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請陛下稱呼我爲太子!
天幕上。
一位消瘦而白淨的少年天子。
顧盼生輝。
頭戴黑襆頭,身穿赭黃袍。
似笑非笑。
……
【唐高宗·李治】
【字爲善,唐朝第三位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母爲文德順聖皇后長孫氏,前太子李承幹、魏王李泰同母弟。】
……
大唐。
“砰!咔嚓!”
正在飲茶的李世民驚落手中茶盞。
長孫皇后、李承幹、小兕子,俱都看向張大嘴巴的小李治。
“這……他……承幹……”
李世民一時間連言語都亂了套。
腦海中就一個想法。
莫不是承幹也病死了?!
……
【李世民晚年由於寵愛第四子魏王李泰,導致太子李承干與魏王一方爭奪儲位。】
……
{這個鍋李世民是背穩了,承幹一開始是個多好的孩子啊。}
{監國十八年“頗能聽斷”,這不是個一般人。}
{應該說,一直到李承幹瘸了之前,他都表現的不錯。}
{也不能都算李世民身上,李承幹身上也是有幾分問題。}
{後期李承幹是一手好牌打稀爛,李世民都不在乎他是個瘸子,他自己疑心生暗鬼,又是招突厥人入宮,又是暗殺自己的屬臣。}
{不聽諫言,暗殺大臣,這兩點都是在李世民的雷區上跳雷。}
{至於什麼寵幸樂童根本不是事,雖然李世民也挺生氣,但後面依舊跟大臣們表示太子的腳疾不會影響他。}
{不過他寵愛李泰也是真的,後面其實就是重倒李淵的覆轍。}
……
大唐。
足疾?拒諫?暗殺屬臣?重蹈覆轍?
李世民麻木的看着天幕,一動不動。
腦子裡一團亂麻。
……
大唐·高宗時期
李治捧着抹茶,頭也不擡。
只是望着杯中倒影映射出的雙眸。
大兄沉不住氣。
四兄腦子有病。
二人但凡正常一個,這位置都輪不到我坐。
無奈何。
輕飲了一口茶湯。
李治緩緩擡頭看向天幕。
“朕纔是皇帝。”
一旁的武媚娘突地感覺一陣寒意。
……
天幕上。
夕陽下的太極殿顯得幽暗昏沉。
威嚴的帝王坐在龍榻上,面上是難以遏制的憤怒,眼中卻滿是沉沉的悲痛!
“你這個…不爭氣的!”
“我問你!你爲什麼要謀反!!”
其面前,一位眉眼間帶着幾分銳利與憤恨之人正跪在地上對李世民怒目而視。
“伱忘了母親臨終前對你的囑託…”
“你想立魏王爲太子…”
“你讓他住進武德殿……”
“砰!”
狠狠的捶着手旁的錦榻,鬢須斑白的李世民忍不住怒喝道:
“承幹!我在問你!你爲……”
“請陛下稱呼我爲太子!”
同樣憤恨的聲音瞬間抵了回去。
大殿內瞬間陷入一片寂靜中。
父子兩人針鋒相對。
“太子……朕問你,你爲什麼要謀反。”
李世民壓抑着憤怒,再次沉聲詢問着。
神色已然平靜的李承幹聞言嘲諷的笑了笑,擡頭看向李世民道:
“父親,您到底爲什麼偏袒魏王。”
“分封的王侯成年都要去往封地,只有他不用。”
“文學館、武德殿……這些代表什麼其實您都知道。”
“而我……”
李承幹緩緩站起身,患疾的右腳跛了一下。
他看着忍着憤怒的李世民,神色悲憤,厲聲道:
“我知道……我不是太子了!父親!”
“您問我爲什麼?我只是……爲了自救罷了。”
……
【雖然李世民曾明確表態,自己絕不會以庶子來代替嫡長子,並警告諸王對太子之位不要有什麼非分之想。】
【但在實際行動上,唐太宗依舊對魏王十分親近和寵愛,而對太子比較冷淡和疏遠。】
【長此以往,本就因爲足疾而越發偏激的李承幹越來越沒有安全感,隨着形勢日益緊迫,他決定鋌而走險。】
【公元643年四月,就在李承幹準備起事的時候,齊州齊王李祐率衆起兵造反被抓。】
【其部下紇幹承基將李承乾的謀反計劃向主審全盤托出。】
【李承乾的計劃還沒有得以實施就宣告流產。】
【而李承幹事敗後,又牽扯出了四子魏王李泰的奪嫡陰謀。】
【隨後,太子李承幹被廢爲庶人流放黔州。魏王李泰被貶爲順陽王,徙至均州。】
【公元644年十二月,李承幹卒於黔州,李世民爲之廢朝,並葬之以國公禮。】
……
{縱觀李承幹一生,可以看到李世民雖然作爲大唐高高在上的天子天可汗。}
{但是在面對自己最心愛的兒子時,卻只如同天底下千千萬萬個最普通的父親一般,細心栽培耐心教導。}
{特別是自己的這個愛子將要繼承自己的帝業,李世民更是花費了大量的心血與精力。}
{李承幹不足六歲時,李世民就讓赫赫有名的儒學大家陸德明教導他。}
{十二歲時,便開始有意識的培養其處理政務的能力。}
{等李承幹開始叛逆不循法度後,又煞費苦心的想要將他引回正道,甚至一聽說有人猜測李承乾的儲位不穩,立馬將魏徵任命爲太子太師以絕衆望。}
{哪怕後來李承干犯下了謀逆不遂的滔天大罪,李世民失望之餘仍要絞盡腦汁保住他的性命。}
{這就有點馬後炮了,你從一開始就別“三心二意”的,還能有這些事?而且,也不是誰都是你李世民啊!能忍着被臣子指着鼻子罵。}
{李承幹心理扭曲除了自己的身體有殘疾以外,和太宗皇帝對魏王李泰的偏愛有很大關係。}
{太子和一藩王地位等同,尊卑不分,文武大臣勢必開始站隊。}
{黨爭愈演愈烈,宗室失和,文武不睦,太子擔憂皇帝易儲,勢必聯合太子府屬官和軍事上的實力派將領尋求謀反,誅殺競爭對手,逼皇帝退位。}
{這種局面東吳的二宮之爭,隋代的楊勇,楊廣太子之爭,高祖時的玄武門之變都是這個邏輯。}
…… 大唐·高祖時期
李淵心裡突生一陣不詳。
承幹之事似乎是一個苗頭。
他瞥了一眼自家大郎。
李建成面無表情不知想些什麼。
二郎啊,你也能體會到阿耶的難處了吧。
……
大唐。
“承繼皇業,總領乾坤。”
李世民抱着李承幹開始痛哭流涕。
“當初你生在承幹宮,你大父以承幹一名爲親賜。”
“所以阿耶對你抱有重望。”
“但阿耶忘了,你還是個孩子。”
“阿耶應該多關注你的。”
李承幹鼻子一酸,神色觸動。
一旁的長孫皇后走來抱住二人,又低頭對李承乾道:
“阿耶與阿孃會一直陪伴你的,不要害怕。”
鼻子抽動,李承幹忍不住放聲大哭。
“阿孃不要丟下孩兒!”
旁邊的兩個幼崽啃着手指。
一個想着,自己居然當皇帝了?那海池裡的魚是不是都可以吃了?
一個想着,九兄當皇帝了?那他的玩具是不是就都歸我了?
……
大明。
朱元璋看着天幕,搖搖頭。
“太宗皇帝文治武功上上等。”
“就是不會教兒子。”
“你是性喜納諫了,但太子卻並不一定能向你一樣從容接受這些從不給自己留情面的諫臣們。”
馬皇后給老朱倒杯水。
“你說這父子倆怎麼就走到這步田地?”
朱元璋捧着茶盞吹了吹,嘆口氣道:
“從當爹的角度來看,唐太宗給太子派去這些諫臣的本意是好的。”
“他希望太子能在他們的規勸下朝更好的方向發展。”
“但在年歲漸長的李承幹看來,她爹這麼做完全就是爲了監視自己。”
“而且隨着諫臣們與太子之間的矛盾不斷被激化,他們不僅沒有幫助李承幹穩定太子之位,反而間接地使唐太宗父子之間的信任喪失殆盡。”
喝了口茶,朱元璋咂咂舌道。
“不是每一對皇帝與太子都能像朕與標兒一樣的。”
……
大明·永樂時期
“自古以來,年富力強的皇帝都不喜歡大兒子,除非他只有一個兒子。”
朱瞻基瞥了一眼自家老爹。
朱高熾跟一座大佛一樣無動於衷。
朱棣瞥了一眼自家的胖兒子,輕哼一聲。
“歷史上那麼多君主都想過換太子,很多明明都是賢君明君,爲什麼都想不開呢?”
“孫兒,你說爲什麼呢?”
朱瞻基一臉荒唐的指着自己鼻子。
“我說啊?”
一旁的朱高熾平靜的接過話茬。
“原因很簡單,因爲恐懼。”
朱瞻基一臉要死的盯着自家胖爹,朱棣則是默默的翻個白眼。
“你像皇帝和太子一般都只相差十幾二十歲。”
“當他感覺自己一天天的老去,而太子又一天天的長大,他心裡自然而然的出現一種想法:太子會不會等不急了?”
“太子溫順,皇帝會覺得懦弱。”
“太子剛強,皇帝會覺得危險。”
“太子不結交大臣,皇帝會覺得無能。”
“太子結交大臣,皇帝會覺得他想提前上位。”
“而這種猜忌,會隨着皇帝年齡的增長而加深。”
朱高熾對着目瞪口呆冷汗直流的大兒子微笑道:
“所以說作爲太子,有個英明神武的爹是個挺絕望的事情。”
一旁的朱棣忍不住吹鬍子瞪眼!
“你絕望!你絕望個屁!”
“你老子才絕望呢!”
“天天不是沒錢就是沒糧!”
“老子打天下是給誰留的!”
“你特孃的還絕望!”
“你老子都快成你的徵北大將軍了!太子!”
……
【公元643年四月七日,在廢黜太子李承乾和貶徙魏王李泰後。】
【李世民親駕承天門,下詔立李治爲皇太子。】
【隨後每次上朝常令李治在旁邊,讓他觀看自己決斷各種政務,參加議事,多次稱讚他的才能。】
【公元649年五月二十六日,李世民駕崩。】
【臨終之時,向長孫無忌與褚遂良託付後事。】
【六月一日,李治即皇帝位,時年二十二歲。】
長孫皇后的死與足疾,應該就是李承幹扭曲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