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會昌伯孫家

去世的皇帝的皇帝,一般都稱大行皇帝,而此刻大行皇帝就停靈在乾清宮之中。

朱祁鎮作爲太子,該做的事情,一定要做的。

畢竟古代都是以孝治天下,如果天子失德,會讓下面的人離心離德的,而天子最大的失德不是別的,就是不孝。

哪怕是做個樣子,朱祁鎮都要撐過去,更不要說,朱祁鎮內心之中對宣宗皇帝實實在在有一股父子之情。

那麼而今危機四伏,他也想將宣宗皇帝的喪事辦好,而不是靈前相攻,讓父親泉下不安。

乾清宮之中,宣宗皇帝已經大殮過了。空蕩蕩的宮殿最中間,停着一口棺材。正是宣宗皇帝的梓宮所在。

而宮殿外,全部都是一片片皤。而宮殿內,除卻角落裡面一個個火盆之外,還有幾個太監守住,只有一個七歲小兒在梓宮之前,見了朱祁鎮來了,眼睛之中帶着淚光看着朱祁鎮說道:“大兄你來了。”

他就是朱祁鎮唯一的弟弟,朱祁鈺。

朱祁鎮看着這個小孩子,心思有些複雜。如果按正常的歷史走向他與這個弟弟之間,有一段愛恨情仇。

不過,他自信決計不會如此的。

看着朱祁鈺眼中含着淚水,似乎有無數擔心與不安。輕輕抓住了朱祁鈺的手,說道:“放心,一切有大哥在。”

宣宗皇帝有兩子三女,只是女人是沒有資格來守靈的。說起來宣宗皇帝膝下的確空虛,來守靈的只有兄弟兩人。

兄弟兩人跪在梓宮之前,聽着外面一陣陣的哭喊之聲。

文武百官以及命婦都要一批批的來哭。不過,除卻少數幾個大臣,他們沒有資格進乾清宮,都是門外哭。

而且有太監指揮,何時哭,哭幾聲,何時退,怎麼退。

再加上一邊宮廷樂師所奏的哀樂。

讓朱祁鎮心中也一陣傷懷。

朱祁鈺似乎還不知道到底是什麼?只是知道父皇已經躺在這個大盒子裡面了。還問朱祁鎮:“父皇什麼時候出來啊?”

讓朱祁鎮什麼不知道該怎麼說。

忽然朱祁鎮聽到外面太監的喊聲:“五軍都督府僉事,會昌伯致哀。”隨即有一個老人的聲音大聲哭道:“陛下。”哭聲甚哀,有一種撕心裂肺之感。

朱祁鎮眉頭微微一挑,對朱祁鈺說道:“你先一個人在這裡,我去更衣。”

朱祁鈺怯怯的說道:“大哥快回來,我有些怕。”

“好。”朱祁鎮說道:“我很快就回來。”

朱祁鎮從乾清宮後門出來,就看見王振在哪裡等他了。王振見朱祁鎮出來,立即引朱祁鎮走向側門,邊走邊說道:“小爺,長話短說,會昌伯消失的時間長了,會惹人嫌疑的。”

朱祁鎮說道:“我知道。”

隨即王振將朱祁鎮引入一間雜物間,朱祁鎮推門而入,王振立即在外面守着門。

朱祁鎮入門之後,只見這小房間之內,堆滿了大大小小的傢俱,有些朱祁鎮還有些眼熟,是乾清宮之中的擺設。

想來爲了停靈,乾清宮之中的傢俱有一部分都擺着在這裡了。

“老臣見過太子殿下。”會昌伯孫愚也在裡面,見了朱祁鎮立即跪倒在地。

朱祁鎮上前幾步,攙扶起來,說道:“外公請起。”

孫愚立即說道:“老臣不敢當。”

朱祁鎮見孫愚頭髮將近全白了,官服之外套着孝衣,一身服色近乎全白。長相清瘦,看上去氣色不錯。

說實話,朱祁鎮有些失望。

他此刻需要的是一個能夠扶保大位的外戚,只是大明的祖宗家法,都是取後於平民之中,雖然不能說是真正的平民。但是孫愚之前不過是工部一小官,能力影響力能有多少。

太后張家,放眼大明三百年,也可以稱之爲特例了。如會昌伯孫家一般的,纔是正常現象。

不過,朱祁鎮而今也沒有辦法,雖然他知道王振定然以他的名義在宮中拉攏了一些人,但是他決計不敢用這些人,與太后張氏執掌內廷數十年的威望相比的。

孫家雖然有些不足,但是也是朱祁鎮唯一能拿到的稻草。

朱祁鎮將孫愚攙扶起來,說道:“在外人面前,有君臣之別,但是在內室之間,何須如此,母后唯有我一子,今日還請外公助我。”

孫愚雖然能力不強,因姻親至伯爵,但也不是傻子。朱祁鎮派人請他密室相見,他就知道有事。聽朱祁鎮如此一說,心頭一顫,說道:“太后秉政向來至公,外面雖然有襄王金冊之事流傳。大抵捕風捉影。殿下不必多慮。”

朱祁鎮目光一凝,卻見孫愚低下頭,不敢與朱祁鎮對視。

朱祁鎮心中瞬間明白,這孫愚不想趟這渾水,或許覺得他如果與太后對敵的話,決計沒有半點勝算。

朱祁鎮微微一笑,說道:“是我多慮了。時候不早了,會昌伯早些回去吧。”

“殿下。”會昌伯孫愚跪在地面之上,說道:“非臣不願意,只是臣唯有家丁百餘人,不過持役而已,與各將門的家丁萬萬不能比的。臣即便想派出一些人手,也沒有人手可派。殿下請聽臣一言。”

朱祁鎮說道:“講。”

孫愚說道:“而今萬事都決於太后,殿下是萬萬不能繞過太后。太后與殿下畢竟是骨肉之親,殿下何不去見太后,承歡膝下。”

朱祁鎮說道:“孤知道了。”

孫愚見朱祁鎮依舊有些不悅,一咬牙,說道:“如果殿下還不放心的話,臣有五子,願意侍奉殿下左右。”

朱祁鎮見孫愚話都說到這份上了,就知道孫愚的確沒有辦法。並非想作壁上觀。他微微一嘆,也知道孫愚所言未必都是實話,但是也未必都是假話。

想用孫家的家兵卻是不行了。

朱祁鎮之所以有這個想法,就是歷史上奪門之變,就是歷史上的他糾結了將門的家兵所爲。

故而他知道,京師之中,除卻管理駐軍的五軍都督府之外,還有一些私兵,雖然每一家人數都不多,但是聚集起來,卻也有幾千人。

有時候政變,幾千人就足夠成事了。就如同奪門之變了。只是看來會昌伯連當時勳貴的基本線都沒有達到。

這個時代的勳貴,大部分還都是能打的。

朱祁鎮本來是微微失望,而今卻是失望透頂了,說道:“不用了,你回去之後,爲孤做一件事情。”

“殿下請講。”孫愚只覺得後背冷汗直冒,說道。

“爲孤盯緊彭城伯家。”朱祁鎮說道:“有什麼異動,孤都要知道。”

孫愚咬着牙說道:“臣明白。”

他知道這一件事情,他沒有推託的可能了。如果連這一件事情都做不好,恐怕要大大得罪這個外孫了。

因爲他不僅僅五大輔政大臣,也是五大輔政大臣之中,與宣宗關係最好,最得宣宗皇帝信重的大臣。

輔政五大臣,張輔,楊士奇,楊溥,楊榮,胡濙,雖然都是老臣,但是與宣宗皇帝關係最親密的莫過楊榮。如果不是太子登基,其他人尚好,但是楊榮恐怕求一告老而不可得。

第四十章 雨夜奪城第三十七章 北京城的營造第三十五章 治交趾策第七十九章 南洋近況第九十九章 不可讓楊士奇沒有好結果第六十三章 金蟬脫殼第八章 遼東之戰的戰略規劃第二章 大明九邊考第一百七十六章 瓦刺消息第八十三章 武進惲家第七十六章 聯姻蒙古第九十五章 大藤峽背後第一百章 定風波三第四十八章 南洋衛第三十一章 試探安南第一百二十五章 下鄉第四章 都掌蠻之滅第一百七十章 東廠內第一百四十九章 黃河大工第二百三十八章 挖出精銳第一百九十七章 將軍百戰死地一百五十四章 傳檄可定藏地第一百四十八章 十二渠圖第八十四章 家族第一百四十九章 忽蘭忽失溫之戰第七十三章 試行天下第一百九十八章 顧興祖逃第九十一章 泥足巨人第一百一十六章 皇太后心事第一百零一章 定風波四第九十八章 關原之戰第九十章 工部侍郎彭誼第四十九章 煙火羣山第一百一十四章 海運三難第三章 災年第一百四十章 黃河決口第一百三十章 謝家的家底第一百三十八章 襄王之心第四十五章 石炭三第一百一十二章 東勝衛之戰第三十二章 辟雍堂中第一百零三章 在京都第五十六章 朝鮮兩班第六十九章 水師主導權第四十一章 石亨的心思第三章 西南風波起第一百三十六章 石亨第一百五十三章 吉曲之戰第二十二章 天下大勢,浩浩蕩蕩第八十八章 對江南重賦不同的看法第一百五十四章 老臣楊士奇第一百零四章 桂西餘聲第二百一十章 噩耗傳來第一百一十章 阮熾的諒山撤退第四章 方家兄弟第一百五十九章 老臣楊榮第一百三十九章 石彪的決然第一百一十四章 寧化縣現狀第三十九章 地方官制第一百五十七章 易相第一百五十八章 皇后有孕第一百一十七章 話南京第七十三章 礦業第一百八十三章 背城而戰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寧之會第三十三章 一道德而同風俗第十八章 令人頭疼的孫太后第三十一章 崩潰的開始第四十三章 石炭第二章 雲南局勢第五十四章 三邊總督第三十九章 整頓九邊第五十二章 于謙的去向第一百章 大明鐵騎之威第一百六十六章 戰略決議第四十七章 肇州得失第一百四十三章 捏圓第六十一章 鬆陰城第五章 都是壞消息第二十一章 衛河入海段第一章 天盛大可汗也先第二十章 三世說與大同世界第一百八十三章 背城而戰第十九章 瓦刺內奸第二百三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等待第一百二十九章 如鯁在喉第八十章 寇深第十章 王直入閣第二百三十九章 阿刺知院退兵第一百零一章 圍城第十七章 李時勉第一百六十二章 太皇太后的堅決第一百二十一章 工部改革第一百一十八章 石亨的心思第一百零七章 楊溥秉政第八十章 西寧第五十九章 松潘舊事第一百五十四章 也先第八十二章 殿試第九十八章 藏地
第四十章 雨夜奪城第三十七章 北京城的營造第三十五章 治交趾策第七十九章 南洋近況第九十九章 不可讓楊士奇沒有好結果第六十三章 金蟬脫殼第八章 遼東之戰的戰略規劃第二章 大明九邊考第一百七十六章 瓦刺消息第八十三章 武進惲家第七十六章 聯姻蒙古第九十五章 大藤峽背後第一百章 定風波三第四十八章 南洋衛第三十一章 試探安南第一百二十五章 下鄉第四章 都掌蠻之滅第一百七十章 東廠內第一百四十九章 黃河大工第二百三十八章 挖出精銳第一百九十七章 將軍百戰死地一百五十四章 傳檄可定藏地第一百四十八章 十二渠圖第八十四章 家族第一百四十九章 忽蘭忽失溫之戰第七十三章 試行天下第一百九十八章 顧興祖逃第九十一章 泥足巨人第一百一十六章 皇太后心事第一百零一章 定風波四第九十八章 關原之戰第九十章 工部侍郎彭誼第四十九章 煙火羣山第一百一十四章 海運三難第三章 災年第一百四十章 黃河決口第一百三十章 謝家的家底第一百三十八章 襄王之心第四十五章 石炭三第一百一十二章 東勝衛之戰第三十二章 辟雍堂中第一百零三章 在京都第五十六章 朝鮮兩班第六十九章 水師主導權第四十一章 石亨的心思第三章 西南風波起第一百三十六章 石亨第一百五十三章 吉曲之戰第二十二章 天下大勢,浩浩蕩蕩第八十八章 對江南重賦不同的看法第一百五十四章 老臣楊士奇第一百零四章 桂西餘聲第二百一十章 噩耗傳來第一百一十章 阮熾的諒山撤退第四章 方家兄弟第一百五十九章 老臣楊榮第一百三十九章 石彪的決然第一百一十四章 寧化縣現狀第三十九章 地方官制第一百五十七章 易相第一百五十八章 皇后有孕第一百一十七章 話南京第七十三章 礦業第一百八十三章 背城而戰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寧之會第三十三章 一道德而同風俗第十八章 令人頭疼的孫太后第三十一章 崩潰的開始第四十三章 石炭第二章 雲南局勢第五十四章 三邊總督第三十九章 整頓九邊第五十二章 于謙的去向第一百章 大明鐵騎之威第一百六十六章 戰略決議第四十七章 肇州得失第一百四十三章 捏圓第六十一章 鬆陰城第五章 都是壞消息第二十一章 衛河入海段第一章 天盛大可汗也先第二十章 三世說與大同世界第一百八十三章 背城而戰第十九章 瓦刺內奸第二百三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等待第一百二十九章 如鯁在喉第八十章 寇深第十章 王直入閣第二百三十九章 阿刺知院退兵第一百零一章 圍城第十七章 李時勉第一百六十二章 太皇太后的堅決第一百二十一章 工部改革第一百一十八章 石亨的心思第一百零七章 楊溥秉政第八十章 西寧第五十九章 松潘舊事第一百五十四章 也先第八十二章 殿試第九十八章 藏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