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軍堡

bookmark

以南洋大臣陳沐爲首的南洋軍府,幾乎在苦兀三衛派遣北亞墨利加先鋒船隊出發的同時,通過了在民都洛增設軍府衛的議案。

軍府衛員額與其餘諸衛一樣,不過這次不同在於,不但實際隸屬於大明,實際也隸屬大明,換句話說,這也是南洋軍府唯一的直轄衛。

衛所兵員,除了五百餘軍官由老練家丁、海軍講武堂一期畢業生充任之外,旗軍盡數由兩廣招募,遴選精銳……因爲兩廣旗軍已經選不出精銳,但凡過去跟陳沐打過仗的,都已經被抽調出來了。

跟被人打過仗的,軍中陋習也好、不同戰法也罷,陳沐想了想操練難度,乾脆除家丁能充任的特殊職位,其餘皆從民間招募新兵。

還真別說,南洋特產英雄話本就是最好的徵兵手冊,派往各地的旗軍募兵官回來的要比陳沐想象中早半個月,刨去往返航程,僅月餘便招募到足數兵員,拖家帶口地帶着軍餘趕到民都洛島。

擔任軍府衛指揮同知的是過去廣東右衛小千戶張世爵,他也是剛從海軍講武堂出來,雖進學時千戶並非實授,但出來官升一級,正趕上軍府衛缺人,與陳沐又是熟識,就調了過來。

軍府衛千戶副千戶大多是這種情況,陳沐的家兵則多充小旗總旗,沒和這些畢業生搶官位。

家丁是歷戰老卒,但講武堂出來的也有他們的長處,各有各的方向,何況陳沐家丁裡統帥超過百人作戰經驗的人也不多,硬把他們提拔起來也未必就能提升多少戰力。

倒不如,濫用一下職權,送些閒下來的人等到冬天,進講武堂四期。

到這時候,陳沐早年家丁都有了去處,南洋諸衛到處下級軍官到處有他們的身影,冬天再有一批入講武堂,最後也就能剩下百十人留在身邊,掌個儀仗、宿衛。

不過家丁少,對陳沐已經不能構成任何影響了,因爲軍府衛沒有駐地,雖然他們的軍田在民都洛,但駐地並不是民都洛。

軍府在哪,他們的駐地就在哪,其中軍府衛前千戶所則是陳沐在哪,他們就在哪,因爲他們的駐地是赤海艦隊,正好塞下一千戶。

有明以來,對增進百姓識字幾乎不留餘力,府、州、縣三級官學,邊、衛二級軍學,還有遍地的社學。

教人識字還增加了普法,太祖皇帝親手寫的重刑法和正常律令,冠、婚、喪、祭禮與經史歷算,當然還有延續上千年的傳統射箭。

不過到如今,陳沐親歷的軍學是瞎個差不多了,官學朝廷依然非常重視,但大多數百姓迫於生活,沒有機會進學,即使有志之人進學了競爭壓力太大也未必能考上,普遍都是蒙學與社學教育。

識字的人多,但識的字不多。

街上男子拉十個問識不識字,三五個都是肯定回答,但問這幾個人誰能不打磕絆通讀一本三國,又或者給家裡寫封信不畫圈兒,可能有一個也可能沒有。

畢竟蒙童教育就是兩千個字,再加上女子受教育機會少,真正擁有流利讀寫能力的少之又少。

一千個人裡,也就三四個窮秀才,一萬個人裡,都未必能出一個舉人。

但這就夠了,陳沐此次在兩廣招的是兵不是秀才更非舉人,要求不高,無傷殘疾病、腦子沒問題、能把旗軍操練手冊裡的旗軍法令磕磕絆絆讀一遍,就可以到海外吃軍糧了。

這些懷揣英雄夢的年輕人從兩廣漂洋過海,絕對沒想到他們過來的第一件事蓋倉庫,蓋完倉庫還要蓋營房,搬磚和泥。

南京的磚瓦、佛山的鐵筋、南洋衛的水泥,跟押糧船一道送至南洋軍府,而且一次還運不夠。

陳沐則借這段時間,與高拱等人巡行民都洛島,尋找合適安設營寨、防務的位置,最終選定軍府設在島嶼北面海岸五里高地,其下設港,另於島嶼三處設營,不過暫時僅爲設計,不做考慮。

“這個島肯定不會長久作爲軍府駐地,但島上礦山還夠挖許多年,挖空之前必須一直在大明手中,就算以後軍府離開,也要調一衛兵馬過來。”

陳沐拿着部下繪製地形圖指着島嶼北面用炭筆繪出形狀道:“用低矮五角棱堡,建內外兩層,將來再從港口引條溝渠繞城,道路在溝渠這邊,讓他們多走兩段路。”

說着,陳沐又畫了一條直線,道:“這面城牆最後再造,城門放到那兩邊,方便進出。等城堡牆壁造好,再鋪路,外人攻城就得多走一段。”

陳沐說着就把徐渭拉過來了,在草圖上畫出城堡模樣,道:“城牆多高,確保重炮平射能打到這個位置,內裡城牆稍高一點,能打到這,就行。”

重炮平射,通常距離也就是千步,仰角放炮才能轟到岸邊,不過那種距離一沒威力二不精準,關鍵守城還是鳥銃和火炮。

陳沐對着地形圖指點江山,徐渭高拱都饒有興趣地看着,突然就見陳沐搖搖頭道:“還是太散了。”

“什麼太散?”

“算數應用在棱堡上,各方面比例都缺少整體規律,比如牆要設多厚,牆面斜角多少火炮威力最小,咱們手邊都沒有章程。”

說罷,陳沐偃旗息鼓,道:“先搬料設倉,給旗軍搭建營房再說,剩下的事讓軍器局和講武堂實驗,拿出準確章程,再做這座軍府城。”

“這是第一座用幾何與算數造出的城堡,以後在大明會有更多,一旦有了章程,只要船能到的沿海,半年就能立起一座城!”

“讓我做也能做,但我做出來太醜,還是要讓懂美人去做啊。”

軍府短暫擱置,從珠江口一船船輜重送到民都洛,很快就準備好所有材料,軍器局與講武堂同時對棱堡開始研究,最難的地方已經被陳沐找到方向,下一步事情就好辦得多。

在萬曆元年六月,伴新一批戰船一同送到民都洛島的,還有來自呂宋的消息,陳來島駐軍林大源拿下三船西夷,他們打着白旗說是國王菲利普派來洽談議和條約賠償的大臣。

第七十四章 奪門第二百四十二章 規格第九十七章 手冊第三十九章 大港第一百零一章 二事第七十三章 藩禁第一章 播州第四百五十二章 好運第四百九十二章 新敵人第八十八章 願意第九十七章 君瓚第五十九章 圖文第三十九章 三寸第八十四章 監製第七十八章 轉舵第一百二十一章 周瘸第七十七章 要贏第四百八十章 執念第八十八章 願意第六章 酒館第四十六章 交鋒第八十一章 死間第一百一十三章 財權第十章 學習第一百八十二章 武裝討飯第四十章 人禍第四百三十章 氣候第三百零一章 迴應第一百三十章 修道第二百八十章 吸納第二百二十二章 獻計第九十一章 播州第二百七十章 塞城第一百二十二章 鹽第十七章 乘涼第三百三十五章 一代人第二百九十五章 餵魚第二百七十一章 傳說第二十八章 壯士第三百五十章 懂事第三百九十九章 都有第四十二章 泛海遭風第四百五十八章 利息第三十八章 起航第七十七章 幕府第十五章 毒物第五十一章 作價第二百八十章 吸納第四百二十七章 萬佛朝宗第一百零八章 石矛第一百三十章 兩萬第一百三十四章 認知第二十三章 礦場第六十四章 搬山第二十七章 說項第三百一十三章 孟信第七十八章 銃牀第四百二十六章 稅卡第一百六十七章 軍室第三十九章 三寸第二百一十八章 重整第七十五章 信任第四百三十章 氣候第四百五十八章 利息第一百八十三章 工具第四百六十一章 路遙遠第三十四章 去信第九十六章 閣老第一百四十三章 吐蕃第七十二章 交兵第九十二章 脫繮第一百七十八章 水利第二百四十九章 防備第四百七十一章 錯覺第四十章 面子第一百零九章 內閣第三百三十七章 格老二第二百零七章 快活第四十四章 徵兵第六十七章 來襲第三百四十四章 麻煩第四十二章 信心第六十四章 黑市第九十八章 將軍第七十一章 吃虧第二百零六章 管吃管住第一百五十章 移民第四百九十三章 鎧甲第四百一十五章 集權第六十二章 督軍第七十七章 年貢第三十一章 解決第二百二十三章 賺城第六十八章搶掠第四十四章 首飾第四十三章 劉綎第四十九章 奇觀第九十三章 遺產第二百七十七章 鐵路第一百三十八章 吹灰
第七十四章 奪門第二百四十二章 規格第九十七章 手冊第三十九章 大港第一百零一章 二事第七十三章 藩禁第一章 播州第四百五十二章 好運第四百九十二章 新敵人第八十八章 願意第九十七章 君瓚第五十九章 圖文第三十九章 三寸第八十四章 監製第七十八章 轉舵第一百二十一章 周瘸第七十七章 要贏第四百八十章 執念第八十八章 願意第六章 酒館第四十六章 交鋒第八十一章 死間第一百一十三章 財權第十章 學習第一百八十二章 武裝討飯第四十章 人禍第四百三十章 氣候第三百零一章 迴應第一百三十章 修道第二百八十章 吸納第二百二十二章 獻計第九十一章 播州第二百七十章 塞城第一百二十二章 鹽第十七章 乘涼第三百三十五章 一代人第二百九十五章 餵魚第二百七十一章 傳說第二十八章 壯士第三百五十章 懂事第三百九十九章 都有第四十二章 泛海遭風第四百五十八章 利息第三十八章 起航第七十七章 幕府第十五章 毒物第五十一章 作價第二百八十章 吸納第四百二十七章 萬佛朝宗第一百零八章 石矛第一百三十章 兩萬第一百三十四章 認知第二十三章 礦場第六十四章 搬山第二十七章 說項第三百一十三章 孟信第七十八章 銃牀第四百二十六章 稅卡第一百六十七章 軍室第三十九章 三寸第二百一十八章 重整第七十五章 信任第四百三十章 氣候第四百五十八章 利息第一百八十三章 工具第四百六十一章 路遙遠第三十四章 去信第九十六章 閣老第一百四十三章 吐蕃第七十二章 交兵第九十二章 脫繮第一百七十八章 水利第二百四十九章 防備第四百七十一章 錯覺第四十章 面子第一百零九章 內閣第三百三十七章 格老二第二百零七章 快活第四十四章 徵兵第六十七章 來襲第三百四十四章 麻煩第四十二章 信心第六十四章 黑市第九十八章 將軍第七十一章 吃虧第二百零六章 管吃管住第一百五十章 移民第四百九十三章 鎧甲第四百一十五章 集權第六十二章 督軍第七十七章 年貢第三十一章 解決第二百二十三章 賺城第六十八章搶掠第四十四章 首飾第四十三章 劉綎第四十九章 奇觀第九十三章 遺產第二百七十七章 鐵路第一百三十八章 吹灰