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天氣晴朗夏雨正涼

在迎接完了老營的到來後,爲了安置好這十幾萬家眷婦孺,從李來亨到湖廣闖軍基層的莊使、捕盜使們,全都奔波行動了起來。

李過提議直接將抄沒的許多士紳房屋讓給老營家眷居住,不過李來亨另有別種的考慮。

這時候擔任掌書記的方以仁和兼任着副都營田使的德安尹陳可新,正在忙於廢除一切衛所軍田、寺社莊田的工作——在明太祖初創衛所軍制的許多年中,這種依託於土地的世兵制度曾經動員起巨大的能量,修復了被蒙古人摧殘的華北大地。

可是時至今日,衛所軍制已經徹底敗壞,殘留在三楚大地上的衛所軍田,已經成爲了一種不合時宜,而且會降低行政效率的負面資產。

這些東西,當然都成爲了李來亨要求徹底消滅掉的“左鎮殘餘”。

他有意把老營的安置工作,和摧毀衛所屯田的任務結合在一起。在李來亨的安排中,闖軍的老營將不再像過去那樣,十多萬人、數十萬人全部聚集於一處,而是分散開來部署到湖廣各州府中去。

這些老、弱、病、殘,將會在衛所制的屍體上,分擔莊使、捕盜使、巡官等闖軍基層官吏的行政壓力,全力推進清田和墾荒的工作。原本因左軍大肆破壞而荒地化的漢水流域州縣,還有被闖軍沒收的王府、衛所荒田,都將重新慢慢興旺起來。

這對於湖廣本地的士紳無疑又是一種充滿驚嚇感的事情,特別是在剛剛被闖軍佔領不久的襄陽、荊州、漢口等處,人們不禁疑慮了起來。

只是這種恐懼,在缺乏外部軍事支援的情況下,尚不足以演變成一種羣起響應的大叛亂——最起碼在目下,李來亨的營莊制、公私合營,都給了士紳一條生存之道,讓他們不得不猶豫,在軍事叛亂條件甚爲缺憾的情況下,與闖軍進行有限的合作,是不是一種更好的做法呢?

不過闖軍的老營家屬,大部分都是陝西人和河南人,李來亨也會有所擔心,這樣多秦人和豫人,突然來到湖廣大地上,會否引起本地土著百姓的疑慮和不滿?

好在很快到來的中元節,削除了這層疑雲。

由於戰事基本平定,鄉間的山寨武裝或被闖軍消滅,或被闖軍收編,殘餘的官兵也被悉數討平,闖軍控制區內的治安情況大爲好轉。本來因爲戰爭緣故而在鄂東已經流行了將近一年的瘟疫,也在闖軍統治秩序完全安定下來以後,逐步中止。

支撐闖軍對外商貿系統的懇德記商人,本來就以活躍於漢口和九江的江右行商爲主。江右行商之中,又素來以藥材商人最多,如懇德記的大掌櫃蕭維崧本人既是來自樟樹鎮的藥材行商——他們努力從九江、南昌、安慶等地購入草藥,也是鄂東瘟疫漸漸平息的一大原因。

當中元節時,從隨州到襄陽,從荊州到漢口,成千上萬的居民和近郊四鄉的農民都進城或到臨近的市集祭拜那些因長期瘟疫、乾旱、饑荒和戰亂死去的家人。

襄陽四周到處都是青煙升起,城裡則張燈結綵,每家鋪子前都有一面塗抹了“揚武藍”的“闖”字小旗子迎風招展。大街小巷,還有家家戶戶的門前還張貼了無數張小小的黃紙,有的黃紙被用幾乎看不見的細繩掛在街上,上面都寫着“奉天倡義”或者“剿兵安民”四個字。

四鄉的農民從附近的城門涌了進來,與他們的牲畜和車輛在街上擠作一團。從棗陽來的是騾車,它的木輪十分粗大,車上載滿了夏糧;從谷城來的是便於在山區行走的小驢車,它有三尺見方的車板,上面常常坐着一兩個來看城中熱鬧的小孩子。

吸引農民們進城的主要是李來亨讓老營組織起來的種種娛樂活動,這其中以陝西人唱的梆子戲最受歡迎。

梆子戲的內容多是一些貼近農民日常生活的滑稽故事,另有一些則在講述闖軍從陝北起兵到潛伏商洛,再到挺進中原和南下湖廣的經歷。

不僅有人唱,而且還有人在跳舞。陝北邊民並不忌諱女孩子家在外拋頭露面,有許多老營的婦女就在梆子戲中起舞,舞蹈的動作雖然簡單,可是這些免費又漂亮的場景,已經足夠讓棗陽和谷城的鄉人們大開眼界。

剩下還有幾臺戲,主要是在講述營田改革中發生的種種戲碼:內容主要是着重表演一些本地豪強企圖破壞營田新法,一般會設定一個左鎮的兵將和土豪同謀,一個自耕農害怕營田新法會讓自己多給公家交錢,還會有一個混進闖軍裡的小文人去出賣農民、討好富人。最後當然也會有一名闖軍的莊使、捕盜使或者巡官,他們會得到本地百姓的幫助,告訴自耕農營田新法的好處,並最後解決那些土豪和亂兵。

這些梆子戲的臺詞大多是提點學政謝徵和一些剛剛通過節府試的新投文人所寫的,以李來亨的標準,他們都屬於不大可靠的人士。所以李來亨也沒有讓他們自由發揮,而是給出了十分呆板的模板,要求全部劇情都必須在他欽定的這幾個模板上展開。

表演梆子戲的老營家眷們,其實演技、動作和熱情也都不太好,他們中有不少人其實打着來湖廣好好享受、做大爺小姐的盤算,被李來亨硬頂來唱戲,積極性當然不高。

但即便如此,對於湖廣各州府樸實的平民百姓來說,今年的中元節還是令他們大開眼界。那些劇情尷尬、演技捉急的戲目,卻給農民們增添了數不完的歡笑聲和喧鬧聲,成千上萬的鄉下人熙熙攘攘地遊逛,來自漢口的商販們叫賣着熱氣騰騰的米湯、香甜的水果和做工精細的棉布。

按照大家商定的時間,李過將在中元節之後的第五天,也就是七月二十日,帶兵北上離開湖廣。而李來亨則將在李過北上後的次二日,也就是七月二十二日那天攻打鄖陽。

所以李過把中元節的這場盛會當做了告別的儀式,他看着成百輛大車運載着糧食川流不息,被強烈的不真實感所折服了。

“荊襄治盛如此,真是多虧了少虎帥的功勞。補帥回汴以後,是當將此事回報於主上,以彰少虎帥的治楚之功。”

剛剛被牛金星派來擔任襄陽尹的牛銓,他倒是比較老實,知道襄陽能有這種太平景況,全賴李來亨一手打造出來的湖廣新體制,口中誇讚不停,令李來亨對他刮目兩眼。

李來亨對牛銓的誇讚,還是自謙說:“襄陽這麼快就能安定下來,不是我的功勞,而是那許多鄉官的功勞。”

“我爲大明做了數年的知縣,深知大明爲政之難,就在於不重鄉政,一切鄉村之事,俱委於村老鄉紳之手,一旦有事,知縣之令不能出城垣。”

現在襄陽名義上的一把手荊襄節度使陳藎曾經做過幾年的萊陽知縣,他切中朝廷的弊政道:

“朝廷無鄉官之政,這是朝廷今天束手無策的病竈根源之一。我聽溫故說少虎帥在隨州已經辦了鄉官學堂,闖軍着意於鄉政,真是刷新吏治的最好辦法。我看鄉官學堂不能只在隨州,現在到處人手不足,襄陽也是應該把鄉官學堂辦起來的。”

大家說話間,街上有個耍猴藝人的動作吸引了許多人的目光,靈巧的小猴騰躍翻空,大羣觀衆都爆發出驚人的喝彩聲來。

從來都嚴肅着一張臉的李過,此時也忍不住笑了起來,他連連鼓掌拍手,又轉過頭去對李來亨說:

“大元帥一直擔心你在湖廣孤軍奮戰,能不能把一切事情處理好?看來他真是多慮了,本來大元帥和牛軍師,他們都以爲宋一鳥和左良玉的先後覆滅,是覆滅在了張獻忠的手下,殊不知全是你的功勞。而且湖廣闖軍不僅戰功震爍,治績也是這樣的好,王臣說的鄉官之政很好,我回到開封以後,一定把湖廣的情況悉數稟明大元帥,不能讓他們對你再有什麼誤解。”

說着李過又拍了拍李來亨的肩膀,他想到和義子重逢時間不久,就又因爲孫傳庭的緣故,即將北上參戰。想到分別處,李過不禁把眼睛眯了起來,他控制着自己的情緒,輕不可聞地嘆了一聲。

遼闊晴朗的天空,一朵朵棉絮般的白雲乘風向東南飄去,雲朵搖曳間,幾滴雨水落了下來。

李來亨輕輕摸了一下被打溼的氈帽,笑道:

“天氣晴朗夏雨正涼,待我拔除鄖陽後,必和義父會師中原……抑或長安。”

第九十七章 天下名鎮第四十六章 紛紛落馬第一百七十三章 羽林飛馳第一百二十三章 不可抵抗的八旗兵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人仰視的李來亨,無誤第十章 軍官匱乏第十八章 猛將郝搖旗第二十章 明末順初第十六章 五軍第三十八章 楊嗣昌的終局(二)第五十章 滿城之戰第四十五章 李來亨的秘策(二)第九十八章 他來了,李來亨他來了第一百六十二章 最後一戰(八)第四十八章 楚闖的騎士第三十二章 破陣軍嶺川(三)第三章 經略隨州第九十三章 滿達海中心開花第一百七十章 四海之內皆兄弟第四十一章 殿前軍增援山東第二十章 郝標騎兵第三十一章 南都內戰第四十六章 風起潼關第一百零三章 長安議第八十一章 勇士捐軀第七十三章 北伐不能太急第一百一十八章 閻爾梅第一百零五章 竹溪一節帥(上)第十三章 復套與搗巢第四十五章 雷霆一棒第一百零二章 湖廣大擴軍第六十二章 奪嫡之爭第二章 竹溪一民夫(下)第二十五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三)第六十四章 曹營第六十六章 卜人宋獻策第四十五章 李來亨的新編制第一百一十二章 奔楚(二)第七十八章 黃河巋然不動第八十一章 土寨整編第四十一章 楊嗣昌的終局(五)【第三更】第六十九章 大明的姜維第八十章 鄉官體制開始動員第十九章 陰謀改變不了歷史第五十八章 使徒來襲第三十三章 霧中的騎兵交戰第八十章 囚車行第一百四十章 蒼髯老賊第二十四章 洛陽春光好(一)第五十一章 何面目歸見陛下第四十一章 殿前軍增援山東(二)第七十五章 崇禎的四字宗旨第十九章 欲取棗陽第十二章 沈莊軍第七十四章 洗甲北舞渡(四)第一百零一章 崩潰的吳三桂第二十五章 盡入我彀中第三十六章 約翰王孫可望第二十九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完)第十章 竹溪突圍(中)第一百三十六章 闖軍大東征第七十四章 旅蒙商第四十四章 滿城之戰故智第四十五章 甲申年第四十八章 渤海道兵團第三十八章 東三城告急如星火第三十五章 大清的巴圖魯第一章 李公子第一百二十八章 不累吾民一年第二十九章 自取滅亡第七十六章 我的大腿呀第二十二章 會師商州(下)第二十八章 洛陽春光好(五)第一百零七章 闖軍一諸侯(上)第一百四十二章 突然武俠化的一章插曲第三十八章 八旗的逆襲第三十六章 崇禎哭第十八章 瘋狂的田見秀第十四章 軍臺線第一百三十三章 李來亨:多難興邦吧第四十一章 殿前軍增援山東第三十五章 誰是狗第九章 竹溪突圍(上)第一百零二章 湖廣大擴軍第一百六十四章 最後一戰(十)第二十章 北上商洛山(下)第四十五章 李來亨的新編制第六十二章 東虜真是太弱了第三十八章 除夕燈第五十七章 燧發槍成軍第七十三章 雷霆第八十五章 不死於賊,必死於法第八十四章 範永鬥第一百二十九章 山西大局糜爛第四十六章 紛紛落馬第六十九章 劉芳亮暢快出城第一百四十四章 借道第一百四十七章 九朝神都空惆悵第五十六章 皇太極孤注於一擲第八十四章 金聲桓的忠告
第九十七章 天下名鎮第四十六章 紛紛落馬第一百七十三章 羽林飛馳第一百二十三章 不可抵抗的八旗兵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人仰視的李來亨,無誤第十章 軍官匱乏第十八章 猛將郝搖旗第二十章 明末順初第十六章 五軍第三十八章 楊嗣昌的終局(二)第五十章 滿城之戰第四十五章 李來亨的秘策(二)第九十八章 他來了,李來亨他來了第一百六十二章 最後一戰(八)第四十八章 楚闖的騎士第三十二章 破陣軍嶺川(三)第三章 經略隨州第九十三章 滿達海中心開花第一百七十章 四海之內皆兄弟第四十一章 殿前軍增援山東第二十章 郝標騎兵第三十一章 南都內戰第四十六章 風起潼關第一百零三章 長安議第八十一章 勇士捐軀第七十三章 北伐不能太急第一百一十八章 閻爾梅第一百零五章 竹溪一節帥(上)第十三章 復套與搗巢第四十五章 雷霆一棒第一百零二章 湖廣大擴軍第六十二章 奪嫡之爭第二章 竹溪一民夫(下)第二十五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三)第六十四章 曹營第六十六章 卜人宋獻策第四十五章 李來亨的新編制第一百一十二章 奔楚(二)第七十八章 黃河巋然不動第八十一章 土寨整編第四十一章 楊嗣昌的終局(五)【第三更】第六十九章 大明的姜維第八十章 鄉官體制開始動員第十九章 陰謀改變不了歷史第五十八章 使徒來襲第三十三章 霧中的騎兵交戰第八十章 囚車行第一百四十章 蒼髯老賊第二十四章 洛陽春光好(一)第五十一章 何面目歸見陛下第四十一章 殿前軍增援山東(二)第七十五章 崇禎的四字宗旨第十九章 欲取棗陽第十二章 沈莊軍第七十四章 洗甲北舞渡(四)第一百零一章 崩潰的吳三桂第二十五章 盡入我彀中第三十六章 約翰王孫可望第二十九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完)第十章 竹溪突圍(中)第一百三十六章 闖軍大東征第七十四章 旅蒙商第四十四章 滿城之戰故智第四十五章 甲申年第四十八章 渤海道兵團第三十八章 東三城告急如星火第三十五章 大清的巴圖魯第一章 李公子第一百二十八章 不累吾民一年第二十九章 自取滅亡第七十六章 我的大腿呀第二十二章 會師商州(下)第二十八章 洛陽春光好(五)第一百零七章 闖軍一諸侯(上)第一百四十二章 突然武俠化的一章插曲第三十八章 八旗的逆襲第三十六章 崇禎哭第十八章 瘋狂的田見秀第十四章 軍臺線第一百三十三章 李來亨:多難興邦吧第四十一章 殿前軍增援山東第三十五章 誰是狗第九章 竹溪突圍(上)第一百零二章 湖廣大擴軍第一百六十四章 最後一戰(十)第二十章 北上商洛山(下)第四十五章 李來亨的新編制第六十二章 東虜真是太弱了第三十八章 除夕燈第五十七章 燧發槍成軍第七十三章 雷霆第八十五章 不死於賊,必死於法第八十四章 範永鬥第一百二十九章 山西大局糜爛第四十六章 紛紛落馬第六十九章 劉芳亮暢快出城第一百四十四章 借道第一百四十七章 九朝神都空惆悵第五十六章 皇太極孤注於一擲第八十四章 金聲桓的忠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