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功而返

bookmark

二人各自上馬,寧卿淵讓陶漓蒙面莫要被人發現,而他則未做遮掩,駕着馬直奔客棧。

魚笙躲在暗處觀察。深夜來訪之人並未從客棧出來,不過,樑國使臣卻先出了客棧,送親的隊伍緊跟其後,一輛馬車在隊伍中央,被捂的嚴嚴實實,絲毫看不清馬車內坐的是何人。

她擔憂樑國使臣得報,會暗中做手腳,將馬車內的人給換了,到時搶人不成反被暗算。

隊伍出了客棧,果不其然向着邊境之地奔往,魚笙將面給遮住,決定不聽其暗中搶人建議。

但是,她並未趕得上,寧卿淵攔在隊伍前。黑夜之中,隊伍中有人點着火把,馬兒呼出的霧氣與兵器出鞘的聲音而起,馬蹄卻無聲。

“來者何人?”領隊的將領大聲問道。

“搶人的,”寧卿淵也不拐彎抹角,抓着繮繩一副胸有成竹,“宛如公主可在車內?”

“只怕你一人沒這本事!”

“何謂本事?搶得過便是本事!”他道:“不與你們浪費口舌了,若要動手便快些。”

可隊伍之中並無人動手,那樑國使臣命人送來幾錠金子。

“這些錢可打發不了我?”他將金子扔在地上,又駕馬向前走了幾步,“若不然,我給你們金子,你們將公主交給我?”

隊伍衆人看着樑國使臣,等着聽命動手。

可那樑國使臣卻讓人又送來金子,並未因他的話而惱怒。

魚笙欲想欲不對,既然他們已知曉有人會來搶親,卻還大搖大擺從正門走出,難道......只是障眼法?

“後門,”她對寧卿淵大聲喊道,自己先駕馬趕過去。

果不其然,原先還鎮定自若樑國使臣忽然慌張不已,寧卿淵駕馬去攔人,可送親的隊伍卻將他給圍住。

“莫要不識擡舉,”樑國使臣道。

馬兒受到驚嚇發出嘶鳴聲,寧卿淵擔憂魚笙一人會有危險,準備硬闖出困。

可不料,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寧卿淵被困,而困住他的隊伍又被另外一撥人馬給困住。

不僅於此,另一撥的隊伍之首也是他所熟悉的。不出所料,睿安帝又親自出面,前來抓人。

魚笙被抓,雙手被綁,不過,睿安帝卻未傷她,恐是擔憂她會做出傷害自己的事。

“宛如在馬車裡,”魚笙道:“他們只是爲了誤導我們而已。”

寧卿淵跳下馬,送親隊伍手舉利器向他動起手。手無兵刃的人奪來兵器,當真天子面屠殺士卒。

“你還真陰魂不散,”他未能衝破包圍,可卻也重傷圍困。

擺脫圍困只是早晚之事,寧卿淵選擇在睿安帝面前動手,也非想激怒他。他想救出魚笙,雖然知那人不會傷害她,但意外總是出乎意料。

“寧卿淵,”坐在馬上的人高高在上,並未因將士被殺而露出一絲難過,“你若殺一人,朕不動你,也不動魚笙。只不過,一命一刀,會由陶漓來抵償。”

刀口距將士的脖頸只差絲毫,停滯半空中的劍,天子的威脅起到了作用。

“陶漓與宛如你可二選一。不過,即使宛如再回到宮中,她與陶漓也是生死兩隔。”

寧卿淵看着馬車,若是陶漓死了,宛如回到宮中又有何意義?可......可若救不了人,魚笙未能兌現諾言......

“朕無時間等你。”

他依然看着馬車,若這個時候,宛如掀開車簾,僅要交代一句,先救陶漓,他也能有個交代。

可是,馬車內的人卻一動不動。

“你將魚笙放了。”

“朕不會爲難魚笙,但是,你呢?”

他將劍給扔了,手有兵器的將士不再畏畏縮縮,又換了張臉面。

面對將士的虎視眈眈,他坐上馬,只能眼睜睜地看着送親隊伍消失夜空中。

“朕會帶着魚笙回宮,你若不放心可以跟過來。”

回遼沅的路上,睿安帝一直試圖向魚笙解釋攔住搶親原因,可每每卻被人給打斷。而作亂之人倒是裝無辜的緊,,令旁人咬牙切齒。

回宮途中,又近城外廟宇。寧卿淵搖搖晃晃,來到駕馬的睿安帝身旁道:“魚笙該回應去的地方。”

“爲何?”睿安帝問道:“宮中有她所需的一切,而且,朕可以保護她。”

“怎麼保護?”他反問,掰着手指數道:“不說我救你,魚笙也救過你數次。若輪到你保護她,那隻怕這羣侍衛都死絕了。”

睿安帝笑道:“朕不與你耍嘴皮子。莫要打魚笙的主意。”

“這......”寧卿淵放下繮繩,雙手環胸,“怕是不如皇上心意了。”

他特地湊過身子,伸出兩根手指放在脣上。一番胡言亂語,卻又是實事。“這個你們做過嗎?”

睿安帝當即冷下臉來,“朕會信?”

“不信你問魚笙。”

這招激將法也便是讓睿安帝死了心,莫要強留。可不料那人對當真向魚笙詢問去了。

寧卿淵緊張地捏着下巴,一直偷偷看着那二人。

他也不知睿安帝問了什麼,只知魚笙向他這處看了一眼,待那人回來時,改變了主意,“朕答應你,讓魚笙回府。”

“當真?”因爲好奇睿安帝問話,他對二人方纔的談話很是好奇,“你與魚笙說了什麼?”

“朕不僅讓魚笙回府,也會將陶漓送回。”

“你......”寧卿淵有些不信,可待隊伍在魚府停下,羅二張牙舞爪地跑出,這讓他不得不信。

“等等,”他將馬給了羅二,攔住坐在馬上的睿安帝道:“這次你倒是說話算話。”

睿安帝也下了馬,揚起嘴角冷冷笑道:“自然,無論說的還是不說的,朕都會做到。”

寧卿淵將手伸入衣裳內,又摸着睿安帝騎駒上的馬鞍,“這馬不錯。我就不送皇上了,你一路好走。”

待送走睿安帝等人後,羅二跑來道:“少爺,你這是去哪裡了?可擔心死小的了。”

“護花去了,”寧卿淵一邊與羅二說着話,一邊將手掌上的髒物擦在羅二衣上。

“少爺?你手是怎麼了?怎麼這麼黑?小的剛纔看你還好好的,莫不是中毒了吧?”

“呸!呸!”羅二胡言亂語,他乾脆用雙手捧着他的臉,“我藏了些煤灰,剛纔趁皇上不注意時擦了些在馬鞍上,想必從魚府到宮裡,這一路顛簸,屁股上也都黑了。”

“你可真是膽大。”

魚傾城知曉女兒回來後,連從綢莊趕回。魚笙被帶進書房,寧卿淵一直在大廳內等候,不過,他未能等到應等之人,倒是陶漓讓高公公給送了回來。

“啊呦,”高公公進屋,豎起蘭花指,指着寧卿淵道:“寧公子呦,你膽子倒不小,哪有人敢如此戲耍皇上的呀。”

“哦?那他是知曉了?有沒有被人給笑話?”

“這誰敢笑喲,”高公公捏着細嗓,想到皇上下馬時,屁上兩塊黑印,憋笑道:“公子,你就安分些,皇上可是看在你救他性命的份上纔對你禮讓,你可莫要得寸進尺呀。”

寧卿淵給高公公倒了杯茶。那煤粉還真是難洗,手上都洗了七八遍了,還未洗得乾淨。

“謝公公提醒了。這些日在宮裡,可勞煩公公了。”

“公子這說哪裡的話。小的性命是公子所救,照顧陶公子也是舉手之勞,怎麼能說麻煩呢。”

寧卿淵傻笑兩聲,見陶漓站那一動不動,而那高公公一時半刻間也沒離去的意思。

“我還不知公公全名呢。怎說你我也是相識一場。”

“公子這話可是折煞奴才了,”高公公押了口茶,打開了話閘,“奴才徽城人,猴年生的,所以父母取名高猴。家□□有兄弟姊妹九個,奴才排行老七,九歲那年淨身,入宮已有三十二年。”

“高猴?這名字好,通俗易懂。”

“公子誇獎,”高公公道:“奴才入宮這些年,當初可是恨死家中父母。前些年跟着皇上出宮再回家鄉,大哥與二哥皆已不在人世,父親也病亡多年。那時奴才也就看開了,才與家中有了聯繫。”

“你父母也屬不易。雖說身處宮中步步艱難,但也不必愁吃念穿。”

“是啊,”高公公找到可以談心對象,將心中不快吐露,“奴才也是看明白了這一點。前年將存的銀子寄送回去,聽說老房換新,待奴才老了,也有個安身落腳之地。”

“我也是這麼想。”

一番話言吐露,高公公起身告辭。寧卿淵出門送客,卻在陶漓面前停下。直勾勾地看着他,隨後伸出雙手,先是捧着其臉,又摳又捏。

陶漓緊擰着眉頭,卻是不爲所動。高公公見狀又折回來,抓着他的手道:“寧公子,你這是做什麼?你看陶公子的臉都紅了。”

“不對勁,”寧卿淵雙手環胸,審視陶漓道:“一言不發,不是皇上送來的假人吧?還是這臉上有□□?”

“公子,這可是貨真價實的陶公子呀,”高公公氣道:“你就莫要和奴才開玩笑了,奴才膽小,經不起嚇呦。”

“公公先回去吧,”他喊了羅二送走了高公公,對屋中人道:“你不是生我氣吧?”

陶漓一言不發,寧卿淵端茶送水,諂媚道:“身子可是自己的,你可莫要氣壞了身子。其實......我倒不是怕你身子被氣壞,只是......萬一魚笙傷心,那........”

“你恢復記憶了?”陶漓問道。

“你怎和魚笙問一樣的話呢,要是能記得以前的就好了。”

“你現在這樣子倒和之前有一二想象。”

“是嗎?”寧卿淵摸着腦勺,催促陶漓將茶給飲下,“前些日在宮裡,有個乞丐一直在我耳邊嘀咕。我那時就像喝了酒似的,什麼都不能想。不過現在好了,雖還未記起,但怎也有了之前模樣。”

“魚笙呢?”

“被魚夫人喊了過去,怕是凶多吉少,”想到魚笙還未出來,若是在書房被母親責罵,出來後又得愧疚地面對陶漓,那得多傷心,“你就不要怨怪魚笙了,我與她都已追了過去,可不想皇上也緊隨其後,並且以你性命威脅,我們只得回來。”

“謝謝二弟,”陶漓直看着前方道:“是陶漓無用,怎會責怪你們。”

寧卿淵嘆了口氣,見陶漓不再說話,他也就未多言。

被喊去書房中的魚笙,將出宮劫人之事一五一十地告訴了母親,雖說猜到會被責罵,但又惶母親會將罪責強加給寧卿淵,心中着實忐忑。

“那便是說,你們未見到宛如公主就被皇上抓回宮中?”

“是的。”

“那皇上可有說什麼?”

“皇上本是想讓笙兒入宮,好在有二哥勸言,笙兒纔回到魚府。”

魚傾城轉過身子,背對窗道:“你與那寧卿淵倒是走的近,可在娘看來,那人卻是不學無術,油嘴滑舌,笙兒可有話言?”

魚笙道,辯駁母親偏見,“二哥曾多次救過笙兒性命且也對皇上有過救命之恩。母親所言只不過眼所見而已。”

魚傾城並未生氣,而是笑着說道:“笙兒倒是對他偏袒的緊。不過,這世上可沒無緣無故的親近。”

“母親!”魚笙不敢多說更不敢少言,只是,對寧卿淵的心不能只有她一人承認,消除母親的誤會反是主要,“笙兒與他已私定終身,今生非他不嫁。”

魚傾城依舊未怒,繼續問道:“那皇上呢?既然笙兒知曉兒女情長,君王的心思也不難猜。”

“笙兒心有歸屬,只有從一而終。”

魚傾城未再問話,讓魚笙先出去,獨自一人留在了書房。

事蹟敗露深夜出宮天子迎門救駕有功黃金之謎再回西臨發生命案巧遇舊友混世魔王幕後之人寧舒談話魚笙被抓尋滋挑事明爭暗鬥明爭暗鬥冤家路窄嘗藥解毒黃金之謎埋伏於此先行出發魚笙入宮焦頭爛額進宮搶人遇上乞丐天子迎門義結金蘭進宮搶人初次入宮如意算盤不遠千里隨行進宮太后做媒皇上選妃強行進宮前去救人出發離城太后做媒女人畫像兄妹反目舒玉身份救命令牌魚笙入宮入住府上義結金蘭救命令牌調虎離山傾城自盡出發離城深夜出宮昭若尋來陶漓生病陶漓生病二人相見達成合作深夜搶人陶漓不見上街謀事出家爲僧賑災糧食不辭而別酒樓開張夜探皇宮上街謀事卿淵受傷夜探皇宮昏迷醒來埋伏於此心有疑惑救駕有功太后做媒寧府邀約陶漓不見尋滋挑事逃出城外小鹿亂撞馬下救人計中之計偷龍轉鳳明爭暗鬥巧遇舊友送布上路兄妹反目回到西臨西胡之初魚笙入宮羅一道訴再去打探羅二心事出家爲僧王楠線索昭若有孕寧氏攔子昏迷醒來長跪不起出家爲僧計謀害人噓寒問暖不遠千里禍事連連西胡之初
事蹟敗露深夜出宮天子迎門救駕有功黃金之謎再回西臨發生命案巧遇舊友混世魔王幕後之人寧舒談話魚笙被抓尋滋挑事明爭暗鬥明爭暗鬥冤家路窄嘗藥解毒黃金之謎埋伏於此先行出發魚笙入宮焦頭爛額進宮搶人遇上乞丐天子迎門義結金蘭進宮搶人初次入宮如意算盤不遠千里隨行進宮太后做媒皇上選妃強行進宮前去救人出發離城太后做媒女人畫像兄妹反目舒玉身份救命令牌魚笙入宮入住府上義結金蘭救命令牌調虎離山傾城自盡出發離城深夜出宮昭若尋來陶漓生病陶漓生病二人相見達成合作深夜搶人陶漓不見上街謀事出家爲僧賑災糧食不辭而別酒樓開張夜探皇宮上街謀事卿淵受傷夜探皇宮昏迷醒來埋伏於此心有疑惑救駕有功太后做媒寧府邀約陶漓不見尋滋挑事逃出城外小鹿亂撞馬下救人計中之計偷龍轉鳳明爭暗鬥巧遇舊友送布上路兄妹反目回到西臨西胡之初魚笙入宮羅一道訴再去打探羅二心事出家爲僧王楠線索昭若有孕寧氏攔子昏迷醒來長跪不起出家爲僧計謀害人噓寒問暖不遠千里禍事連連西胡之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