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簡單就是美

bookmark

收費章節(12點)

說到“深空2”號飛船,以及軌道飛行器,就不得不提到那些在戰爭結束後爲中國效勞的美國科學家。

後來,很多人在評價第三次世界大戰時,格外強調這是一場科學家的戰爭。

如果以科技戰爭爲主線,那麼第三次世界大戰在二零三五年就爆發了,標誌**件就是中國使用反物質武器引發太陽黑子爆,製造了人類史上最爲慘烈的一場災難,直接導致數十億人死亡。這場科技領域的戰爭,一直持續到二零五六年第三次世界大戰的最後一天,才正式宣告結束。

科學戰爭極爲殘酷,卻沒有那麼露骨。

大戰結束前,牧浩洋並沒考慮到控制美國的科學家,甚至沒有想過這件事,反而是周渝生首先想到,而且首先給軍事情報局安排了任務,然後在海軍名下組建了一支特種部隊,專門負責在戰爭結束後去美國蒐羅科學家,並且把其中的頂尖人物帶回中國,參與中國的科研工作。

具體負責這件事的,就是軍事情報局的李明陽與馬明濤。

根據中國官方公佈的消息,在二零五六年底之前,也就是大戰結束後的四個月,有超過五萬名美國科學家被秘密送往中國。這些科學家中,有的在兩到三年後回到美國,有的則在中國呆了數十年。

如此大規模的蒐羅科學家,與一個重大發現有直接關係。

當然,美國科學家做出的貢獻有目共睹。從某種意義上講,人類的科技文明能夠在第三次世界大戰之後出現一次重大飛躍,在很大的程度上就歸功於美國科學家的加入,即中美科學界的全面合作。

要知道,在大戰爆發之前,中美兩國在科技領域幾乎是齊頭並進。

雖然在可控聚變核技術、反重力場技術等領域,中國有明顯的優勢,但是在其他一些重要科研領域,比如生物基因技術、微電子技術、量子力學技術、中微子通信技術等領域,美國的領先優勢也非常明顯。

更重要的是,在之前的數十年內,中美的科技交流非常少,兩國的科學家幾乎都是各幹各的,沒有太多的交往,也就對對方的科研工作、科研方式、科學理論不太瞭解,分別在兩條線路上前進。

這種封閉式的科學研究,最大的問題就是禁錮了科學家的思想。

說得形象一點,這就像近親繁殖,必然對整個科學家羣體的正常發展產生難以預料的嚴重危害。

事實上,在大戰爆發前,類似的問題就已經出現了。

可惜的是,在戰爭結束之前,中美兩國的科學家根本不可能有深入交流,因爲國家利益高於科學本身。

雖然科學沒有國界,但是科學家有祖國。

如此一來,當兩國科學家之間的高牆消失之後,當他們能夠在一起從事科研工作,當他們能夠深入交流,兩條不同的科研線路交匯到了一起,肯定會去蕪存菁,使科學研究上升到一個全新的層面上。

可以說,這產生了立竿見影的效果。

第一個重大成果,就是中國開發的軌道飛行器。

這種在設計的時候就決定用來取代運載火箭的飛行器,具有空天飛行能力,而且具有比超級運載火箭更大的運載能力,還有更高的效費比,將成爲人類邁出地球生物圈、進入宇宙文明階段的第一步。

在設計的時候,陸雯就明確要求,必須能夠用在今後的航天工程中有應用價值。

當時,中國已經在規劃未來的國際空間站,其規模極爲龐大,比中國在二零三五年之前規劃的空間站大得多。按照最保守的設計標準,國際空間站至少能容納一千人長期工作,而且得成爲殖民月球的前進站。結果就是,空間站的總噸位在一萬噸以上,而且部署在地球同步軌道上,還得具有軌道轉移能力,即能夠在必要的時候,部署到地月之間。即便空間站本身不具備變軌能力,而是在必要的時候由其他飛行器,比如軌道飛行器拖拽,其最大的一塊零部件的質量也在五百噸以上。

事實上,這還是最保守的設計方案。

在最大膽的設計方案中,國際空間站的總噸位超過了十萬噸,部署在同步軌道上,而且以模塊方式建造,每一個模塊都有單獨的維生系統與軌道機動能力,因此每一個模塊都是一個完整的空間站。

即便以最保守的方案,承擔空間站建造工作的軌道飛行器的運載能力必須達到五百噸。

顯然,這已經超過了任何一種運載火箭的最大運載能力。

結果就是,軌道飛行器的初始設計指標是把五百噸的大件設備送上地球同步軌道,而且必須具備軌道拖拽能力。

五百噸,也就成了“深空2”號宇宙飛船的設計指標。

這架被稱爲“宇宙彩虹”(也被翻譯成“宇宙虹橋”)的軌道飛行器在二零五六年底就完成了建造工作。

毫無疑問,這是一個極爲驚人的速度。

要知道,整個建造工作只花了兩個多月,其中還包括設計用掉的時間。

也正是如此,必須肯定美國科學家做出的重大貢獻,如果沒有美國科學家在戰爭期間進行的基礎設計,中國科學家就不可能在短短一個月之內完成全部設計工作,並且在接下來的一個多月內完成建造工作。

當然,這也與軌道飛行器本身有很大的關係。

“宇宙彩虹”號不同於以往的航天飛機,甚至沒有飛機的外形,整體外形就是一箇中央突出的碟型物體,突出部分後端稍微高一些,容納了兩套聚變反應堆與控制系統,還有宇航員的生活艙,必要的時候還能增加一個科研艙。前方較爲平坦、也較爲規則的部分是整體式貨艙,其尺寸達到了一百五十米乘一百米乘二十五米,能夠容納該尺寸內的、重量在五百噸以內的大型部件。飛行器最爲關鍵的推進系統設置四周,也就是碟型船體的外圍。這次採用的不是通過偏轉來控制推力的推進系統,而是通過通電強度來改變推力的推進系統,因此沒有機械偏轉部分。

僅看外形,“宇宙彩虹”就是科幻小說、或者科幻電影裡的飛碟。

這很容易讓人想到,也許傳說中的飛碟確實是存在的,而且採用的也是反重力場推進技術,所以在外形設計上有如此大的相似之處。

當然,這也是最簡單的外形設計。

由此可見,“宇宙彩虹”號實際上是一件非常簡單的軌道飛行器,除了能源與推進系統之外,其他方面都比航天飛機簡單得多。更重要的是,能源與推進系統已經非常成熟了,可靠性也非常高。

在使用上,“宇宙彩虹”號更加簡單。

起飛的時候,不需要跑道,只需要增強推進系統的通電強度,即屏蔽來自正上方的重力場就能使其升空,並且通過調節屏蔽強度來控制飛行速度。如果需要改變航向,則屏蔽掉對應方向上的重力場就行了。在升空之後,“宇宙彩虹”號可以緩慢加速,而且不需要突破第一宇宙速度。原因就是,在軌道上飛行,“宇宙彩虹”好的力學原理是通過重力場平衡來維持其空間位置的,而不是依靠向心力做圍繞地心飛行的相對運動。只是在撤消屏蔽重力場的時候,就需要達到第一宇宙速度,不然會被指向地心的重力場推向地球,結果就是跌入大氣層墜毀。在改變飛行軌道的時候,“宇宙彩虹”號採用的方法也很簡單,即首先達到預定的軌道高度上,再改變速度就行了。返航時,“宇宙彩虹”號的飛行方式與升空相反,即通過降低屏蔽重力場的強度,來緩慢降低飛行高度。

由此可見,“宇宙彩虹”號是一件非常簡單的軌道飛行器。

真要說複雜的話,恐怕上面的宇航員維生系統算得上是最複雜的了。只是對於航天大國來說,這顯然不是什麼大問題。

事實上,“宇宙彩虹”號完全沒有必要搭載宇航員。

要知道,以第三次世界大戰時期的計算機技術與通信技術,實現無人控制、或者遠程遙控根本就不是什麼問題。

當時,決定在“宇宙彩虹”號上設計宇航員艙,主要還是爲今後的宇航活動做準備。

後來,隨着更加巨大的軌道飛行器建成,“宇宙彩虹”號就很少執行運輸任務了,而是承擔起了培養宇航員的任務。當時,“宇宙彩虹”號的貨艙改造成了更大的宇航員艙,可以一次培訓上百名宇航員。

當然,在二零五六年底,“宇宙彩虹”號絕對是一大奇蹟。

這架軌道飛行器的起飛重量達到了一千噸,能夠把五百噸貨物送到地球同步軌道上,還能在太空中飛行一個多月,執行以往沒有任何一種載人航天器能夠執行的任務,稍加改進之後甚至能夠飛往月球。

也正是有了這個龐然大物,“深空2”號飛船纔有了升空的機會。

當然,有人會問,爲什麼不讓“深空2”號直接升空,而要勞師動衆的製造一架超級軌道飛行器呢?

這絕對不是勞師動衆,而是很有必要。

主要就是,陸雯一直在擔心一種潛在的巨大威脅。

第55章 墳墓第236章 消耗戰第78章 中國化第22章 大決戰第88章 各讓一步第197章 僅此一回第77章 太有主見第72章 對峙第80章 另尋出路第156章 量力而行第28章 力所不及第165章 按兵不動第10章 裝甲主力第48章 戰爭準備第73章 關鍵裝備第133章 新的發祥第104章 折中方案第238章 不歸路第35章 後方部署第298章 決裂第104章 安曼會戰第62章 軍方接觸第156章 量力而行第98章 大規模佯攻第80章 持續性災難第122章 拖後腿第41章 瘋狂準備第26章 逐步推進第4章 怎麼打第30章 虎口逃生第75章 預演第39章 出其不意第36章 負擔第226章 進攻受阻第33章 引流疏導第2章 唯一選擇第2章 唯一選擇第62章 暗涌滾滾第57章 老少校第99章 進退兩難第189章 戰術選擇第21章 慘敗第314章 大重建第144章 拿命去賭第31章 出兵的價格第34章 盟友第211章 大包抄第29章 最後的瘋狂第32章 分兵攔截第7章 直覺第222章 錯誤情報第68章 措手不及第64章 外交勝利第41章 進退兩難第15章 針尖對麥芒第79章 盲目猜測第34章 盟友第116章 幸運之神第41章 糧食投資第6章 定論第253章 謀略家第33章 拉幫結派第84章 戰將第313章 千年戰爭第72章 大變革時代第80章 另尋出路第106章 利益決定一切第52章 空中力量第66章 末端攔截第100章 鋼鐵洪流第26章 威逼第209章 停戰條件第204章 小人物第206章 有勇有謀第270章 投降第27章 精妙戰術第63章 一箭三雕第241章 主動求變第11章 打擊利器第186章 拼命的動力第236章 消耗戰第192章 煙消雲散第228章 毀滅性武器第11章 導彈攻擊第43章 闖關第133章 大膽直言第99章 耐心的艇長第130章 進攻方向第73章 沉默是金第11章 玩火自焚第202章 衝刺第63章 不可避免第125章 挑戰困難第3章 演習第87章 接敵第10章 共同體第65章 再次見面第46章 全速北上第138章 警鐘第88章 最後關頭
第55章 墳墓第236章 消耗戰第78章 中國化第22章 大決戰第88章 各讓一步第197章 僅此一回第77章 太有主見第72章 對峙第80章 另尋出路第156章 量力而行第28章 力所不及第165章 按兵不動第10章 裝甲主力第48章 戰爭準備第73章 關鍵裝備第133章 新的發祥第104章 折中方案第238章 不歸路第35章 後方部署第298章 決裂第104章 安曼會戰第62章 軍方接觸第156章 量力而行第98章 大規模佯攻第80章 持續性災難第122章 拖後腿第41章 瘋狂準備第26章 逐步推進第4章 怎麼打第30章 虎口逃生第75章 預演第39章 出其不意第36章 負擔第226章 進攻受阻第33章 引流疏導第2章 唯一選擇第2章 唯一選擇第62章 暗涌滾滾第57章 老少校第99章 進退兩難第189章 戰術選擇第21章 慘敗第314章 大重建第144章 拿命去賭第31章 出兵的價格第34章 盟友第211章 大包抄第29章 最後的瘋狂第32章 分兵攔截第7章 直覺第222章 錯誤情報第68章 措手不及第64章 外交勝利第41章 進退兩難第15章 針尖對麥芒第79章 盲目猜測第34章 盟友第116章 幸運之神第41章 糧食投資第6章 定論第253章 謀略家第33章 拉幫結派第84章 戰將第313章 千年戰爭第72章 大變革時代第80章 另尋出路第106章 利益決定一切第52章 空中力量第66章 末端攔截第100章 鋼鐵洪流第26章 威逼第209章 停戰條件第204章 小人物第206章 有勇有謀第270章 投降第27章 精妙戰術第63章 一箭三雕第241章 主動求變第11章 打擊利器第186章 拼命的動力第236章 消耗戰第192章 煙消雲散第228章 毀滅性武器第11章 導彈攻擊第43章 闖關第133章 大膽直言第99章 耐心的艇長第130章 進攻方向第73章 沉默是金第11章 玩火自焚第202章 衝刺第63章 不可避免第125章 挑戰困難第3章 演習第87章 接敵第10章 共同體第65章 再次見面第46章 全速北上第138章 警鐘第88章 最後關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