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戰爭前奏

bookmark

在外界看來,杜小蕾發表的外交聲明不夠強硬。

不是外長不夠強硬,而是中國領導層在是戰是和的問題上,存在很大分歧。當天下午的高層會議上,易援朝與黎平寇爭得面紅耳赤。兩人的主要分歧不是該不該打,而是有沒有能力打。

雖然易援朝是主和派領袖,但是在該不該打的問題上,他的觀點與黎平寇差不多,即越南越過底線,戰爭就不可避免。只是在他看來,現在的中國沒有能力對一個有一億多人的國家發動一場大規模戰爭,而且越南只是發表聲明,沒有采取實質性行動,中國暫時沒有理由向越南宣戰。

黎平寇的態度更加直接:不僅該打,還應該立即採取行動。

爭論到最後,兩人必須面對一個現實問題:拿什麼來打這場戰爭?

說得直接一點,就是戰爭經費。

二零三零到二零三一財年度預算早已通過,就算黎平寇東挪西用、壓縮不必要開支,最多隻有五千億節餘。這點錢,打一場小規模戰爭都不夠,更別說大規模戰爭了。沒有錢就打不了仗,預計戰爭開支在三萬億元左右,而且半數必須當年支付。缺口有一萬億,黎平寇必須解決這個問題。

必須承認,黎平寇是一個非常有才能的總理。

在很多人看來,他別無選擇,只能通過央行增發貨幣,然後用國債、戰爭債得方式獲得融資。

果真如此的話,肯定會遭到易援朝反對。

原因很簡單:到二零三零年初,中國的國債突破三十萬億元,相當於中央政府全年財政收入的兩倍,早已超過警戒線。算上地方政府、國營企業、中央部門發行的債券,債務總量超過六十萬億元,爲二零二九年國民生產總值的百分之八十。雖然這個比例不算高,遠底於美國,但是人民幣的流通性遠不如美國,中國的實際債務負擔比美國高得多,債務甭盤的風險也大得多。

增發債務,等於動搖根基。

事實上,這也與黎平寇這些年來的執政方向完全相反。

出任總理之後,黎平寇一直在努力降低國家債務水平,並且取得了顯著成效。在二零二二年之後的七年中,除了二零二七年與二零二八年受第一次印度洋戰爭影響,政府債務負擔有所增強之外,其他五年都在降低。二零二六年降到了二零一四年以來的最低水準,總體債務負擔僅爲國民生產總值的百分之四十五,不但遠遠低於美國,比一向注重控制債務水平的歐盟還低了十七個百分點。

政府降低債務水平,等於縮小了貨幣供應量,在大規模超發貨幣的背景下,等於控制了通貨膨脹,增強了老百姓的消費能力,從而推動經濟更加有效的發展,從根本上提升了人民幣的保值率。

可以說,這對經濟發展起到了非常顯著的作用。

這時候,增發貨幣,肯定存在風險。

雖然相對於總量爲六十萬億的債務、三十萬億的國債,三萬億戰爭債不算什麼,但是誰也不能保證,用三萬億就能打贏一場曠日持久的大規模戰爭,而且打贏戰爭之後,還有很重的負擔。

這就意味着,債務很有可能在戰爭期間失控。

從經濟發展的角度來講,這無異於自尋死路。

萬幸的是,黎平寇沒有在債務上打主意,而是提出了一個全新的解決方案:用國營資產獲取貸款。

這個辦法迴避了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增發貨幣。

如果直接由政府發行債券,得讓央行增加貨幣發行量,增大流動性,從民營銀行獲取貸款,等於利用民間資本,不會增大貨幣發行量。雖然這麼做同樣會增加政府債務負擔,但是可以用戰爭紅利償還債務。

所謂的“戰爭紅利”,正是中南半島的廣闊發展前景。

按照黎平寇的說法,戰爭結束後,政府可以通過行政擔保的方式償還戰爭貸款,不用爲此花一分錢。

顯然,這很有誘惑力。

雖然易援朝仍然反對立即開戰,但是提不出更好的反對理由。

必須承認,黎平寇做足了準備工作,在提出這個提議的時候,已經聯繫了幾家銀行,獲得了民間資本支持。

當時,至少有五家大型民營銀行願意爲政府提供戰爭貸款。

在黎平寇提交的文件中,這五家民營銀行承諾的戰爭貸款已經達到五萬億,而且承諾在必要的時候把上限提高一倍。

拿十萬億打一場戰爭,勝算不會小到哪裡去。

既然易援朝不再反對,黎平寇的戰爭提案沒再受到阻撓。

顯然,易援朝是一個不太懂經濟的元首,忽視了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即黎平寇提到的償還方式是否有效。

雖然政府提供的行政擔保有一定的價值,可以用來償還貸款,但是在此之前,政府已經用國營企業的股份做抵押。說得直接一點,如果黎平寇提出的償還方式沒有辦法兌現,就得出讓國營企業股份。

很明顯,黎平寇利用這場戰爭,拉開了“去國有化時代”的序幕。

討論近四個小時之後,在最終的表決中,以微弱優勢通過了向越南宣戰的決議,隨後進入戰爭討論階段。

黃峙博沒有出風頭,而是把機會讓給了牧浩洋。

因爲參會的主要是高層領導,沒有幾個搞得懂軍事問題,所以牧浩洋儘量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只強調了戰爭將分階段進行。

整個報告只花了半個小時,沒有耽擱太多時間。

戰爭方案獲得通過後,會議結束。

北京時間二零三零年五月三日晚上十點,中國外交部新聞發言人宣佈,將在五月四日上午發表重大外交公告。

這下,全世界的神經都緊張了起來。

下午的時候,已經有電視臺報道,中國高層正在召開會議,很有可能商討是否藉此機會向越南宣戰。

雖然中國官方沒有發佈消息,但是戰爭的跡象非常明顯。

傍晚,網絡上出現了中國西南地區軍事部署調動情況的最新地圖,中國空軍與海軍正在向西南地區增派作戰飛機。隨後,幾家西方電視臺報道,之前一直駐紮在大連的“黃帝”號航母已經出港。因爲“長江”號與“黃河”號航母戰鬥羣在四月份先後離開榆林港,所以中國海軍的三支航母戰鬥羣都已出動。

最重要的消息在晚上八點左右出現。

駐紮在舟山與青島的兩個陸戰旅開始集結,兩支兩棲登陸艦隊也已到達,表明中國的軍事動員工作正在加速。

只是,仍然有部分人認爲,中國只是在向越南施壓,沒有打算開戰。

雖然這種觀點很樂觀,但是忽視了一個非常關鍵的因素,即中國要向越南施壓,首先會在外交上採取行動,而不是進行軍事集結。如果首先進行軍事集結,那麼中國很有可能採取行動。

這個晚上,牧浩洋也不輕鬆。

在下午的會議上,他已被任命爲前線總指揮。只是這次沒有讓他去艦隊,而是讓他前往榆林港。

按照黃峙博的安排,前線指揮部將設在榆林港。

連晚飯都沒來得及吃,牧浩洋就搭上了飛往榆林港的專機。由他親自點名提到的幾名主要指揮官,即負責空中作戰的楊禹方、負責艦隊作戰的章玉廷、負責海上封鎖的周渝生、負責陸戰隊作戰的龐躍龍均已收到命令,從各自的駐地趕往榆林港,而負責情報工作的馬明濤則與牧浩洋同行。

這次,牧浩洋身邊還多了一個高級指揮官,即在第二次朝鮮戰爭中,在志願軍司令部共事的趙元任。

十多年前,趙元任不過是一名陸軍少校,是戚凱威手下的參謀之一。

現在,他已經是陸軍少將了,而且是戚凱威最得力的手下之一。不出所料的話,戚凱威將在兩年後出任陸軍司令,而他則很有可能晉升爲陸軍中將,出任陸軍參謀長,繼續輔佐戚凱威。

在朝鮮戰場上,牧浩洋與趙元任的關係並不怎麼樣,打交道的次數也不多。

這次,是戚凱威推薦由他指揮陸軍作戰。因爲需要一名陸軍指揮官,又想不到更合適的人選,所以牧浩洋接受了戚凱威的建議。

一路上,趙元任有點放不開。

牧浩洋也沒有理會他,因爲他還有很多事情要做呢。

組建前線司令部是小事,對牧浩洋來說,已經是輕車熟路了。最重要的是,與他配合的幾名指揮官都有自己的班底,而且都會帶到榆林港。把這些人員整合起來,前線司令部就出來了。

需要立即處理的只有一件事:確定總體戰爭計劃。

在此之前,牧浩洋必須搞清楚情況,特別是越南的軍事力量。只有對敵人有了更多的瞭解,他才能確定作戰方案。

這也是牧浩洋叫上馬明濤,讓他一同前往榆林港的原因。

二部提供的情報不算少,堆起來有幾米高,而牧浩洋不可能在幾個小時內看完,所以得讓馬明濤幫忙,找出重點。

還好,馬明濤早就有所準備。

四月份,他就接到了牧浩洋的電話,對越南的情報做了整理,按重要性區分,以便牧浩洋閱讀參考。

當然,作爲情報參謀,馬明濤還要把各份情報熟記於心。

很多時候,司令官不會去翻越情報文件,而是直接詢問情報參謀。

第5章 戰略方向第186章 拼命的動力第11章 不走尋常路第115章 獨斷專行第116章 幸運之神第12章 技術工作者第101章 高歌猛進第4章 科技競賽第220章 迎難而上第45章 越界第86章 精心部署第210章 莫斯科易主第28章 風馳電掣第36章 艦隊司令第139章 豪爽軍人第101章 反擊第54章 最後衝刺第85章 地區共同體第14章 拉力賽第113章 兩個人的冒險第1章 棄武從文第31章 圍攻埃拉特第114章 向前看第126章 飛行的陸軍第5章 戰略方向第33章 拉幫結派第28章 風馳電掣第307章 壁壘第319章 反思第290章 人口大爆發第57章 戰術偵察第161章 戰術新應用第36章 小心過頭第88章 奢望第3章 演習第44章 加速追擊第26章 威逼第43章 格鬥戰鬥機第72章 大變革時代第216章 遲來的醒悟第271章 復員大潮第66章 入朝方略第205章 多頭進攻第234章 決勝點第44章 歷史使命第62章 暗涌滾滾第42章 開戰時機第34章 空軍出擊第37章 打來的和平第157章 司令部風波第132章 攻守兩難第85章 科技戰爭第20章 惹是生非第56章 窗戶紙第103章 戰場外的問題第67章 全面動員第114章 戰略項目第10章 欲蓋彌彰第19章 第二戰線第16章 中東戰爭第7章 太空戰第31章 不可避免第165章 防空屏障第50章 匿蹤突擊第106章 抓住機會第9章 錯誤的航線第131章 掃蕩第49章 疑點重重第243章 狂妄自大第110章 敗局已定第32章 分兵攔截第56章 快馬加鞭第11章 打擊利器第275章 軌道飛行器第31章 不可避免第298章 決裂第149章 海蛇的毒牙第5章 最終辯論第176章 關聯因素第322章 經濟動物第39章 戰禍第37章 打來的和平第20章 混戰第23章 殺向印度洋第60章 振作第60章 立即反擊第85章 欲擒故縱第128章 意外頻頻第282章 秘密第84章 戰將第18章 猛然覺醒第68章 推波助瀾第51章 快節奏空戰第8章 牽一髮動全身第312章 個體與整體第199章 等不起第67章 新式攻擊法第191章 最後的機會第4章 怎麼打第79章 盲目猜測
第5章 戰略方向第186章 拼命的動力第11章 不走尋常路第115章 獨斷專行第116章 幸運之神第12章 技術工作者第101章 高歌猛進第4章 科技競賽第220章 迎難而上第45章 越界第86章 精心部署第210章 莫斯科易主第28章 風馳電掣第36章 艦隊司令第139章 豪爽軍人第101章 反擊第54章 最後衝刺第85章 地區共同體第14章 拉力賽第113章 兩個人的冒險第1章 棄武從文第31章 圍攻埃拉特第114章 向前看第126章 飛行的陸軍第5章 戰略方向第33章 拉幫結派第28章 風馳電掣第307章 壁壘第319章 反思第290章 人口大爆發第57章 戰術偵察第161章 戰術新應用第36章 小心過頭第88章 奢望第3章 演習第44章 加速追擊第26章 威逼第43章 格鬥戰鬥機第72章 大變革時代第216章 遲來的醒悟第271章 復員大潮第66章 入朝方略第205章 多頭進攻第234章 決勝點第44章 歷史使命第62章 暗涌滾滾第42章 開戰時機第34章 空軍出擊第37章 打來的和平第157章 司令部風波第132章 攻守兩難第85章 科技戰爭第20章 惹是生非第56章 窗戶紙第103章 戰場外的問題第67章 全面動員第114章 戰略項目第10章 欲蓋彌彰第19章 第二戰線第16章 中東戰爭第7章 太空戰第31章 不可避免第165章 防空屏障第50章 匿蹤突擊第106章 抓住機會第9章 錯誤的航線第131章 掃蕩第49章 疑點重重第243章 狂妄自大第110章 敗局已定第32章 分兵攔截第56章 快馬加鞭第11章 打擊利器第275章 軌道飛行器第31章 不可避免第298章 決裂第149章 海蛇的毒牙第5章 最終辯論第176章 關聯因素第322章 經濟動物第39章 戰禍第37章 打來的和平第20章 混戰第23章 殺向印度洋第60章 振作第60章 立即反擊第85章 欲擒故縱第128章 意外頻頻第282章 秘密第84章 戰將第18章 猛然覺醒第68章 推波助瀾第51章 快節奏空戰第8章 牽一髮動全身第312章 個體與整體第199章 等不起第67章 新式攻擊法第191章 最後的機會第4章 怎麼打第79章 盲目猜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