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鄉飲酒禮

第138章 鄉飲酒禮

禮制,每年正月十五與十月初一,在天下各府、州、縣儒學之明倫堂,知府、知州、知縣需邀請當地耄老鄉紳,舉行鄉飲酒禮。 鄉飲酒禮淵源於殷商時期,定製於周朝,與冠禮、婚禮、射禮、宴禮、饗禮、賀慶禮等,合爲古代的嘉禮。鄉飲酒禮在華夏流傳三千餘年,直至滿清道光年間,清廷下令把鄉飲酒禮的經費充作軍餉,此禮遂廢。

明太祖朱元璋很重視鄉飲酒禮,規定州縣以下也要組織鄉飲。民間以百家爲一會,以里長或糧長主持。坐席時,以善惡分列三等,不許混淆

南明亂世,永安州的鄉飲酒禮已經停止多年。今年,永安州糧食豐收,四境安寧,百姓安樂,遂重新舉辦鄉飲酒禮。

十月初一,丹初已返回永安軍,亦參加了此次鄉飲酒禮。

這天中午,天高雲淡,風清氣爽,永安城內桂花飄香,市井繁榮,恰是亂世中的一片淨土。

州學內,教導隊提前收操,隊員們賞假半日,在營內原地休息。州學已被昭永軍徵用,作爲教導隊的營地。

新一輪擴軍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教導隊正在組織預任軍官集訓。所有涉及到提拔的軍官,將要新任隊長、營長的軍官,都必須參加此次集訓,經考覈合格後,方可赴任。

原州學明倫堂,已被教導隊改爲禮堂,作爲平時集中授課的場所。

此刻,永安州各地耄老鄉紳齊聚禮堂,受邀參加今年晚秋的鄉飲酒禮。

禮者,大事也。

傳統鄉飲酒禮,賓客除了按照年齡排位,還要區分三六九等,不同身份的人坐於不同的桌子上。有的人雖能參加鄉飲,卻連座位都沒有,只能立侍在一旁。一般情況下,除州縣官員外,賓客需年滿五十以上,方可出席鄉飲。

丹初尊重傳統,但也一直在倡行平等。此次永安州鄉飲,共安排了十二桌賓客。

一鎮八鄉各一桌,共九桌。每桌有鄉長,有耄老,有鄉紳。就連平時上不了檯面的佃農,也有代表出席鄉飲,得與鄉長、縉紳等人同席,每人皆有座位。

另有三桌,總兵府一桌,昭永軍一桌,知州衙門一桌。

賓客涵蓋了軍政民各個階層、各個年齡,有莫遜仕那樣的年長耄老,也有岑勇那樣朝氣蓬勃的年輕人,有知州韋時中那種官場老吏,也有魏國鬆那種久經戰場的猛將,有何國騶那樣的瑤人,有劉淑那樣的巾幗英雄,也有費雷拉這樣的佛朗機人……

鄉飲酒禮原本有很多繁文縟節,爲丹初所不喜。他不按常禮,舉杯邀飲,致開場辭:

“諸位,今日我等齊聚一堂,舉行今秋鄉飲酒禮。逢此亂世,能舉行鄉飲已屬不易,能邀請到大家到州學聚飲,更是彌足珍貴。

“昭永軍進駐永安已有大半年時間。亂世浮萍,隨風漂流。幸賴諸位支持,昭永軍才能在永安扎下根來,纔能有所依恃。

“這第一杯酒,首先是感謝,感謝大家對昭永軍的支持。感謝官紳鼎力擁護,感謝紳衿田主支持著佃納糧政策,感謝邑人踊躍參軍入伍。”

鄉飲用的酒很淡,丹初把手中一盅酒一飲而盡。

賓客不約而同地喝盡了手中的酒,紛紛讚道:“多虧昭永軍駐紮永安,永安才保持了安寧,成了亂世中的世外桃源,我們該感謝昭永軍纔對。”

有個佃民的嗓門很大,說話也很樸實:“大帥大恩大德,使我佃民也有了足夠的糧食,全家再也不用忍飢挨餓了。這恩情比天還高,我們一輩子也報答不完。”

若說佃戶不必忍飢挨餓,似乎言過其實。據丹初瞭解,永安州著佃納糧後,佃戶負擔有所減輕,留存糧食亦有增加,但還達不到溫飽的程度。 能參加此次鄉飲的佃戶,自非普通佃戶。有兩個佃民很有威信,在本村當上了村長。其他幾個佃民,大多是軍屬,有的兒子已經戰死,有的選派了好幾個兒子入伍,有的兒子在軍中表現卓異,屢立戰功,父以子榮。

丹初朝東南方向拱手遙拜,神情變得凝重起來,說道:“第二杯酒,是感恩。朝廷不拘一格,拔我於卒伍之中,封我爲昭永總兵,加都督僉事,掛徵蠻將軍印。我必誓死抗擊清虜,決不剃髮投降。

“永安百姓傾全城之力厚養昭永軍,是我昭永軍的衣食父母。昭永軍奉命鎮守永安,必當竭誠守衛永安,愛惜百姓,體恤民力,決不侵犯百姓。”

昭永軍軍紀嚴明,駐紮永安期間秋毫無犯,得到了永安百姓的衷心擁護。

丹初的話情真意切,在座賓客無不動容。他繼續說道:“第三杯酒,是感懷。永安雖是樂土,時局卻依舊動盪。天軍師老兵疲,何督師圍永州而不克,豫國公圍忠誠而屢挫。

“江西、廣東雖然反正,大好河山依舊淪陷,億萬百姓仍舊處於水深火熱之中。昭永軍雖地處一隅,兵稍精,食稍足,不敢一刻忘戰。

“諸君且爲我見證,假以時日,昭永軍必成勁旅。屆時,我當拜爲徵虜大將軍,提師北伐,直搗幽燕,驅除韃虜,恢復中華。”

“好!”賓客紛紛喝彩。

“大帥有此志向,我昭永健兒必誓死以從!”

“大帥拜徵虜大將軍,我永安官紳亦爲元從功臣了!”

……

在陣陣稱頌聲中,丹初並未迷失自己。環顧四周,古舊的州學已被教導隊修葺,煥發出別樣的神采。明倫堂中的賓客,正是他的元從勳臣,也是他日後征戰四方的最大倚恃。

“諸位,還有件事,正可當面奉告。我已決定,在永安州設立一所書院,定名爲‘永安大學’,天文、地理、文學、經史、技藝、算術、醫藥、農工、礦冶等無所不教,無所不學……”

國有太學,又曰國子監。丹初給新學校定名爲大學,明顯有僭越之嫌。如今禮樂崩壞,也沒人計較這麼多了。

州學久廢,邑民頗以爲憾。丹初重設大學,規模較州學大出許多,令在場賓客興奮不已。

接下來,丹初帶著總兵府的親信,依次向各桌敬酒。來到莫家鄉這桌,丹初不勝感慨,說道:

“我最感謝的,還是莫家鄉。若無莫家的支持,昭永安難成今日事業。莫家鄉不負我,我也必不負莫家鄉。莫老,今後咱們還要努力拚搏,再上一層樓。”

莫遜仕今日掙盡了面子,非常高興,說道:“大帥,莫家必永遠追隨大帥。”

第三十九章 番兵第七十三章 訓話374.第374章 屯齊夜遁第217章 三堵牆第398章 決戰在即第180章 憑壕拒敵第一十五章 擴軍第155章 戰象襲來第113章 增設鄉長第143章 步兵第二標第162章 德不配位,必有災殃第三十四章 聽風亭論道第349章 李定國三蹶名王第六十四章 永歷帝移陛水殿第一十七章 思考第315章 清軍來援第243章 援剿大將軍第194章 進駐蓑衣渡第411章 傾巢出動第247章 要在水師第161章 羞辱陳曾禹371.第371章 衡州會戰第406章 三路出征第245章 借頭立威第265章 步兵第三協第五十七章 天下事猶可為第六十九章 著佃納糧第259章 北上三江口第402章 戰局關鍵吳三桂第104章 禍起蕭牆第242章 醞釀大計第344章 普及公學第152章 首登之功第187章 氣定神閑第187章 氣定神閑第288章 田源增竈第400章 “糞刑”洪承疇第一章 告急第三章 行軍第126章 夜襲第二十四章 突擊第四十九章 錢糧之數第151章 雄關獨峙鎮南天第396章 城南大戰第167章 聯姻土司第九十五章 大兵團之戰第176章 薑瓖反正第247章 要在水師第415章 旗兵來援第280章 按兵不動第五十四章 廣西協守副總兵第133章 德之所在,天下歸之第152章 首登之功第七十一章 教導隊374.第374章 屯齊夜遁第305章 爭取封王第122章 結交東勳第220章 義釋劉芳亮第345章 掃除文盲第302章 線國安歸降第220章 義釋劉芳亮第417章 破城在即第四章 敵襲第140章 時間窗口第205章 蛇吞象第245章 借頭立威第257章 水戰大捷377.第377章 步兵第四鎮第212章 堵胤錫先斬後奏第五章 殲敵第192章 定虜伯第348章 朱成功兼並魯藩第二十九章 追擊第126章 夜襲第189章 擊退清軍第342章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第203章 撤退第178章 結硬寨 打呆仗第三十五章 泰州學派第八十六章 危局第121章 李成棟第二十六章 列陣第三十六章 督標左協第七十七章 火炮第409章 丹初點將第150章 釋放俘虜第294章 王永祚勸降第264章 驅逐馬吉翔第311章 南越國主第224章 定虜式燧發槍第161章 羞辱陳曾禹376.第376章 欣然歸附第一章 告急第二十八章 破敵第177章 屯兵興安第345章 掃除文盲第125章 五屯所第148章 智取古漏關第157章 大局已定第三十五章 泰州學派
第三十九章 番兵第七十三章 訓話374.第374章 屯齊夜遁第217章 三堵牆第398章 決戰在即第180章 憑壕拒敵第一十五章 擴軍第155章 戰象襲來第113章 增設鄉長第143章 步兵第二標第162章 德不配位,必有災殃第三十四章 聽風亭論道第349章 李定國三蹶名王第六十四章 永歷帝移陛水殿第一十七章 思考第315章 清軍來援第243章 援剿大將軍第194章 進駐蓑衣渡第411章 傾巢出動第247章 要在水師第161章 羞辱陳曾禹371.第371章 衡州會戰第406章 三路出征第245章 借頭立威第265章 步兵第三協第五十七章 天下事猶可為第六十九章 著佃納糧第259章 北上三江口第402章 戰局關鍵吳三桂第104章 禍起蕭牆第242章 醞釀大計第344章 普及公學第152章 首登之功第187章 氣定神閑第187章 氣定神閑第288章 田源增竈第400章 “糞刑”洪承疇第一章 告急第三章 行軍第126章 夜襲第二十四章 突擊第四十九章 錢糧之數第151章 雄關獨峙鎮南天第396章 城南大戰第167章 聯姻土司第九十五章 大兵團之戰第176章 薑瓖反正第247章 要在水師第415章 旗兵來援第280章 按兵不動第五十四章 廣西協守副總兵第133章 德之所在,天下歸之第152章 首登之功第七十一章 教導隊374.第374章 屯齊夜遁第305章 爭取封王第122章 結交東勳第220章 義釋劉芳亮第345章 掃除文盲第302章 線國安歸降第220章 義釋劉芳亮第417章 破城在即第四章 敵襲第140章 時間窗口第205章 蛇吞象第245章 借頭立威第257章 水戰大捷377.第377章 步兵第四鎮第212章 堵胤錫先斬後奏第五章 殲敵第192章 定虜伯第348章 朱成功兼並魯藩第二十九章 追擊第126章 夜襲第189章 擊退清軍第342章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第203章 撤退第178章 結硬寨 打呆仗第三十五章 泰州學派第八十六章 危局第121章 李成棟第二十六章 列陣第三十六章 督標左協第七十七章 火炮第409章 丹初點將第150章 釋放俘虜第294章 王永祚勸降第264章 驅逐馬吉翔第311章 南越國主第224章 定虜式燧發槍第161章 羞辱陳曾禹376.第376章 欣然歸附第一章 告急第二十八章 破敵第177章 屯兵興安第345章 掃除文盲第125章 五屯所第148章 智取古漏關第157章 大局已定第三十五章 泰州學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