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朱溫

bookmark

唐中和元年(公元881年)九月,朱溫所部在東渭橋和唐軍大戰,隨後黃巢又派來尚讓加入戰鬥,唐軍被朱溫打的沒了脾氣,離開東渭橋後撤至富平(今陝西富平)。朱溫越打越順手,十一月,朱溫和孟楷部受黃巢指令,北上富平,收拾拓跋思恭和李孝昌。二人已經被朱溫打怕了,數戰數敗,損失重大,二人一合計,乾脆回去吧,再在這打下去,本錢早晚要賠光。

中和二年(公元882年)二月,朱溫再攻同州(今陝西大荔),朱溫沒有正面攻取,而是北上丹州(今陝西宜川),然後縱兵南向,偷襲同州。唐同州刺史米誠沒什麼用,狂奔河中。黃巢得知朱溫得手後,封朱溫爲同州防禦使,就守在同州。

黃巢覺得形勢略有好轉,便想滅掉河中的王重榮。同月,黃巢再祭出他的常勝法寶朱溫,讓朱溫自同州南下,兄弟黃思鄴出華陰,兩路合兵數萬,進擊河中。

王重榮自從再歸唐朝以來,還沒有立過什麼象樣的戰功,既然朱溫來了,那就拿他開齋吧。兩軍戰於河中,唐軍在王重榮的哭告激勵下,士氣大振,大敗朱溫。朱溫覺得自己拿不下王重榮,便連上十章入長安,請黃巢速發兵來援。

此時在黃巢身邊主事的是左軍使孟楷,孟楷和朱溫向來不和,巴不得王重榮能作掉朱溫,當然不想讓朱溫過好日子,扣下朱溫的急信。朱溫左等不來,右等不來,得知是孟楷從中下黑手,不由得大怒:“昏君!用這等下作僕才,如何不誤事!”朱溫看到唐軍四面圍集,知道黃巢要壞事了,便動了背叛黃巢的心思。

朱溫召來心腹人謝瞳、胡真,一起分析了保黃和降唐的利弊得失。謝瞳勸朱溫:“黃主起兵山東,聚衆百萬,因唐室昏庸,天下紛擾之際,成得大事。但現在朝廷軍四圍長安,縱魏武復出,能奈何?將軍本欲忠於黃主,但黃主信用孟楷,馭軍無方,用人不明,他撐不了多長時間了。將軍英武聰明,何必在一棵樹上吊死?見機行事,纔是英雄本色

。”胡真也勸朱溫降唐,朱溫大喜:“天下富貴,我今日不取,復待何日!”

唐中和二年(公元882年)九月,朱溫殺掉黃巢派來的監軍嚴實,舉軍投降王重榮。朱溫向王重榮謝罪:“溫久事黃逆,罪大惡極,今願歸順朝廷,將罪建功。”朱溫的臉皮比城牆還厚,又道:“若大帥不棄,溫願奉大帥爲舅氏,效節犬馬。”

王重榮平白多了個有本事的外甥,自然大喜,趕忙認下朱溫,並飛使成都報喜。朱溫是黃巢的頭號王牌,拿下朱溫,黃巢已經沒幾天蹦頭了。唐朝文武也都知道這號人物。李儇聞報,喜極而泣:“朱溫如此識時務,誠我大唐忠臣也!”拜朱溫爲河中招討副使,並賜名朱全忠。李儇哪裡想得到,正是這位“朱全忠”後來連弒兩位唐朝皇帝,殺盡李唐宗室,毀了他唐家三百年的社稷。

朱溫打仗確實有能耐,而且朱溫對黃巢知根知底。所以朱溫投降唐朝,黃巢手下大驚,也多開始謀劃出路,黃巢在長安的統治搖搖欲墜。黃巢聞朱溫變節,大怒:“負鍋賊!不得善終!”

黃巢軍的實力並沒有因爲朱溫的投降而受到實質性的削弱,王重榮心裡還是擔心。楊復光建議王重榮求援兵,王重榮嘆道:“我手頭上就這點子兵,加上朱溫,不過數萬,上哪求兵?”楊復光笑:“代北李克用,驍勇異常,手握強兵,不如招李克用過來,爲我們所用。”

王重榮大喜,速告知王鐸,王鐸知道李克用和鄭從讜不和,寫信勸鄭從讜要從國家大局出發,別給李克用南下製造麻煩,這回鄭從讜聽了勸。李克用也不想老死代北,他看到各路豪傑都去勤王,知道一旦唐朝中興,自己沒什麼軍功,以後怎麼在江湖上混?既然王重榮來請,自然樂意。

唐中和二年(公元882年)十月,雁門節度使李克用帶着四萬黑衣沙陀兵南下勤王,不過李克用對鄭從讜還會耍什麼花招心中沒底,不敢招惹這位鄭爺,讓大軍繞道嵐州(今山西嵐縣),沿黃河東岸行進。自己帶着幾百親騎路過太原,和鄭從讜打個招呼,以後還要和鄭從讜打交道,所以這回非常的客氣。鄭從讜知道李克用打的是勤王旗號,也不敢得罪朝廷,送點東西,打發了事。

黃巢軍久聞李克用的沙陀兵兇悍善戰,互相驚歎:“黑鴉軍來了,我們打不過他的,這可如何是好?”黃巢得知李克用的弟弟李克讓曾經被南山寺的僧人殺害,黃巢想讓李克用欠他個人情,便派大將米重威押着南山寺的僧人,帶着重金和詔書前去沙陀軍大營,希望李克用不要插腳

。李克用來這裡就要發家致富的,哪會任黃巢隨意擺佈?李克用先殺掉南山寺和尚,哭祭兄弟,然後把黃巢的重金分賞衆將,燒掉黃巢的詔書,亂棍把米重威打出去。

二月,黃巢盡出主力,以尚讓、黃揆、黃鄴、林言、王璠、趙璋等將率大軍十五萬出守沙華山西北的樑田坡,準備和唐軍決一死戰。李克用見機會來了,立刻會集河中王重榮部、忠武周岌部等各道,陣列嚴整,逼進黃巢軍。兩軍以騎兵爲先鋒,步兵隨後,狂呼着衝殺在一起。沙陀人實在強悍,王重榮等部也不示弱,死命擊殺黃巢軍。

此役驚天動地,喊殺聲震出數十里,狂風肆起,旌旗撲獵,血肉迸飛。黃巢軍人心不穩,打到夜幕時,黃巢軍大敗,死傷數萬,屍體遍於野路。樑田坡敗後,黃巢已經無力再發動大規模的戰役,唐軍進一步勒緊了套在黃巢頭上的絞索。

黃揆、黃鄴兄弟帶着殘部去襲華州(今陝西華縣),華州刺史王遇見黃氏兄弟要吃人,嚇跑了,黃巢軍入城據守。李克用初次建捷,心氣極高,率軍急追,沙陀軍殺到華州,未做休息,開始攻城。

黃巢困守長安孤城,形勢日益惡化,黃巢爲了給自己留條後路,派三萬軍去守藍田,一旦不利,好東出藍田道,進入河南。華州被圍,黃巢再派大將軍尚讓速領本部兵去在李克用背後捅刀子。李克用不想被尚讓和黃揆夾成了三明治,率沙陀軍折回逆擊尚讓。

沙陀氣勢如虹,在零口(今陝西臨潼東北)再敗尚讓,尚讓屬狗熊的,打不過就跑。華州城中的黃氏兄弟見援軍被打敗,嚇的逃出華州。李克用知道起義軍現在最缺的就是糧食,李克用來了一招釜底抽薪,派部將康君立、薛君勤等人每天晚上率領輕騎後前往長安燒糧,破壞黃巢軍僅有的一些糧食儲備,餓死黃巢軍。

中和三年(公元883年)四月,李克用聯合忠武軍龐從部、河中軍白志遷部提兵先進,逼進渭南(今陝西渭南),黃巢也做最後一博,可惜軍心已經大亂,戰鬥力急速下降,一日三戰,盡皆敗北。唐軍主力隨後趕到,黃巢軍大潰,黃巢知道這時已經無法再呆在長安了,必須尋找生路。黃巢集合剩餘的人馬,先放火燒了長安城,然後趁夜色朦朧之際,經藍田關出商洛東下河南。

李克用等各路軍閥耀武揚威的進入長安,這夥官軍剛進城,就四處搶掠,看什麼東西值錢搶什麼,把一座錦繡長安城弄的破敗不堪。雖然封建史家痛恨黃巢義軍,但對這些“官軍”的醜陋行徑進行嚴厲批判,說“官軍暴掠、無異於賊

。”等搶完長安的東西之外,這些“官軍”又盯上了黃巢,黃巢早就想到了這點,讓手下把值錢的東西都丟到路上,等官軍們去拿。這些官軍還真如黃巢所料,見着寶貝就走不動了,一窩蜂的搶,也沒人去關心黃巢跑哪去了。

收復長安後,楊復光遺使赴成都告捷,以李克用爲首功,請皇帝褒賞三軍。李儇呆在成都差不多兩年了,日思歸家,得聞長安告復,驚喜而泣,百官聯袂入賀。李儇下詔大封各路好漢,因李克用功勞最大,所以李克用得到的報酬最多,封隴西郡公,河東節度使,並調鄭從讜回成都,另有任用。太原是北方重鎮,得太原者必能成大事,所以李克用後來據守太原,成爲和朱溫並列的天下兩大鎮。

李克用初出江湖,這年只有二十八歲,便立下如此大功,各鎮爲之側目。李克用年少氣盛,加上沙陀軍剽悍的戰鬥力,李克用一時風頭無二。因李克用有一隻眼近乎失明,江湖人送雅號“獨眼龍”。而收復長安功勞不下李克用的朱溫也得到了一塊肥肉,唐僖宗封朱溫爲宣武軍(治今開封)節度使。與太原一樣,汴州同樣是天下重鎮,朱溫守住中原,並以此爲基礎,四向攻掠,最終建立樑朝。朱溫比李克用大四歲,都是一時之才俊。

二人得了彩頭,自然高高興興的去赴任,朱溫到任後,發現汴州也不是個安樂享福的所在,連年戰亂,內外交困,但既然出來混江湖,遇到點挫折就縮頭,這絕不是好漢所爲。朱溫勵精圖治,治軍嚴厲,人多畏服。李克用面臨的和朱溫一樣的困難,李克用也是一代梟雄,能力手腕俱有,李克用不象朱溫來硬的,先下令安慰河東軍民,河東形勢日漸穩定。

朝廷一片喜氣,卻忘了黃巢還活着。唐中和三年(公元883年)五月,黃巢餘部開到了千里之外的蔡州(今河南汝南),蔡州刺史秦宗權出城打了幾仗,黃巢餘勇可賈,把秦宗權打的一敗塗地。秦宗權能屈能伸,投降了黃巢,大家一起發財。

黃巢看到唐軍的主力多集中在關中,河南兵力空虛,便決定在河南境內開闢第二戰場。五月,黃巢率軍攻打陳州(今河南淮陽),以孟楷爲前鋒先行至項城(今河南項城)。趙犨算定黃巢要來打他的主意,早就準備好了。趙犨埋好伏兵,帶着一部兵來引誘孟楷,孟楷是個傻大,不知道是計,大喜前來,結果伏兵四出,大敗黃巢軍,活捉孟楷,斬於陣前。

本書源自看書惘

第75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二十三)第82章 要朕禮佛?第148章 血染徵袍第131章 傷亡第31章 血色潤州第58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七(下)第30章 禪位第99章 天下精銳?第165章 天下第12章 大破宋軍第71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十九)第116章 久攻不下第153章 破城第106章 城中煉獄蠢蠢欲動第157章 三日當成第59章 匹夫之勇第40章 宣武軍第77章 軍心大振第125章 借刀殺人第141章 王建第101章 城亡人亡第83章 騎兵神器第10章 建州王延稟第5章 鄉野密聞第162章 一統天下第106章 城中煉獄第87章 一網打盡第108章 火藥槍的歷史(上)第24章 三大勢力第55章 雨幕殺機第134章 死戰不退第108章 文昭獻策第38章 古代的陣法(二)第13章 局勢第72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二十)第68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十七)第73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二十一)第12章 昏君第108章 火藥槍的歷史(上)第98章 晉州,晉州!第98章 晉州,晉州!第137章 曲終人散第81章 鐘太後第161章 宦官之禍第34章 十面埋伏第129章 黃家信儒第32章 門第之風第41章 獵梟第161章 宦官之禍第61章 驚變第85章 打造第33章 夜宴第163章 正面突擊第138章 李煜親征第165章 王仙芝第23章 逼降宋軍第82章 江東猛虎第28章 漳泉史事(中)第39章 小長老第42章 楊延定的猜想第137章 錢弘左第14章 世族宋家第14章 屠戮第160章 伐宋第119章 直取常州第22章 郭無爲第104章 時光飛逝第18章 烈烈遼風(上)第28章 書生意氣第89章 蠢蠢欲動第19章 太原府衙第159章 韜光養晦第42章 楊延定的猜想第162章 敗亡第133章 南越杭州第18章 烈烈遼風(上)第5章 常郢獻策,血色東門第73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二十一)第72章 公孫來辭第123章 再次回師第122章 陷陣虎賁第84章 浪漫的事第12章 金陵第一錢莊第78章 沱尾城第8章 渾水摸魚第161章 夜襲第41章 獵梟第64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十三)第32章 門第之風第78章 謀定漳州城第92章 月黑風高第49章 汴軍第31章 出兵北上第98章 晉州,晉州!第92章 吳越宗順第6章 南唐變法之商詔第24章 常郢論勢
第75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二十三)第82章 要朕禮佛?第148章 血染徵袍第131章 傷亡第31章 血色潤州第58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七(下)第30章 禪位第99章 天下精銳?第165章 天下第12章 大破宋軍第71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十九)第116章 久攻不下第153章 破城第106章 城中煉獄蠢蠢欲動第157章 三日當成第59章 匹夫之勇第40章 宣武軍第77章 軍心大振第125章 借刀殺人第141章 王建第101章 城亡人亡第83章 騎兵神器第10章 建州王延稟第5章 鄉野密聞第162章 一統天下第106章 城中煉獄第87章 一網打盡第108章 火藥槍的歷史(上)第24章 三大勢力第55章 雨幕殺機第134章 死戰不退第108章 文昭獻策第38章 古代的陣法(二)第13章 局勢第72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二十)第68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十七)第73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二十一)第12章 昏君第108章 火藥槍的歷史(上)第98章 晉州,晉州!第98章 晉州,晉州!第137章 曲終人散第81章 鐘太後第161章 宦官之禍第34章 十面埋伏第129章 黃家信儒第32章 門第之風第41章 獵梟第161章 宦官之禍第61章 驚變第85章 打造第33章 夜宴第163章 正面突擊第138章 李煜親征第165章 王仙芝第23章 逼降宋軍第82章 江東猛虎第28章 漳泉史事(中)第39章 小長老第42章 楊延定的猜想第137章 錢弘左第14章 世族宋家第14章 屠戮第160章 伐宋第119章 直取常州第22章 郭無爲第104章 時光飛逝第18章 烈烈遼風(上)第28章 書生意氣第89章 蠢蠢欲動第19章 太原府衙第159章 韜光養晦第42章 楊延定的猜想第162章 敗亡第133章 南越杭州第18章 烈烈遼風(上)第5章 常郢獻策,血色東門第73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二十一)第72章 公孫來辭第123章 再次回師第122章 陷陣虎賁第84章 浪漫的事第12章 金陵第一錢莊第78章 沱尾城第8章 渾水摸魚第161章 夜襲第41章 獵梟第64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十三)第32章 門第之風第78章 謀定漳州城第92章 月黑風高第49章 汴軍第31章 出兵北上第98章 晉州,晉州!第92章 吳越宗順第6章 南唐變法之商詔第24章 常郢論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