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同盟憲章

bookmark

收費章節(12點)

這個問題就是:如何佔領美國。

經過艱苦的辯論,黃瀚林最終說服了絕大部分同盟國首腦,讓他們放棄了賠款要求,並且設法穩住了伊朗等國,在賠款問題上達成了一致,即原則上不要求國家賠償,只限於民事賠償。

所謂的民事賠償,主要指美國必須爲戰爭期間,針對交戰國的民衆、戰俘所犯下的戰爭罪行進行賠償,而且賠償主體是個人,不是國家,因此賠償也將以個人起訴美國政府的方式進行。

戰後,針對美國的民事賠償官司就有數十萬件。

當然,相對於國家賠償,民事賠償只是聊勝於無。到最後,美國向交戰國的受害者賠償了大約一萬四千億美元(以二零五一年的幣值爲準),僅相當於之前各國要求的國家賠償額的萬分之一。

問題是,賠償只是戰後懲治美國的問題之一。

當時,中國與盟國最大的矛盾,是如何佔領美國。

黃瀚林肯定希望獨佔美國,可是別說歐洲聯邦不會答應,連其他盟國也表示反對,均認爲應該由盟軍佔領美國。

當然,在名義上,中隊也屬於盟軍。

只是,在指揮權上,中隊只聽從中國政府指揮,不接受盟軍司令部指揮,因此沒有算在盟軍之內。

當時,這個問題差點談甭。

真要談甭了,黃瀚林在這次首腦會議上所做的努力都會前功盡棄。

到最後,黃瀚林不得不做出讓步。

當然,只是變相讓步。

在接受了盟國的提議,即由中隊加入後的盟軍佔領美國之後,黃瀚林提出,佔領行動只能在戰爭結束之後開始,而且得提前成立臨時政府,出臺臨時憲法,在美國的社會環境穩定下來之後,再由盟軍替換中隊。更重要的是,盟軍的佔領行動,必須以新美國的臨時憲章爲準。

說白了,黃瀚林此舉直接使佔領變得毫無意義。

顯然,仍然有很多國家不滿。

黃瀚林沒再做出讓步,明確表示,這已經是中國的底線,如果各盟國首腦仍然在佔領問題上糾纏的話,中國就會考慮單獨佔領美國,並且單獨處置美國,因爲中國絕對不能容忍通過佔領來肢解美國。

事實上,黃瀚林一直在佔領問題上不肯退讓,就是在防止美國遭到肢解。

談到這個時候,印度總理再次出面,提出了一個折中方案,即盟國的佔領行動必須建立在美國版圖完整的基礎之上,即盟國分區佔領不是爲了肢解美國,只是爲了減輕中隊的作戰壓力,所有盟隊都得服從佔領軍司令部的指揮,而不是服從本國政府指揮,佔領軍司令部則由中國組建。

必須承認,談到這個地步,這已經是最好的折中方案了。

在黃瀚林態度堅決的情況下,絕大部分盟國都放棄了肢解美國的想法,而且也只要中國不肯讓步,就沒有任何人能夠肢解美國。事實上,也有很多盟國首腦認識到,肢解美國不會有任何好處。更重要的是,在國家賠償問題得到妥善解決之後,肢解美國給任何一個盟國都無法帶來直接好處。原因很簡單,之前大多數盟國支持肢解美國,就是希望通過佔領區獲得國家賠償。既然已經放棄了國家賠償,就沒有理由肢解美國了。此外,要想使民事賠償兌現,就得保證美國的完整性。

也就是說,到這個時候,盟國要求佔領美國,實際上只是一種政治要求。

說得簡單一些,就是讓盟國首腦之後,能夠給議會、給民衆一個交代,並非想要從中獲得直接利益。

不管說,在美國接受由中隊成立的佔領軍司令部指揮,也說得。

搞清楚這一點後,黃瀚林才表示,可以讓盟軍分擔佔領任務,但是得首先成立佔領軍司令部。

這下,問題得到了妥善解決。

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劃分佔領區,以及確定各個盟國的出兵數量。

事實上,劃分方式非常簡單,即按照美國的州來劃分。

美國總共有五十個州,除掉阿拉斯加州與夏威夷州,美國本土有四十八個州,外加華盛頓特區。

後來,華盛頓州、俄勒岡州、加利福尼亞州、蒙大拿州、北達科他州、明尼蘇達州、密歇根州、紐約州、賓夕法尼亞州、得克薩斯州、弗吉尼亞州、夏威夷州與阿拉斯加州由中國佔領,佐治亞州由約旦、科威特、卡塔爾與巴林佔領,其餘三十六個州,由三十六個盟國各自佔領,歐洲聯邦分到的是緬因州,華盛頓特區在名義上由盟軍共同佔領(後來也是佔領軍司令部所在地),實際上由中國與歐洲聯邦共同管理。戰後的美國,依然實行聯邦制,各個州擁有較高的自治權,聯邦總統、聯邦議會議長、聯邦政府高級官員、以及各個州的州長在選出之後,都得由佔領軍司令任命。說得簡單一些,佔領軍司令就是美國總統的總統,擁有最高管轄權。顯然,佔領軍司令只能由中國上將擔任,只是在佔領軍司令部,設了一個盟國聯合參謀部,由四十個盟國各派遣一名高級軍官組成,佔領軍司令則通過參謀部下設的管理機構負責行使管轄權。歐洲聯邦與中國解除同盟條約之後,緬因州由中國佔領,華盛頓特區也由中隊單獨管理。

從某種意義上講,黃瀚林保住了其堅持的原則,即戰後的美國必須是一個完整統一的國家。

事實上,大戰結束後不到十年,盟軍在美國的佔領行動就剩下了象徵意義。

不管說,永久佔領美國是很不現實的想法,只有讓美國民衆心甘情願的放棄抵抗的念頭,才能從根本上消除威脅,而佔領本身並不能讓美國民衆放棄抵抗,只有結束佔領,把權利移交給美國民衆,才能達到目的。當然,爲了防止美國東山再起,短佔領仍然是有必要的。

問題是,如果沒有明確的國家目標,美國就很容易再次走上歧途。

這時候,黃瀚林的遠見卓識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要,大戰結束後不久,歐洲聯邦就發動統一歐洲大陸的戰爭,後來還把戰火燒到了東歐與地中海南岸。

結果就是,歐洲聯邦很快就成爲美國人民心裡的公敵,成爲對自由與民主世界構成最大威脅的敵人。原因很簡單,歐洲聯邦的統一行動,不是在自由與民主的基礎上進行的,而是通過戰爭實現的,是強加給歐洲其他民族的統一。如此一來,在原本就熱愛自由與民主的美國人眼裡,歐洲聯邦就是一個的軍事強國,是一個到處侵略與吞併弱國,時刻都在發動戰爭的邪惡國家。

在很多美國人看來,歐洲聯邦遲早有一天會跨過大西洋,讓戰火燒到美國本土。

別忘了,美國也是西方國家,而且半數國民是歐洲移民的後代,因此在美國人看來,歐洲聯邦的統一範圍不僅僅是歐洲大陸,而是所有西方國家,這其中肯定就包括大西洋對岸的美國與加拿大。

顯然,在美國民衆把歐洲聯邦當成敵人的時候,中國就是美國的盟友。

也正是在這個大背景下,中國開始爲美國鬆綁,逐步降低佔領級別,並且逐步把國家權利歸還給美國民衆。

只是,中國並沒放鬆警惕,比如嚴格限制美國的軍事力量。

總而言之,黃瀚林積極鼓動歐洲聯邦發動統一戰爭,對中國在美國的佔領行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當然,這些都是後話了。

七月七日,在基本問題達成一致之後,東方同盟集團四十一個成員國的首腦共同簽署與發表了《同盟憲章》,明確提出,只有美國無條件投降,戰爭纔會在盟軍全面佔領美國之前結束。

事實上,兩天前,美國總統就通過瑞士,獲得了消息。

這個時候,盧卡斯基本上已經走投無路了。

東方同盟集團以憲章的方式,把美國無條件投降確定了下來,等於關閉了通過談判結束戰爭的途徑。

美國要麼徹底戰敗,要麼無條件投降,沒有第三種選擇。

當然,無條件投降等於徹底戰敗。

兩種方式的區別只是,到底要犧牲多少人,戰爭纔會結束。

顯然,犧牲的不是中國人,而是美國人。

在戰場上,美軍已經喪失了抵抗能力。雖然美國空軍還在作戰,但是僅能保護東海岸地區的大城市。在廣大的中部地區,美軍已經完全喪失制空權,中國空軍不但能夠用戰略轟炸機轟炸城鎮,甚至還大量使用了運輸機,也就是大型電動武器運載與投擲平臺,來轟炸完全喪失抵抗能力的地區。

每天,都有成千上萬的美國人喪生。

根據戰後估計,在戰爭的最後幾個月裡,每天死於戰略轟炸的美國人在十萬到二十萬之間,而間接死亡的美國人更多。如果全部算上的話,每天有一百萬以上的美國平民因戰亂喪生。

美國還能打下去嗎?

答案明顯是否定的,最多隻需要半年,美國就將徹底崩潰。

問題是,盧卡斯能夠在這個時候宣佈無條件投降嗎?

答案也是否定的,因爲有太多太多的人不會讓盧卡斯投降,這其中就包括美軍中的戰爭狂熱份。

第112章 絕地反擊第101章 潛艇的盛宴第50章 大無畏第149章 放棄第137章 困難重重第61章 意外因素第15章 風頭正勁第8章 泰然處之第260章 超級胡蘿蔔第228章 導火索第55章 兩手準備第161章 伏擊與反伏擊第19章 關鍵結點第37章 遠洋護衛第172章 不戰而退第31章 風捲殘雲第213章 作戰計劃第8章 倒計時第126章 多種手段第170章 戰爭的代價第10章 補充攻擊第26章 高興得太早第197章 無果而終第46章 不確定因素第9章 進軍神速第3章 本性難移第3章 前沿科技第145章 絕地反擊第174章 反擊第125章 挑戰困難第55章 毅然決絕第171章 八個半小時第218章 死亡陷阱第76章 作戰策劃第61章 防空作戰第25章 強攻第2章 經濟基礎第27章 精妙戰術第17章 決戰之前第37章 再接再厲第16章 陰差陽錯第133章 大膽直言第100章 戰略大調整第227章 力所不逮第27章 瘋狂計劃第69章 休假第35章 後方部署第5章 來晚了第205章 突襲第226章 進攻受阻第233章 蠶食第50章 民間力量第73章 沉默是金第28章 力所不及第65章 全面行動第260章 超級胡蘿蔔第134章 技術優勢第13章 周密計劃第60章 陌生的戰場第88章 十字路口第202章 衝刺第84章 戰略平衡第88章 十字路口第19章 人心所向第53章 繼續打第88章 最後關頭第5章 鐵娘子第40章 反擊的本錢第165章 按兵不動第63章 不可避免第155章 將計就計第24章 人道主義援助第286章 中美聯合體第231章 是敵是友第30章 緊急攔截第65章 全面行動第101章 導彈攻擊第143章 老鳥上陣第42章 冬天裡的戰火第136章 夾心餅乾第230章 重壓之下第43章 格鬥戰鬥機第5章 是戰是和第107章 全面壓上第310章 政治矛盾第50章 大無畏第69章 左右爲難第186章 及時醒悟第247章 毀滅性打擊第60章 艦隊北上第65章 完勝之途第235章 文明之母第19章 人心所向第19章 主動攻擊第3章 戰爭導火索第154章 總撤退第23章 戰略誤判第37章 拆東牆補西牆第35章 合理搭配第84章 連環拳
第112章 絕地反擊第101章 潛艇的盛宴第50章 大無畏第149章 放棄第137章 困難重重第61章 意外因素第15章 風頭正勁第8章 泰然處之第260章 超級胡蘿蔔第228章 導火索第55章 兩手準備第161章 伏擊與反伏擊第19章 關鍵結點第37章 遠洋護衛第172章 不戰而退第31章 風捲殘雲第213章 作戰計劃第8章 倒計時第126章 多種手段第170章 戰爭的代價第10章 補充攻擊第26章 高興得太早第197章 無果而終第46章 不確定因素第9章 進軍神速第3章 本性難移第3章 前沿科技第145章 絕地反擊第174章 反擊第125章 挑戰困難第55章 毅然決絕第171章 八個半小時第218章 死亡陷阱第76章 作戰策劃第61章 防空作戰第25章 強攻第2章 經濟基礎第27章 精妙戰術第17章 決戰之前第37章 再接再厲第16章 陰差陽錯第133章 大膽直言第100章 戰略大調整第227章 力所不逮第27章 瘋狂計劃第69章 休假第35章 後方部署第5章 來晚了第205章 突襲第226章 進攻受阻第233章 蠶食第50章 民間力量第73章 沉默是金第28章 力所不及第65章 全面行動第260章 超級胡蘿蔔第134章 技術優勢第13章 周密計劃第60章 陌生的戰場第88章 十字路口第202章 衝刺第84章 戰略平衡第88章 十字路口第19章 人心所向第53章 繼續打第88章 最後關頭第5章 鐵娘子第40章 反擊的本錢第165章 按兵不動第63章 不可避免第155章 將計就計第24章 人道主義援助第286章 中美聯合體第231章 是敵是友第30章 緊急攔截第65章 全面行動第101章 導彈攻擊第143章 老鳥上陣第42章 冬天裡的戰火第136章 夾心餅乾第230章 重壓之下第43章 格鬥戰鬥機第5章 是戰是和第107章 全面壓上第310章 政治矛盾第50章 大無畏第69章 左右爲難第186章 及時醒悟第247章 毀滅性打擊第60章 艦隊北上第65章 完勝之途第235章 文明之母第19章 人心所向第19章 主動攻擊第3章 戰爭導火索第154章 總撤退第23章 戰略誤判第37章 拆東牆補西牆第35章 合理搭配第84章 連環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