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降封平遼王

第211章 降封平遼王 辭別焦璉,丹初等人換乘快船,沿灕江順流而下。順風順水,櫓手晝夜交替,船行甚速。

天氣放晴,七月流火。空氣潮溼悶熱,人馬揮汗如雨,仿若置身蒸籠。

放眼遠方,大山深處一片霧氣。古人稱之爲瘴氣,畏之如虎。朝廷懲戒官員,往往將其謫往瘴鄉。北方人不適應嶺南的氣候,不出幾年就會病死。

丹初穿越已經兩年多了,終是適應了這種溽熱的天氣。赤軍大多爲廣西兵,土生土長,對瘴氣習以爲常。

湖廣的戰火漸次平息。清軍開始收縮兵馬,準備撤往北方避暑。八旗兵皆爲北人,難耐南方酷暑,一到夏天必回北方。

次日下午,丹初抵達昭平。

左參軍俞厚基已在城東接官亭迎候,略一寒暄,說道:“爵帥,我本該親到平樂迎接,但楊畏知幾次三番要走,我只好留下與之周旋。”

楊畏知是孫可望的使者,正月間離開昆明,如今已過去半年,正急著回去覆命。

孫可望入滇之前,雲南已經大亂。楊畏知時爲雲南地方官,在平亂過程中表現出傑出的軍政才能,被隆武帝超擢爲雲南巡撫。他雖已委身大西軍,其實心向朝廷,是個值得爭取的人物。

“他現在何處?”

“還在寅賓館,要不要叫他出來?”

“不,”丹初不假思索,說道:“楊畏知是我陝西同鄉,智識過人,才幹優長,又爲孫可望所看重。我親自去寅賓館拜訪他。”

丹初有意結交楊畏知,另有一番深遠的考量:扶植陝西派系。赤軍不斷壯大,漸漸形成了三派官員,以岑丹初爲首的陝西派系,以俞厚基爲首的廣西本土派系,以方以智爲首的南直隸派系。

在傳統環境下,派系不可避免,派系之爭亦不可避免。要抗清,要中興,就必須克服黨爭。如何消滅黨爭,取消派系嗎?

這顯然是不可能的。有人就有江湖,有江湖就有派系。丹初已在部下面前建立了絕對的威信,這就爲避免黨爭提供了可能。然而,這還遠遠不夠。

他要建立一個永久有效的制度,要剷除黨爭的土壤。第一步,就是要培植一個強有力的派系,在其他派系面前具備壓倒性的優勢。

武備學堂、永安大學還不能擔此重任,丹初只能退而求其次,著力培植陝西籍官員。軍中大佬多爲陝西人,但還缺少像楊畏知這樣的文職官員。

見到楊畏知,略一寒暄,雙方分賓主坐下。楊畏知抱怨道:“吾爲西營使者,正要回去覆命。爵帥卻令人截留,名爲邀請,實爲軟禁,此誠非待客之道也。”

丹初抱拳,笑道:“屬下若有失禮,本帥定當查明,以謝先生。只是,本帥強留先生,非有惡意,實爲西營計,亦爲先生計。”

“哦?”楊畏知來了興趣,說道:“爵帥請講。”

“吾聞孫可望據有滇、黔,以國主自稱,置六部,自封平東王,又封先生爲大學士。”

講到這兒,丹初故意打住,靜待楊畏知辯解。

楊畏知神色坦然,說道:“確有此事,但我是大明舊官,不受可望之封。” 果真是身在曹營心在營。孫可望入滇時,楊畏知領兵拒戰,敗,投水死,被孫可望救出。雙方約法三章,折箭爲誓,決定合作。孫可望要借重楊畏知的聲望以撫滇,楊畏知也想說合西營抗清。歷史上,孫可望野心漸長,楊畏知逃歸朝廷,終被孫可望處死。

“孫可望請封秦王,朝廷一致反對。今上力排衆議,才勉強封孫可望爲景國公,李定國、劉文秀各爲侯爵。敕書一到雲南,可望必不受。先生爲可望正使,有辱使命。可望惱羞成怒,豈不將遷怒於先生?”

此中利害,楊畏知一清二楚,嘆道:“朝臣羣起反對,上迄閣臣,下至勳鎮,無不反對。我爲可望使者,亦遭羣臣攻擊,顏面掃地,心力交瘁,不復爭矣。”

“不然,爲國家計,該爭的還是要爭。”丹初說道,目光深邃,神色沉毅,顯得深不可測。

他湊過身子,說道:“我在桂林時,已傾心結交潘世榮、焦光啓兩位副使,臨走時又饋送銀錢禮物,極力籠絡。此二人暫時無虞,先生儘可放心。”

潘世榮、焦光啓都是大西軍舊將,也是孫可望的心腹,雖爲護衛,卻負有監視楊畏知的任務。爲安撫二人,楊畏知已派副使龔彝先到桂林。

龔彝爲雲南順寧府人,天啓五年進士。他和楊畏知一樣,都是明朝舊官,被迫和孫可望合作,其實仍舊心向朝廷,致力於聯寇平虜。

楊畏知安心不少,卻聽丹初說道:“我已寫密信給堵閣部,請他出面斡旋,爲孫可望爭取王爵。”

堵胤錫勇於任事,不避譏議。岑丹初謀之於堵胤錫,無疑上可行的。

楊畏知欣喜異常,說道:“孫可望固西賊餘孽,賊之首也,但兵強馬壯,據滇、黔之衆,即便朝廷不封,曷能禁其不自王?

“他派使向朝廷請封,是目中仍有朝廷也。若明示以異等之恩,彼必踊躍效命。國事艱危,不以此時虛名爲招徠,反自豎強敵乎?

“堵閣部勇於任事,深得皇上信賴。有他從中撮合,可望請封之事或可諧矣。孫可望籍此以制李定國、劉文秀,朝廷亦能收西營爲己用,可謂兩全其美矣。”

楊畏知已經完全放鬆了戒備,對丹初開誠佈公,對孫可望直呼其名。

丹初說道:“國朝定製,唯皇子可封親王。秦王爲親王之首,孫可望請封秦王,所望未免過奢。就算堵閣部從中周旋,皇上也很難批准。”

“嗯,”楊畏知沉吟道:“不如降封爲郡王。他本就自稱平東王,東字過廣,不如改爲遼字,封其爲平遼王,以示朝廷期許之意。”

丹初附和,此事遂成定議,只等堵胤錫過來,就可付諸實施。

兩人相談甚歡,丹初有意結交楊畏知,說道:“先生爲我前輩,又是同鄉,今日一晤,不勝景仰。他日,若先生在西營不如意,或受了孫可望的委屈,儘可給我來信,或者乾脆屈尊到我營中,我都隨時恭迎。”

楊畏知神色一動,說道:“爵帥美意,某牢記心中。”

第160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256章 以眾擊寡,以快製慢第321章 轟擊木排第五章 殲敵第225章 房緯小事,關系大業第261章 拒絕反攻第276章 徵虜大將軍第197章 出營野戰第157章 大局已定第三十七章 童子兵第127章 擴軍第232章 擴軍第八章 破陣第264章 驅逐馬吉翔第408章 首戰用我,用我必勝第一十八章 拆臺第247章 要在水師第253章 杜永和遣使求援371.第371章 衡州會戰第211章 降封平遼王第314章 首戰製勝370.第370章 洪承疇興起冤獄第一十三章 單刀赴會第113章 增設鄉長355.第355章 持重封鎖第349章 李定國三蹶名王363.第363章 進取吉安第224章 定虜式燧發槍第255章 不請自來吳六奇第227章 為國除奸第二十六章 列陣第146章 天賜不取,必受其咎第218章 水師大捷第二十三章 3王圍城第六十一章 開學第203章 撤退第213章 興學之議第416章 先克南昌第三十四章 聽風亭論道第六十三章 岑丹初單騎退土司第290章 兵臨嚴關第199章 逼退清軍第99章 奪取甘棠渡第180章 憑壕拒敵第266章 衣冠禽獸第225章 房緯小事,關系大業第105章 雷霆之怒第四十三章 處置俘虜第五十二章 迎駕第408章 首戰用我,用我必勝第320章 鐵索攔江第280章 按兵不動第四十三章 處置俘虜第二十五章 破營第285章 攻克紅沙坳第九章 管隊368.第368章 朱成功北上長江第一十九章 勒捐第一十一章 拜師第183章 定計反攻第249章 奇襲第九十四章 清軍逼臨桂林第150章 釋放俘虜第385章 交趾內亂第四十五章 官印第301章 投名狀第七十七章 火炮第六十八章 訪賢第203章 撤退第115章 民心之辯第146章 天賜不取,必受其咎第178章 結硬寨 打呆仗第252章 籠絡猛將第235章 啟發民智第391章 持重保守第一十四章 大變在即第318章 統一戰線第二十五章 破營第302章 線國安歸降第112章 再得昭平第161章 羞辱陳曾禹第393章 洞庭起事第182章 報捷第116章 十兩撫卹銀第254章 海寇投誠第110章 時局關鍵忠誠府第一十一章 拜師第一十二章 除害第256章 以眾擊寡,以快製慢357.第357章 虎賁大敗第172章 出兵抗虜第324章 以攻為守第113章 增設鄉長第113章 增設鄉長第310章 大西軍出兵川湖第254章 海寇投誠第415章 旗兵來援第406章 三路出征第350章 會師金陵第一十八章 拆臺
第160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256章 以眾擊寡,以快製慢第321章 轟擊木排第五章 殲敵第225章 房緯小事,關系大業第261章 拒絕反攻第276章 徵虜大將軍第197章 出營野戰第157章 大局已定第三十七章 童子兵第127章 擴軍第232章 擴軍第八章 破陣第264章 驅逐馬吉翔第408章 首戰用我,用我必勝第一十八章 拆臺第247章 要在水師第253章 杜永和遣使求援371.第371章 衡州會戰第211章 降封平遼王第314章 首戰製勝370.第370章 洪承疇興起冤獄第一十三章 單刀赴會第113章 增設鄉長355.第355章 持重封鎖第349章 李定國三蹶名王363.第363章 進取吉安第224章 定虜式燧發槍第255章 不請自來吳六奇第227章 為國除奸第二十六章 列陣第146章 天賜不取,必受其咎第218章 水師大捷第二十三章 3王圍城第六十一章 開學第203章 撤退第213章 興學之議第416章 先克南昌第三十四章 聽風亭論道第六十三章 岑丹初單騎退土司第290章 兵臨嚴關第199章 逼退清軍第99章 奪取甘棠渡第180章 憑壕拒敵第266章 衣冠禽獸第225章 房緯小事,關系大業第105章 雷霆之怒第四十三章 處置俘虜第五十二章 迎駕第408章 首戰用我,用我必勝第320章 鐵索攔江第280章 按兵不動第四十三章 處置俘虜第二十五章 破營第285章 攻克紅沙坳第九章 管隊368.第368章 朱成功北上長江第一十九章 勒捐第一十一章 拜師第183章 定計反攻第249章 奇襲第九十四章 清軍逼臨桂林第150章 釋放俘虜第385章 交趾內亂第四十五章 官印第301章 投名狀第七十七章 火炮第六十八章 訪賢第203章 撤退第115章 民心之辯第146章 天賜不取,必受其咎第178章 結硬寨 打呆仗第252章 籠絡猛將第235章 啟發民智第391章 持重保守第一十四章 大變在即第318章 統一戰線第二十五章 破營第302章 線國安歸降第112章 再得昭平第161章 羞辱陳曾禹第393章 洞庭起事第182章 報捷第116章 十兩撫卹銀第254章 海寇投誠第110章 時局關鍵忠誠府第一十一章 拜師第一十二章 除害第256章 以眾擊寡,以快製慢357.第357章 虎賁大敗第172章 出兵抗虜第324章 以攻為守第113章 增設鄉長第113章 增設鄉長第310章 大西軍出兵川湖第254章 海寇投誠第415章 旗兵來援第406章 三路出征第350章 會師金陵第一十八章 拆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