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六章 問渠那得清如許

問了秦文斌後,李大順也問了其他問題。

“秦小哥,如果沒有籤合同,那可以用自來水澆麥田嗎?”

秦文斌一愣,想了想公司的規定,纔回道:“我們公司採用階梯收費,好像每戶會根據登記農田面積,給一個每畝100方的初步價格……”

隨後他翻了翻公司的文件,給了一個具體數字。

1~100立方,每立方0.5元;101~500立方,每立方0.7元;501~2000立方,每立方1元;超過2000立方,每立方2.6元。

但是林州當地給了一個補貼,每年每戶根據種植的農田面積,每畝補貼200立方的平價水,價格是每立方0.08元。

這個價格比紅旗渠的0.05元,高了0.03元,但是實際上,這個水絕對比紅旗渠的水划算。

就在倆人交談的時候,一輛中巴車,和六輛東風猛士,也出現在屯頭村的村道。

中巴車停下來,後面三輛皮卡車也跟着停下來。

一羣戴着防毒頭盔的人,從中巴車、東風猛士、皮卡車上下來,其中就有豐民農業的總裁肖源,魯省水務的趙曉軍,以及豫省水務的趙康,林州水務分公司的周銳等人。

不過一個意料之外的身影,也出現在人羣中,正是在德州半導體基地呆了大半年的黃修遠。

下了中巴車,黃修遠放眼望去,山野間鬱鬱蔥蔥,而收割了冬小麥後,裸露出的麥田,呈現出一片棕灰,其間夾雜着少許的綠線。

“董事長,這就是紅旗渠的支渠。”當地的水務負責人周銳,指着道路不遠處的一條水渠說道。

黃修遠走近到渠道一側,發現這渠道有些年久失修的跡象,不僅僅雜草叢生,有些地方還塌方了。

“你們的想法是什麼?”

跟在一旁的趙康,那如同金魚眼的眼睛一轉:“董事長,我的想法是棄支保幹,老渠的支渠目前的問題是,線路長、年久失修、滲透嚴重。”

作爲老林州人,周銳更是知道紅旗渠目前的困境:

“我們公司去年剛剛進入林州時,就發現了這個嚴重的問題,距離乾渠比較近的農田,平均每畝麥田的澆水費用7~10元左右,而那些偏遠支渠的農田,一畝地要30~80元,很多農民都感覺偏高了。”

黃修遠翻了翻林州水務公司的調查報告,發現情況確實如此。

而更加麻煩的問題,在於紅旗渠的上游,是晉省、冀省的管轄區域,近些年來北方各地的水資源緊張,以前的無償輸水,也變成了有償輸水,每年都要付出上百萬資金,纔可以從上游要來六千萬立方左右的水資源。

交流好書,關注vx公衆號.【書友大本營】。現在關注,可領現金紅包!

加上沿途滲透蒸發,紅旗渠的供水,本身就是虧本生意。

周銳接着吐槽道:“還有冬天的時候,必須注意結冰,如果沒有及時破冰,一旦一部分渠道被封凍上,可能導致大水漫渠,去年我就帶着挖掘機,去人工破冰。”

黃修遠沒有想到紅旗渠的問題,已經到了如此嚴重的地步:“看來,確實只能捨棄一部分支渠,改用我們的輸水管道了。”

“我們在林州的管道輸水,目前已經在鋪設地下水管了。”趙康馬上說道。

一行人邊走邊聊,步行了幾百米,遠處的輸水管道幹線,已經越發清晰起來。

趙曉軍指着遠處的廠房:“董事長,我們遇到了一些供電問題。”

“是電網不肯爲我們鋪設專線吧?”黃修遠似乎早有預料。

趙曉軍無奈的點了點頭:“現在我們的輸水管道規模越來越大,必須儘快解決這個問題,不然電網一停電,我們的輸水工作只能跟着停下來。”

“德州那邊,我們的電力基本可以自持,但是其他線路的供電壓力很大,還加大了我們的運行成本。”

黃修遠眺望遠方的輸水管道,頓時有了決斷:“那就組建我們的內部小電網吧!”

他說了一下自己的想法,通過幾箇中型發電廠,然後在輸水管道上,鋪設太陽能電池板和高壓輸電線,形成水電共線的模式。

配合脫碳技術,將電力富餘時間段的電力,轉變成爲碳塊儲備起來,確保整個北方輸水管網,可以實現電力的自給自足。

趙康、趙曉軍等人,經過一番討論後,也覺得這是目前最好的方法,不然每次藍色時代的管道到一個地方,就要和電網磨牙,還要配合電網調峰填谷,嚴重影響了水務公司的正常運行。

除非電網願意開口子,讓燧人系的企業直接對接發電廠,但是在場的人都知道,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發電、配電、用電這三個環節中,發電和用電,除非是自持發電用電,不然發電廠就算是有閒置的產能,也不能繞過電網,給其他用戶供電。

或許很多人會說,魏橋公司不是自己發電賣電。

所以魏橋和電網關係,甚至惡化到發生械鬥的程度。

電網對燧人系同樣有不少意見,只是一直沒有找到藉口而已,因爲燧人系的電都自己使用,並沒有向居民用電業務發展。

加上燧人系的影響力,比魏橋要高好幾個量級,電網也不敢太過分,最多就消極怠工和故意不配合。

黃修遠想了想,回到中巴車上,給秦勵章發了一封郵件,說明一下藍色時代自組電網的必要性和無奈,讓他向上面說明情況。

畢竟爲了配合東水西送工程,如果電力成本太高,那會間接提升輸水成本。

隨着藍色時代的輸水管道,逐步貼近內陸的晉省、秦省和蒙區中西部,這一片區域的水務,是聯合集團在負責的區域。

按照藍色時代和聯合水務的協議,進入大西北的輸水管道,由聯合集團承擔建設和營運。

目前的協議中,聯合集團拿到的價格在1.7~2.2元每立方左右,這個價格絕對不便宜,甚至明顯偏高了。

但是黃修遠卻知道,藍色時代每立方純淨水,只賺0.13元不到,主要是輸水成本太高了。

而輸水成本太高的影響要素,除了龐大輸水管道建設成本分攤,就是電力成本的影響。

從東營直達林州的純淨水,每立方成本就高達1.3元了,再進入晉省和秦省,基本就到了1.5元成本左右,加上藍色時代要盈利,加碼了0.13元。

基本越靠內陸的西部,純淨水的出廠價,就會越來越高。

這其中的費用,輸水管道的建設費用,會隨着時間的推移,分攤會越來越小,但是電費卻不會減少太多。

根據藍色時代的內部資料顯示,目前輸水成本中的電力成本,佔比大約在42~48%左右。

電網給藍色時代的價格,是0.73元每千瓦時,當地補貼後,是0.4~0.5元每千瓦時。

如果藍色時代自己發電,成本在0.15~0.18元每千瓦時,電力成本可以減少一半左右。

第二百零八章 衛星城第七百五十四章 發電技術第十六章 父子夜話第一百零五章 特立獨行第三百五十四章 互換第一百五十八章 各方反應第五百八十一章 新農村(二)第四百章 意外的發現第五百九十三章 月球(四)第七百六十九章 竣工第三十九章 自證清白第三百一十章 兩個遊客第二百四十九章 早茶密談第一百九十八章 竣工與空地第五十八章 戰略轉型第三百四十章 合作與拋售第三百一十八章 利器第五百二十八章 衛星通信第五百二十四章 超低軌第三百九十二章 防控第二百八十九章 定製第六百六十四章 應對第一章 寒冬家事第二百六十三章 毒蘋果第六十二章 互聯網布局第七百一十八章 重典第二百零六章 問渠那得清如許第七百七十五章 探索冰世界第七百四十二章 文明困境第四百八十六章 談話第五百五十七章 備忘錄學者第六百八十三章 雲海(二)第七百七十六章 意外和意外第三百四十章 合作與拋售第二百零九章 致命溫度第二百七十九章 開場第六百零八章 東遊記(一)第五百九十六章 月球(七)第一百七十三 魔改第四百七十二章 超越未來第一百七十八章 無奈選擇第三百九十二章 防控第四百一十八章 影響力第七百零七章 雪球(四)第一百二十章 國際糧商第二百五十七章 謠言四起第三百一十章 兩個遊客第七百七十六章 意外和意外第四百九十章 273.16K第一百零九章 合同補充第一百九十章 東窗事發第六百六十九章 變化(五)第四十一章 合作達成第二百八十五章 測評第六百五十八章 產業與科研第四百八十八章 新裝備第五百六十二章 一波三折第七百二十二章 被遺忘的人第二百二十六章 極限壓迫第一百零七章 標準與應對第六百九十五章 漫遊(四)第五百二十九章 逆潮流第七百六十五章 蟹的故事第七十一章 魯省藥玻第七百二十八章 樂不思蜀第四百八十五章 軟實力第四百三十一章 抽絲剝繭第二百四十三章 展望未來第四百九十七章 筋斗雲第二百七十六章 抉擇第六百二十六章 離岸平衡第四百一十八章 影響力第十二章 發展理念第三十六章 六錐球氧第四百二十四章 在人間第五百三十七章 參差第二百一十三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一百八十六章 和風細雨第六百五十一章 曝光第七百三十九章 建設(一)第四百一十七章 轉變第五百五十章 兩次着陸第九十五章 旱情(續)第三百零四章 路管內部第一百八十一章 德州發電廠第三百二十八章 影響(三)第一百零九章 合同補充第四百六十三章 安排與學習第三百四十六章 儲備與研報第三百五十六章 連鎖反應第一百零六章 農墾聯盟第六百九十四章 漫遊(三)第二百八十二章 17分鐘第四百八十七章 漸變第五十五章 雲檢上線(加更)第四百七十八章 採訪第四百零八章 人類的未來第三百一十一章 極致和反思第一百六十九章 崛起(二)
第二百零八章 衛星城第七百五十四章 發電技術第十六章 父子夜話第一百零五章 特立獨行第三百五十四章 互換第一百五十八章 各方反應第五百八十一章 新農村(二)第四百章 意外的發現第五百九十三章 月球(四)第七百六十九章 竣工第三十九章 自證清白第三百一十章 兩個遊客第二百四十九章 早茶密談第一百九十八章 竣工與空地第五十八章 戰略轉型第三百四十章 合作與拋售第三百一十八章 利器第五百二十八章 衛星通信第五百二十四章 超低軌第三百九十二章 防控第二百八十九章 定製第六百六十四章 應對第一章 寒冬家事第二百六十三章 毒蘋果第六十二章 互聯網布局第七百一十八章 重典第二百零六章 問渠那得清如許第七百七十五章 探索冰世界第七百四十二章 文明困境第四百八十六章 談話第五百五十七章 備忘錄學者第六百八十三章 雲海(二)第七百七十六章 意外和意外第三百四十章 合作與拋售第二百零九章 致命溫度第二百七十九章 開場第六百零八章 東遊記(一)第五百九十六章 月球(七)第一百七十三 魔改第四百七十二章 超越未來第一百七十八章 無奈選擇第三百九十二章 防控第四百一十八章 影響力第七百零七章 雪球(四)第一百二十章 國際糧商第二百五十七章 謠言四起第三百一十章 兩個遊客第七百七十六章 意外和意外第四百九十章 273.16K第一百零九章 合同補充第一百九十章 東窗事發第六百六十九章 變化(五)第四十一章 合作達成第二百八十五章 測評第六百五十八章 產業與科研第四百八十八章 新裝備第五百六十二章 一波三折第七百二十二章 被遺忘的人第二百二十六章 極限壓迫第一百零七章 標準與應對第六百九十五章 漫遊(四)第五百二十九章 逆潮流第七百六十五章 蟹的故事第七十一章 魯省藥玻第七百二十八章 樂不思蜀第四百八十五章 軟實力第四百三十一章 抽絲剝繭第二百四十三章 展望未來第四百九十七章 筋斗雲第二百七十六章 抉擇第六百二十六章 離岸平衡第四百一十八章 影響力第十二章 發展理念第三十六章 六錐球氧第四百二十四章 在人間第五百三十七章 參差第二百一十三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一百八十六章 和風細雨第六百五十一章 曝光第七百三十九章 建設(一)第四百一十七章 轉變第五百五十章 兩次着陸第九十五章 旱情(續)第三百零四章 路管內部第一百八十一章 德州發電廠第三百二十八章 影響(三)第一百零九章 合同補充第四百六十三章 安排與學習第三百四十六章 儲備與研報第三百五十六章 連鎖反應第一百零六章 農墾聯盟第六百九十四章 漫遊(三)第二百八十二章 17分鐘第四百八十七章 漸變第五十五章 雲檢上線(加更)第四百七十八章 採訪第四百零八章 人類的未來第三百一十一章 極致和反思第一百六十九章 崛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