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三章 徐陵需要的答案

李藎忱很清楚,這個能夠混跡三朝而不倒的老狐狸,肯定有自己的看法和建議,畢竟李藎忱在權謀上並不怎麼擅長,若是能夠得到徐陵的指點,自然再好不過。

李藎忱雖然有着遠比這個時代其餘人多的經驗,但是這樣的經驗實際上更多的是體現在科學技術和軍事指揮上,話句話說是他的理科知識和軍事思想要在這個時代之上,但是並不代表着李藎忱對於所謂的“帝王術”和“臣子術”很瞭解。

貨與帝王家,這是很多古代士子的想法,這也就導致權謀之術的飛快發展,出現了很多不傳之秘,進而使得中國古代朝堂上的鬥爭總是分外的殘酷。而這種算計顯然是李藎忱缺乏的,所以這也是爲什麼李藎忱寧肯走出來打下一片天地,也不願意直接留在京城中一步步向上奮鬥——哪怕是在有徐陵和吳明徹等人的庇護下這種奮鬥將會更爲簡單。

因爲李藎忱不確定自己走的下一步是不是符合所有人的利益,從而能夠順利走下去,也不確定自己每一步走過,又有多少人會在暗中記恨自己,所以與其走的這麼憋屈,還不如在外面轟轟烈烈的打開局面,至少刀槍晃動,都是自己能夠看到的。

這也是爲什麼古代往往會出現重文輕武的現象,因爲在那些掌控中樞的文官眼中,地方上那些只知道打打殺殺的大老粗顯然和自己跟本不是一個檔次上的,而真的要是鬥爭起來,只要這些大老粗還有些忌憚不敢直接動武,那麼他們永遠都不可能是文臣的對手。

所以李藎忱並不敢貿然直接返回京城,他需要徐陵在暗中的幫助,需要以吳明徹爲首的武將在京勢力的庇護——至少從根源上,李藎忱是從吳明徹的麾下走出去的,而且李藎忱的部將之中也有裴子烈這等吳明徹的弟子,和吳明徹以及整個南陳武將體系也算是淵源頗深,到時候只要不是造反殺頭的事情,吳明徹等人肯定不會袖手旁觀。

好在現在徐陵的幫助主動送上門來了,也讓李藎忱鬆了一口氣。

而徐德言快步走下臺階,卻在庭院中微微一頓,他下意識的回頭看向書房,遲疑片刻,方纔繼續向門口走去。

實際上徐陵不只是給徐德言寫了一封家書,這一封家書分明就是要轉交給李藎忱的,而還有一封是徐陵囑託徐德言的。徐德言看過之後就直接燒掉了,但是上面的內容他記得清清楚楚。

徐陵讓徐德言確定李藎忱到底有沒有逐鹿天下的決心,顯然徐陵並不相信李藎忱會老老實實的做南陳的忠臣,他想知道李藎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到底只是這巴蜀一隅安居之地,還是最終成爲整個天下的帝皇?

顯然如果這個答案是李藎忱志在天下的話,徐陵肯定就要有所準備了,徐家的興亡當然不能僅僅寄託在一個徐德言身上,還有更多的財力物力必將送到李藎忱的手中。

這些徐陵都毫不避諱的直接在書信中提到了,這也是爲什麼徐德言不打算留下這封信。

如果說徐陵給李藎忱的那一封信已經足夠駭人聽聞,那麼這一封可就是句句誅心了。徐德言雖然覺得祖父身爲南陳的臣子,卻已經開始籌謀幫助一個反賊怎麼都有些不道義,但是他也知道現在的南陳已經不可避免的展現出來頹勢。

徐陵身爲一家之主,爲了家族的未來,有如此選擇和防備也在情理之中。

不過顯然李藎忱突如其來的對朝廷的示好讓徐陵一時間也有些疑惑,不確定李藎忱到底想要幹什麼。畢竟徐陵的一言一行牽扯到的可不僅僅是他一個人的態度,整個徐家,甚至還有那些朝堂上和徐陵走得近的官員,都會和徐陵所說的話、所做的事牽扯上關係,所以徐陵需要李藎忱一個準確的答案。

雖然李藎忱沒有明確的說,但是顯然也已經給了徐德言一個準確的答案,至少現在李藎忱並不打算跟南陳動手,但是也說明只要聯手解決掉北周這個敵人,在未來李藎忱一定會和南陳站在對立面。

至於接下來應該怎麼走,徐德言並不清楚,這些應該是徐陵去頭疼的事情,而他需要做的,就是幫助裴子烈繼續打點好整個巴郡戰區的諸多事務,現在徐德言已經很清楚,當初祖父將自己派遣到李藎忱的麾下有多麼重要,更清楚現在自己只要能夠將本職工作做好,就是對家族最大的幫助。

————————————-

陽光明媚,曬得一切都懶洋洋的。

不過議事堂外一名名李藎忱的親衛卻是站得筆直,一點兒都不敢鬆懈,而在他們對面的裴子烈和蕭世廉的親衛也一樣,大家大眼瞪小眼,誰都不敢說話。

雖然這些親衛曾經一次又一次的並肩作戰,但是現在只聽得議事堂之中的動靜,大家誰都不敢多動一下,更不要說出聲音了。

而李平和另外兩個同僚站在臺階下,相互看了一眼,滿滿的都是無奈。

李藎忱原本以爲蕭世廉和裴子烈應該會乾脆了當的支持自己的想法,可是讓他無語的是,這兩個傢伙幾乎是一前一後衝進門的,而第一件事就是拍着桌子和李藎忱發火。

“不行,這樣太危險了,某不同意!”裴子烈如是說。

“你要是答應帶某前去,這個倒是可以考慮!”蕭世廉雖然沒有明確地表示反對,但是也給出了李藎忱根本不可能接受的條件。

整個巴蜀坐鎮的總共就只有三個人,當然不可能一下子去兩個,只剩下裴子烈一個人如何支撐的起來整個巴蜀大局?所以可以說李藎忱肯定不會同意蕭世廉的意見,而蕭世廉也等於在用這種方式來表達自己的反對。

看李藎忱只是苦笑,卻並沒有打算回答的意思,裴子烈有些無奈的將佩劍放下,沉聲說道:“世忠,不是某和伯清不明白的你的苦心,也不是不知道你這樣做的目的,但是你這樣多少未免有些冒險,畢竟現在只有你才能支撐起來整個巴蜀,所以這個任務要不還是交給某或者伯清來······”

第一九四八章 徐陵和成都書院第二一七七章 驚天一爆第兩千零一章 “如數”,“足額”第一八二六章 小管家第八百五十八章 尉遲家的禮物第一六六三章 綦連雄到哪裡去了?第七章 求死第一三七五章 長安城外第一一三三章 血肉長城第一五四六章 百步的路第一一五零章 正當時第一三六八章 同是天涯淪落人第八百五十章 偶遇第九百三十章 錢莊第一二九二章 沒得選第四百三十二章 詩書教化第七百三十五章 且看着第二三五一章 爲誰風露立中宵第二零六二章 那就沒得談了第一百一十三章 什麼樣的君王第一九五六章 定策,南北夾攻第八百一十六章 岳父可能是假的第十三章 優勢第二三六六章 自古以來第一三一七章 有榜樣的宇文亮父子第二一六一章 授印掛劍第四百六十二章 假象第一百四十六章 留意第四百七十六章 死局與棄子第一五二八章 戰盧容,大象來襲第一六三零章 面聖第一七一七章 赤與青,山河鼎沸第一千九十五章 搶人頭第二三五八章 鍼砭時弊第一六三八章 丟掉的要拿回來第二零一四章 破城不難,安民難第一百八十八章 無人第八百九十七章 絕路第一六六六章 引他南下第一二零五章 隔牆有耳第一八一二章 可用第九百五十二章 家事即國事第二二六八章 內府擴張帶來的問題第一三六七章 一屋之朕第七百九十六章 頗有微詞第八百二十八章 曹孝達的想法第一七五三章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第七十六章 淮口第六百三十四章 憔悴第一六三四章 市場的胃口第一百二十八章 一禮第五百八十三章 崔弘度的掙扎第二二九二章 是皇帝,也是人第一五零八章 人生軌跡的改變第一六三二章 輿論之戰第六百二十九章 佳人心思第七百三十一章 告辭第二三一一章 “老農”李淵第一八一八章 矛盾要讓陛下知道第二十八章 逃命第一二六一章 梟雄末路第一六零六章 白大褂第七百零二章 孔範第四百零二章 重逢第一千一十九章 顛倒第一二五零章 戰爭的殘忍第一六七七章 進英烈堂,咱們不一起第二一七一章 馬革裹屍,猶然不悔第一千五十七章 三省六部和太尉府第四百八十五章 所見略同第一二一八章 陛下給了希望第一二九四章 破了他的膽就夠了第二百七十六章 密報第六百七十四章 達成一致第二一二九章 爲什麼要送入書院第一九九八章 白袍在幽州的發展第一一八一章 北人侍衛第二百章 公安第二二零六章 有人知道答案第一八一一章 夫妻同心第一四六六章 帝王的弱點第一九九九章 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第一九一八章 遷都之念第五百四十章 巴人的擔心第四百五十六章 米倉道中第一四零九章 年輕人在成熟第二二零四章 逃跑屬狗,打仗就慫第一九九零章 溯流而上,滿盤皆活第一八五一章 馬,馬!第三百九十八章 李藎忱和陸騰第八百零六章 錯在哪裡第一百五十二章 禮物第一千零一章 落幕第一八九七章 孰不可忍第一二四九章 倒春寒第二二六一章 張掖城外的亂戰第一八一二章 可用第一四三一章 黃沙灣阻擊戰第八百八十三章 真是一場豪賭第七百三十章 後患無窮
第一九四八章 徐陵和成都書院第二一七七章 驚天一爆第兩千零一章 “如數”,“足額”第一八二六章 小管家第八百五十八章 尉遲家的禮物第一六六三章 綦連雄到哪裡去了?第七章 求死第一三七五章 長安城外第一一三三章 血肉長城第一五四六章 百步的路第一一五零章 正當時第一三六八章 同是天涯淪落人第八百五十章 偶遇第九百三十章 錢莊第一二九二章 沒得選第四百三十二章 詩書教化第七百三十五章 且看着第二三五一章 爲誰風露立中宵第二零六二章 那就沒得談了第一百一十三章 什麼樣的君王第一九五六章 定策,南北夾攻第八百一十六章 岳父可能是假的第十三章 優勢第二三六六章 自古以來第一三一七章 有榜樣的宇文亮父子第二一六一章 授印掛劍第四百六十二章 假象第一百四十六章 留意第四百七十六章 死局與棄子第一五二八章 戰盧容,大象來襲第一六三零章 面聖第一七一七章 赤與青,山河鼎沸第一千九十五章 搶人頭第二三五八章 鍼砭時弊第一六三八章 丟掉的要拿回來第二零一四章 破城不難,安民難第一百八十八章 無人第八百九十七章 絕路第一六六六章 引他南下第一二零五章 隔牆有耳第一八一二章 可用第九百五十二章 家事即國事第二二六八章 內府擴張帶來的問題第一三六七章 一屋之朕第七百九十六章 頗有微詞第八百二十八章 曹孝達的想法第一七五三章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第七十六章 淮口第六百三十四章 憔悴第一六三四章 市場的胃口第一百二十八章 一禮第五百八十三章 崔弘度的掙扎第二二九二章 是皇帝,也是人第一五零八章 人生軌跡的改變第一六三二章 輿論之戰第六百二十九章 佳人心思第七百三十一章 告辭第二三一一章 “老農”李淵第一八一八章 矛盾要讓陛下知道第二十八章 逃命第一二六一章 梟雄末路第一六零六章 白大褂第七百零二章 孔範第四百零二章 重逢第一千一十九章 顛倒第一二五零章 戰爭的殘忍第一六七七章 進英烈堂,咱們不一起第二一七一章 馬革裹屍,猶然不悔第一千五十七章 三省六部和太尉府第四百八十五章 所見略同第一二一八章 陛下給了希望第一二九四章 破了他的膽就夠了第二百七十六章 密報第六百七十四章 達成一致第二一二九章 爲什麼要送入書院第一九九八章 白袍在幽州的發展第一一八一章 北人侍衛第二百章 公安第二二零六章 有人知道答案第一八一一章 夫妻同心第一四六六章 帝王的弱點第一九九九章 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第一九一八章 遷都之念第五百四十章 巴人的擔心第四百五十六章 米倉道中第一四零九章 年輕人在成熟第二二零四章 逃跑屬狗,打仗就慫第一九九零章 溯流而上,滿盤皆活第一八五一章 馬,馬!第三百九十八章 李藎忱和陸騰第八百零六章 錯在哪裡第一百五十二章 禮物第一千零一章 落幕第一八九七章 孰不可忍第一二四九章 倒春寒第二二六一章 張掖城外的亂戰第一八一二章 可用第一四三一章 黃沙灣阻擊戰第八百八十三章 真是一場豪賭第七百三十章 後患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