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回到洛陽

營州開始,楊勇基本上是沿長城沿線查看過來,一路州、安樂郡、燕州等城,突厥人明年開春後要入侵大周的消息草原上傳得沸沸揚揚,各地也正在加緊防備,大周還有一個冬天可以利用,許多城池都搶在外面還沒有完全凍住之時修補缺口,或者加高,增固。

各城郡守在得知楊勇要到來時一度緊張萬分,唯恐楊勇初掌大權爲了豎立威信會拿人開刀,其實楊勇完全沒有這個想法,他雖然不知道父親具體什麼時候會篡位,但從長安傳來的情報來看,父親正在一步步加快腳步,想必他這個東京冢宰也當不了多長時間就得回去當太子,楊勇巡視各地的目的是爲施恩而不是立威。

十一月的最後一天,楊勇一行人才回到了洛陽,漢以後,洛陽一直多災多難,這個華夏重城常常歷經戰火,數興數毀,漢以火德,忌水,改洛陽爲陽,只是陽還是在漢末戰亂被焚燬殆盡。

漢後,曹魏大興洛陽宮,到西晉時,洛陽開始呈現出一派繁榮景象,至永嘉之亂,經歷十六國戰亂,洛陽再度成爲戰場,所有宮殿都被毀燒,化成瓦礫灰燼。

北魏一統,孝文帝於太和十七年493)遷都洛陽,重建漢魏洛陽故城,洛陽的氣勢更勝從前,只是好景不長,到了元象元年(538年),侯景圍攻金墉城,悉燒都城宮、寺、民居,洛陽再次成爲丘墟。

在大周時,洛陽重新得到重視,周宣帝在位二年,窮大周兩年之力。大舉興建洛陽宮,只是這座洛陽宮連一半也沒有完成就因爲周宣帝身死而被楊堅下令停止營建,此時的洛陽甚至連外城郭尚沒有建好,若是後世的房地產商看到了。必定會大聲驚呼這是一個最大的爛尾樓,同時雙眼貪婪的盯着想上來分一杯羹。

進洛陽時,楊勇並沒有驚動什麼人。直接回到城中地冢宰府,洛陽冢宰府是以前皇帝的行宮所改,洛陽城雖然沒有完工。並不妨礙先有皇帝行宮,這座行宮只是皇帝作爲暫時駐足遊玩之用,雖然周宣帝嫌這座行宮太小,只住過一次,對於楊勇來講,現在的大冢辛府無疑還是非常奢華。

楊勇任洛州總管,東京冢宰後,在洛陽只停留了數天。將一干事務都交待給李綱,就起程出發,對於自己的這座官殿,楊勇甚至來不及查看一下全貌。

楊勇到冢宰府外時,李綱已先行接到通知。帶着整個冢宰府地人在門口迎接,數百名東京冢宰府的人員連忙跟在李綱後面跪下:“參見冢宰大人。”

除了一些丫環。僕役是新進來楊勇不認識外,冢辛府裡之人都是玄龍軍和長安城外山莊過來的舊人,楊勇將李綱扶起:“文紀。你辛苦了,你們也都起來吧!”

這些天,李綱獨立支撐着整個東京冢宰府地運轉,忙的焦頭爛額,見到楊勇回來,長鬆了一口氣:“大人回來就好了。”

李綱這段時間看來憔悴不少,齊地剛剛大戰一場,正是百廢待興,楊勇將大事甩手不管,獨自帶人到了邊關,整個齊地運轉都要靠李綱來做出判斷,幸虧楊勇給他留下不少人手幫忙,這些人都是楊勇從學員中選出來的優秀人材,而且有在五原郡時處理政務地經驗,李綱纔沒有累趴下。

楊勇一個月幾乎都是在趕路中渡過,雖然李綱急於向楊勇彙報,但楊勇還是什麼也不想做,讓衆人散去後就回到自己的臥事休息,第二天才召聚李綱,元威,屈突通、呂沐霖等人議事。

楊勇地位的急速提升,原先玄龍軍的那些軍官自然也就水漲船高,由於齊地尉遲迥的叛亂,官員大爲減少,雖然許多官員是由長安補充,但楊勇替那些人謀一個好前程並不難,不少人都外放各郡州作高官,甚至成爲一郡,一州之首。玄龍軍的高層軍官只有元威,屈突通兩人留在冢辛府。

而從長安城外莊院過來的五十名學員也被李綱安排了下去,這些人更是下放到了各縣,從九品小吏做起,至於能不能脫穎而出,就要看他們自己的努力,當然,朝中有人好做官,只要作出成績,他們地升遷肯定不會有障礙。

元威是楊勇的劍術師傅,關係自然不是一般,而屈突通年紀輕輕,卻是楊勇最看重的大將之材,自然要放在身邊,呂沐霖卻是學員中最出色的一名,以前處理五原郡事務時井井有條,楊勇特地把他從五原郡調過來作李綱的副手。

尉遲迥地叛亂波及到齊地一半地方,雖然結束的很快,但對民心影響極大,尤其是許多家人有參與尉遲迥叛亂地人家更是心頭忐忑,生怕朝庭會秋後算帳,因此楊勇走之前就和李綱定下了宜靜不宜動的策略,安穩各地民心,從目前來看,還是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各地並未出現什麼大問題。

李綱將齊地這些日子發生地大致事物說完一遍之後,有點憂心的道:“大人,最近城民衆有不穩跡象,據說是聽到城總管府傳出消息,朝庭有意將城一半民衆遷到邊塞,以充邊軍。”

將中原多餘的民衆遷到邊塞充邊軍,許多朝代都有先例,邊境由於經常有戰爭,人煙稀少,但爲了安全,又必須駐紮大量軍隊,這樣一來,軍隊的後勤就是一個大問題,由於交通的原因,從後方運送的各種物質路上就要飄沒大半,非常浪費。

而內地由於承平日久,人口增多,漸漸就會變得地少人多,將多餘的人口遷到邊塞,不但可以減少內地的壓力,而且充實了邊地人口,軍隊在當地的補給就會增加,減少對後方的壓力,可以說一舉兩得。

城人口數十萬,確實是有點地少人多。只是目前人心不穩,決不是大動的時候,楊勇皺了一下眉,沒想到剛一回來就聽到一個壞消息:“這條消息是真的。

言?”

“下官以爲,多半是真,城總管楊素曾經行文給冢宰府。有過這個意思,後來被下官駁回,只是楊素並沒有死心。又直接給朝庭上了奏章。”

楊素是韋孝寬平叛地行軍總管之一,城是尉遲迥老巢,人口衆多,平叛之後需要一名大將鎮守,楊素就由行軍總管轉爲城總管,成爲一員封疆大吏。

齊地事務本來應該都由冢宰府處理,楊素在冢宰府受挫後繞過冢宰府給朝庭行文,可以說是十分無禮之事。等於直接蔑視楊勇這個東京冢宰。

楊勇對於楊素的能力還是非常認可,只是他雖然對歷史不太清楚,小說卻看了不少,大唐雙龍傳裡面的楊公寶藏就是楊素留下想造反之用,雖然小說是虛構。但他的孫子楊玄感趁楊廣攻打高句麗時起兵造反卻是事實,未必楊素在世時就沒有想到造反。

在長安時。楊勇並沒有和楊素有多少交往,給韋孝寬做監軍楊勇和楊素纔有近距離接觸,感覺到楊素自視甚高。而且不把人命放在人裡,楊勇下意識對他不喜,也沒有故意親近。

楊勇聽到楊素越過自己向朝庭行文,忍不住有幾分惱怒,只是不解地道:“楊素爲什麼此時要牽移城居民,而且還故意張揚出來,難道他不怕城居民會暴亂?”

李綱苦笑道:“大人,恐怕楊素是巴不得城有人暴亂,城內有不少尉遲迥以前的舊部,只是大人曾向丞相建議只誅首惡,不問脅從,得到丞相肯定,楊素對這些人素無好感,卻不好動手鏟除,如果城發生暴亂,楊素剛好可以將此事扯到尉遲迥餘部身上,將那些人一網打盡。”

沒想到楊素會如此私心用事,楊勇重重的拍了一下桌子:“不行,不能讓楊素亂來,尉遲迥餘部可有數十萬人之多,若是城地舊部被楊素一網打盡,其他各地之人不免兔死狐悲,很可能鋌而走險,齊地決不可以再發生一次叛亂,馬上行文嚴厲申斥楊素,讓他趕緊張貼布告,牽移城居民純屬謠言,以便安穩人心。”

李綱卻沒有贊同:“大人,此事不妥,楊素已將此事報告朝庭,此時朝庭尚沒有定論,若是朝庭同意楊素的主張,大人先申斥楊素,不但惹楊素反感,恐怕也心中還會嘲笑大人無能,以後更加難馴。”

“本官身爲東京冢宰,此事關係齊地穩定,自然不能任由楊素胡來,文紀,你先幫我擬好向朝庭的奏章,以六百里加急發出,將此時不宜遷居城居民地理由說出,並彈劾楊素目無上官之舉,最好要把楊素調出城,否則,有他在,城就不會穩。”

“是。”李綱露出幾分喜色,他雖然是冢宰府參贊,可以在楊勇不在時代楊勇理事,只是楊素地位尚在他之上,楊勇沒有回來之前,李綱對楊素是無可奈何,楊素可以說是十分囂張,冢辛府的公文說駁回就駁回,李綱也早就想給楊素一個下馬威。

呂沐霖在旁邊提醒道:“大人,這樣一來就等於徹底得罪楊素,楊素畢竟是一方總管,又深得大丞相信任,是否不必彈劾楊素,也可以留點餘地。”

“無妨,若是有人可以越過冢宰府而不受懲罰,那要這個冢宰府幹嗎,是楊素先不給冢宰府餘地,他雖然得到父相信任,總敵不過父相與我的父子之親。”

楊勇心中對楊素總有一種不好的感覺,他卻不知,另一個時空中,他的太子之位被廢,楊素至少有一半的功勞,正是楊素屢次在楊堅夫婦面前進他的讒言,才導致皇帝對他越來越不信任。父子之親也敵不過讒言威力。

楊勇如此一說,衆人也不再反對,楊素雖然是一方總管,但楊勇畢竟是楊素上司,楊素不把冢宰府看在眼中,不彈劾申斥他,確實也說不過去。處理完楊素之事,又耽擱了一會兒,基本上已無大事,李綱,呂沐霖等人才告辭而去。

看楊勇一個人坐在廳中,雲媚兒端着一杯茶走了上來,楊勇接過喝了一口,頓時一股熱氣遊遍全身,舒服的差點叫了出來。

“公子,那個女地是什麼人?”雲媚兒鼓起勇氣問道。

雲媚兒問的自然是馮小憐,她從長安匆匆趕到洛陽,本以爲到了洛陽就能見到公子,只是沒想到公子已經去了邊境,昨天好不容易看到公子回來,身邊卻多了一個狐媚到極點的女子,雲媚兒在她面前差點有一種自慚形穢的感覺。

楊勇擡頭看了看雲媚兒一眼,今天雲媚兒特意打扮了一番,上身是一件雪白的狐祅,下身也是白色地綢緞,中間結着綠色的絲帶,雲媚兒地臉蛋也是雪白中帶着紅暈,“要想俏,一身孝”,站在楊勇面前的已是一個亭亭玉立的少女了。、

楊勇漫不驚心地道:“你問她幹什麼?”

雲媚兒咬着嘴脣,半響才道:“奴婢想知道以後怎麼稱呼她,是不是要叫她少夫人?”

楊勇哈哈一笑:“放心,她不是你的少夫人,以後別人叫你少夫人還差不多。”

雲媚兒臉上羞意上涌,雙眼卻是放出光來:“公子,你笑話人家。”

楊勇微微一笑,眼前的小蘿莉已經開始長大,恐怕再過幾年就可以吃了。

第55章 難兄難弟第89章 物是人非第44章 林中伏擊第39章 趙王入京第81章 暗箭第73章 風波起第5章 形式逆轉第13章 洛陽第30章 親事下第62章 轟動下第6章 翻手爲雲第17章 四惡上第16章 大運河(三)第16章 軍營下第79章 樑主進京第32章 表弟叔德下第90章 軍棍第104章 殺第63章 刺客第43章 輕擒,釣魚第38章 發泄下第19章 盟誓第82章 流言第10章 仁壽宮成第61章 新羅神起第14章 大運河(一)第63章 暗流上第62章 新羅潰敗第67章 反思第51章 股掌之間第99章 直斥第53章 議戰第54章 撤離第2章 隨公國府下第35章 各逞心機第23章 一隻風箏第8章 盯梢下第2章 烽煙再起第16章 餘子第70章 勇將下第27章 殿前爭論第99章 直斥第62章 王府秘諜第40章 使者貪婪第16章 一將無能,累死三軍第54章 消息第75章 忠義第2章 隨公國府下第60章 太子妃下第22章 突厥人的反擊(三)第35章 誤會上第7章 盯梢上第49章 良機上第68章 跟蹤第16章 軍營下第84章 主使第38章 佳人遠思第74章 明查暗訪第103章 軍紀第37章 燕雲十八騎第40章 鬧賊下第6章 豁然開朗第56章 劫糧第16章 一將無能,累死三軍第58章 潛伏下第53章 議戰第62章 轟動下第59章 太子妃上第79章 甘切斷後路第80章 樑國之變第45章 魯仲連第41章 進退維谷第24章 危險下第16章 大運河(三)第15章 民心軍心第36章 破城第37章 動盪上第61章 轟動上第61章 穿行上第19章 比武奪位上第60章 兵災過後第53章 出征上第15章 大運河(二)第73章 風波起第44章 明悟下第16章 餘子第27章 殿前爭論第1章 衛王遺言第103章 軍紀第83章 仙術第112章 議罪第32章 名滿京城第54章 焚琴煮鶴第112章 議罪第11章 搶親上第43章 封賞第65章 招降第21章 敬獻第93章 巧匠第76章 兩軍
第55章 難兄難弟第89章 物是人非第44章 林中伏擊第39章 趙王入京第81章 暗箭第73章 風波起第5章 形式逆轉第13章 洛陽第30章 親事下第62章 轟動下第6章 翻手爲雲第17章 四惡上第16章 大運河(三)第16章 軍營下第79章 樑主進京第32章 表弟叔德下第90章 軍棍第104章 殺第63章 刺客第43章 輕擒,釣魚第38章 發泄下第19章 盟誓第82章 流言第10章 仁壽宮成第61章 新羅神起第14章 大運河(一)第63章 暗流上第62章 新羅潰敗第67章 反思第51章 股掌之間第99章 直斥第53章 議戰第54章 撤離第2章 隨公國府下第35章 各逞心機第23章 一隻風箏第8章 盯梢下第2章 烽煙再起第16章 餘子第70章 勇將下第27章 殿前爭論第99章 直斥第62章 王府秘諜第40章 使者貪婪第16章 一將無能,累死三軍第54章 消息第75章 忠義第2章 隨公國府下第60章 太子妃下第22章 突厥人的反擊(三)第35章 誤會上第7章 盯梢上第49章 良機上第68章 跟蹤第16章 軍營下第84章 主使第38章 佳人遠思第74章 明查暗訪第103章 軍紀第37章 燕雲十八騎第40章 鬧賊下第6章 豁然開朗第56章 劫糧第16章 一將無能,累死三軍第58章 潛伏下第53章 議戰第62章 轟動下第59章 太子妃上第79章 甘切斷後路第80章 樑國之變第45章 魯仲連第41章 進退維谷第24章 危險下第16章 大運河(三)第15章 民心軍心第36章 破城第37章 動盪上第61章 轟動上第61章 穿行上第19章 比武奪位上第60章 兵災過後第53章 出征上第15章 大運河(二)第73章 風波起第44章 明悟下第16章 餘子第27章 殿前爭論第1章 衛王遺言第103章 軍紀第83章 仙術第112章 議罪第32章 名滿京城第54章 焚琴煮鶴第112章 議罪第11章 搶親上第43章 封賞第65章 招降第21章 敬獻第93章 巧匠第76章 兩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