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重死持義而不橈

bookmark

魏王宮位於魏國的“東都”城中,無論是格局還是規格,都已經與真正的一國宮城相差無幾,而“東都”也已經與一國都城無異。

“東都”的周圍地帶自然而然地就被魏國中人稱作是京畿地帶,在京畿北部有一個名叫南豐鎮的小鎮,原本只是個無人問津的普通村鎮,不過在蕭瑾定都“東都”之後,此地在短短几十年的時間中就一躍成爲規模極大的繁華大鎮,完全無愧於名字中的那個“豐”字,想來再過些時日就能升鎮爲縣了。

有個老儒生不再乘坐馬車而行,揹着書箱徒步走進了南豐鎮,在這個人來人往的小鎮上並不怎麼起眼,似乎除了年紀大些之外,與那些上京趕考的窮酸書生並無太多兩樣。

沒錯,的確是上“京”趕考,早在十幾年前魏王蕭瑾就已經開設科舉取士,無數寒門士子得以越過龍門立於魏國廟堂之上,而蕭瑾也因此可以將數不清的英才收入轂中。

此乃一舉兩得之事,當然,此舉也已經與自立小朝廷的大逆之舉無異。不過對於已經做出無數大逆不道之舉的蕭瑾而言,這倒是成了無關緊要的小事。

老書生沒有尋找客棧下榻落腳,而是在路邊的一間攤子上坐下,聞着飯食的香味不禁食指大動,正好昨天鎮子裡有頭耕牛老死了,剛剛上報官府得以宰殺,鋪子裡還有些牛肉,於是老儒生乾脆要了一大盤牛肉和一壺茶水,將書箱放在一旁,然後就着粗劣茶水開始大快朵頤。

鋪子裡還有幾個江湖人士,同樣是吃着熟牛肉,同時還在聊着一些時下最爲熱議的話題,自然而然地說到了如今的儒門四位大先生,在把四位大先生的各自功過說完一遍之後,又在情理之中地說到了另外四位並不爭奪儒門魁首位置的大先生,尤其是資歷最老的大先生孫世吾,更是話題的重中之重。

●更hm新g最快xd上)酷匠m8網

不過在這兒他們分成了兩派,一派人認爲高居天機榜之列的孫世吾無論修爲還是輩分,都是當之無愧的儒門之最,完全能夠決定儒門魁首的歸屬,另外一派則認爲孫世吾只是修爲高絕,因爲早年時背棄大鄭投降大齊的緣故,德行有虧,根本無顏在這種事情上說三道四。

雙方爭執不下,不遠處正在大快朵頤的老儒生卻是停下動作,默然無言。

一名手持摺扇的錦衣公子啪的一聲展開手中摺扇,輕笑着轉開話題,“不說這些了,最近江都那邊有些暗流涌動,聽說那位劍宗少主帶着自己的公主媳婦回了江都,還將劍宗大權都交到了公主的手中,自己卻整日閉門不出,不知在忙些什麼,現在不少人都在猜測這位徐公子是不是被公主架空了。”

老儒生微微一笑,終於忍不住插嘴道:“依老朽看來,這些都是無稽之談,說不定是那位徐公子金蟬脫殼的手段。”

行走江湖,最要注意四類人,老人、僧道、女人、孩子,老儒生就佔據了老人這點,所以當他開口說話時,這幾位行走江湖的修士並未惡語相加,反而是笑臉相向,與當初徐北遊的選擇如出一轍。

年輕公子笑問道:“老先生此言何意?難道說此時徐公子並不在江都城中?”

老人將一口殘茶飲盡,搖頭道:“難說。”

一名女子問道:“那麼依照老先生的說法,那位徐公子如果不在江都,又會在哪裡?”

老儒生輕聲道:“不好說吶,如今的江都山雨欲來,瞧這架勢,道門是要與劍宗在江都做過一場,這位徐公子行蹤隱秘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那位手持摺扇的年輕公子啪的一聲合攏起手中摺扇,略有試探意味地問道:“聽老先生的口音,似乎不是我們魏國本地人士。”

老儒生沒什麼隱瞞,乾脆點頭道:“是啊,從中原那邊過來的,訪友。”

年輕公子微微拉長聲音哦了一聲,又問道:“老先生可是要去‘東都’?”

老儒生嗯了一聲,然後似乎想起什麼,擺手道:“當不起‘老先生’三字,我姓孫,你們叫我老孫頭,或是孫老頭,都行。”

年輕公子略顯尷尬地笑了笑,沒有喊出“孫老頭”三字,而是將最後一個“頭”字去掉,稱呼了一聲“孫老”。

老人笑着答應一聲之後,開始繼續用飯。

雙方再無其他言語。

片刻之後,老儒生將一大盤熟牛肉全部吃完,一壺茶水也喝了大半,起身結賬之後,與一衆萍水相逢的男女作揖告別,“老朽有事在身,要先行一步,雖說今日一別之後,多半難以再見,但老朽還是要再說一句,咱們日後江湖再會。”

說完之後,老儒生出了攤子,朝鎮外走去。

南豐鎮距離魏國的“東都”已經不足十里,他這一路行來,爲了不鬧得滿城風雨,不曾顯露半分神通,也盡力收斂自身氣機,所以走得不快,甚至還有些慢。

可是再慢,這條路也有走到盡頭的時候。

從春山港到“東都”,一路行來,老人看了許多沿途風景,不得不承認,魏王的治政手段絲毫不輸於開創新政的當今陛下,如果他不爲了一己私慾而妄啓刀兵,那麼也不失爲一位可以名垂青史的賢王。

可惜啊,世上沒有那麼多的如果。

如果先帝死在了徐林北伐草原的鐵蹄之下,那麼這個天下還會姓蕭嗎?

如果牧人起攻克了中都,那麼這個天下還會姓蕭嗎?

如果陸謙打贏了那場決定天下歸屬的定鼎之戰,那麼這個天下還會姓蕭嗎?

老儒生的答案是不會。

可是天下根本沒有什麼如果。

所以蕭瑾必然要大興刀兵。

可能有人就會問了,既然如此,那他還來魏國做什麼?難道是送死嗎?

也許是。

傻嗎?

不傻。

孫世吾嘆了口氣,自言自語道:“人生於世,有所爲有所不爲。說白了就是做自己認爲該做的事情。”

“道之所在,雖千萬人吾往矣。民之所繫,義之所在,不傾於權,不顧其利,直道而行,不計譭譽,明知不可爲而爲之,舉國而與之不爲改視,重死持義而不橈,身雖死,無憾悔。”

“有些事情是不得不去做的,哪怕這些事情看起來很傻,實是因爲這天底下的聰明人太多了,如果人人都這麼聰明,都懂得識時務者爲俊傑,都懂得審時度勢,都懂得趨利避害,那麼這個天下還有希望嗎?”

“該死之時不能退,當死則死,如果輪到自己應該站出來的時候卻怯懦不前,人人如此,那麼不僅僅是這個國完了,這個天下也完了,此即是亡國亡天下。”

……

巍然“東都”雖然比不得帝都,但已經與四都末尾的北都相差無幾,可以稱之爲一座雄城。

只是今日這座雄城卻是如臨大敵,只因爲城外來了一位揹着書箱的老儒生。

第七十九章 過江龍和地頭蛇第十三章 兩人間相擁而言第一百一十三章 四人打牌誰坐莊第六百四十三章 老人之後復老人第二十二章 龍門客棧風雲動第五十四章 鎮魔殿塵葉出關第五百零九章 車營對陣三千騎第四十九章 錦繡江山通天途第四百八十一章 三千言中言三德第一百四十三章 此乃天人不漏身第四百三十八章 再見當年小和尚第八十六章 公主殿下蕭知南第六百六十二章 孤身一人下玄都第三百五十三章 強龍過江大草原第三百一十八章 御微一劍破大陣第一百八十三章 天現異象證長生第一百一十二章 聖堂佛門辯高低第一百三十二章 遲來的第三個夢第二十一章 不知世事不可憐第六十二章 彼無忌此亦無忌第八十二章 君子之義小人心第五百一十六章 女子間相顧而言第五百三十八章 平虜大將軍南歸第三百五十六章 山上來人人如山第四百三十九章 和尚說大小佛法第五百二十七章 又見舊時舊人物第一百九十四章 反誤了卿卿性命第二百六十一章 於無聲處聽驚雷第二百九十章 生子當如徐南歸第二十七章 若豪取必先豪予第六十章 傘中藏劍步步蓮第六百一十五章 西北軍出城而戰第六百二十四章 三教雲集碧遊島第三百三十四章 一氣不衰再不竭第三十一章 大真人起手一劍第六百二十七章 正月十五元宵節第三百四十八章 有不速之客到訪第四十九章 錦繡江山通天途第四百五十一章 有三人先後而至第九十九章 我有一劍名誅仙第三十章 龍捲倒垂鬼王宮第四百一十二章 天厭民棄當死矣第二十四章 又是一年蟹肥時第七十八章 鏡花水月藏秘辛第九十章 秋風未動蟬先覺第六十七章 年輕四俊趙廷湖第二百一十五章 大陣之威似天威第九十五章 手掌權勢三步行第四百五十三章 江北從此無大戰第五十章 一指斷江藏玄奇第九十七章 如何纔是得太平第八十章 莫道男兒心如鐵第一百零八章 不出門知天下事第二百四十七章 有人立於金橋上第七十七章 謀求天下五五數第九十三章 大笑一聲過雷池第一百零二章 散華落幕身後事第九十章 意外之子域外客第十一章 烏雲散雨後初晴第二十章 秋雨夜父子言談第九十六章 你可會厭憎於我第五十四章 仙人之下十八樓第二百一十九章 夫妻酌酒觀風雪第一百四十二章 大幕將啓葉將落第二十八章 清閒居中李紫劍第三百七十九章 井底蛙坐井觀天第五百三十七章 最好時節是太平第四百零四章 佛門盂蘭盆節會第九十三章 拄劍腰間掛人頭第九十三章 有兄妹相攜登山第十九章 徐氏一門兩代人第六百七十二章 何謂是玄門正宗第四百三十六章 大雪時節又逢君第五百六十七章 西行之後拔劍起第一百二十章 一僧三道想當年第三十一章 聊發疏狂圖一醉第一百四十四章 何謂之天下二聖第二十四章 出鞘閉鞘一生死第四百二十八章 一口劍氣分勝負第九十六章 堂前飛燕去又歸第五百二十六章 中州神都如星辰第四章 埋葬希望和野心第四百九十四章 高下十重摘星樓第四十九章 城內城外皆決然第三十九章 談笑殺人得太平第八十一章 劍意劍氣戰兩人第六百八十一章 大羅神仙血染裳第三十三章 呼風喚雨神仙法第九十七章 佛道之爭現端倪第一百五十四章 龍繞旌竿獸滿旗第八章 崇龍觀裡初相遇第三百五十四章 女子女子說女子第三章 強弩之末異象生第六十章 八劍齊出敗八人第二百一十二章 不平人事不平事第五十九章 口一吐半個劍宗第五十六章 城池傾塌龍碑覆第四百四十四章 金經之中藏機緣第二十一章 梅山青景觀三人第四百五十二章 最後再送一厚禮
第七十九章 過江龍和地頭蛇第十三章 兩人間相擁而言第一百一十三章 四人打牌誰坐莊第六百四十三章 老人之後復老人第二十二章 龍門客棧風雲動第五十四章 鎮魔殿塵葉出關第五百零九章 車營對陣三千騎第四十九章 錦繡江山通天途第四百八十一章 三千言中言三德第一百四十三章 此乃天人不漏身第四百三十八章 再見當年小和尚第八十六章 公主殿下蕭知南第六百六十二章 孤身一人下玄都第三百五十三章 強龍過江大草原第三百一十八章 御微一劍破大陣第一百八十三章 天現異象證長生第一百一十二章 聖堂佛門辯高低第一百三十二章 遲來的第三個夢第二十一章 不知世事不可憐第六十二章 彼無忌此亦無忌第八十二章 君子之義小人心第五百一十六章 女子間相顧而言第五百三十八章 平虜大將軍南歸第三百五十六章 山上來人人如山第四百三十九章 和尚說大小佛法第五百二十七章 又見舊時舊人物第一百九十四章 反誤了卿卿性命第二百六十一章 於無聲處聽驚雷第二百九十章 生子當如徐南歸第二十七章 若豪取必先豪予第六十章 傘中藏劍步步蓮第六百一十五章 西北軍出城而戰第六百二十四章 三教雲集碧遊島第三百三十四章 一氣不衰再不竭第三十一章 大真人起手一劍第六百二十七章 正月十五元宵節第三百四十八章 有不速之客到訪第四十九章 錦繡江山通天途第四百五十一章 有三人先後而至第九十九章 我有一劍名誅仙第三十章 龍捲倒垂鬼王宮第四百一十二章 天厭民棄當死矣第二十四章 又是一年蟹肥時第七十八章 鏡花水月藏秘辛第九十章 秋風未動蟬先覺第六十七章 年輕四俊趙廷湖第二百一十五章 大陣之威似天威第九十五章 手掌權勢三步行第四百五十三章 江北從此無大戰第五十章 一指斷江藏玄奇第九十七章 如何纔是得太平第八十章 莫道男兒心如鐵第一百零八章 不出門知天下事第二百四十七章 有人立於金橋上第七十七章 謀求天下五五數第九十三章 大笑一聲過雷池第一百零二章 散華落幕身後事第九十章 意外之子域外客第十一章 烏雲散雨後初晴第二十章 秋雨夜父子言談第九十六章 你可會厭憎於我第五十四章 仙人之下十八樓第二百一十九章 夫妻酌酒觀風雪第一百四十二章 大幕將啓葉將落第二十八章 清閒居中李紫劍第三百七十九章 井底蛙坐井觀天第五百三十七章 最好時節是太平第四百零四章 佛門盂蘭盆節會第九十三章 拄劍腰間掛人頭第九十三章 有兄妹相攜登山第十九章 徐氏一門兩代人第六百七十二章 何謂是玄門正宗第四百三十六章 大雪時節又逢君第五百六十七章 西行之後拔劍起第一百二十章 一僧三道想當年第三十一章 聊發疏狂圖一醉第一百四十四章 何謂之天下二聖第二十四章 出鞘閉鞘一生死第四百二十八章 一口劍氣分勝負第九十六章 堂前飛燕去又歸第五百二十六章 中州神都如星辰第四章 埋葬希望和野心第四百九十四章 高下十重摘星樓第四十九章 城內城外皆決然第三十九章 談笑殺人得太平第八十一章 劍意劍氣戰兩人第六百八十一章 大羅神仙血染裳第三十三章 呼風喚雨神仙法第九十七章 佛道之爭現端倪第一百五十四章 龍繞旌竿獸滿旗第八章 崇龍觀裡初相遇第三百五十四章 女子女子說女子第三章 強弩之末異象生第六十章 八劍齊出敗八人第二百一十二章 不平人事不平事第五十九章 口一吐半個劍宗第五十六章 城池傾塌龍碑覆第四百四十四章 金經之中藏機緣第二十一章 梅山青景觀三人第四百五十二章 最後再送一厚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