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上體天行,君子也,下效地勢,君子也
我拿出從四姑奶那裡得到的硃砂、狼豪和香黃紙,鋪在桌上,先用後天識神掃視了一遍這張‘五嶽移山符’,把筆勢、筆道、筆力用心領會了幾遍,然後平心靜氣,開始畫符。
像我這樣用識神觀察,幾乎等於將這張符直接複製在了腦海裡,然後以識神爲導,意在筆先,就算這張符上的文字再怎麼繁瑣,我也可以很快畫出一模一樣的來,並不需要像四姑奶那樣,需要花費幾年甚至是十幾年的時間。
第一張,**不離十,欠缺的無非是用筆的經驗、另外我是第一次用毛筆畫符,從祖師爺的手稿中也看不出需要蘸取多少硃砂,所以會有一些偏差。
兩次,三次,每一我都不惜耗費精力,用後天識神細細摸索、探究。
到了第八次上,我已經是下筆如有神,氣死法大家,將這張‘五嶽移山符’仿了個一模一樣。
如果說還有不同,那就是所用的硃砂和香黃紙比不上祖師爺當年用的,這我就沒什麼好辦法了。
幾百年前的東西,不是有錢就能買到的,何況我還是個窮學生。
“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
學着四姑奶的樣子,我口中亂念一通,把這張剛剛畫好的靈符扔向空中。
沒想到靈符只是在空中飄了幾下,就落回到地面上,居然什麼事情也沒有生......
怎麼會是這樣?
我百思不得其解,拿起靈符左看右看,又和祖師手稿上的比對。
沒錯啊,簡直就是十成十的相似。四姑奶不是說過麼,畫符只求相像,不求甚解,我已經做到了相像,爲什麼會沒有效果。
難道應該念天地無極、乾坤借法?
我試了一下,還是不行。
問題究竟出在哪裡呢?
我拿起手稿,皺眉苦思。
莫非是?
我忽然想起四姑奶說過,祖師手稿是爲了揭示符籙之道的奧妙、一線天機,難道說手稿中的符籙,不是要後人照樣學樣,而是另有深意?
不錯,不錯
照貓畫虎、等而下之,邯鄲學步,徒惹人笑,如果祖師手稿中的符籙只是讓人有樣學樣,那還說什麼高明,談什麼厲害?
就算是爲了維護自己的臉面和身份,這位祖師爺也不會做出這種傻事?
奧妙應該還在手稿本身,肯定是我想得過於簡單了
想到這裡,我將後天識神再次放出,把這張五嶽移山符一遍一遍、一筆一劃,仔仔細細重新探查了一遍,想不到結果仍然是一無所獲。
我感覺除了手稿本身有絲絲靈氣,香黃紙和硃砂也不普通外,就再也找不到什麼蛛絲馬跡了,這還是我第一次用後天識神查看後天物質無功而返呢。
就在此時,不知道是我剛纔使用後天識神過於聚精會神、還是因爲什麼別的原因,我忽然感覺到雙眉間微微一挑。
確定,肯定,不是眼皮跳,而是雙眉之間、上丹田所在、紫府中樞、道竅動
自從找到道竅以來,這還是它第一次有異常反應。
我心中一動,難道說......
幾乎是不假思索,我立即將心神沉澱,進入定中,識神內照,透過道竅向外看去。
這次和我那天第一次用道竅‘觀察’外面的感覺相同,眼前仍然好像被一層毛玻璃遮住了,看起東西來模模糊糊,可當我‘看’向手稿上的那張五嶽移山符時,卻現了極大的不同
這次觀看,五嶽移山符已經完全變了一副樣子,上面的字體,就像是突然活了過來一樣,猶如龍蛇一般扭動起來。
可偏偏無論字體如何扭曲變形,卻始終不離一個‘山’字
不錯,就是這個山字,祖師手的符上,從‘太上道祖急急如律令’開始,每一個字,都在不停地活動、變化、扭曲中,可無論如何扭來扭去,都是個山字形。
有人可以想象一個太字被扭曲成山形是什麼樣子嗎?
有人可以想象一個嶽字被扭曲成山形又是什麼樣子嗎?
每一個字,都是個‘山’,卻又分明不是山。
在恍惚之間,我一忽兒看山是山,一忽兒看山卻又不是山。
好彆扭、好難受,不過,也好有趣
隔着道竅外的這層毛玻璃,我開始還看得比較費力氣,可隨着時間越來越長,隨着我的精氣神透過道竅不停地追蹤、觀察,這些山形文字似乎越來越清晰可見了,漸漸地,我現每一個字都開始投出濛濛的土黃色光,起初還比較暗淡,然後越來越亮
我現在觀察的是後天世界,還是先天混元虛空?如果不是混元虛空,我爲什麼會看到這種奇怪的景象?
我敢打賭,如果我現在從內視狀態退出來,無論是用肉眼觀察,還是用後天識神探查,這一幅古里古怪,卻又偏偏美輪美奐的景象就會立即消失掉
這些‘山’字所放出的濛濛黃光,漸漸變成了金黃色,就像是秋收季節,人間大地的景色一樣,一時間,觸目所及,彷彿一派豐收的景象。
我彷彿看到了壘子村那些用石頭一層層堆成圍子的靠山田地,也是山,也是田,也是人間九月天。
我又彷彿看到了在山間,在田邊,大舅抹着汗水、帶着大舅媽、小土狗兒,辛勤地勞作着。
“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明明是在內視狀態中,我卻突然進入了一種恍惚之間、半定半明的境界中。這一刻,道竅前忽然大放光明,那層矇蔽識神的障礙奇蹟般消失不見了,同時,我居然高聲呼出了這句話
“厚”
彷彿有一點靈機觸動,我突然呼出了這個字,聲音低沉,卻灌滿了整間瓦房。
眼前的無數個‘山’形文字,隨着我這一聲喊,忽然聚集成了一個,越來越大,竟然變得與我等高,向我衝來......
一瞬間,我眼前金黃一片,彷彿要把我吞沒似的。
Ps:昨天做的調查,大部分讀者還是喜歡第一人稱,既然如此那就不改了,呵呵。
感謝‘修道少爺’道友的打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