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有一點不得不說,小蓮是有福氣的。

至少這次挑選的人家真得算是很好的人家。

雖然楊父楊母有點生氣,可還是隨了兒子的心意。

錢淑蘭瞧着這家人很滿意。看樣子這家人應該是個疼兒子的,而楊志光本人也是個主意正的人。

做飯的時候,錢淑蘭還特地回去把自己罐的香腸拿過來。讓他們給炒了一碟。

吃飯的時候,楊志光還特地過來跟錢淑蘭敬酒,“奶奶,您真是老當益壯。我聽二姑姑說起您的時候,一直很想見見您。”

錢淑蘭愣了一下,王丹娜說起她?

楊志光見錢淑蘭面有疑惑,就笑着解釋起來,“二姑姑說您很不容易,獨自把幾個兒女拉扯大,還個個成才。我今天算是見識到了。”

有本事心又善,這樣的長輩真的很少見了。

比起他那隻會到他們家耍威風的奶奶真得好太多了。

錢淑蘭擺擺手,一臉謙虛,“你這麼說我都不好意思聽了。咱們國家的日子會越過越好的。你這孩子不錯,心眼好。”

這個年青人知道上進,錢淑蘭還是非常滿意的。

楊志光被誇之後,眉眼都彎了,“奶奶,您放心,我肯定會對小蓮好的。她性子好,我娘這人面子也軟和。她們倆肯定吵不起來。”

楊母看了一眼兒子,有些尷尬地紅了臉。

楊父嗔了兒子一眼,“有這麼說你孃的嘛。真是不懂事。”

楊志光嘿嘿直笑,錢淑蘭頓時了悟了,感情這婆媳倆是同一款的。

楊志光娶小蓮其實也是爲了他娘吧?擔心他娘會受兒媳婦的氣。不得不說,他也算是有先見之明瞭。

小蓮這性子不被人欺負都算好的,欺負別人?咋可能。

錢淑蘭側頭看了一眼小蓮,見她正在跟小桃說話,便道,“小蓮還年輕,如果以後有機會,最好還是讓她工作吧。她這個性子,待在家裡只會胡思亂想,越來越悶。”

雖然讓她考了護士證,可她一次也沒上過班。接觸到的人非常有限,她的閱歷還是太少了,心眼也不多,還是該歷練歷練。

楊志光愣了一下,點頭同意,“也行!”

錢淑蘭又繼續道,“不過她畢業證還沒拿到,等以後如果恢復上學了,讓她好歹把畢業證拿到。”

小蓮還差半學期就初中畢業了,這兩年多,錢淑蘭時刻叮囑他們幾個不能忘了知識。

這幾人都算是聽話的,應該不至於陽奉陰違。

楊志光立刻點頭同意。學習好啊,這樣他們才能共同進步。

錢淑蘭想了想,又補充一句,“你也別擔心孩子沒人照顧,如果你娘上班沒時間,我家兒媳婦在鄉下有的是時間。我們王家村養了幾萬只雞,天天都能吃雞蛋,不會虧待孩子的。你們要想孩子,她還可以把孩子送到縣城讓你們親近親近。”

楊母詫異地看着錢淑蘭,顯然沒想到他們家居然這麼通情達理。

她的婆婆是非常重男輕女的,對大哥家的女兒一分陪嫁都不肯出。嫁出去了就是別人家的人了。

她以前受了婆婆多少氣呀。要不是她家男人幫她在縣城找了份工作,她指不定還要受多少窩囊氣呢。

錢淑蘭笑着道,“還有一點吶,我們家沒有重男輕女的思想。孫子孫女,我給的陪嫁都是一樣的。小蓮雖然嫁給你們家,可並不代表她以後就不是我們老王家的人了。我們兩家是親戚,我也不是賣孫女。嗯,話雖然有點重,可我這人性子直,喜歡什麼話都說在前頭,如果因爲小蓮生了女兒,你們就想把孩子溺死,我肯定要找上門去的。”

楊母被她的話嚇了一大跳,溺死孩子?誰的心這麼狠吶,她趕緊擺手,“不會的,不會的,女孩也是我家的孩子。哪能溺死。”

楊父也是漲得臉色通紅,“哪能呢!還是人不!”

楊志光張了張嘴,很嚴肅認真地保證,“嬸子,女兒也是我的種。就算女兒不能算兒子一樣頂門立戶,我也會把她培養成材。”

楊父楊母頭像搗蒜一樣連連點頭,“就是就是!女兒也是貼心小棉襖。”

錢淑蘭滿意地彎了彎嘴角,而後她把附近曾經發生過的事情跟他們說了一遍,“你們也別覺得我是危言聳聽。這種事不只我們這兒有,估計縣城也有不少。有些人那心一個賽一個地狠,也不知道心眼咋這麼壞呢。明明自己也是女人。”

她注意着楊母的臉色,發現她下意識看向楊父。

錢淑蘭又把目光移向楊父,被三人盯着瞧,楊父一臉慚愧,吭哧半天才道,“我母親有點重男輕女。”他補充一句,“不過她老人家不跟我們住在一起。”

不住一起,也還行。就像小荷的大嫂也不是個省心的。可因爲不住在一起,倒也沒什麼摩擦。說實話,誰還沒幾個糟心親戚呢。十全十美的家庭,還真得沒有。

錢淑蘭點點頭,“那就好。”

楊志光摸了摸頭,“我們家在縣城,我奶奶住在鄉下,我們家專門負責出錢。”

錢淑蘭笑着點頭,“那就好!我看親家侄女也是個面軟的,以前一定受了不少人欺負。如果厲害一些的妯娌能可着勁兒地欺負你。關鍵是性子這東西一旦形成了,真得很難改變。”

她不是不想改變小蓮,可這孩子打小就跟着李春花,性子早就養成了。

就像她不能讓李春花變聰明一樣,她同意不能讓小蓮立刻就變得很強硬。性格的轉變通常都要遭遇世大的變故。小蓮順風順水慣的,哪裡有這個機會。

楊母聽了這話,眼圈都紅了,“嬸子,您真是太懂我了。”

她這性子以前在鄉下吃了多少虧呀。不僅僅是婆婆,還有幾個妯娌,個個都是滾刀肉。要不是她兒子男人爭氣,她說不定還在鄉下受磋磨呢。

錢淑蘭拍拍她的手安撫她,“你放心,我家小蓮肯定會好好孝順你的。你倆性子很像,肯定能處到一塊去。”

兩個麪糰還能吵起來,那也挺奇葩的了。

錢淑蘭又看向楊父,“表達孝心的方式肯定要根據自己的能力,能出力的就出力,能出錢的就出錢,但是咱們的原則還是不能變。要不然家就毀了。”

楊父看着媳婦都哭了,忙不迭地點頭,“是!是!”

這裡錢淑蘭輩份最高,大家邊吃邊聽她說許多爲人處事的道理。

這種事情在老王家屬於司空見慣的,誰讓錢淑蘭就愛開思想報告會呢。

楊家三人卻是第一回見,新鮮的很。他們還真沒見過這麼齊心的家庭,老太太講話的時候,沒一個敢大聲說話的,吃菜的動作也會放輕,每個人都很聽話,這老太太更像是一根定海神針。

不像他家老太太,那性子越老越跋扈,孫子都結婚了,還依舊不肯分家,弄到最後家裡人都是面和心不和。

吃頓飯都像打架一樣,吵吵個不停。

不像這家,沒有一個把好菜往自己碗裡扒拉的。都是用筷子夾,吃完了再夾下一筷子。真得很有教養!

吃完飯,楊家三人就要告辭了。

錢淑蘭之前已經讓最早吃完飯的小桃和小蓮,到養雞場拾了一籃子雞蛋。

她把竹筐遞給他們,“這些都是我們養雞廠產的,你們帶回去吃。”

楊母嚥了口唾沫,瞠目結舌,“這也太多了吧?”

錢淑蘭話說得很大氣,“不多,也就十來斤,咱們都是實在親戚,等兩個孩子結婚了,以後咱們兩家就要多走動走動。”

楊母有些羞愧,他們帶來的東西是定親禮,可沒有多餘的東西。

她生性不喜歡佔人便宜,想了想道,“要不我下回給小蓮扯兩身衣服吧。”

錢淑蘭笑眯眯地點頭,“那行!左右小蓮也快是你們家人了。穿好看的衣服,也能給你們家漲臉。”

楊母重重點頭。

楊志光看了一眼正低着頭的小蓮,小聲道,“奶奶,那我們就告辭了。”

明明是跟她打招呼的,眼睛卻一直看着小蓮,錢淑蘭頓時了悟,“小蓮,你去送送人家。”

小蓮擡頭‘嗯’了一聲,然後帶着他們往村口走。楊志光趕緊跟上。兩人嘀嘀咕咕也不知道說些什麼。

楊父楊母推着自行車跟在兩人後面。

老王家的人都站在門口,看着他們走遠。

錢淑蘭回頭瞅了一眼李春花,“你六妹這事辦得相當不錯。這家人很講理。”

李春花也符合,“是!”

錢淑蘭有些無語,這遲鈍成這樣該咋辦呀,她側頭看了一眼王守義,所幸挑明瞭,“你六妹爲了你家小蓮操了多少心,等小蓮結婚的時候,你們要有點表示。別光嘴上說說。行動也要跟上來。”

親戚關係就得你來我往,一直光嘴上說說有什麼用,哎,這腦子遲鈍的。真是頭疼!

李春花頓時了悟,感情剛纔婆婆是在提醒她要送六妹回禮。她不由得羞紅了臉。

王守義重重點頭,“好,娘,我肯定會辦的。”

李春花湊過來,討好地問,“娘,我給六妹做身衣服吧。”

錢淑蘭挑眉,反問她,“你有布?”

李春花愣了一下,想了想道,“接下來這幾個月,孩子他爹發的布我都攢起來,肯定能夠一身的了。”

錢淑蘭想了想,“那行吧。”又被充一句,“到時候再拿一隻雞和一籃子雞蛋。”

李春花應了聲好。

到了下午的時候,上班的人全都要回去了。

錢淑蘭讓每人都帶點雞蛋回去。

這半年沒見,一個個全都瘦了。哎,城裡的伙食其實也並不比他們王家村的伙食好。

至少錢淑蘭是從來不虧待自己的。

不能常常殺雞,她可以用雞蛋做菜。

換着花樣來弄。什麼煮雞蛋,雞蛋羹,炒雞蛋,雞蛋餅等等。

錢淑蘭叮囑他們,“你們拿點雞蛋回去吃,如果下班晚了,煮上兩個也能給自己補充點營養。”

大家見此紛紛拎着雞蛋回去了。

錢淑蘭看着徐麗珍這肚子,“你還要上班吶?”

徐麗珍笑着跟錢淑蘭解釋,“等九月份,二姑把孩子送到育紅班就能接替我的工作了。”

錢淑蘭算了算日子,發現時間剛剛好。

“那行吧,你要小心點。”她想了想又小聲道,“你姥爺,我也會照顧好的,你別擔心。”

徐麗珍忙握住錢淑蘭的手,“奶,多謝你。”

“一家人客氣啥。”

送走了徐麗珍和正國,錢淑蘭扭頭去看最後一對。

“豐產,娘走了!”劉芳名想在臨走前跟兒子打聲招呼,可豐產卻只顧着玩,根本就不搭理她。

劉芳名有些挫敗,這幾天她一直在反思要不要把兒子帶到縣城去。可她白天要上班,根本沒時間。

最近一直在加班,她連回來看孩子的時間都沒有。

正康見她面露難過,立刻把兒子抱起來,玩得正盡興的豐產,立刻不滿,在正康懷裡撒潑打滾,亂喊亂踢,非要下來玩。

劉芳名想要抱抱兒子,卻被豐產揮手打了好幾下。正康只能無奈地把兒子放下來。

最終,劉芳名一步三回頭地走了。

正康看着她沉重的背影,再低頭看着腳邊玩得有正嗨的兒子,重重嘆了口氣。

等這些人都走了,錢淑蘭開始召集大家開會。

今年的小雞仔開始孵了,她要安排下面的人到各個生產隊去統計情況。

除了林家村要一萬隻小雞,其他生產隊都紛紛表示,他們要自己孵小雞。

錢淑蘭有些無語,“你沒跟他們說嗎?我們生產隊是有秘方的,我們孵出來的小雞不會生病。”

柳月琴攤了攤手,“我說了呀,他們說他們孵的小雞也不會生病。”

錢淑蘭微微皺眉,之前我可是問過153號了,這種藥並沒有遺傳作用。只能管自身。

所以錢淑蘭每次都要給這些小雞喂藥。

上趕子的不是買賣,等他們吃過一回虧,就知道雞苗還是他們王家村的好。

錢淑蘭想了想道,“既然他們不想養,那我們自己養吧。”

如果沒有餵過藥的小雞,能有一半成活率都算高的了。

畢竟這年代可沒有什麼疫苗。

他們生產隊可以跟他們購買肥料。

等養完蚯蚓可以再賣給他們。

錢淑蘭想幹就幹,於是她把自己的想法跟大傢伙說了一遍。

她這次要多孵五萬只小雞。除了林家村的一萬隻,還有四萬只,是去年的兩倍。

在會上,大家七嘴八舌討論起來。

“不是說沒有那麼多肥料嗎?”

“對啊,用糧食喂,賺得不多吧。”

“我覺得可行,周圍幾個生產隊都是自己孵小雞的,我就看他們的存活率高不高。如果把雞都養死了,肥料也用不完,咱們上門去買,他們指定樂意。”

“也行!”

王守泉最後一捶定音,“如果他們不賣我們肥料,大不了就用玉米喂吧。糧食雖然貴,可雞能吃多少。還是有得賺的。”

於是他們養雞場再次擴大規模。原原先的基礎上又擴大了十畝。

第301章第320章第30章第226章第86章第49章第59章第348章第224章第85章第192章第90章第77章第217章第215章第9章第310章第174章第45章第328章第283章第120章第339章第229章第217章第195章第86章第218章第78章第35章第331章第102章第244章第33章第242章第268章第4章第32章第351章第97章第294章第309章第171章第75章第113章第163章第341章第316章第287章第137章第111章第219章第357章第29章第186章第28章第244章第349章第206章第191章第238章第212章第175章第204章第316章第168章第333章第48章第21章第118章第43章第295章第127章第206章第19章第13章第195章第186章第174章第302章第337章第55章第198章第87章第342章第11章第196章第78章第283章第235章第278章第218章第128章第234章第186章第20章第111章第192章第81章第328章
第301章第320章第30章第226章第86章第49章第59章第348章第224章第85章第192章第90章第77章第217章第215章第9章第310章第174章第45章第328章第283章第120章第339章第229章第217章第195章第86章第218章第78章第35章第331章第102章第244章第33章第242章第268章第4章第32章第351章第97章第294章第309章第171章第75章第113章第163章第341章第316章第287章第137章第111章第219章第357章第29章第186章第28章第244章第349章第206章第191章第238章第212章第175章第204章第316章第168章第333章第48章第21章第118章第43章第295章第127章第206章第19章第13章第195章第186章第174章第302章第337章第55章第198章第87章第342章第11章第196章第78章第283章第235章第278章第218章第128章第234章第186章第20章第111章第192章第81章第328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