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進攻心切

bookmark

問題就出在原本應該由第三十九集團軍擔綱的南方集團軍羣這邊。

從三個集團軍羣的組成結構上就看得出來,魏成龍儘量讓一個甲類集團軍與兩個同番號的乙類集團軍在同一個方向上作戰,以此加強各集團軍的協作能力,並且確保甲類集團軍在集團軍羣中的地位。可是在南方集團軍羣中,充當主力的是第四十二集團軍,協助的則是第三十九集團軍與第一三九集團軍,而不是第一四二集團軍與第二四二集團軍,因此在協作上肯定存在問題。

這還不是可以忽略的小問題。

要知道,在集團軍羣中,最高指揮官就是甲類集團軍司令,而南方集團軍羣有兩個甲類集團軍,因此有兩名最高指揮官。雖然魏成龍已經做了安排,即由第四十二集團軍司令全權指揮,但是直接協助的集團軍是第一三九集團軍,而該集團軍司令是第三十九集團軍的前任參謀長。

由此導致的問題就是,第三十九集團軍司令仍然有很大的影響力。

在作戰上,這個問題很快就暴露了出來。

後來,有人認爲魏成龍把第三十九集團軍撤下來是非常不明智的安排,因爲這會導致前線作戰混亂。

只是,以當時的情況,這恐怕是魏成龍能夠做出的最好的安排了。

原因很簡單:南方集團軍羣的作戰任務最重。

如果有充足的時間,魏成龍會把第四十二集團軍、第一四二集團軍與第二四二集團軍全部派上去。即便再給他幾天時間,比如在一月底才發動進攻,他也能讓中央集團軍羣與南方集團軍羣對調。

可惜的是,魏成龍沒有這麼多的時間。

如果讓第三十九集團軍在前線打主力,魏成龍肯定得擔心,這支狀態不佳的集團軍無法承擔起最爲沉重的作戰任務。

事實上,隨後的戰鬥就證明了他的判斷。

由此導致的結果就是,魏成龍只能讓第四十二集團軍上去頂替第三十九集團軍。

那麼,南方集團軍羣的任務爲什麼會最重呢?

原因就是:在該方向上,南方集團軍羣需要應付來自三個方向上的敵人,得同時在三條戰線上作戰。

這一點,在魏成龍的部署上也反應了出來,即第二梯隊的五個集團軍中,有三個部署在阿斯特拉罕方向上,而另外兩個方向上只有一個集團軍充當總預備隊,預備兵力僅爲南方集團軍的三分之一。

事實上,這個部署,最終改變了這場會戰的結果。

當然,在會戰初期,還輪不到總預備隊上陣。

戰役打響之後,中央集團軍羣的主要任務是強攻伏爾加格勒,把俄軍的伏爾加方面軍限制在主要戰場上,並且設法迫使撤退到伏爾加河西岸的美軍向伏爾加格勒運動,在這裡跟中央集團軍羣打消耗戰。北方集團軍羣的主要任務是在薩拉托夫方向上展開,防止俄軍攻擊中國軍隊的右翼戰線,並且面對隨時有可能南下的烏里揚諾夫斯克方面軍與烏拉爾方面軍,在戰線北方建立起一道防線。真正的主攻方向在南面,即從已經控制了的阿斯特拉罕向西發起進攻。

按照魏成龍的部署,南方集團軍羣將首先沿着公路,向埃利斯塔進軍,然後向斯塔夫羅波爾推進,爭取在二月上旬攻佔克拉斯諾達爾,到達黑海北岸,控制黑海地區最大的港口新羅西斯克。完成這個任務後,第四十二集團軍將揮師北上,攻打羅斯托夫,對守衛伏爾加格勒的美俄聯軍進行戰略包抄,爭取在二月底攻佔米列羅沃,然後從西往東進軍,完成對伏爾加格勒的包圍行動。在此期間,第一三九集團軍將留在克拉斯諾達爾與新羅西斯克,在支持第四十二集團軍的同時,面向南面展開,第三十九集團軍則將在適當的時候,從阿斯特拉罕與斯塔夫羅波爾南先,攻佔高加索山脈以北地區,特別是馬哈奇卡拉、格羅茲尼、礦水城與涅溫諾梅斯克等交通樞紐城市,切斷南高加索地區美俄聯軍的退路,完成對高加索地區的戰略包圍行動。

其實,這不是魏成龍的計劃,而是戚凱威的計劃。

在最初的戰爭計劃中,戚凱威就明確提到,在渡過伏爾加河之後,將首先對付高加索地區的美俄聯軍,解除伊朗受到的戰略威脅,最終迫使美俄聯軍從伊朗撤軍,然後再揮師攻打莫斯科。

顯然,魏成龍只是在執行戚凱威制訂好的作戰計劃。

問題是,在決定提前攻打伏爾加格勒的時候,戚凱威已經放棄了這個計劃,只是要求堵住高加索地區的美俄聯軍,而沒有要求殲滅這股敵人,他的意圖是把主力放在北面,爲進軍莫斯科做準備。

可見,中國陸軍的兩位高級將領都在進攻戰略上存在分歧。

至於基層部隊,就更加不說了。

更要命的是,第三十九集團軍的司令官玉廷罡少將是戚凱威任命的,而且在擔任集團軍司令之前是戚凱威手下的作戰參謀。

不可否認,玉廷罡是一員戰將,而且很有頭腦,可他卻對戚凱威忠心耿耿。

玉廷罡與戚凱威的關係,使魏成龍在制訂進攻方案的時候,犯了一個錯誤,即沒有明確規定第三十九集團軍南下的確切時間,只用了“適當的時候”代指,而這就產生了一個巨大的不確定性因素。

一月二十日清晨,氣溫回升後,地面進攻正式開始。

北面,戰鬥打得非常順利,在第六十五集團軍的率領下,三個集團軍在當天就控制住了戰線,並且開始構築橫向長度超過五百公里、縱深達到一百五十公里的防區,做好了應對俄軍戰略反撲的準備。

必須承認,第六十五集團軍非常善於在較大的戰場範圍內作戰。

別忘了,在調派過來之前,第六十五集團軍與第一六五集團軍在遠東作戰,而且是在最偏遠的地區活動。

隨後,北方集團軍羣就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戰場中央,第三十八集團軍率領的中央集團軍羣打得非常勇猛,僅用了兩天時間就打到了伏爾加格勒,控制了列寧斯克與伏爾加斯基,把美俄聯軍趕到了伏爾加河西岸,提前三天完成了既定的作戰計劃。

這個時候,中央集團軍羣應該停下來,等到一月二十六日再發動進攻。

要知道,如此大規模的會戰,每一個集團軍羣都只是會戰的一部分,都應該嚴格按照作戰計劃行動。不按計劃行動,不管是延遲、還是提前,都會產生難以預料的後果,改變戰場局勢。

到一月二十二日,南方集團軍羣只推進了不到兩百公里,還沒有到達埃利斯塔。

按照計劃,中央集團軍羣應該在南方集團軍羣攻佔了埃利斯塔之後,再向伏爾加河西岸進軍,以此對美俄聯軍造成兩線壓力,讓美俄聯軍無法同時在兩條主要戰線上作戰,從而獲得殲滅美俄聯軍的機會。

事實上,在這個時候,作戰計劃分成了兩個部分。

一是美俄聯軍死守伏爾加河,南方集團軍羣將加快推進速度,爭取儘快攻佔至關重要的斯塔夫羅波爾,在這裡殲滅美俄聯軍的主力部隊,再向克拉斯諾達爾進軍,而中央集團軍羣要到這個時候才應該以攻佔伏爾加格勒爲主要目的,並且在機會成熟之後,圍殲伏爾加格勒守軍。

二是美俄聯軍向南馳援,南方集團軍羣則將放慢進攻速度,中央集團軍羣則應該在這個時候至少派遣一個集團軍從阿赫圖賓斯苛渡過伏爾加河,攻擊美俄聯軍左翼,配合南方集團軍羣在埃利斯塔北面打一場圍殲戰,然後單獨圍攻伏爾加格勒。到此,南方集團軍羣再向斯塔夫羅波爾推進。

由此可見,不管出現哪種情況,只要兩個集團軍羣按計劃行動,結果都不會差。

問題是,中央集團軍羣提前三天發動了攻打伏爾加格勒的作戰行動,使得整個戰局都發生了變化。

當時,指揮美俄聯軍作戰的不是諾日羅夫,而是布魯希洛夫。

受哈薩克斯坦會戰慘敗影響,諾日羅夫回到莫斯科,去修復他與俄羅斯總統之間的信任裂痕。雖然他的努力產生了作用,俄羅斯總統依然認爲他纔是俄羅斯的救星,但是在遠離前線的莫斯科,諾日羅夫發揮不了影響力。

布魯希洛夫沒有返回莫斯科,而是留在沃羅列日。

一月十九日,布魯希洛夫還去過伏爾加格勒,只是在當天傍晚就離開了。

當時,布魯希洛夫就意識到,中國軍隊很有可能立即發動進攻,而當時幾乎所有人都認爲中國軍隊要到二月份纔會再次發起進攻。

可惜的是,布魯希洛夫沒有進行提前部署。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因爲他不是美俄聯軍總司令,無法直接調動部隊。

戰鬥打響後,諾日羅夫還在莫斯科,布魯希洛夫成爲前線最高指揮官,也就獲得了調動部隊作戰的權力。

一月二十二日,布魯希洛夫做出了一個重大決定:讓駐守埃利斯塔的俄軍穩步向斯塔夫羅波爾撤退,並且調集部署在高加索地區的美俄聯軍加強斯塔夫羅波爾的防禦,準備在這裡擋住中國軍隊。

雖然沒有理由相信,布魯希洛夫在這個時候知道中國軍隊的進攻計劃,但是他的部署非常具有前瞻性,也有着重大戰略價值。

這個時候,戰場形勢就已改變。

第311章 災難的源頭第15章 轟炸任務第11章 不走尋常路第284章 轉變第74章 沒有硝煙的戰場第55章 積極外交第23章 金狗第25章 強攻第321章 起源第49章 首輪空戰第60章 集體智慧第60章 陌生的戰場第83章 一錯再錯第57章 理想的光芒第3章 戰前會議第121章 高歌猛進第20章 政治聯盟第152章 地面戰爭第18章 不對稱戰術第51章 精密計劃第8章 膽識第43章 薄弱環節第137章 陰雲密佈第1章 禁運效果第62章 軍方接觸第90章 獨木難支第52章 突擊開始第21章 突如其來第163章 秘密武器第50章 大漠揚威第145章 絕地反擊第101章 導彈攻擊第3章 戰爭導火索第169章 表明身份第126章 內訌第107章 全面壓上第13章 周密計劃第117章 防空作戰第6章 定論第173章 人肉盾牌第9章 臨時考覈第24章 勇敢面對第235章 文明之母第240章 不算圓滿第141章 入朝第96章 迴歸正位第116章 天空霸主第243章 狂妄自大第64章 外交勝利第226章 進攻受阻第259章 遺贈第56章 守株待兔第22章 還以顏色第241章 主動求變第83章 空中遭遇第63章 誤打誤撞第145章 絕地反擊第35章 支柱第79章 立場第29章 爲下一場戰爭第38章 技不如人第36章 急轉直下第165章 按兵不動第233章 革命性技術第215章 光復第71章 任人唯才第81章 防空攔截第57章 戰術偵察第177章 大兵壓境第36章 負擔第311章 災難的源頭第8章 經濟賬第235章 前仆後繼第70章 重擊落空第22章 大決戰第191章 艦隊出動第35章 後方部署第114章 全力招架第93章 空中偷襲第150章 手忙腳亂第67章 後勤大總管第62章 戰術反擊第64章 退與不退第87章 人挪活第54章 遠征日本海第249章 舉世震驚第110章 退卻第5章 夜空魅影第106章 抓住機會第108章 海下殺手第53章 軍事部署第304章 文明接觸第108章 高歌猛進第26章 排兵佈陣第100章 鋼鐵洪流第1章 極限第103章 戰場外的問題第112章 和平第49章 第二戰場第52章 統一意見
第311章 災難的源頭第15章 轟炸任務第11章 不走尋常路第284章 轉變第74章 沒有硝煙的戰場第55章 積極外交第23章 金狗第25章 強攻第321章 起源第49章 首輪空戰第60章 集體智慧第60章 陌生的戰場第83章 一錯再錯第57章 理想的光芒第3章 戰前會議第121章 高歌猛進第20章 政治聯盟第152章 地面戰爭第18章 不對稱戰術第51章 精密計劃第8章 膽識第43章 薄弱環節第137章 陰雲密佈第1章 禁運效果第62章 軍方接觸第90章 獨木難支第52章 突擊開始第21章 突如其來第163章 秘密武器第50章 大漠揚威第145章 絕地反擊第101章 導彈攻擊第3章 戰爭導火索第169章 表明身份第126章 內訌第107章 全面壓上第13章 周密計劃第117章 防空作戰第6章 定論第173章 人肉盾牌第9章 臨時考覈第24章 勇敢面對第235章 文明之母第240章 不算圓滿第141章 入朝第96章 迴歸正位第116章 天空霸主第243章 狂妄自大第64章 外交勝利第226章 進攻受阻第259章 遺贈第56章 守株待兔第22章 還以顏色第241章 主動求變第83章 空中遭遇第63章 誤打誤撞第145章 絕地反擊第35章 支柱第79章 立場第29章 爲下一場戰爭第38章 技不如人第36章 急轉直下第165章 按兵不動第233章 革命性技術第215章 光復第71章 任人唯才第81章 防空攔截第57章 戰術偵察第177章 大兵壓境第36章 負擔第311章 災難的源頭第8章 經濟賬第235章 前仆後繼第70章 重擊落空第22章 大決戰第191章 艦隊出動第35章 後方部署第114章 全力招架第93章 空中偷襲第150章 手忙腳亂第67章 後勤大總管第62章 戰術反擊第64章 退與不退第87章 人挪活第54章 遠征日本海第249章 舉世震驚第110章 退卻第5章 夜空魅影第106章 抓住機會第108章 海下殺手第53章 軍事部署第304章 文明接觸第108章 高歌猛進第26章 排兵佈陣第100章 鋼鐵洪流第1章 極限第103章 戰場外的問題第112章 和平第49章 第二戰場第52章 統一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