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第二天醒來的時候,天邊已經露出魚肚白,她一下子被這昏暗的光線給嚇了一跳,急忙坐了起來。
這麼一坐,她就忍不住哎呀了一聲,察覺到了身體的不適。
這個楚庭川!
朱元不免又想起昨夜新婚的荒唐。
楚庭川分明看上去最溫文無害不過,哪怕是平常她們相處呢,擁抱和拉手就已經算是最親密的舉動了,看起來楚庭川也是個極爲守禮的人。
尤其是朱元之前還聽太后隱晦的提起來,說楚庭川這個孩子油鹽不進,跟正常的人也不大一樣,身邊到了十幾歲了,硬是連個宮女都不肯叫近身。
有段時間恭妃還哭訴到了太后宮裡,覺得是不是小時候被盛貴妃給下毒毒壞了身體,所以纔會這樣。
太后說起這件事的時候朱元還覺得楚庭川或許的確沒什麼經驗。
可是,可是雖然她上一世也是嫁了人的,但是她,她跟襄王的感情一點兒也不好,兩人之間更不要提什麼親密舉動了。
襄王時常說她不解風情,跟死魚差不多。
她也不懂什麼啊!
爲了這事兒,葛氏和蘇付氏兩人咳嗽着跟她說起新婚夜該注意的事情時,朱元還打起精神來聽了聽呢。
可是實際上根本不用她操心,楚庭川根本就無師自通好不好?!
昨天晚上她迷迷糊糊被楚庭川親的暈頭轉向的時候,楚庭川拿出一本春、宮冊子的時候,她簡直是被驚呆了好不好?
想到昨天的事,朱元忍不住又羞又氣,臉又下意識紅了,連心臟都忍不住劇烈的跳動了幾下,正要跟楚庭川算賬,一歪頭才發現楚庭川竟不在。
她有些疑惑,寢殿的門卻已經試探着被推開了,見她已經醒了,綠衣和水鶴急忙喊了一聲姑娘,便開了門進來:“姑娘,殿下去演武場練武了,聽說他晨間都有這個習慣的,起來的時候特地吩咐了我們不要驚動您,注意着您的動靜,您要更衣嗎?”
朱元嗯了一聲,話一出口才驚覺自己聲音有些嘶啞,急忙讓綠衣:“給我端一杯蜜水來。”
綠衣哎了一聲,
親自去攙扶朱元起來。
朱元是真的覺得活動都有些難,昨天晚上要不是楚庭川還給她上了藥,想必今天走路的姿勢都要有些奇怪了。
她強自鎮定,裝作看不見自己一身的痕跡,鎮定的換好了衣裳,才坐在妝臺前讓水鶴梳妝。
綠衣倒是沒大驚小怪的,主要是姑娘身邊沒合適的嬤嬤,雖然陪嫁裡頭有好幾個宮裡之前賜下來教規矩的嬤嬤,但是朱元是個用人習慣了就很難改的人,所以蘇付氏跟葛氏早就把該注意的事都告訴綠衣了。
所以雖然綠衣覺得姑娘一身的紅痕不大對,卻也沒覺得什麼。
反正成親的人都是這樣的,太太們說的。
她歡快的去櫃子裡挑了一套暗紅滾金邊的衣裙出來,問朱元:“今天姑娘穿這個吧?”
新婚前三天都是要穿紅的。
朱元看了一眼,就點了頭,選了首飾等到梳妝完畢,便將外頭的衣裳換好了,又問綠衣:“問過內侍了沒有?殿下一般何時回來?”
她這裡正問,楚庭川便笑着進來了:“別問了,已經回來了。”
說着就上前,見朱元已經穿戴好了,便捏了捏她的耳朵,問她:“怎麼不多睡一會兒?我算着時辰了,就算是再過一會兒,也不晚的。”
朱元見他神清氣爽的就忍不住來氣,瞪了他一眼,見他笑眯眯的把臉湊過來要求自己擦汗,忍不住又覺得好笑,拿了帕子替他把頭上的汗給擦了,就道:“新婚第二天,該給三宮敬茶的,哪裡能有輕忽?快去洗漱,換了衣裳咱們就要過去了。”
正說着,太后宮裡的翁姑便來了。
楚庭川繞過屏風去了淨房。
朱元便親自迎翁姑。
翁姑一見朱元便笑着擺手:“太子妃娘娘可千萬別折煞了我,我來服侍太子妃娘娘用膳。”
說是服侍用膳,翁姑卻帶着一個嬤嬤往寢殿裡去,見了牀上的白綾,臉上笑意更深,不着痕跡的看着那個嬤嬤裝進了匣子。
朱元的臉便更忍不住紅了紅。
好在她在外人面前向來是很端的住的,立即便又恢復了若無其事的樣子,見翁姑過來,便請翁姑一道用早飯。
翁姑笑着擺手:“這哪兒成?知道這是娘娘體恤我,可我越發不能放肆了,我來服侍娘娘和殿下。”
東宮的膳食自然也是御膳房送來的,一應早點做的很是精緻,光是粥便有七八樣,配了各種小食和幾樣小菜,林林總總擺了一桌子。
楚庭川不一時就出來了,見了翁姑也笑着問了好,兩人用飯完畢,便跟翁姑一道去了太后宮裡。
太后早就已經等着他們,見朱元素來穩重的臉上也平添了幾分緋紅,一下子便更加喜悅了。
好!
她早就已經看過嬤嬤捧回來的白綢了,心裡總算是放了亦莊心事。
唉,說起來真是心酸,她還一直擔心孫子真是壞了身體呢。
現在看來是半點兒事都沒有,純粹就是楚庭川從前沒有喜歡的人罷了。
這個孩子.....
太后見楚庭川悄悄朝着自己眨了眨眼睛,心裡就忍不住覺得好笑,點了點他,等他們倆跪下敬了茶,便笑着一人給了一個極爲豐厚的紅包,拉了朱元在自己身邊坐了,問她是不是好習慣。
朱元哪裡能說不習慣,自然說是一切都很順利。
太后便更加高興了:“去太極殿拜見你們父皇,再去皇后宮裡,再回來咱們一道用午飯。”
至於恭妃,她昨天就又病了。
太后根本沒有打算提起她。
楚庭川和朱元應是,兩人前後出了門,到了門口,楚庭川還特意停下來等朱元,扶着她下臺階。
饒是太后也忍不住覺得有些好笑:“庭川還從來沒有對哪個女孩子這樣細心體貼過。”
翁姑送上茶來,忍不住也跟着笑了:“可不是,咱們殿下對娘娘好着哪,可見這門婚事做的好,都是您眼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