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征戰

對於江南富紳送來的百萬軍糧,安親王風無方自然是喜不自禁。如今大軍屯紮在此,每日雖然沒有其他損耗,但軍糧卻是不可或缺的物事。所幸這幾年算得上風調雨順,天災極少,因此戶部之內銀錢充盈,就連各省的庫銀虧空也遠遠少於前幾朝。正因爲如此,在用兵之時,風無方纔能沒有後顧之憂。如今的戰事不比以往,雙方竟是都意存剋制,零星騷擾不斷,動輒上萬騎兵的戰事卻幾乎沒有。

帥帳中,風無方仍在琢磨着那一張地圖,臉色愈來愈凝重。自從五年前一幫羅剎商人來過之後,他才知道這張地圖被人做過手腳。客圖策零也確實是一代梟雄,一張地圖竟是九分真,一分假,若是沒有旁人比證,他還確實難以分辨。最可氣的是有謬誤的地方全在準噶爾那一塊,其餘的漠南漠北地形都是正確無誤。每逢看到這裡,風無方就不由暗自慶幸並未擅自進兵,否則若是有個差池,那他的罪過可就大了。

“啓稟王爺,仇軍門求見!”一個親兵急匆匆地奔進大帳,單膝跪地稟道。

風無方頭也不擡地吩咐道:“讓他進來!”

進帳的正是當年被風無痕打發到西北軍前的仇慶源,他本來自忖必死,逃得生天后便決心報答君恩,因此在戰場上狀若瘋虎,極爲勇猛,深得西北軍將士信賴。風無方也知道他的來歷,因此幾次作戰之後,便將他委任爲前鋒營統領,專司陣前廝殺之職。尋常將領對這一職務避之唯恐不及,但仇慶源足足當了九年這個統領,兩年前才卸任,敘功已是晉升了一品建威將軍的銜頭,在軍前也是實缺副將。

在沙場征戰多年,仇慶源已經早已脫去了當年的脾性,那種公子哥兒侍衛的模樣早已不復得見。只見他左眉處有一道深深的刀疤,幾乎傷到了眼眶,顯得格外可怖,而服色也從當年的白皙光滑變成了現在的黝黑髮亮,間或可見幾道猶如刀刻般的皺紋。他如今已是風無方最心腹的親信,因此徵騎探馬之事向來交與他掌管。

“啓稟大帥,剛纔自草原上的探子來報,準噶爾人又開始動了。”仇慶源單膝跪下平平行了一禮,這才朗聲報道,“屬下命人分析了近期兩個月的情報,發現準噶爾裹脅的部落不下於數十個,不僅統和了整個漠西蒙古,甚至連漠北蒙古的幾大部落也受到了威脅。不過,似乎他們的賄賂和拉攏也進行得有所進展,已經至少有七個大小部落和他們結成了聯盟,準備一起劫掠中原。”

風無方冷冷一笑,這才擡起頭來。在西北二十餘年,風無方早就不是當年風流倜儻的年輕王爺,一次次的沙場鏖戰,已是將其淬鍊成了百折不撓,善於審時度勢的名將。他示意仇慶源起身,這才一字一句地道:“這八年來,朝廷始終未曾動過大刀兵,只是不斷派人籠絡漠南各部,更是派軍深入了庫爾騰部等部落駐紮,就是爲了一次大戰。準噶爾人距離朝廷過遠,往往不服天威,狼子野心路人皆知。今次他們既然發動,那就最好,也免得我大軍把他們挖出來。”

他又深深凝視了一眼壁上的另一張地圖,斬釘截鐵地下令道:“你去傳本王將令,召各營統領前來議事!另外,派人知會奮威將軍段致遠,讓他做好出兵夾擊的準備。所幸當今聖上對我等無比信任,否則這次的事情怕是又要御駕親征鼓舞士氣。你告訴所有將士,今次若是能直搗黃龍,朝廷定將大大褒揚他們的功勳!”

風無方的八百里加急奏報一進京,頓時讓不少朝臣心中大震。準噶爾之亂已成了朝廷的心腹大患,歷代凌雲君王每次出兵,耗日良久自不必說,就是取勝成果也是有限。宛烈皇帝風寰照的那一仗更是驚天動地,幾乎滅絕了對方的根本,最終卻還是讓他們休養生息了過來,不得不說是一件最大的憾事。如今風無痕登基已有十四年,儘管由於推行新政而招致不少變數,但天下富足自是不爭的事實,那麼,對蒙古一戰則是在所難免。

勤政殿內,端坐的幾個大臣都是皇帝風無痕最信任的臣子,宰相鮑華晟、連親王風無清、刑部尚書何蔚濤、戶部尚書越千繁、兵部尚書衛疆聯,還有一個則是新近從兩廣總督任上歸來的左晉煥。由於深得皇帝信任,左晉煥時年不到四十歲便加了體仁閣大學士的職銜,下頭竟是直接管着吏部和工部,聖眷之隆令朝臣無不側目,就連其父左凡琛爲了兒子的前程,最終也只得致休在家榮養,時不時在後頭威兒子出些主意。

“安親王的摺子你們也都看到了,如今真正的大戰怕是不遠了。”風無痕掃過一衆臣子,話音變得無比肅重,“我凌雲歷代君王經略蒙古多年,卻始終未曾將其馴服,究其根本,不外乎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這一點。若是此戰能成功,漠南蒙古自不必說,其他漠西漠北各部也應該能收歸朝廷轄下。朕準備在那幾頭設立重兵,一來作震懾之意,二來也好管理一些民政,如此一來,將來他們再想作反就難上加難了。”

幾個資深的老臣互相對視了一眼,都不住地點頭。和風無痕相處多年,他們對這位皇帝的秉性習氣已是有了深刻的瞭解。要說寬仁吧,偏偏殺起貪官污吏來毫不留情;要說酷烈吧,對一衆功臣子弟和朝廷重臣都是體恤有加,比起先帝竟還要優厚幾分。久而久之,他們這幾個人也就息了心中那點不切實際的想頭。只有踏踏實實做出實績來,皇帝纔會敘功加官進爵,如今早已不是憑門第論定功勳的時候了。

這幾年皇帝不斷提拔寒門世子出任要職,京城的各大名門世族都是頗有微辭,可皇帝對左晉煥這樣一些世家子弟的提拔也是同樣不遺餘力,讓他們找不到好的理由勸諫。再者,一道襲爵令使得大多數王公貴族都對子孫嚴加教導,京城紈絝子弟的數目頓時少了許多,看上去風氣便是一肅。在對待犯禁的人這一頭上,九門提督徐春書也是手腕嚴厲,就連一些皇族子弟也有被他親自送到宗人府處置的。一旦有謠言傳出,各處的細作也能迅速查到後頭的人,因此如今的京城竟是勉強可算鐵板一塊。

鮑華晟見其他人只是不作聲,便只能輕咳一聲,打破了沉寂。“皇上,西北大營彙集了諸多精兵強將,也確實該有一個了結了。如今西南暫時無事,朝廷大可將精力全數集中在西北,力爭一戰而定。如此一來,以後便可騰出手來處理西南諸部。這些地方都是天高皇帝遠,那些部族首領往往自恃兵力,對抗天威,倘若不能將他們收歸朝廷管束,將來恐怕遺禍不小。”

這話自然算不上是什麼高屋建瓴,不過身爲宰相總攬全局,並非一定要事事標新立異,有些事情反倒是先持中庸之道的好。鮑華晟心中清楚,他這老調重彈一出,必定有人跟在後頭反駁。果然,左晉煥畢竟還是有些年輕氣盛,見其他人都還在思索,便搖搖頭道:“皇上,儘管西北西南各部都是小國寡民的情形,但他們和中原體制不一,若是強行用兵力收服,怕是難收其心,將來反而會引起別樣糾紛。”

他見風無痕露出會意傾聽的表情,不由自信更足了一些。“若是他們肯主動歸順,那則是最好,若是不肯歸順,自然便得動用刀兵。不過,在此之後,應該令他們將世子候補全部送入京城國子監,令他們學習中原禮制體統,如此一來,他們將來承襲爵位時,自然便會向着中原一統。除此之外,朝廷也可准許各族平民入中原居住,這樣幾代下來,他們便可融入中原,不復有華夷之別。”

左晉煥的這些話不啻是石破天驚,中原儒學向來是只尊華夏主君,對於華夷之彆強調極深,所幸在座諸人雖都是儒家學子,但對於那等偏激的一套並不在意,因此面目中只是微露訝色。連親王風無清第一個附和道:“皇上,微臣認爲左大人所言不錯,歷代先帝對於各族不外乎懷柔或是打壓幾套辦法而已,羈索之策用多了,也就只有些許效用。以前各部的民衆即便想遷入中原,也會受到其主的鉗制,如今我朝兵力強盛,自然不懼他們那一套。只要大批異族進入中原,他們的傳統就不攻自破,百年之後,興許就都改稱漢人了。”

風無痕含笑點頭,看向左晉煥的目光中滿是讚許。他放下了手中奏摺,這才站起身來,眉宇間已是神采飛揚。“儒家雖然屢屢提醒華夷之別,但對於朕來說,華夷皆爲朕之子民,只要賓服王道,其餘皆可不計。夷夏混居又如何,幾百年之後,誰知他們先祖何人?西北西南諸部中,不乏珍貴礦脈,這些外族人拿了這些東西進了中原,生活只有更加富足,又何須限於一隅之地?朕並不奢望開疆拓土,不過,將祖宗基業發揚光大總是能做到的!”

下頭的幾個大臣相視一笑,齊聲應承道:“臣等定當竭力輔佐皇上,開創昇平盛世!”

第十七章 預備第三十七章 驚聞第三十二章 黴運聲明第二十四章 大夫第十六章 畫像第九章 請教第七章 父女第十六章 畫像第三十三章 約定第三十九章 險棋第二十一章 發作第三十二章 善後第十二章 衝突第二十五章 價碼第二十八章 處刑第八章 應對新書廣告第六章 積弊第三十七章 驚雷第八章 明珠第八章 承諾第九章 出遊第十五章 兵弊第二十三章 侍衛第三十五章 撇清第二十八章 處刑第十章 驚變第四十一章 狠辣第二十六章 完結第三十七章 兵災第二章 蹤跡第三章 喜脈第四十一章 戰定第十五章 密會第七章 盟友第二十二章 悍婦第三十六章 相詢第二十六章 開導第二十章 射藝第三十六章 偶遇第三十二章 善後第二十九章 神通第二十九章 失望第十九章 結盟第九章 議事第十九章 胡言亂語第三十五章 歡場第三十四章 欣喜第三十章 議立第三十一章 脫身第二十二章 說服第三十四章 盤問聲明第十五章 故人第十章 託心第一章 剪除第二十八章 潛出第十九章 老謀第二章 宰相第八章 承諾第三十七章 受辱第四十章 新春第二十一章 父子第十九章 試探第二十七章 暗打第十四章 小疾第三十章 邀約第四章 試探第十二章 應對第十二章 喜變第三十八章 造訪第二章 尷尬第二十四章 變故第四十一章 戰定楔子第五章 發落第三章 喜脈第五章 決意第八章 辭表第四章 子息第二十四章 變故第二十九章 神通第三十一章 驚豔第十六章 暗第二十章 密會第四十一章 意外第三十三章 算帳第八章 承諾第十四章 跋扈第二十章 朝議第二十一章 開網第十二章 述職第二十章 密會第三十章 仇怨第四十二卷 遠行第二十四章 變故第二十二章 謊言第三十九章 棄子第二十七章 報復
第十七章 預備第三十七章 驚聞第三十二章 黴運聲明第二十四章 大夫第十六章 畫像第九章 請教第七章 父女第十六章 畫像第三十三章 約定第三十九章 險棋第二十一章 發作第三十二章 善後第十二章 衝突第二十五章 價碼第二十八章 處刑第八章 應對新書廣告第六章 積弊第三十七章 驚雷第八章 明珠第八章 承諾第九章 出遊第十五章 兵弊第二十三章 侍衛第三十五章 撇清第二十八章 處刑第十章 驚變第四十一章 狠辣第二十六章 完結第三十七章 兵災第二章 蹤跡第三章 喜脈第四十一章 戰定第十五章 密會第七章 盟友第二十二章 悍婦第三十六章 相詢第二十六章 開導第二十章 射藝第三十六章 偶遇第三十二章 善後第二十九章 神通第二十九章 失望第十九章 結盟第九章 議事第十九章 胡言亂語第三十五章 歡場第三十四章 欣喜第三十章 議立第三十一章 脫身第二十二章 說服第三十四章 盤問聲明第十五章 故人第十章 託心第一章 剪除第二十八章 潛出第十九章 老謀第二章 宰相第八章 承諾第三十七章 受辱第四十章 新春第二十一章 父子第十九章 試探第二十七章 暗打第十四章 小疾第三十章 邀約第四章 試探第十二章 應對第十二章 喜變第三十八章 造訪第二章 尷尬第二十四章 變故第四十一章 戰定楔子第五章 發落第三章 喜脈第五章 決意第八章 辭表第四章 子息第二十四章 變故第二十九章 神通第三十一章 驚豔第十六章 暗第二十章 密會第四十一章 意外第三十三章 算帳第八章 承諾第十四章 跋扈第二十章 朝議第二十一章 開網第十二章 述職第二十章 密會第三十章 仇怨第四十二卷 遠行第二十四章 變故第二十二章 謊言第三十九章 棄子第二十七章 報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