鑽出,遊進了一處碩大的水體中。
他有些好奇自己現在身處何處。
撥動着雙手向水面上游去。
“嘩啦啦”
他的腦袋從水面中浮起。
環視着水面外的環境。
他忍不住發出輕微驚歎。
這是游到了哪裡?
四周的空間非常開敞,遠處岸邊上從巖壁頂上垂落下無數棵石柱。
靜謐的滴水聲在空曠的溶洞空間中顯得非常清靈。
他走上岸,四周漆黑一片,但有空氣,顯然和外界在氣體上還是保持流動的。
這是一個巨大的溶蝕溶洞,在溶洞中央就是關琅剛纔游出來的蓄水湖,和漢水聯通着。
稍微回憶了一下游來時的大致方向,聯繫之前在岸上看到的風景。
他心裡對自己現在所處的方位多少有點兒譜了。
如果沒有猜錯的話,他現在應該是在當時放生海棠處對岸的連綿山脈裡。
說不定就在哪一座山裡頭。
他沿着溶洞邊緣走了一圈,發現了兩處通往其他方向的“路徑”。
凹凹凸凸的石柱間隱約間應該溝通了其他大大小小的溶洞空間。
關琅欣賞了一下林立的石鐘乳,感慨大自然的神奇,這麼優美景緻竟然是自然而然生成的。
此處的景觀讓他仍不住和從前去桂林參觀溶洞的旅行記憶聯繫起來。
唯一不同的,就是這裡沒有絲毫人工雕琢的痕跡,也沒有成羣結隊的遊客。
而且目前來看,並沒有看到直接和外界連接的路徑,唯一一條他進入的入口還是沿着漢水河牀底下一處絲毫不起眼的小洞遊入的。
也就是說,這個巨大的空間某種程度上來說,就是獨屬於他個人的活動空間。
除非有人能瞬移,直接從外面空間傳送到山體中來。
雖然,暫時也沒有想到這裡能做些什麼,但發現了這麼一處別人進不來,只有他才知道入口的獨立於世的“洞天福地”,他還是很高興的。
或許,他稍微改造一下溶洞裡的空間,就能把這裡作爲一處秘密基地。
儘管他自己進來時也挺麻煩的,但至少像一些不那麼方便在外界進行的修煉就能在這個“洞天福地”進行了。
不用擔心被人撞見修行的場景。
他其實也對此煩惱的很久,一直想要找個隱蔽點的場所,修行之人所謂的財侶法地四要素中的地對於現在這個科技時代尤爲重要。
它不一定要有仙氣靈氣,但一旦要靜謐,不被外界打攪。
而這裡,便是絕佳的場所,不便涉足,就連各種現代科技也無法尋找到如此隱秘的空間。
關琅稍微暢想了一會兒對這個新發現的洞天的改造計劃。
然後準備沿着剛纔發現的兩條通往別處溶洞空間的路徑探索一番。
路並不好走,時高時低,有時還會出現一個好幾米深的下沉。
好在他並不是用走的,而是用飛的。
所以在能把人嚇出幽閉恐懼症的逼仄空間中自由飄行着。
也只有他這樣具有特殊能力的人能輕易地在複雜的侵蝕溶洞裡悠遊穿行了。
飄了許久,空間陡然變大,又是一處放大的溶蝕空間。
不過在大小上比頭一個就要小了許多,巖壁上鑲嵌着點點黑色的石頭,地面上長着一些不起眼的小蘑菇。
他還想着接着在附近尋找通道探索下去。
可是隻找到了幾個極其狹小的孔洞,他思考了片刻,還是放下了取出森羅萬象挖出一條寬敞的通道的想法。
他沿路返回到一號洞穴裡,然後沿着第二個通道往裡面探去。
第二處通道連接的溶洞比前一條多,他沿着一張鋪開的樹狀網絡般的路線足足逛了十餘個大大小小的溶洞。
其中大的甚至比第一處溶洞的面積還要大上好幾倍。
有一個溶洞還溝通了一條地下河。
也有的溶洞頂部有細小天光滲入,讓其內部空間滿足了植物生長的可能,溶洞里長出綠茵雜草和蘚類。
他逛了一圈下來,嘖嘖稱奇。
這一連串的溶洞空間就像是組成了一個小號的地下洞穴城,每個溶洞都各具特色。
或許這裡真的能成爲他修行的洞天福地。
他在腦海裡構建出了一張行走的網絡圖,依次將自己剛纔的穿行達到的溶洞空間從一號洞穴命名到了十三號洞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