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忍死須臾待杜根

PS:辛毗現在還不是丞相長史,已改。

……

這一番話攻擊性很強,將徐庶整個人生全盤否定,徐庶擡頭望去,發現自己認得此人。

正是徐庶的老鄉,名列“潁川四士”之一的杜襲,杜子緒。

徐庶與杜襲同爲潁川郡定陵縣人,但二人年輕時並無往來,因爲他們的家境差距實在是太大了。

徐庶家是單家寒門,又年幼喪父,母親得去市肆賣筍才能養活他。而杜襲家則是定陵望族,其祖父正是安帝、順帝一朝的名臣杜根,三代人都做到二千石太守。年少的徐庶還在街上鬥劍打架時,杜襲早就憑藉家世家學,躋身潁川士人圈子,成了年輕一輩中的佼佼者。

不過隨着董卓入洛,潁川多遭西涼軍擄掠,不論世家子還是寒門子,都只能狼狽地攜家奔逃,杜襲與徐庶選擇南下避亂荊州,這纔打過幾次照面。

但他們之後的人生道路,再度南轅北轍,杜襲雖然得到了劉表禮遇,卻不願爲這守戶之主效命,避而不仕。等到建安初年曹操迎獻帝於許昌,杜襲認爲孟德公應期命世,必能匡濟華夏,於是便毅然北返,在同郡老前輩荀彧舉薦下,做了許都朝廷的官。徐庶則因出身不被劉表善待,只能選擇遊學於漢濱,之後又投入劉備麾下。

雖然一度爲敵,可也是各爲其主,按理說杜襲不該如此直斥,揭徐庶的短。

帳幔中衆臣僚也面露詫異,因爲杜襲在曹操處一向以溫粹識統著稱,勸諫時也儘量柔和不直犯主公忌諱。今日驟見徐庶,卻忽然變得剛而直言,與他平素爲人大不相同啊。

有明白原因的掾屬低聲告知身邊人:“二人雖無私怨,卻有公仇啊!”

原來,建安七年徐庶爲劉備、劉表謀劃奇襲許昌,北上進兵時,劉表軍偏師襲擊了西鄂縣,而那時擔任西鄂縣長的人,正是杜襲。

杜襲治西鄂數年,恩結於民,頗得衆心。面對步騎萬人的攻勢,小小縣城是守不住的,但他沒有畏懼,反而召集了親信吏卒五十人,表示願意離開回家的都立刻遣放。五十位勇士竟無一離開,叩頭表示願隨縣君同死。

於是杜襲就親自持弓,帶他們在城牆上守備,以五十敵一萬,屢屢打退劉表軍攻勢。守了五天,斬百餘敵人,但己方也陣亡了三十多位,剩下十八人個個負傷。

眼看實在是守不住了,杜襲這才帶剩下的人與願意同行的百姓,在夜間突圍出城。一路上,吏卒們奉命斷後,陸續戰死,卻沒有一個人反背投降的。等杜襲率衆抵達曹軍的屯田點摩陂時,身邊的吏卒,只剩下寥寥數人。

這都是他的死忠啊,一仗下來幾乎死喪略盡,杜襲的心在流血,此役雖是劉表軍所爲,但勸劉表發動北侵的是劉備,而爲之謀劃軍略的,則是徐庶!杜襲心中對這對君臣,當然滿懷恨意了。

戰後,流亡的西鄂縣百姓們聽說杜襲在摩陂,便慕而從之,紛紛扶老攜幼來投,足有千戶之多。經過這樁事後,杜襲纔得到了曹操的重視,先任議郎參軍事。今年七月南征在即,便又轉入丞相府,擔任軍師祭酒——這個職位,可是當初曹操專門爲郭嘉而設的。

郭嘉逝世後,陸續有董昭、袁渙二人繼任此職,本來應該袁渙隨軍南下的,但此人乃是劉備任豫州刺史時舉薦的茂才,他當初被呂布抓住,遭溫侯勒令寫信去罵劉備,不然就殺頭,袁渙寧死不從,因爲以門生斥舉主乃是忘恩負義之事,名聲必然大壞。而後袁渙歸附了曹操,頗受重用,前些年劉備兵敗汝南時,有傳言說他死了,一時間滿朝皆賀,唯獨袁渙神色哀傷,拒絕稱賀。

其爲人如此,就算曹操想讓袁渙出謀劃策對付劉備,他恐怕也會拒絕吧,於是也不讓袁渙爲難,只火線提拔杜襲繼任。因爲杜襲曾在荊州居住多年,足跡遍及南陽、南郡以及江南長沙等地,對地利十分熟悉。

所以杜襲才能站在左側戎事武官前列,分統丞相行營中諸如兵曹、軍謀議曹等與兵戎相關的官署,頗有話語權。

帳幔中衆人相互對視眼神交流,都樂得看熱鬧,曹操的態度也很玩味,他看了看杜襲,又瞧瞧徐庶,問道:“元直,子緒之言,你以爲如何啊?”

不料徐庶竟承認道:“杜君所言不錯。”

“福確實少謀。”徐庶就這樣敘述起前事來。

“投降丞相本非荊州公議,只是蒯異度、蔡德珪等人密謀,劉琮迫於無奈不得已而爲之,文武多有不願。玄德棄樊城,過襄陽時,駐馬呼琮,劉琮竟畏懼不敢起身迴應,其左右及城中吏士對其大失所望,出奔投者數十人。福便勸說玄德,當趁襄陽人心不穩,立刻急攻城池!”

“憑關張之勇,玄德之名望,如此則襄陽可有,得手後架空劉琮,借劉表託孤遺命攝荊州之政,處死主降者,提拔主戰者,如此則半旬之內,荊州可定。待到丞相大軍抵達時,依靠襄陽這水陸之衝,禦寇要地,足以一戰。”

這其實是諸葛亮的提議,徐庶反倒是不主張急取襄陽的,他唯恐火併中釀成大亂,反而拖慢了南下腳步,而劉備最終採納了徐庶的建議……但今日徐庶本非誠心歸降,只爲爭取混入曹操帳下,好在日後做成大事,就將孔明之謀挪到自己頭上了。

曹操知道,襄陽的情況與徐庶所言一樣,投降派和主戰派分歧很大。聽說他輕兵追擊劉備時,劉琮身邊居然還有將領提議發荊州兵數千,南下截擊,如此可擒獲曹操……劉琮不敢,他們竟打算矯命去做,所幸劉琮膽小,連忙向留守的曹軍告密,這才阻止了這場鬧劇。

當然,曹操並不覺得劉備拿下襄陽就與自己有一戰之力,當初玄德襲殺車胄,重得徐州下邳城後,自以爲能夠再起,但曹操親征,劉備還不是望風而逃?

於是曹操只道:“縱如此,也不過暫緩一時敗亡罷了,而且,劉備未納元直之計?”

徐庶嘆息道:“然也,玄德竟道‘吾與劉景升情同兄弟,琮如子侄,不忍如此’,於是錯失良機。”

“既離襄陽,福又勸玄德宜往江陵。江陵臨大江之會,倚巫山之固,周遭沃野千里,糧秣充足。若再能收江陵水軍數萬、舟船上千艘,則進可憑藉堅城深池固守,退可經巴丘下湘水,取長沙武陵等四郡,憑舟師橫於大江,北軍無能爲也。如此可保荊州之半,與丞相劃江而治。”

“玄德應允,然荊北士人百姓從者如雲,竟有衆十餘萬,輜車數千輛……福遂對玄德說,應當捨棄百姓,速行南下江陵,今雖擁大衆,但披甲者太少,若丞相騎兵殺到,如何抗拒?”

後面這一條,同樣是諸葛亮的提議,孔明遇事永遠是理智的。徐庶則容易感情用事,意見與之相反,他和劉備一樣,捨不得荊州士人之心,捨不得這十數萬百姓。劉備在新野厚樹恩德,以收衆心、成大事,爲的不就是今日情形麼?又對曹軍速度心存僥倖。

念及往事,徐庶心中慚愧,只想道:“孔明啊孔明,今日我從阿紹處賈得了些許勇氣,至於智慧,就且先借你的一用罷。”

曹操聽後心中暗許,他正是生怕這種情況出現,所以纔不顧軍旅疲憊,急行追擊啊,遂道:“劉備莫非仍不聽元直之策?”

徐庶嘆息道:“不錯,玄德竟說,‘夫濟大事必以人爲本,今人歸吾,吾何忍棄之而去?’於是只遣關雲長帶船數百艘沿漢水先去江陵。爲了讓荊州士民安心,玄德更令福等家眷不得上船,只隨大衆同行。”

“婦人之仁!”曹操如此評價,他雖然視劉備爲傑雄,但唯獨看不上他這一點,只對帳幔中衆人道:“劉玄德雖心有大志,但確實迂闊,沒想到年歲愈長,這病就越重了,自身尚且難保,談何安民?”

“丞相所言甚是!”帳中文武紛紛附和。

“雖有小計,但不能說服玄德,仍是福無謀也。”

徐庶繼續道:“及至當陽,福見櫟林長阪兩面有山,坡道綿長,更有茂林修竹爲蔽,於是便急諫玄德,應當砍伐樹木,設置鹿角柵欄,阻斷道路。再收攏甲兵,集中弓弩,在長阪因地利而設伏,如此可以阻擋追兵。

“若能如此,丞相就算縱輕騎來擊,那也是強弩之末不能穿魯縞,必厥上將軍!而玄德則可順利抵達江陵……”

這倒確實是徐庶自己的計策了,孔明雖是個全才,不論是大戰略、理政、治民、律法,還有練兵,徐庶都望塵莫及,可他唯獨在戰術奇謀上略有所短。徐庶倒是頗爲擅長此道,畢竟火燒博望坡就是他的手筆,放在長阪坡也能一用。

說到這,徐庶心中仍覺得大爲可惜:“但還來不及實施,丞相追兵已到跟前,玄德軍大敗,一切都晚了。”

徐庶搖頭道:“我遂明白,一切小謀,在丞相用兵如神面前,都是笑話。親眼見到丞相騎兵之勇,猶如鷙鳥之疾,而玄德軍則像以卵投石,摧之即碎。福這才醒悟,多年來輔佐玄德對抗丞相,實乃螳臂當車,確實無智。”

“長阪敗績後,福與玄德數十騎狼狽潰逃,心灰意冷之下,又聽說老母被執,福念着慈親安危,急於北返盡孝,於是只能與玄德作別。”

徐庶擡起頭,對杜襲拱手道:“所以杜君說得對,福確實無忠。”

徐庶看似將杜襲的指責全盤接下,實則是在自辯,讓人聽後只覺得責任全不在他,都是劉備不聽勸!連杜襲都面色稍緩,暗想自己是不是逼人太甚了?

不料徐庶又道:“至於福少時更名藏匿,卻是在效仿杜君之祖父啊。”

這是潁川人盡皆知的故事:杜襲的祖父杜根,在漢安帝時爲官,他力主皇帝親政,得罪了臨朝聽事的鄧太后。盛怒中的鄧太后下令給杜根套上麻袋,在殿上當庭撲殺,虧得執法的人同情杜根忠直,打的時候不那麼賣力,讓杜根得以倖免。鄧太后又派人來看杜根死了沒,他只能屏住呼吸詐死,蒼蠅在眼角產卵都不動一下,於是被扔到城外亂葬崗。

杜根這才得以逃竄,跑到荊州,更名改姓,替酒家做傭保,幹些雜活聊以爲生。直到多年後鄧氏外戚倒臺,漢安帝親政,杜根纔回到鄉里,徵詣公車,從此天下知名。

“福當年正是想到了杜公事蹟,所以才屈辱忍死,是爲了折節向學,以改前非。”

徐庶搬出杜根,杜襲再說他無行就是罵自家祖宗了,只冷笑道:“此所謂畫虎不成反類狗者也。”

罵他什麼都行,徐庶鐵了心要向豫讓看齊,忍辱負重以圖爲主公和自己雪恥。

徐庶又望向曹操,解釋道:“今日得以復歸朝廷,所以纔再度用了舊名‘徐福’。丞相可把福交給有司治罪,福甘願受戮,若蒙僥倖,得全首領,還望丞相將福還付鄉黨,就像今日杜君一樣,品評福的名位德行,是優是劣,全憑公論。”

言罷,徐庶再拜頓首。

聽了徐庶這半真半假的心路歷程後,曹操自認爲對他有了全面的瞭解,只唏噓道:“元直何出此言?你應對之策頗善,是劉備不能用也。”

曹操又對幕府衆人追溯一件往事:“當年張邈叛我而迎呂布,劫持了兗州別駕畢諶之母,我對畢諶說‘卿老母在彼,可去,我不會怪你’。畢諶當場頓首表示絕無二心,將我感動得流涕。哈,不料畢諶前腳才離開軍營,後腳就跑去投呂布了!直恨得我咬牙切齒。”

“等到呂布敗走徐州後,我生擒了畢諶,卻饒他繼續做官,因爲大漢以孝治國四百載,夫人孝於其親者,豈不亦忠於君乎?這類人,是吾所求也。”

說罷曹操伸出雙手來虛擡:“畢子禮因孝而棄我投賊,尚且得免,元直今日也是爲了孝道,而棄賊投我,吾當重用,又怎麼捨得殺你呢?快快請起!”

徐庶這才起身,心道總算是過了曹操這一關,同時又對曹孟德心感佩服,他方纔這番話,足以令普通士人感激涕零,自己若非早已將心交給了主公,只怕也會動容。

但杜襲卻依然堅持看法,再度出列道:“丞相,孝子固然應當讚許,然此人初降,其言恐怕有詐,臣以爲不得不防,縱入幕府,也不可任以參軍事之職,以免泄我軍機密!”

言下之意,他這軍師祭酒麾下,不歡迎徐庶。

這下輪到曹操略感爲難了,他方纔不過是想讓衆人來試試徐庶成色,若確實有些才幹,那還是要用的。畢竟戰爭尚未結束,徐庶作爲劉備謀主,對他未來動向必然清楚,若能提前知曉,在知己知彼的前提下,就不怕劉備這老泥鰍再從自己手心掙脫了。

於是曹操沉吟片刻,目光越過杜襲看向幔帳中其他人,果然有聰慧者領悟了老闆的意思,帳幔右側靠前位置的黑衣辛毗,立刻站了出來,朝曹操作揖道:“丞相,軍師祭酒之言有理,但臣如今以議郎身份參議曹事,行議曹掾之職,參與謀議,正好缺一位熟悉荊州情形的助手,或可讓徐元直試任。”

放在過去,議郎本是六百石的朝廷官員,卻跑到公府裡兼任比三百石的曹掾,是不合規矩的。但自從靈帝時,車騎將軍張溫以議郎陶謙入將軍府參軍事,開了個頭後,類似的委派便越來越多,最後在曹丞相這發揚光大。如今曹操幕府裡,就有一大堆“議郎參某事”,有時候你很難分清哪些是幕府之臣,哪些是朝廷之官。

“佐治此言甚善!”

曹操很高興,他喜歡杜襲的忠直,爲自己拾遺補缺,但也需要辛毗的善解上意,遂道:“既如此,那便委屈元直,且先任議曹史一職,如何?”

議曹是個特殊的部門,什麼都可以謀議,也可能什麼都不行,伱究竟能在某事上有多大的參與度,全憑曹丞相決定,絕對是最適合徐庶的部門。辛毗在帳幔裡緘默多時,就在等此時此刻,交出了一次滿分答卷,既給了曹操臺階下,也能賣徐庶一個人情。

而且,議曹史不過是普通小吏,身份在掾、屬之下,秩才百石,帳幔內衆臣也都覺得可以接受,不會對徐庶這敗軍之臣“後來居上”有所不滿。

能順利混入曹操幕府,徐庶已經十分滿意,若曹操當真重用他,徐庶這性格,心裡搞不好還膈應彆扭呢,只拜謝道:“固所願也!徐福身爲敗軍之虜,只求一個下曹小吏之職,俸祿能用來奉養老母足矣,今能如願,福不勝受恩感激!”言罷又朝日後的頂頭上司辛毗一拱手。

曹操拊掌道:“那便如此,不過元直,我還有一事要問你。”

曹操目光變得凌人:“劉備既已敗績,如今奔逃漢津,乘關羽舟船南下,看上去是要投奔江夏與劉琦合流。但我帳下衆人都以爲江陵既得,朝廷收荊州水軍,順流而下,取江夏易如反掌。玄德之後究竟有何打算,你可知之?”

“玄德亦知夏口難守。”徐庶知道這是最後的考驗,遂順着曹操的話,反手就給他透露了一個似真實假的情報。

“福臨行時,只聽玄德說,欲避丞相鋒芒,繼續南行渡江,打算去交州,投奔蒼梧太守吳巨!”

第二十三章 能有什麼壞心思第九章 天下最叵信之人更新時間及幾點說明第二十五章 溫酒第十九章 水太涼第三十章 自許人間第一流第二十七章 南州士之冠冕第十一章 我有一劍第三十二章 鳳鳴第十六章 我打了一輩子仗,就不能享受享受?第十四章 說話又好聽第三十章 自許人間第一流歡迎收藏第二十章 建安風骨歡迎收藏歡迎收藏第二十六章 我都不知道怎麼輸第十一章 我有一劍第十九章 水太涼第十九章 水太涼第三十三章 烏騅第十八章 若倒戈卸甲,以禮來降歡迎收藏第四章 被俘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內耗第十七章 虎鬚手曾捋第十六章 我打了一輩子仗,就不能享受享受?第二十二章 武王未及下車第二十四章 亂武第十三章 戰忽第一章 致二千年前的你第十九章 水太涼第二十章 建安風骨第九章 天下最叵信之人第十章 說曹操曹操到第三章 是的,我們是有一個孩子第二十一章 此城中可有……第二十七章 南州士之冠冕第二十一章 此城中可有……第五章 但我大受震撼第十章 說曹操曹操到第五章 但我大受震撼第五章 但我大受震撼第十七章 虎鬚手曾捋第二十七章 南州士之冠冕第二十五章 溫酒第二十二章 武王未及下車第二十六章 我都不知道怎麼輸第十八章 若倒戈卸甲,以禮來降歡迎收藏第十三章 戰忽第二章 家父張益德第十七章 虎鬚手曾捋第二十六章 我都不知道怎麼輸第五章 但我大受震撼第二十八章 南郡四士第十三章 戰忽第三章 是的,我們是有一個孩子第二十六章 我都不知道怎麼輸第十一章 我有一劍第二十六章 我都不知道怎麼輸第二十七章 南州士之冠冕第二十三章 能有什麼壞心思第三十三章 烏騅第二章 家父張益德第三十章 自許人間第一流第三十三章 烏騅第十五章 徐庶進曹營第二十八章 南郡四士第二十三章 能有什麼壞心思第五章 但我大受震撼第三十一章 讓梨第二十七章 南州士之冠冕第二十五章 溫酒第二十八章 南郡四士第二十章 建安風骨第十九章 水太涼第十三章 戰忽第十五章 徐庶進曹營第十六章 我打了一輩子仗,就不能享受享受?第二十八章 南郡四士第四章 被俘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內耗第一章 致二千年前的你第三十三章 烏騅第二十章 建安風骨第十一章 我有一劍第十章 說曹操曹操到第二十九章 須知少時凌雲志第二十二章 武王未及下車第二章 家父張益德第三十三章 烏騅第七章 這tm是八歲?第二章 家父張益德第十八章 若倒戈卸甲,以禮來降第二十一章 此城中可有……
第二十三章 能有什麼壞心思第九章 天下最叵信之人更新時間及幾點說明第二十五章 溫酒第十九章 水太涼第三十章 自許人間第一流第二十七章 南州士之冠冕第十一章 我有一劍第三十二章 鳳鳴第十六章 我打了一輩子仗,就不能享受享受?第十四章 說話又好聽第三十章 自許人間第一流歡迎收藏第二十章 建安風骨歡迎收藏歡迎收藏第二十六章 我都不知道怎麼輸第十一章 我有一劍第十九章 水太涼第十九章 水太涼第三十三章 烏騅第十八章 若倒戈卸甲,以禮來降歡迎收藏第四章 被俘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內耗第十七章 虎鬚手曾捋第十六章 我打了一輩子仗,就不能享受享受?第二十二章 武王未及下車第二十四章 亂武第十三章 戰忽第一章 致二千年前的你第十九章 水太涼第二十章 建安風骨第九章 天下最叵信之人第十章 說曹操曹操到第三章 是的,我們是有一個孩子第二十一章 此城中可有……第二十七章 南州士之冠冕第二十一章 此城中可有……第五章 但我大受震撼第十章 說曹操曹操到第五章 但我大受震撼第五章 但我大受震撼第十七章 虎鬚手曾捋第二十七章 南州士之冠冕第二十五章 溫酒第二十二章 武王未及下車第二十六章 我都不知道怎麼輸第十八章 若倒戈卸甲,以禮來降歡迎收藏第十三章 戰忽第二章 家父張益德第十七章 虎鬚手曾捋第二十六章 我都不知道怎麼輸第五章 但我大受震撼第二十八章 南郡四士第十三章 戰忽第三章 是的,我們是有一個孩子第二十六章 我都不知道怎麼輸第十一章 我有一劍第二十六章 我都不知道怎麼輸第二十七章 南州士之冠冕第二十三章 能有什麼壞心思第三十三章 烏騅第二章 家父張益德第三十章 自許人間第一流第三十三章 烏騅第十五章 徐庶進曹營第二十八章 南郡四士第二十三章 能有什麼壞心思第五章 但我大受震撼第三十一章 讓梨第二十七章 南州士之冠冕第二十五章 溫酒第二十八章 南郡四士第二十章 建安風骨第十九章 水太涼第十三章 戰忽第十五章 徐庶進曹營第十六章 我打了一輩子仗,就不能享受享受?第二十八章 南郡四士第四章 被俘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內耗第一章 致二千年前的你第三十三章 烏騅第二十章 建安風骨第十一章 我有一劍第十章 說曹操曹操到第二十九章 須知少時凌雲志第二十二章 武王未及下車第二章 家父張益德第三十三章 烏騅第七章 這tm是八歲?第二章 家父張益德第十八章 若倒戈卸甲,以禮來降第二十一章 此城中可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