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

二十一

自從回到店鋪後,桃花和世希就直奔書房關起門來,整晚沒有出門一步。

姑母聽夥計這麼說,心裡納悶,於是藉着給兩人端送冰蓮子粥的功夫,開門進去瞧個明白。

姑母一見到房中兩人,着實嚇着了:

桃花坐在燈下書案前。

世希立在她旁邊,把着她的手一筆一劃地和她一起寫字。

“世希,桃花,這麼晚了,還在寫什麼?”姑母好奇上前,將粥盤放在案邊。

“姑母,”世希劃好最後一筆,放開桃花握筆的手,對姑母道,“我在教桃花寫字。”

姑母看過去,紙上寫了許多大字:桃花、世希、七福壽方鋪、柳州城,還有什麼月絳仙子,阿白,阿七,阿喵……

桃花見到姑母后立刻轉頭問世希:“‘姑母’怎麼寫?”

世希於是又彎身握住她手中的毛筆,緩慢仔細地寫起來。

姑母看着兩個人認真寫字的模樣,老懷安慰地笑。

寫完“姑母”後,桃花高興地說,“世希!這些字真好!你幫我要留起來,以後我的棺木上就刻這些字!”

世希把剛從姑母手裡接過的蓮子粥打翻在地。

“桃、桃花、不要胡說…”世希慌亂。

桃花可不明白他那緊張的表情是爲什麼,繼續說道:“沒有胡說,我真的喜歡。”

姑母搖搖頭,徑自出了書房。

……

月正當中,夜深人靜。

書房之中,書聲隱隱。

燈燭下,桃花端端正正地坐在書案前翻書。

世希一邊踱步,一邊躊躇:“桃花,我該先教你什麼呢?”

“什麼都好!你講什麼我都想聽,”桃花突然變得遲疑,“只要不再像給我寫的那種什麼桃啊李啊不會琴棋書畫啊的詩就好……”

世希眼前一亮:“嗯,這個不錯,就教這個吧。”

“啊~~~”桃花泄氣,真是自討沒趣。

“之前我送你的詩裡提到‘桃李’,也就是‘投我以桃,報之以李’,這句出自《詩經*大雅*抑》,乃是衛武公自警之作。”

世希頭頭是道,十足像個教書先生。

“嗯……”那個‘爲’什麼‘公’?什麼‘自盡’?桃花一知半解。

世希看桃花認真看着他,便繼續講解起來:

“闢爾爲德,俾臧俾嘉。淑慎爾止,不愆於儀。不僭不賊,鮮不爲則。投我以桃,報之以李。”

桃花的確是認真地在看世希,不過並不是世希以爲的那種好學所致,而是因爲桃花注意力全在他的舉動裡。

世希問:“桃花,這些句子,你明白嗎?”

“啊?”桃花一回神,立刻搖頭,“不明白!”

世希解釋道:

“這段話的釋義爲:

修明品德韜養情操,使它們更高尚;

舉止謹慎行爲美好,儀容端正彬彬有禮;

不要犯過錯也不要有害人之心,這樣便是極佳的標榜;

而如果他人送我一籃桃子,我來日便用一籃李子相贈。”

……

“桃花,你明白了嗎?”

世希再回頭去看時,書案前的桃花早已趴在案上睡着了。

世希無奈地嘆了口氣,將桃花抱回臥房牀鋪上,再看看夜的確深了,自己也便睡下了。

……

世希熟睡後不久,桃花緩緩睜開眼睛,跳下牀化作紅煙飛走。

原來桃花三更半夜來到月絳山半山坡的老槐樹下見她的姐妹們。

“那個什麼三少真是討厭,明明都拒絕了還非要請李世希去看什麼畫,害他被那麼多人冷眼;還有那個姓方的凡人女子,居然欺負到桃花頭上來,真是不想活了!”阿七狠狠道,“不如我們去殺掉她!然後把那個三少的家裡搞得天翻地覆!”

阿喵舉手:“我贊成!”

阿白也舉手:“好主意!”

桃花卻興致缺缺地說:“不。”

三個姐妹不明白。

桃花說:“那晚在慕才館,我本想狠狠教訓那個方寶書,卻被李世希拉住。”

三個姐妹還是不明白。

桃花繼續說:“我要是真的傷害方寶書,他一定會生氣。”

三個姐妹互相看看,各個

欲言又止。

最後阿白忍不住問:“桃花,……那要怎麼做才能幫你出氣?”

桃花說:“他說過凡人是有苦的,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

軍師阿白腦筋開始轉動:“既然不能傷害她,那我們就讓她嚐盡‘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

桃花說:“方寶書驕傲的很,好像沒有愛的,她衣食無憂更沒有求不得的……不過她有討厭的人,而且那個人也剛好討厭她。”

“是誰?”阿白問。

“宋三少。”桃花說。

阿白微微一笑:“那我們就讓他們天天見面,彼此都過不好!”

四個人於是半夜三更地哈哈哈笑起來。

……

隔天的一大早,柳州城裡便發生一件千古奇聞:

話說方寶書迎着朝陽睜開雙眼從牀坐起伸了伸懶腰,轉頭看向身側鼓起的被子的剎那,突然失聲尖叫:

“——啊~~~~~~~~~~~~~~~~~~~~~~~”

“好吵啊……”被刺耳的叫聲吵醒,三少睡眼惺忪地坐起身來,睨了剛纔叫聲的來源體,突然愣住,然後也跟着慘叫出來:

“——啊啊啊啊啊~~~~~~~~~~~~~~~”

管家下人們一聽到慘叫聲,立刻破門而入,結果各個瞠目結舌當場愣住:

在方寶書的臥房裡,牀榻上穿着裡衣的方小姐和宋三少,正並肩坐在牀蓋着同一條被子互相猙獰地看着彼此——

這一秒,一片死靜。

兩人的臉一下紅一下白一下鐵青……

下一秒,終於兩個人一起慘嚎開來:“啊啊啊啊啊啊啊~~~~~~~~~~~~~~~~~”

……

就這樣,這件事不到半天傳遍了整個柳州城。

在意名聲的宋老爺幾天不敢出門。

不在意名聲的方老爺和方夫人雖然敢出門,可走在街上都被議論紛紛,搞得很不自在。

權益之下,兩家家長會面談判一番。

結論是,爲了兩家的顏面,只有出此下策——成親。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