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節 警察來了

伴隨着熾烈的熱帶陽光,強勁的海風,清澈透明的海水,元鬥號上的10個水手,正在藍天白雲下,好整以暇地對着蓋倫船打排槍。

爲了避免自由射擊帶來的硝煙,以及船體起伏帶來的精度損失,10人射擊小隊現在是同時開槍,並且只有在船體晃動到最高點的那一刻,班長才會下達射擊命令。

所以,海面上現在情況就是:每隔半分鐘左右,沙船船舷上會整齊的冒出一排白煙,半分鐘後,硝煙早已被海風颳走,然後排槍聲再起,如此周而復始。

這種方式唯一的缺點就是射速降低。原本每分鐘能射出8——10發鉛彈的二八大蓋,現在只能用龜速打出1—2發。

然而阿利坎特號上的西班牙人不這麼認爲。

5分鐘,僅僅只用了5分鐘時間,對面這艘被魔鬼附身的怪船,就打出了瘋狂的10輪鉛彈。這些恐怖的子彈跨過了400米距離,陸續將4個水手送上了西天......錯了,是天堂。

而蓋倫船在驚慌失措中緊急發射的火炮,在臨時添加藥量後,連炮手都不知道鐵球飛去了哪裡。

桑多瓦少尉見勢不妙,曾一度下令座船向對手靠近,然而這艘船尾時不時冒出一股青煙的怪船,很快就憑藉着詭異的速度和硬帆的吃風優勢,重新拉開了雙方之間的距離,並且把差距拉大到了450米。

傳統中式船在亂風地帶是有機動優勢的,但是由於硬帆總面積和自重的限制,船速是硬傷。然而元鬥號這艘兼顧了靈巧和速度的魔鬼船,使得桑多瓦少尉感覺渾身無力,一籌莫展。

面對這種前所未有的古怪戰鬥模式,急中生智的少尉下達了一道鴕鳥命令:所有人躲在艙板後方,船隻繼續前進。

聰明的少尉看出了對手的弱點:他們依仗着船速和射程的優勢,不願意和擁有八磅炮的阿利坎特號近身肉搏。

既然是這樣,那麼大家保持現狀好了:蓋倫船現在是滿帆直航,鉛彈是穿不透艙板的,隨便射吧,大不了帆布上再添幾個洞......

少尉的命令很快奏效。面對甲板上看似空無一人的局面,對手停止了“鳥銃”射擊。

下一刻,響亮的“咚咚”聲突然從海面上響起。拆除掉消焰器的M2HB重機槍,即便在正午刺眼的陽光下,依然噴出了高亮度的槍焰和火紅的曳光彈。

從船舷上伸出半個腦袋的西班牙人,輕鬆看到了曳光彈的軌跡——在他們明白過來這意味着什麼之前,12.7毫米的穿甲燃燒彈,便一頭扎進了蓋倫船的艉樓。

......

在後世人們熟悉電影片段裡,總有些酷炫的海盜船長,一邊喝着朗姆酒,一邊瀟灑地轉動着面前的輪舵,操縱帆船航行。

然而這種畫面,在18世紀以前,是不存在的。

18世紀以前,舵手是靠操作附在舵杆上的橫舵柄,來控制帆船航向的。整個系統是一個“7”字型的簡單橫扳形態,舵手操作7的那一橫,尾舵和舵杆是那一豎。

這種系統很原始,在惡劣天氣下,有時需要4個人才能頂住橫柄的壓力。而且這種舵杆是安置在艉艙裡的半通甲板上的,不像電影裡那種輪盤舵,直接在露天甲板。

只需要位置稍稍錯後一點,趴在元鬥號艉樓上的雷劍,就能清楚看到蓋倫船艉樓裡,橫舵柄那一層的位置:因爲只有這一層的尾部是暢開的。

所以,用短點射不停打出的機槍彈,很快就試探到了尾舵這一層。

雷劍以前在非洲的時候,AK是經常能玩到的。後來在穿越前的培訓階段,無知無畏的雷劍將各種機槍打了個夠,再後來穿越了,才知道免費請他玩機槍的某董事長的險惡用心......

450米距離上,12.7毫米的彈頭,像穿豆腐一樣打碎了艙板,下一刻,由能量裹挾着的木屑碎片和彈頭,就將舵艙裡的水手打倒了一片。

阿利坎特號隨即用肉眼可見的速度,在海面上拐了個彎。

槍聲很快停止了,攏共用了不到30發子彈。

而看到海面上的曳光彈軌跡後,幾乎是下意識彎腰跑進艉艙的桑多瓦少尉,這一刻在慘狀前愣住了。

滿地的人體零件和內臟,大片的鮮血,沒了下半身後還堅持匍匐前進的勇士......

一把攔住緊跟着跑進來的水手們,少尉這一刻頓悟了:“停船,降帆,亮出白旗,我們投降。”

......

1小時後,阿利坎特號重新啓航。

勘探隊這次出航,自然是帶足了翻譯的。不但有西班牙語翻譯,還有兩個以前和臺北土人打過交道的福建小商人。

當坐着小艇來到蓋倫船上的翻譯,將元鬥號的來歷,以及勘探隊長潘明忠的要求告訴桑多瓦少尉後,西班牙人看着地上那碎裂的屍體,無奈也只能低頭照辦了。

於是乎,阿利坎特號重新起錨揚帆,向大員開去,而元鬥號自然是跟在後邊,開啓了押送俘虜的旅程。

這時候就不用再開啓木煤氣動力系統了,而事實上,元鬥號也已經玩不動了——木材的能量密度是遠小於柴油和煤炭的,追逐來去了3個多小時後,船艙裡儲備的那點燃料已經見底,再要玩貓追耗子,就要燒船板了。

接下來就是警察叔叔駕到的戲碼:舷號爲301和302的兩艘軟帆縱帆船,在蓋倫船從墾丁角掉頭北上不久,風馳電掣般地迎面趕到了。

......

兩艘警察船都是以17世紀的雙桅縱帆船爲原型,經過後世船舶設計公司重新計算線型後的新式帆船。

按照海軍的命名規則,這兩艘新出廠的帆船,由於噸位太小,於是落到了三級驅逐艦這一檔次:舷號打頭的數字是3。至於噸位更大的二級巡洋艦和一級戰列艦何時列裝,這個就沒譜了。

301號艦長度是30米,排水量150噸,流線型的船體賦予了它在海面高速穿梭的能力。

西方帆船從17世紀到18世紀船速有所提高,主要來自於帆面積的增大,越來越多的帆,越來越高的桅杆......而水線下設計進展十分緩慢,飛剪的出現,是19世紀的事情了。

而穿越者新造的這兩艘驗證型驅逐艦,水線以下部分,是經過後世計算機模擬優化過的。儘管沒有像飛剪船那樣龍骨後傾,但是新船的航速依舊很高,不開煤氣動力系統的情況下,順風滿帆,速度能達到13節/小時。

另外,兩艘驅逐艦的帆裝也經過了改動:前後桅杆上的主帆都是類似於中式船的斜桁帆,只不過把硬帆改成了潔白的帆布軟帆。

主帆上方的頂帆,無論是橫帆還是三角帆,一律被取消。

歐洲人需要儘可能增大帆面積來獲得船速,然而穿越衆不需要。通過修整船型和增加輔助動力帶來的船速方面的收益,已經遠遠超過了那些複雜的帆索和頂帆所帶來的好處。

所以,新出爐的巡洋艦,沒有安裝笨拙,只適合順風發飆的橫帆,而是在主桅上安裝了靈活多變的斜桁帆。另外,驅逐艦利劍一般的長艏斜桅上,懸掛的是適合逆風行進的三角帆。

這種簡化過的帆裝,再加上滑輪組的應用,使得驅逐艦不但靈活快速,而且定員很少:9戰鬥人員+1輪機人員,就可以滿足一切航行所需。哪怕再加上兩隊炮組人員,20人也就滿額了。

至於驅逐艦上的武備,則是兩門安裝在前後甲板上,帶有旋轉炮座和輔助瞄準設備的仿拿破崙炮。一款12磅口徑,一款6磅。

用19世紀的滑膛炮來和17世紀的古老紅衣大炮較量,好吧,這很欺負人,很適合穿越衆的做派。

拿破崙炮和二八大蓋的原型槍夏普斯一樣,都屬於本領域的巔峰。

一門標準的12磅滑膛拿破崙炮,重556公斤,它能將12磅的鐵球,用5 度射角,精準投射到1500米的距離。如果射角增大到10度,那麼距離就能達到1900米。

在1500米的射擊距離中,拿破崙炮的炮彈,可以準確命中對方的火炮,而且南北戰爭中,還有很多命中對方士兵的例子。

拿破崙炮的射速很快,一個熟練炮組,每分鐘可以打出4發炮彈——這已經超過17世紀所有的土著火炮和槍械了。

所以,拿破崙炮是一種機動性強,火力兇猛,並且製造和使用極爲簡單有效的武器。比起17世紀這些原始的蛇銃和紅衣大炮來,經過200年發展,各方面完美結合的拿破崙炮,可以輕鬆吊打老前輩們。

哪怕是穿越衆,現在也只能在金屬冶煉方面做點文章,而沒辦法改變拿破崙炮的外型。事實上,眼下窯區生產出的第一批鑄鐵炮,性能是比不過青銅拿破崙炮的,只能說,比19世紀的鑄鐵炮要高端一點。

......

穿越衆這個時代的海戰,包括那些24磅以上的巨炮在內,能發揮作用的距離,事實上不會超過700碼。

雖說很多大口徑炮的最大射程可以高達3000碼以上,但是在超過700碼的距離上尤其是在海戰中,雙方艦船都是在各自運動中,命中率是慘不忍睹的。

如果在起伏的海面上,要想取得一個勉強能說得過去的命中率,那麼船長們就必須將交戰距離縮短到400碼甚至300碼以內。

事實上,後來大英帝國的艦長們,更傾向於在150碼距離上才展開交戰,這個距離上甚至褐貝斯都能發揮威力,更有的船長叫囂:將炮口頂在敵人臉上射擊!

所以,穿越衆現在擁有的拿破崙炮,既有射速,又有準度,同樣在1000米距離內,擁有光學觀瞄設備的驅逐艦炮組,可以先發制人,用大量射擊次數來彌補命中率,將對手的船隻埋葬。

......

第二天中午,代表着穿越勢力第一次插足臺灣外島岸的勘探船元鬥號,就這樣抓了一條小魚回來了。

第79節 政府不是土匪第504節 臺北(三)第483節 回航第622節 大會(五)第279節 龍巖戰記(一)第80章 執照第204節 殺王(一)第54節 海軍建設第182節 三大肥第469節 晨光第96節 四大將軍第338節 開港(四)第324節 營養過剩第697節 北方三人組的日常(六)第643節 年飯第561節 接收(四)第401節 綁票知府第444節 人頭武庫和包衣第281節 龍巖戰記(三)第12節 屍體第719節 各處的開端第369節 他鄉逢故知第55節 南望第643節 年飯第423節 校場(二)第140節 鍊鋼第243節 小軍閥第716節 收線(八)第554節 明葡戰爭(六)第250節 化工廠(三)第356節 開港(二十二)第447節 打援第477節 御花園第350節 開港(十六)第692節 北方三人組的日常(一)第629節 討逆(七)第591節 突至第148節 海底撈第571節 下龍灣登陸第332節 招安之旅(一)第314節 種牛第608節 克勞利的奇幻之旅(九)第128節 新附民第672節 知交第92節 村落實景第583節 大淩河之戰(二)第576節 上半場結束第86節 崑崙人第539節 談話(二)第650節 夏口第226節 善後雜談第163節 新服務第653節 賀喜的背後第166節 買方時代第124節 歷史在改變第19節 來龍去脈第136節 捱打立正第111節 羊入虎口第565節 南下艦隊第125節 鎮宅之寶第167節 木料和水泥第309節 建制(七)第176節 大敵鄭芝龍第629節 討逆(七)第674節 幻變(二)第183節 強行貿易第15節 購物第309節 建制(七)第522節 吳掌櫃的日常(一)第267節 捕魚第662節 救反賊(八)第90節 初次接觸第109節 戰略相持第644節 年話第696節 北方三人組的日常(五)第7節 狗死了第9節 有錢啦第139節 電爐第407節 交公第147節 駁運第376節 王尊德服軟第696節 北方三人組的日常(五)第221節 人質第171節 德邦第701節 北方三人組的日常(十)第541節 頭籌第707節 北方三人組的日常(一十六)第206節 殺王(三)第502節 臺北(一)第575節 阮春堂和梅西第505節 臺北(四)第536節 蓄謀已久第694節 北方三人組的日常(三)第358節 開港(二十四)第12節 屍體第528節 吳掌櫃的日常(七)第513節 錯判第64節 粉墨登場第187節 接觸第581節 春雷營(二)
第79節 政府不是土匪第504節 臺北(三)第483節 回航第622節 大會(五)第279節 龍巖戰記(一)第80章 執照第204節 殺王(一)第54節 海軍建設第182節 三大肥第469節 晨光第96節 四大將軍第338節 開港(四)第324節 營養過剩第697節 北方三人組的日常(六)第643節 年飯第561節 接收(四)第401節 綁票知府第444節 人頭武庫和包衣第281節 龍巖戰記(三)第12節 屍體第719節 各處的開端第369節 他鄉逢故知第55節 南望第643節 年飯第423節 校場(二)第140節 鍊鋼第243節 小軍閥第716節 收線(八)第554節 明葡戰爭(六)第250節 化工廠(三)第356節 開港(二十二)第447節 打援第477節 御花園第350節 開港(十六)第692節 北方三人組的日常(一)第629節 討逆(七)第591節 突至第148節 海底撈第571節 下龍灣登陸第332節 招安之旅(一)第314節 種牛第608節 克勞利的奇幻之旅(九)第128節 新附民第672節 知交第92節 村落實景第583節 大淩河之戰(二)第576節 上半場結束第86節 崑崙人第539節 談話(二)第650節 夏口第226節 善後雜談第163節 新服務第653節 賀喜的背後第166節 買方時代第124節 歷史在改變第19節 來龍去脈第136節 捱打立正第111節 羊入虎口第565節 南下艦隊第125節 鎮宅之寶第167節 木料和水泥第309節 建制(七)第176節 大敵鄭芝龍第629節 討逆(七)第674節 幻變(二)第183節 強行貿易第15節 購物第309節 建制(七)第522節 吳掌櫃的日常(一)第267節 捕魚第662節 救反賊(八)第90節 初次接觸第109節 戰略相持第644節 年話第696節 北方三人組的日常(五)第7節 狗死了第9節 有錢啦第139節 電爐第407節 交公第147節 駁運第376節 王尊德服軟第696節 北方三人組的日常(五)第221節 人質第171節 德邦第701節 北方三人組的日常(十)第541節 頭籌第707節 北方三人組的日常(一十六)第206節 殺王(三)第502節 臺北(一)第575節 阮春堂和梅西第505節 臺北(四)第536節 蓄謀已久第694節 北方三人組的日常(三)第358節 開港(二十四)第12節 屍體第528節 吳掌櫃的日常(七)第513節 錯判第64節 粉墨登場第187節 接觸第581節 春雷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