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軍事冒險

bookmark

九月十九日,在約旦國王撮合下,以色列、埃及與敘利亞的外交官員在安曼進行了首次非正式會晤,中國、美國、俄羅斯與歐盟的外交代表以協助談判的身份,全程參與了這次會晤。

事實上,中美歐俄纔是會晤的主導者。

當時方代表明確提出,以色列、埃及與敘利亞必須在二十日零點之前,停止所有軍事動員行動,解散已經動員起來的預備役部隊,把進駐邊境防線的正規部隊撤回軍營,禁止作戰飛機升空巡邏,所有艦艇必須在二十四小時之內返回軍港,並且開放軍事基地,供調停方監督。

爲了表明立場,中美代表還提出,絕對不會支持任何戰爭行爲。

可以說,中國與美國已經爲和平做出了最大努力。

在此之前,杜小蕾已經在華盛頓與美國國務卿達成協議,共同出面化解中東危機,阻止戰爭爆發。

問題是,這並非四方的共同意願。

在調解過程中,歐盟與俄羅斯的表現並不得力。比如歐盟明確提出,以色列的動員機制更加有效,因此以色列應該首先停止軍事動員,首先接受國際力量監督。俄羅斯則提出了戈蘭高地問題,認爲如果不能解決敘以領土爭端,就無法根除中東地區的動盪因素,遲早會再次引發戰爭危機。

根據後來公佈的資料,當時歐盟與俄羅斯已經與埃敘達成了秘密協議。

簡單說來,在埃及承認歐盟在北非地區的勢力範圍、並且承諾不鼓動摩洛哥、阿爾及利亞、突尼斯與利比亞加入“大阿拉伯聯盟”之後,歐盟在政治與外交上,對埃及建立“大阿拉伯聯盟”給予支持。從現實來看,埃及首先要做的就是利用敘以領土爭端,建立“埃敘軸心”,然後拉攏其他阿拉伯國家。如此一來,在這場危機中,埃及就必須激化矛盾,甚至必須發動戰爭。

至於俄羅斯,其在中東地區的核心利益就是敘利亞。

在中國大舉進軍中東之前,敘利亞一直是俄羅斯在中東地區最主要的援助對象,俄羅斯也是敘利亞最大的靠山。可惜的是,與中國相比,俄羅斯的實力差了一大截。受自然災害影響,中國僅用了一年時間就成功拉攏敘利亞,讓俄羅斯失去了中東地區最重要的盟友,也就失去了對中東地區的影響力。

問題是,在敘利亞最關心的問題上,中國沒有做出任何承諾。

也正是如此,危機爆發後,俄羅斯捲土重來,通過利用戈蘭高地問題拉攏敘利亞,削弱中國對敘利亞的影響。

在四方的意見都不統一的情況下,調解工作自然難以收到成效。

經過長達六個小時的緊張談判,以色列與埃及、敘利亞只達成了一個象徵性協議,即不再擴大軍事動員範圍。

因爲三個國家已經下達了全面動員令,所以這個協議沒有任何實際意義。

只要動員還在進行,戰爭就無法避免。

到當天下午,牧浩洋已經向黎平寇提交了第七份軍事形勢分析報告。

按照牧浩洋的分析,如果戰爭無法避免,以色列將首先發起進攻,而且把重點放在西奈半島方向上,爭取在二十四小時之內打垮已經進入西奈半島的埃及地面部隊。在此期間,以軍在戈蘭高地上將以防守爲主,抵禦敘利亞發動的進攻。等到西奈半島的戰鬥結束,以軍將揮師北上。

因爲變化因素太多,所以牧浩洋沒有給出最後的結論。

事實上,在戰爭爆發前,誰也說不準會打成什麼樣子。

別的不說,埃及的主力部隊就不在西奈半島,而是在蘇伊士運河西岸。按照四十多年前埃及與以色列簽署的和平協議,埃及不得在西奈半島部署進攻性軍事力量,只是象徵性的部署了一支用於維持治安的軍事警察部隊。如此一來,即便以色列主動發起進攻,也不見得能夠迅速打垮埃及軍隊,最多隻是擴大了戰略縱深,給埃及軍隊製造了麻煩。因爲蘇伊士運河不是不可逾越的天險,所以即便以色列佔領了西奈半島,也無法抽調主力北上,仍然得盯住運河對岸的埃及軍隊。結果就是,在戈蘭高地方向上,以軍很難取得兵力優勢,甚至難以取得主動權。如果以色列空軍無法奪取制空權,並且在戰爭爆發後的二十四小時之內打垮埃及與敘利亞空軍,就算埃及地面部隊沒能渡過蘇伊士運河,也能夠通過空中打擊,支援敘利亞在戈蘭高地上的作戰行動。只要戈蘭高地失守,以色列就將進入內線作戰,而其狹小的國土面積,根本不足以抵擋敘利亞大軍。

由此得出的結論就是:戈蘭高地爭奪戰將決定以色列的存亡。

根據這個結論,牧浩洋做出了另外一個推斷,即埃及與敘利亞主動發起進攻,而且埃及軍隊成功渡過了蘇伊士運河,牽制住了以色列陸軍的主力軍團,那麼一週之內,以色列就將亡國。

這個推斷,間接證明了牧浩洋的分析,即以色列將主動發起進攻。

在牧浩洋提交了這份情勢分析報告後,李明陽提供了一份至關重要的情報:以色列的軍事動員已經在十八點完成,八十萬預備役軍人全部歸建,一百二十個預備役陸軍旅將在二十二點之前部署到位。

不可否認,以色列的動員機制確實非常出色。

如果以人口比例爲準,以色列的動員能力絕對全球第一。要是把裝備等硬件設施的動員速度也算進去的話,以色列絕對是一個能夠讓任何對手畏懼的軍事強國,因爲以色列動員的不僅僅是八十萬預備役軍人,還有武裝一百二十個陸軍旅的全部主戰裝備,包括封存的三千輛主戰坦克

只有時刻處於生存威脅之中的國家與民族,纔有如此強大的戰爭動員能力。

問題是,以色列的動員能力,並沒有帶來實質性的安全。

在完成動員後,以色列陸軍總兵力超過一百萬,擁有五千輛主戰坦克、七千八百輛裝甲戰車、三千二百門自行火炮與火箭炮、四千八百門各類牽引火炮與大口徑迫擊炮,以及難以計數的無坐力炮、小口徑機關炮、火箭筒、反坦克導彈、單兵防空導彈等等,還有數以百萬計的單兵武器。

如果把兵力除以國土面積,相當於每平方公里上都有一個排。

可惜的是,跟已經發展壯大的埃及、敘利亞相比,以色列的軍事實力仍然不夠強大。

埃及與敘利亞完成動員之後,陸軍總兵力將超過三百萬,擁有七千八百輛主戰坦克、一萬二千六百輛裝甲戰車、五千六百門自行火炮與火箭炮、八千四百門各類牽引式火炮與大口徑迫擊炮

更重要的是,在質量上,雙方的差距依然明顯。

拿主戰坦克來說,以軍拿得出手的“梅卡瓦6”型主戰坦克總共只有八百輛左右,而埃及與敘利亞的第四代主戰坦克超過了兩千輛。作爲主力的第三代主戰坦克,即以色列的“梅卡瓦5”與“梅卡瓦4”型,總共只有二千四百輛,而埃及與敘利亞的第三代主戰坦克超過了三千八百輛。

也許,在別的戰場上,陸軍只是次要角色。

在狹窄的中東戰場上,不管空中力量有多麼強大的威脅,在絕大部分時候,陸軍仍然是決定勝負的關鍵力量。

事實上,即便是空中力量,以色列也沒有優勢。

在作戰飛機總量上,以色列只有一千二百架左右,而埃及與敘利亞超過了兩千架。在戰鬥機的質量上,以色列的第五代戰鬥機不比埃及多,而雙方第四代戰鬥機的數量對比是一比一點七。

雖然在作戰指揮體系上,以色列擁有較爲明顯的優勢,而且在飛行員素質方面,以色列也有優勢,但是在如此狹窄的戰場上,當兵力密度達到超飽和狀態,決定勝負的往往是進攻的突然性與兵力規模。

此外,以色列還有一個極爲嚴重的致命缺陷:沒有戰略縱深。

雖然埃及與敘利亞的國土面積也不夠廣袤,完全在以色列空軍的打擊範圍之內,但是以色列的國土面積更加狹窄,不但在埃及與敘利亞空軍的打擊範圍之內,甚至在遠程炮兵的打擊範圍之內。

對以色列來說,只要本土軍事基地遭到打擊,戰敗就是必然的結果。

更重要的是,只要邊境防線、特別是戈蘭高地遭到突破,以色列就沒有任何能力抵擋敵人的裝甲部隊。

從戰術上講,即便以色列能夠突襲成功,也不見得能夠取得勝利。

原因很簡單,除了空軍之外,埃及與敘利亞有足夠多的遠程炮兵,還有上千枚精確性非常好的戰術彈道導彈,足以用導彈突擊癱瘓以色列的空軍基地,使以色列空軍徹底喪失作戰能力。

沒有了空中掩護,根本不佔優勢的以色列陸軍將很難取勝。

這些因素都決定,埃及與敘利亞很有可能憑藉已有的優勢進行軍事冒險,而以色列在判明對方肯定會進行軍事冒險之後,就會毫不遲疑的發動突然襲擊,即便不謀求單獨擊敗埃及與敘利亞,也要爲美國介入爭取時間。

這下,難題交到了黎平寇手上。

如果美國大舉介入,中國該如何應對?

第275章 軌道飛行器第60章 海蛇之吻第12章 封鎖第27章 瘋狂計劃第20章 逼婚第64章 外交勝利第87章 積極爭取第45章 關鍵情報第47章 機會與冒險第144章 毫秒之差第93章 空中偷襲第169章 亂戰第96章 部署到位第179章 空軍的沒落第81章 前沿科技第37章 再接再厲第38章 打工皇帝第60章 陌生的戰場第47章 假設第43章 南亞明珠第38章 合作愉快第323章 基因裡的秘密第38章 打工皇帝第121章 高歌猛進第9章 進軍神速第128章 意外頻頻第154章 總撤退第76章 自知之明第82章 十一比八第80章 援助第2章 秘密任務第52章 順手拈來第184章 失蹤的潛艇第154章 總撤退第23章 多活三十秒第50章 大漠揚威第106章 地面決戰第59章 於公於私第49章 第二戰場第238章 水攻戰術第162章 彈雨第230章 理智決策第82章 戰火再起第145章 絕地反擊第200章 我行我素第111章 臨機應變第240章 涉險過關第188章 自告奮勇第291章 生存空間第210章 莫斯科易主第45章 突然遭遇第41章 專業化艦隊第246章 登陸美國第35章 聲東擊西第45章 面面俱到第10章 希望第23章 殺向印度洋第96章 部署到位第7章 太空戰第155章 政治決定戰爭第139章 豪爽軍人第87章 接敵第24章 空中打擊第297章 警戒圈第168章 上前線第51章 中東轉折點第204章 小人物第54章 反擊第156章 量力而行第44章 歷史使命第18章 畫蛇添足第31章 接觸第9章 錯誤的航線第29章 最後的瘋狂第27章 山窮水盡第173章 人肉盾牌第100章 戰略大調整第220章 迎難而上第58章 潛艇伏擊第17章 遠景第84章 轟炸機登場第39章 投送力量第31章 不可避免第235章 文明之母第135章 推心置腹第40章 積極主動第57章 災難應對措施第48章 關鍵戰報第46章 豐收年第70章 外交戰場第49章 彈道導彈第84章 轟炸機登場第206章 餘波未盡第33章 嘎然而止第194章 是打是和第289章 時過境遷第70章 重擊落空第207章 非洲之角第8章 擴軍浪潮第55章 墳墓
第275章 軌道飛行器第60章 海蛇之吻第12章 封鎖第27章 瘋狂計劃第20章 逼婚第64章 外交勝利第87章 積極爭取第45章 關鍵情報第47章 機會與冒險第144章 毫秒之差第93章 空中偷襲第169章 亂戰第96章 部署到位第179章 空軍的沒落第81章 前沿科技第37章 再接再厲第38章 打工皇帝第60章 陌生的戰場第47章 假設第43章 南亞明珠第38章 合作愉快第323章 基因裡的秘密第38章 打工皇帝第121章 高歌猛進第9章 進軍神速第128章 意外頻頻第154章 總撤退第76章 自知之明第82章 十一比八第80章 援助第2章 秘密任務第52章 順手拈來第184章 失蹤的潛艇第154章 總撤退第23章 多活三十秒第50章 大漠揚威第106章 地面決戰第59章 於公於私第49章 第二戰場第238章 水攻戰術第162章 彈雨第230章 理智決策第82章 戰火再起第145章 絕地反擊第200章 我行我素第111章 臨機應變第240章 涉險過關第188章 自告奮勇第291章 生存空間第210章 莫斯科易主第45章 突然遭遇第41章 專業化艦隊第246章 登陸美國第35章 聲東擊西第45章 面面俱到第10章 希望第23章 殺向印度洋第96章 部署到位第7章 太空戰第155章 政治決定戰爭第139章 豪爽軍人第87章 接敵第24章 空中打擊第297章 警戒圈第168章 上前線第51章 中東轉折點第204章 小人物第54章 反擊第156章 量力而行第44章 歷史使命第18章 畫蛇添足第31章 接觸第9章 錯誤的航線第29章 最後的瘋狂第27章 山窮水盡第173章 人肉盾牌第100章 戰略大調整第220章 迎難而上第58章 潛艇伏擊第17章 遠景第84章 轟炸機登場第39章 投送力量第31章 不可避免第235章 文明之母第135章 推心置腹第40章 積極主動第57章 災難應對措施第48章 關鍵戰報第46章 豐收年第70章 外交戰場第49章 彈道導彈第84章 轟炸機登場第206章 餘波未盡第33章 嘎然而止第194章 是打是和第289章 時過境遷第70章 重擊落空第207章 非洲之角第8章 擴軍浪潮第55章 墳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