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一場秋雨

一整個白天都是陰沉沉的,過了中午就開始下起了雨。開始的時候雨勢尚小,綿綿如絲,在外行走的侍衛們並不在意,沒有讓車停下來,結果雨不知不覺越下越大,官道上也變得坑坑窪窪,車速逐漸放緩。按這種速度前進,恐怕入夜也未必能到達下一處驛站。

前不着村後不着店,萬一雨一直下個不停這一隊人馬定會錯過宿頭。侍衛統領怕錦衣玉食的皇子挑剔,派人專門冒雨向前打探,終於尋了一處鄉下農莊借宿。農莊的主人一家在城裡,做官經商有其他營生,只偶爾到莊上遊玩,莊子裡外佈置雖然庸俗,倒也潔淨。侍衛統領打點好一切,佈防完畢,這纔將車上的貴客們請下來。

其實鸞鳴在車上正生悶氣。他的侍人要說在宮內那也是聰明伶俐,很懂得人情世故的,烹茶煮酒各項廚活和針線都不錯,唯獨不肯讀書避着那些與才學掛鉤的東西。鸞鳴小的時候央求着母皇給他請了老師,認了字學過琴棋,別的都沒有什麼長進,唯獨下棋很有天賦,就是幾名皇女如果不用心也會被他贏了去。他以此爲傲,閒來無事就試圖教導身邊這些伺候的人也都學會下棋,可以陪他玩鬧。宮裡確實有那麼兩三個,被他調教出來能陪他的,可惜他現在帶在身邊這位,下棋這項一直不開竅。

鸞鳴原本想着用賞罰制度要求,自己的侍人和阿黎兩個裡總有一個能學會一點,只要他日日督促,便可以陪他解悶。結果鸞鳴發現那侍人和阿黎一個比一個笨,他耐着性子講了半天,這兩人誰也學不會,就連讓背下棋的規則,都是磕磕絆絆丟三落四……

那侍人嘴上甜。說他和阿黎都是奴才命,自然與皇子殿下的智慧沒法比,下棋這種雅事,尋常女子都未必能學會,更不用說他們這種卑微出身的男子。左右是求了半天,說盡了好話,鸞鳴饒過那侍人沒有罰。轉頭就把火氣發到阿黎身上。

這時車子已經到了農莊上,侍衛統領過來請皇子移駕下車去剛收拾好的房間下榻。鸞鳴一聽不是在驛站而是農莊,他頓時來了興致。因爲驛站都是國家統一修建,實用性更強,房間裡外裝飾佈置都很尋常。除了比一般客棧安全,守衛的人多些,各地千篇一律實在是沒什麼好看的。如今這鄉下農莊,院落套着花園,建築規制雖然比不得官府地標準。卻也是自有一番情趣。

鸞鳴打發侍人去房間內再仔細收拾佈置,有空去盯着伙伕準備飯食,他則支使阿黎打了油紙傘陪他四處逛逛。儼然將阿黎當作他自己的僕從使喚。

妤卉看不過去想將阿黎要回來,侍衛統領卻說皇子正在興頭上,反正就在莊子裡逛,又不是出去,就讓妤卉暫時忍耐。畢竟皇子帶的隨身僕人太少不夠使喚,侍衛隊中跟了幾名粗使的僕役,皇子又看不上眼。

妤卉叮囑了影柳,讓他暗中跟隨照顧。自己抱了女兒回到房間惴惴不安地等候。

等到掌燈,阿黎終於被鸞鳴特赦回來。原來是鸞鳴冒雨亂逛着涼受寒,用過晚餐就渾身無力一陣陣發冷,被侍人服侍着灌了發汗的藥先睡下了。

妤卉心想讓鸞鳴多病幾天纔好,否則他怎能消停。接着妤卉又擔心地摸了摸阿黎的衣物。果然阿黎身上穿的衣服都泛着溼氣。想必剛纔只有一把傘,阿黎爲了讓鸞鳴不被淋到。就只有自己大半身子露在傘外淋雨,衣服早溼透了。妤卉摸到他手臂地時候,他還下意識地顫抖。

妤卉趕緊將阿黎的衣袖捲起,便看到他小臂上遍佈星星點點的紅腫。她皺眉道:“阿黎,你胳膊上怎麼了?是不是皇子殿下罰了你?”

阿黎抿了抿嘴脣道:“主人,是下奴愚鈍,殿下教下棋學不會,捱了罰。不過不礙事的,殿下只是用縫衣針隨便紮了幾下,不曾有別的打罵。”

如果真是針扎地,阿黎兩條手臂上都是紅點數不過來,絕非幾下能造成的效果。妤卉心中怨氣更大,氣鼓鼓道:“那個鸞鳴當初欺負鸞和就不擇手段歹毒的很,現在居然拿針扎你,還讓你淋了這大半天的雨,實在太可惡了。明天說什麼我也不會讓你再去陪他。阿黎,你先換下溼衣服,我去給你討些藥膏敷在傷處。日後我就說你受了風寒舊病復發,怕過了病氣不方便服侍皇子。”

阿黎當然明白妤卉對他的關照愛護,他心中感動,卻怕讓妤卉擔心,又怕她爲了他得罪皇子,就低聲說道:“下奴小時常年泡在冷水裡,這點小雨淋了也沒什麼地。至於針扎的皮肉小傷根本無需用藥,從前下奴捱了鞭子也是忍幾日就好了。皇子殿下若是非要下奴去服侍,主人不必擔心,下奴受得住的。”

妤卉不管阿黎怎麼說,她親手爲阿黎脫去溼衣,拿了布巾爲他擦身。阿黎心想自己是妤卉地貼身侍兒,平素起居住宿都與妤卉一起,妤卉脫他衣服,他自然不敢忤逆反抗,配合着讓她擦乾淨了。妤卉這才讓他換上乾淨的裡衣,卻不給他外衣,叮囑他躺到牀上好好休息,最多是逗弄一下女兒。她則推門出屋去找侍衛討藥。

不一會兒妤卉拿了藥回來,仔細地爲阿黎敷好,女兒早就酣然入夢,他們兩人便也早早睡下了。

誰料半夜突然聽到外邊有人喧譁,侍衛統領在房門外告知:“妤小姐,莊子外邊來了一夥兒匪徒,嘴上喊打家劫舍,實際上個個武功高強,很可能是衝着您或皇子殿下而來。我們外圍守衛能抵擋一時,可惜不知道敵人還有否別的埋伏,雨大又不方便馬車亂行,請您還是暫時留在房內不要出來。”

妤卉知道事情緊急,與阿黎匆匆穿好衣物,收拾停當,乖乖坐在屋內。

片刻後,侍衛統領敲開房門,焦急道:“妤小姐,皇子殿下正發着燒不省人事,可否請您帶着影衛移步到皇子殿下的房內代爲守護?匪徒人多勢衆,我等雖然已經飛報附近官府請求增援,卻還是要集中所有人手才能抵擋攻擊。還望您能幫忙照料皇子殿下。”

在這種危難時刻,妤卉曉得不能任性。看來敵人不好應付,侍衛們各司其職,爲了不分散力量把重要的人集中在一起守護是權宜之計。她只好硬着頭皮,帶着阿黎等人一起去了鸞鳴的房間。影楊、影柳藏到屋外,妤卉一來避嫌二來是實在討厭鸞鳴,就搬了椅子到外間門口坐着休息。那侍人膽小害怕,見鸞鳴病得迷糊,外邊又喊殺一片,就央了阿黎陪他。阿黎只得抱了女兒坐到裡間的椅子上,與那侍人偶爾說上一兩句,安撫他的情緒。

又捱了一陣,阿黎忽然從裡間走出來,低聲對妤卉說道:“主人,下奴聽着有五名高手已經殺到莊子內宅裡,正向這邊來。那五人內力精深,恐怕侍衛們擋不住。”

妤卉很自然地從阿黎懷裡接過女兒,讓阿黎拿了一把寶劍提前準備好,她們全都集中到了裡間。雖然房外有影楊、影柳,可對方來了五名高手,妤卉明白自己這邊絕對不能大意。

妤卉正尋思着,只聽屋頂上已經打了起來,下一刻,一個黑衣人便踹破了瓦頂落入房內。

那黑衣人用黑布蒙了頭臉,只露出殺氣騰騰地雙眼,手裡提着還在滴血的刀,落入房內匆匆掃了一眼就直撲向妤卉。

妤卉仗着輕功將將閃避開,阿黎立刻持劍與那黑衣人鬥在一起。

妤卉剛想喘口氣,房頂上又落下兩名黑衣人,影楊、影柳身上已經掛了彩,驚呼道:“主人小心!”

番外逝水如斯三26 可疑之處4800分np結局30 聲東擊西27 同室操戈05 救人一命32 香囊隱秘14 妤家內眷27 發現人煙19 奇書難尋10 逝水有情19 妙蓮心事08 何以療傷13 頭腦風暴18 試探之法21 不談感情11 聖意所向31 私房訓話04 往事如煙21 得寸進尺30 閨房密話19 表明立場23 更多隱秘33 特殊安排2500分32 大戰將起23 目的不純09 誰人掌控17 談談條件09 心中束縛18 繁華所在4200分01 邊關告急14 噩夢來襲21 敞開心扉20 側夫進門19 妙蓮心事30 雙重保險18 命理之說24 機關重重17 大被同眠16 朝廷欽犯11 準備啓程24 共進午餐1600分10 走出困惑32 辭官入贅25 如何算計03 根深蒂固20 尋寶之旅08 恨由心生22 又添隱憂19 奇書難尋15 初次見面30 難以自拔11 真心一諾26 深宅大院15 一場秋雨18 潛移默化30 雙重保險33 爲人父母12 暫時平靜02 待罪之身07 收買人心29 接掌帥旗33 得見將軍06 禮輕情重05 人若犯我02 美男奴隸33 慾念萌生33 慾念萌生01 官學取捨13 嚴苛訓練17 問策無果20 親情關懷25 地下金屋18 命理之說08 奇兵突襲18 試探之法14 噩夢來襲28 神醫鬼伯24 反美人計18 勞動報酬09 深夜密會23 更多隱秘26 可疑之處4800分07 宮中閒事12 分析形勢03 陰雲密佈18 入局爲餌07 白樺林中19 一點線索05 捫心自問07 宮中閒事15 一場秋雨31 爲伊憔悴17 不情之請18 入局爲餌09 後院起火15 傳書困惑27 祭天大典27 祭天大典
番外逝水如斯三26 可疑之處4800分np結局30 聲東擊西27 同室操戈05 救人一命32 香囊隱秘14 妤家內眷27 發現人煙19 奇書難尋10 逝水有情19 妙蓮心事08 何以療傷13 頭腦風暴18 試探之法21 不談感情11 聖意所向31 私房訓話04 往事如煙21 得寸進尺30 閨房密話19 表明立場23 更多隱秘33 特殊安排2500分32 大戰將起23 目的不純09 誰人掌控17 談談條件09 心中束縛18 繁華所在4200分01 邊關告急14 噩夢來襲21 敞開心扉20 側夫進門19 妙蓮心事30 雙重保險18 命理之說24 機關重重17 大被同眠16 朝廷欽犯11 準備啓程24 共進午餐1600分10 走出困惑32 辭官入贅25 如何算計03 根深蒂固20 尋寶之旅08 恨由心生22 又添隱憂19 奇書難尋15 初次見面30 難以自拔11 真心一諾26 深宅大院15 一場秋雨18 潛移默化30 雙重保險33 爲人父母12 暫時平靜02 待罪之身07 收買人心29 接掌帥旗33 得見將軍06 禮輕情重05 人若犯我02 美男奴隸33 慾念萌生33 慾念萌生01 官學取捨13 嚴苛訓練17 問策無果20 親情關懷25 地下金屋18 命理之說08 奇兵突襲18 試探之法14 噩夢來襲28 神醫鬼伯24 反美人計18 勞動報酬09 深夜密會23 更多隱秘26 可疑之處4800分07 宮中閒事12 分析形勢03 陰雲密佈18 入局爲餌07 白樺林中19 一點線索05 捫心自問07 宮中閒事15 一場秋雨31 爲伊憔悴17 不情之請18 入局爲餌09 後院起火15 傳書困惑27 祭天大典27 祭天大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