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4 大公主

終於讓平伯侯忍不住到吳國圍的院子探望他,林冬嫺的目光不由自主的投降坐在牀上的平伯侯身上,莫名的覺得有些熟悉,好像這背影她見過似的。絞盡腦汁的想想,還是想不出來,算了,等什麼時候想到再說。不可否認面前的平伯侯年輕的時候必定是個美男子,否則吳氏也不會喜歡上他,他怕是早就把吳氏拋之腦後。

讓江浙巡撫金奎彪去清平鎮給吳氏送信,肯定另有目的。依照他的身份,身邊根本就不缺如花美眷,姨娘通房一堆,沒見他身邊缺過女人。她衣袖下的拳頭緊緊蜷縮起來,吳氏的家產被他給侵佔了,說不定他的母親只是藉口,背後真正出謀劃策的人是平伯侯吳守憲。

若是這樣一來,那她把吳氏寫的信給平伯侯,不就是主動送上門。不對,林冬嫺忽然想到金奎彪既然得知吳氏的下落,肯定會給吳守憲送信,給他通風報信。平伯侯會不會派人去清平鎮找吳氏,林冬嫺很想把平伯侯催眠,好問問深藏在心頭的疑問。

平伯侯似乎感覺到林冬嫺的目光,冷不丁的轉頭別有深意的看了林冬嫺一眼,她立馬低下頭。吳國圍見狀,淡淡道:“林冬,你還不快給父親請安。父親,這是兒子在外帶回來的貼身小廝。”

其他的沒有多做解釋,平伯侯對此只是微微點頭,沒再繼續往林冬嫺,而是回頭拍着吳國圍的手背:“這些日子你就別再去卿姨娘的院子去給她負荊請罪,既然你知道錯了,這就是好事。知錯能改善莫大焉,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只要你認識到錯,改正就是。你躺在牀上好好養傷,什麼都不要想。我書房還有公務,不陪你了。”

“父親慢走!”吳國圍虔誠的望着擡腳離開的吳國圍,幽幽的鬆口氣。“林冬,謝謝你,沒事你就回院子休息去吧!有事我會讓下人去叫你,想吃什麼,需要什麼,儘管吩咐他們,要是誰敢不聽你的話,你就告訴我,我來處置他們。”吳國圍爲了表示對林冬嫺的感謝,信誓旦旦的說道。

林冬嫺緩緩揚脣道:“少爺,幸虧侯爺走了,沒聽到你的這番話。你最好這些日子壓制自己的脾氣,侯爺現在對你的確改觀了,不過我相信他會派人盯着你的一舉一動,都逃不過他的眼睛。”吳國圍還是好自爲之,她該說的都說了,接下來怎麼做就看吳國圍自己的了。

許久等林冬嫺離開了,吳國圍才緩過神來,你說他怎麼就沒想到。薛氏這幾日憋着一直都沒去見吳國圍,在院子裡閉門不出,她還有什麼臉面出去。平伯侯八擡大轎迎娶進門的嫡妻,沒了中饋大權,她在府上就是個徒有虛名的女主人。

平伯侯這些日子都歇在卿姨娘的院子,賞賜就別談了,光是天天歇在她的院子,就足見對她的寵愛。平伯侯這麼多年還沒忘記那個女人,一直到現在都對她念念不忘,連長得跟她相似的女人都如此寵愛。思及此,薛氏嘴角勾起一抹冷笑,她倒好看看卿姨娘能猖狂多久,很快她就會從天堂墜入萬丈深淵。

站的多高,就會摔的有多慘。林冬嫺的懷疑同樣也是平伯侯心生疑慮的地方,按理來說,金奎彪這個時候應該又有信寄到京城來。平伯侯手中不斷摩挲着一封信,這是金奎彪一個月前快馬加鞭送到他府上的信,說他有吳氏的下落。

你說怎麼能不讓他激動,這麼多年他從未放棄尋找過吳氏,一得知可能有她的下落,親手寫封信送到金奎彪的手上,讓他交給吳氏。他身居高位,不能離開京城,親自去把吳氏接回來,一舉一動都有無數人盯着,所以他只能忍着,期待金奎彪儘快的把吳氏送到他跟前。

可惜一個月過去了,金奎彪那邊就像石沉大海一般,音訊全無。他不免有些焦急,手指彎曲起來不斷的敲打書案,腦海中倏的劃過一個念頭,難不成金奎彪出什麼事了?繼而這個念頭又被他給打破,根本就不可能,江浙要是有半點風水草動,京城不可能毫不知情。

怕是吳氏還是不願意跟他來京城,這麼多年,沒有一日他停止思念吳氏。之所以如此寵愛卿姨娘,還不就是因爲她的一雙眼睛跟吳氏特別像。此外府上除了薛氏之外的姨娘,都或多或少跟吳氏有些相似,他纔會納進門。平素對她們有求必應,前提是要求不要太過分,他都能答應。

此外在京城的一處別院中,書案前坐着一位四旬左右的男子,淡紫色雲錦袍子一絲不苟的穿在身上,慢悠悠的端起茶杯抿嘴喝了兩口。隨着動作衣袍開叉,又顯露出白色的綾羅下裳,再下方一雙紋飾簡單但做工極佳的玄色靴子,整個人看起來裝扮華貴。

只見他騰的一聲把茶杯放在桌上,跪在地上的錦衣衛紛紛低頭認錯。這位不是別人,就是林冬嫺想要找尋的錦衣衛都督蔣飛龍,“都快一個月過去了,你們還沒查到蔡六的消息,這就是我們錦衣衛辦事的風格?”冰冷的目光落在地上兩個錦衣衛的身上,他們嚇得趕忙認錯,磕頭求饒。

蔣飛龍有些憤怒的甩甩袖袍,“行了,現在認錯求饒有什麼用,與其這樣還不如想着怎麼儘快的找到蔡六?計算是挖地三尺也要把他給我找出來,活要見人,死要見屍。”

“是,都督,奴才這就下去辦!”兩名錦衣衛快速的抱拳告退,待到他們離開了,蔣飛龍深深的嘆口氣,兩個月前他接到前線密報,派身邊最器重的蔡六前去查探,想要證明密報中所說的是否屬實?在一個月前,蔡六飛鴿傳書回來,告訴他情況屬實,他很快就會帶着證據回來跟他覆命。

得到這封信後,他就一直滿懷期待的等着蔡六回來。蔡六是他一手栽培起來的親信,這次出去要讓他練練手,出去歷練歷練,將來好接他的位置。他挑選出來的繼承人一個月沒消息,這可不是什麼好兆頭。蔣飛龍沒有一刻不焦急,擔心蔡六的安危。

他兩個月前接到密報的時候,還以爲是無中生有,有些輕視。此外他對蔡六太過於相信,纔會讓他孤身一人前去,也爲了避免打草驚蛇,引人注目。要是當初多派幾個錦衣衛跟着蔡六,或許現在就不一樣了。

起碼蔡六能活着回到京城來見他,現在他不奢望蔡六能活着出現在他面前,只希望他手中查到的證據不要落到歹人手中,否則一切都會功虧一簣。可恨,越想蔣飛龍胸中的怒火燒的越旺盛,重重的一掌啪在書案上,茶杯跳起來,落到底托裡,發出砰啷的一聲脆響。

他還覺得不解氣,大手一揮,把書案上的筆墨紙硯都掃落在地,頓時,碎瓷片的聲音響遍書房。守在外面的錦衣衛互相對視一眼,蔣飛龍近來的心情不好,他們要小心伺候,千萬不要惹着他生氣,把邪火撒到他們身上來。

大公主身穿月白色與淡粉紅交雜的委地錦緞長裙,裙襬與袖口銀絲滾邊,袖口繁細有着淡黃色花紋,淺粉色紗衣披風披在肩上,裙面上繡着大朵大朵的紫鴦花,煞是好看。腰間扎着一根粉白色的腰帶,突觸勻稱的身段,奇異的花紋在帶上密密麻麻的分佈着。

足登一雙繡着百合的娟鞋,周邊縫有柔軟的狐皮絨毛,兩邊個掛着玉物裝飾,小巧精緻。玉般的皓腕戴着兩個銀製手鐲,擡手間銀鐲碰撞發出悅耳之聲;左手小指上戴了一枚並不昂貴的尾戒,雖不是碧玉水晶所制但也耀眼奪目。微擡俏顏,淡紫色的眼眸攝人魂魄,靈動的眼波里透出靈慧而又嫵媚的光澤,櫻桃小嘴上抹上了蜜一樣的淡粉,雙耳佩戴着流蘇耳環。

絲綢般墨色的秀髮隨意的飄散在腰間,僅戴幾星乳白珍珠瓔珞,映襯出雲絲烏碧亮澤。斜斜一枝紫鴦花簪子垂着細細一縷銀流蘇,額前的劉海處微別了一個銀紋蝴蝶髮卡。嬌嫩潔白的小手裡緊攥着一方絲絹,淡黃色的素絹上繡着點點零星梅花,襯得此絹素雅。

踏着蓮花碎步緩緩入皇后寢宮,潘皇后此刻坐在桌前喝着掌事姑姑泡的大紅袍,才喝了兩口,大公主就緩步走進來。望着姍姍而來的女兒,潘皇后含笑放下手中的茶盞,掌事姑姑恭敬的俯身給大公主請安。周清幽飛快的跑到潘皇后身邊,親暱的挽着她的手臂,撒嬌道:“母后,兒臣給母后請安。母后喝什麼好東西,兒臣也要喝。”

“你呀,母后喝什麼好東西,怎麼會不想着你,這是大紅袍,你不是最不愛喝茶,怎麼今個轉性了?”潘皇后毫不猶豫的擡眼瞥了她一眼,還不由自主的伸手點着她的額頭。

周清幽身後往後一縮,眼中閃過一絲不快,“母后,這還當着掌事姑姑的面,你就這麼不給兒臣面子,讓兒臣下不來臺。”說着氣鼓鼓的鼓着腮幫子坐在桌前,咕嘟咕嘟倒了一杯大紅袍喝了起來。掌事姑姑飛快的看了一眼潘皇后,得到她的眼神示意,領着寢宮內的宮女們下去了。

寢宮內只有潘皇后和周清幽母女兩人,潘皇后抿了抿嘴脣:“清幽,你年紀不小了,也該懂得分寸,什麼場合該說什麼話。”看來平日她對周清幽疏於管教了,纔會讓她變成現在這樣。周清幽聞言,忍不住腹誹,母后,兒臣不過就是隨口一說,就讓她抓住教訓了一通。

早知道她就什麼都不說,也省的現在被母后說教。周清幽狹長的雙眸中閃過一絲笑意,“母后,兒臣知錯,給母后道歉。其實兒臣就想跟母后開個玩笑而已。兒臣是母后的女兒,母后有什麼寶貝怎麼可能私藏着,都是兒臣小心眼,還請母后大人大量,不要跟兒臣一般見識。”

她這麼一說,潘皇后的臉色慢慢緩和下來,欣慰的點點頭:“你是本宮的女兒,脾氣秉性自然是好的,不是母后非要說你,眼下你父皇正在給你相看駙馬,要是此事傳到你父皇耳中,連母后怕是都不能護你周全。”

周清幽快速的坐直了身子,信誓旦旦的拍着胸脯保證道:“母后,兒臣知錯了,以後絕對不會胡亂說話。說話之前一定再三思慮,三思而後行。”“哦,你也知道三思而後行,怕是你大哥叫你的吧!”潘皇后嘴角噙着笑,目光溫柔道。

周清幽訕訕的笑道:“母后英明,真是什麼都逃不過母后的眼睛,昨日我去大哥寢宮,他對我說的,說兒臣的就這一點不好,以後說話要三思而後行。”一不留神,周清幽就竹筒倒豆子,把什麼都告訴了潘皇后。

潘皇后聞言,忍不住笑出聲:“你倒是記得這句話,明明你大哥昨天就教過你,怎麼今日在本宮面前就忘了?”“哎呀,母后,你就別提了,兒臣知錯了。對了,您剛纔說父皇要給兒臣相看駙馬,現在怎麼樣了?有人選了嗎?”周清幽趕忙岔開話題,轉移潘皇后的注意力。

潘皇后別有深意的看着她,半晌都沒說話,周清幽被看的有些毛骨悚然,後背發涼,雙手捏着手帕,聲音如蚊蠅:“母后,你別這麼看我,怪讓兒臣害怕的。”“就你還知道害怕。”潘皇后被她的話弄得哭笑不得,大越國的皇宮只有潘皇后一人,皇帝周瑞勇跟潘皇后少年夫妻,感情深厚,鶼鰈情深,後宮沒有其他女人,一直成爲京城茶餘飯後的美談。

潘皇后膝下育有兩子,大皇子周清亦,二皇子周清舒,還有一女,就是面前的大公主周清幽。三人是一母同胞的親兄妹,平素裡感情深厚,經常在聚在一起。皇帝和潘皇后很樂意看到這一幕,縱觀歷朝歷代,皇權鬥爭都是禍起蕭牆,害的百姓跟着遭殃。

259 留書出走287 喜脈367 打臉(一)143 發難(一)470 不死之心030 商議分家(二)235 我娶你(二)294 弒母063 受人之託485 淵源296 後逝215 故人相見(二)019 要人180 山匪劫人(二)072 進鎮看病(一)236 懸賞令279 秦嬤嬤488 父子相見315 教訓068 叔侄鬧(一)431 逐出府158 流言097 逼婚(二)126 成親(二)463 壽宴275 非她不娶121 路見不平(一)310 祖父134 一箭雙鵰(三)482 故友相見331 買兇殺人393 拆穿379 探望386 山雨欲來風滿樓(二)240 交易304 舌戰金鑾殿(二)198 變故(三)306 倉皇而逃442 囚禁348 聖意229 暗生情愫(一)323 宮中有喜470 不死之心491 計中計(三)415 奪位(二)431 逐出府458 塵埃落定(二)027 串門(一)399 致命威脅427 周敏逃走356 對峙(三)326 結識(一)483 回京都206 玉佩338 再見面480 出使瓦剌446 魚死網破(一)344 抉擇355 對峙(二)005 爹孃歸391 酒樓約見284 吐血192 愁雲慘淡327 結識(二)365 打鬥(二)328 立威310 祖父274 選擇387 山雨欲來風滿樓(三)429 死而復生165 鬧心的回門(二)215 故人相見(二)018 入王府324 出使瓦剌430 討要妾室225 離家419 接風宴(二)451 魚死網破(六)298 逐出府226 白雲鎮150 姨娘434 赴死413 謀事(二)126 成親(二)118 絲綢大會168 慶賀061 互相隱瞞473 帝后125 成親(一)179 山匪劫人(一)085 說親(一)186 自請下堂(二)375 留守封地415 奪位(二)320 兄妹爭執272 禍水東引399 致命威脅283 皇后召見087 說親(三)260 撞死
259 留書出走287 喜脈367 打臉(一)143 發難(一)470 不死之心030 商議分家(二)235 我娶你(二)294 弒母063 受人之託485 淵源296 後逝215 故人相見(二)019 要人180 山匪劫人(二)072 進鎮看病(一)236 懸賞令279 秦嬤嬤488 父子相見315 教訓068 叔侄鬧(一)431 逐出府158 流言097 逼婚(二)126 成親(二)463 壽宴275 非她不娶121 路見不平(一)310 祖父134 一箭雙鵰(三)482 故友相見331 買兇殺人393 拆穿379 探望386 山雨欲來風滿樓(二)240 交易304 舌戰金鑾殿(二)198 變故(三)306 倉皇而逃442 囚禁348 聖意229 暗生情愫(一)323 宮中有喜470 不死之心491 計中計(三)415 奪位(二)431 逐出府458 塵埃落定(二)027 串門(一)399 致命威脅427 周敏逃走356 對峙(三)326 結識(一)483 回京都206 玉佩338 再見面480 出使瓦剌446 魚死網破(一)344 抉擇355 對峙(二)005 爹孃歸391 酒樓約見284 吐血192 愁雲慘淡327 結識(二)365 打鬥(二)328 立威310 祖父274 選擇387 山雨欲來風滿樓(三)429 死而復生165 鬧心的回門(二)215 故人相見(二)018 入王府324 出使瓦剌430 討要妾室225 離家419 接風宴(二)451 魚死網破(六)298 逐出府226 白雲鎮150 姨娘434 赴死413 謀事(二)126 成親(二)118 絲綢大會168 慶賀061 互相隱瞞473 帝后125 成親(一)179 山匪劫人(一)085 說親(一)186 自請下堂(二)375 留守封地415 奪位(二)320 兄妹爭執272 禍水東引399 致命威脅283 皇后召見087 說親(三)260 撞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