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直從南京回來了。】
【朝廷算是炸了鍋了。】
【你說北方正在被韃靼部落痛打?小事!慢慢研究對策!】
【汪直復出那可是要動搖祖宗基業的大事!必須立刻制止!】
【一天之內,上疏達到三百多封!】
【大臣強烈抗議,還有要求辭職的,以表示與汪直勢不兩立不共戴天!】
【朱祐樘從當皇帝以來,哪裡見過這陣勢?】
【只好把汪直遣送回南京去。】
【也因此,大臣們才勉強同意讓王越復出,擔任三邊總制。】
……
大明。
“去你馬的!”
平靜的朱元璋瞬間不平靜了!
馬皇后一臉的不出我所料。
朱元璋拍桌子,大聲喝罵!
“他們算個什麼東西!”
“他們也配講祖宗基業?!”
“咱的祖制治的是誰你個小王八蛋不清楚嗎!”
“孰高孰低,孰輕孰重!你分不清嗎!”
朱元璋生氣嗎?當然。
但此時他心裡更多的是慌張!
他突然發現,丞相是沒了。
但相權更大了!
原來只是一個人權勢大,現在是一羣人聯手了!
權臣他不怕。大明的制度已經決定不會出現權臣這種東西。
只要皇帝願意,權臣依然可以廢掉。
但朝臣連成一片,就一定會出現另一個東西。
“黨爭。”
……
天幕上。
白髮蒼蒼的將軍看着遠處營帳內的篝火。
眼中是睥睨與不屑。
老將軍揮了揮手。
身後的騎將紛紛將枚子橫在嘴裡。
老將抽劍,指向前方。
一行墨騎在夜色掩蓋下涌動而去。
……
【公元1498年,弘治十一年七月。】
【巴圖孟克再次入侵河套。】
【王越再次使出他的看家本領,對巴圖孟克的特攻!後方偷襲!】
【他派出六千騎兵,從寧夏出發,分爲三路。】
……
此時,天幕上也隨着兵將的行動出現一行行詩句。
『兵事驅人老未閒,銜枚夜度幾重關。』
『地空虎穴藏勍掠,天運神機破大奸。』
『殺氣平吞湖海水,威聲高壓賀蘭山。』
『凱歌齊唱紅旗舞,報道元戎得勝還!』
……
【七十三歲的他自帶一路,避開韃靼主力,向西北行軍三百里,翻越賀蘭山,銜枚夜襲,大敗後方守軍,斬首四十二人,俘獲牛馬上千,焚燬各種帳篷等物資。】
【巴圖孟克聞訊立即退兵。】
……
曹魏。
曹操拍打着節奏,吟唱着這首充滿感情的邊塞詩。
“殺敵報國,建功立業的抱負。”
“戰場上與邊塞的艱苦。”
“久戍的思鄉之情,忠臣義士的歌頌。”
曹操撫掌讚歎。
“其情其志,真是令人贊仰。”
……
魏國·明帝時期
“七十三……”
曹叡吐了一顆葡萄籽。
身邊隨侍的宦官連忙接住。
“真好……”
曹叡往嘴裡扔了一顆葡萄,嘟囔着。
“不會出現個司馬老賊之輩。”
……
大唐。
李世民看了一眼李承幹。
“別說,他還真有幾分藥師的影子。”
……
{唉,這麼大把年紀了,真不容易啊。}
{王越如果不是捲入汪直事件,別說是唯三軍功封伯爵的是文官,原本還可能進一步封侯爵。}
{其實不可能,明朝的文官跟宋朝還不一樣。別忘了,王越可是正兒八經的進士出身。就這主流文官都不能容他。}
……
南宋·孝宗時期
岳飛還看着那“賀蘭山”三字出着神。
一下子被天上的話打回現實。
文武不相衡。
這個局面陛下能解決嗎?
大宋官家……
岳飛有點拿不準了。
人心善變。
“罷了罷了……”
岳飛喃喃自語着:
“直搗黃龍,我的使命也就完成了。”
“後面的事,誰又說得清呢。”
……
【王越這最後一次勝利讓他又一次升官,官居一品。】
【但這些並沒有什麼用。】
【因爲王越一邊在前方打勝仗,言官們一邊在後面彈劾他勾結貪污受賄的宦官李廣,有不法行爲。】
【另外,言官們認爲領兵深入敵境,雖然打贏了,但是把軍隊置於危險的境地,屬於貪功冒進,不可效法等。】
【賀蘭山大捷之後的第五個月,王越在一片彈劾聲中“憂恨而卒”,享年七十三歲】
【王越死後,天下再無人是巴圖孟克的對手。】
【此後關於韃靼部落入侵的記錄,明軍就只有“敗績”“逗留不進”“久無功”之類的記載了】
……
大唐·玄宗時期
“完了。”
李隆基往後一仰,抱着雙手拉長聲音道:
“廢了!”
“大明武功廢了!”
李泌止不住的搖頭,
“武將奮勇殺敵卻安上個貪功冒進的名頭。”
“這些人真是……真是……”
李隆基看着李泌在那吞吞吐吐,不由腹誹着。
罵我時的那個勁頭呢?
“真是豎子不足與謀!”
李隆基默默的扭過頭。
就這?
……
大宋·仁宗時期
庭院內鴉雀無聲。
說什麼?
自己等人不也逼死了狄青嗎?
但自己等人是爲了家國大義!
五代前車之鑑!
明朝這幫?
哼!我等都不想點破你們!
趙禎看着一臉不屑的大臣們。
‘你們也好不到哪去。’
但就是得用,沒辦法。
……
大明·成化時期
朱見深捂着頭,長長嘆了一聲。
既然王越還有用,那是一定要護着的。
一邊下詔安慰王越受,一邊譴責言官生事。
自己是如何保護項忠、韓雍和商輅的,他不知道嗎?
……他不知道。
朱見深又忍不住嘆氣一聲。
“你都做了些什麼啊……”
上面那個殺于謙。
下面這個棄王越。
一文一武,皆失其心!
大明啊……該拿什麼挽救你?
……
【公元1500年,弘治十三年】
【巴圖孟克再次率衆南下侵佔河套。】
【這次他直接把王庭搬過來了。】
【朱祐樘任命大將軍朱永之子朱暉佩大將軍印,統領五名正一品武將,由太監苗逵監軍,盡遣明軍主力,兵分五路進剿。】
【大軍開到寧夏,韃靼已飽掠而去,明軍斬首三人,宣佈取得了勝利,然後退兵。】
【但韃靼軍並沒有真的撤退,他們從寧夏跑到了固原、平涼、慶陽一帶搶掠。】
【地方守將全部龜縮不出,任憑韃靼軍隊橫行。】
【等朱暉帶領大軍過來時,韃靼軍又沒影了。他們在後面截殺了幾個掉隊的,斬首十二人。】
【以“邊民死者遍野,諸郡困轉輸餉軍,費八十餘萬”,得到十五個斬首。】
【戰後,朱暉上報了有功將士自萬多人。朱祐樘全部給予賞賜,給兩百多人升官一級。】
【公元1504年,弘治十七年,巴圖孟克主動絕貢。】
……
大明·永樂時期
朱棣鐵青着臉,咬着牙。
看着天幕一言不發。
朱高熾則是深思,自己未來收縮邊防是不是錯了?
……
大明·宣德時期
朱瞻基嘲笑一聲:
“弘治中興?”
“大明的臉都快丟盡了。”
“中興……”
大明沒有亡在孝宗一朝,真是幸運。
中興?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